[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人来到世上,既要享福也要受苦
 
{返回 活在当下·静心修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09

人来到世上,既要享福也要受苦

布雷兹里特曾说过:“如果没有严冬,春天就不会那样舒心宜人。”的确,不知苦痛,怎能体会到快乐?在生活中,许多时候,我们若不是尝到痛苦,遭受折磨,就不会有苦尽甘来的甜蜜感觉。

有一位哲人问他的三个徒弟:“我们来到人世间是为了什么呢?”

第一个徒弟回答道:“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享受快乐。”

第二个徒弟回答道:“我来这个世界是为了承受痛苦。”

第三个徒弟回答道:“我来到这个世界,既要承担生活给我的磨难,又要享受生活赐予我的幸福。”

这位哲人给前两个徒弟打了50分,而给第三个徒弟打了100分。为什么呢?

因为前两个徒弟只答对了问题的一半,而第三个才答对了人生的价值。

人生有苦乐的两面,是我们都需要去体验的。太苦了,就要去寻找人生的快乐;太乐了,也应该明白人生的真相。仅仅是快乐,总会乐极生悲;仅仅是痛苦,也会苦得无味;人生最好是在苦与乐中调出滋味,过一种不苦不乐的生活。

痛苦与快乐是种相对的感觉,没有尝过什么叫痛苦的人,也不会知道什么是快乐。

唐朝宰相裴休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儿子裴文德,天姿聪颖,博学多才,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被皇帝点为翰林。但裴休知道,儿子从小就在安逸的环境中长大,不知世苦,太快就飞黄腾达,难免根基不牢,因此就把他送到寺院里修行参学,并要他先从行单(苦工)上的水头和火头做起。

裴文德住在寺院里,天天挑水砍柴。他从小到大,哪干过这种苦活,几天下来,弄得身心疲惫、烦恼重重,只因父命难违,不得不强自隐忍,心里却不甘不愿,经常发些牢骚。

有一天,他好不容易把水缸挑满,累得浑身大汗,放下扁担,占诗两句:“翰林担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

寺里的住持无德禅师刚巧从此路过,听到裴文德的牢骚话,不禁微微一笑,也念了两句偈:“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

裴文德听了不觉一惊。他诗中的“汗淋”与“翰林”谐音,颇具才思,但跟无德禅师偈语中显示的宏大气魄相比,犹如滚滚波涛中的一个小浪花,是那么微不足道。由此他知道了自己的浅薄,从此收束身心,安心劳作,勤修心性,受益非浅。

只有聪明人才知道需要吃苦,只有傻瓜才以为轻闲是福。人的才能需要在吃苦中磨练,人的意志需要在吃苦中砥砺,人的情感需要在吃苦中成熟,人的阅历需要在吃苦中丰富,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也只能从吃苦中收获。所以,聪明人不怕吃苦,主动吃苦,经常吃苦,直到修炼到以苦为乐,他们的人生也在吃苦中绽出绚丽的花朵。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就看我们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烦恼不要心焦,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想念吧,那快乐的时光就要来到……”既然我们每个人都还做不到挥手出红尘,就要在生活中学会歌唱和欢笑。不要一味去苛责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不要一味去抱怨命运多舛、天意弄人。关键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用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和善。在没有阳光普照的日子里,要学会温暖自己,使自己变得坚强,使自己的心灵充满希望。

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个人来到人世间,如果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只是为了享受;而不去承受痛苦,那么他不仅享受不到生活赐予他真正意义上的幸福,还有可能变成好逸恶劳的寄生虫。

现在很多都市里的人生活条件好了,过得舒适了,反而很难快乐起来。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没有体验过条件艰苦和物质贫乏的“苦”,才不知现在这种物质满足和条件舒适的“甜”。

因为,幸福是相对的,所以幸福可以很简单:肚子饿的时候,有一碗热腾腾的拉面放在你眼前,就是幸福;累得半死的时候,扑上软软的床,就是幸福;哭得伤心的时候,旁边有人温柔地递来一张纸巾,也是幸福……平常一些很小的事,也能给你带来幸福。

可以说,世间本不缺少幸福,缺少的只是感受它的心灵。

修行路上你和我:

没有经历风雨就不会见到彩虹,没有品尝过痛苦的滋味,就不会享受到幸福的甜蜜。所以,我们有幸活在这个世上,就要勇敢地承担起生活带来的磨难,也要好好地享受生活赐予的幸福。只有这样,我们才算是一个真正懂得人生的人。


{返回 活在当下·静心修行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泥路显足印,烦恼见菩提
下一篇:学会承受心灵的苦难
 活着,就是一场修行
 人来到世上,既要享福也要受苦
 泥路显足印,烦恼见菩提
 修行是一条路,而路的尽头是智慧
 心中装着别人,你才能更强大
 大海能包容一切,修行者的心能包容大海
 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
 什么都可以放弃,唯有生命不能
 生命因厚重而美丽
 在苦痛中涅槃,在顿悟中升华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作主与做王[栏目:禅林衲子心]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第74集[栏目: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净空法师]
 本迹二门[栏目:佛学名相杂集]
 官不伤财,民再获利[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生活禅浅识[栏目:陈兵教授]
 相应16经 遍清净经第一[栏目:相应部 45.道相应]
 君子自重[栏目:达观法师·论语禅解]
 佛说右绕佛塔功德经[栏目:造塔经典]
 修行从正知见、正思维开始[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正分24 远五毒(5)[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