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华严宗简论 第二章 华严宗的传承 第五节 五祖宗密
 
{返回 真禅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04
  第五节  五祖宗密
  宗密(七八〇—八四)一,号圭峰,谧号定慧禅师。俗姓何,果州西充  (今四川省西充县)人。生於唐德宗建中元年(七八〇)。宪宗元和二年(八〇七)二十八岁,将赴贡举,偶值遂州大云寺道圆禅师法席,言下相契,遂求披剃,当年从拯律师受具足戒。为沙弥时,得《圆觉经》;读罢有悟,道圆谓之曰:“此诸佛授汝,汝当弘圆顿之法,毋负佛恩”。元和五年(八一〇)游襄汉,在恢觉寺得清凉大师所撰的《华严疏钞》,览之欣然曰:“吾禅南宗,教逢华严,何其幸哉!昼夜搜寻,认为此疏,辞源流畅,幽赜焕然。于是修书寄疏清凉;遥叙弟子之礼。清凉奖喻曰:“轮王真子,可以为喻,倘得一面,印所悬解,复何加焉!”于是恭诣上都,亲求面命。清凉大师见到他、非常欢喜地说:“毗卢华藏,能从我游者,舍汝其谁!”由于昼夜随侍,亲炙二年。元和十一年(八一六)於终南山智炬寺,闭关阅藏三年。撰《圆觉经科文》、《圆觉经纂要》各一卷。太和二年(八二八),文宗诏入内殿,问诸法要,赐紫袍,敕号大德。相国裴休,尤加敬仰。
  山南温造尚书问:悟理息妄之人,寿终之後,灵性何依?
  师答曰:二切众生,莫不具有觉性。灵明亨寂,与佛无殊。但以无始劫来,未曾了悟,执妄身为我相,故生爱恶等情,牛老病死,长劫轮回。然身中觉性,未曾生死。如梦驱役,身实未动。若悟此性,即是法身,本自无生,何所依托?然理虽顿悟,事须渐修。勿认妄念为心,临终自不受业系。虽有中阴,天上人间,随意寄托。若泯爱恶,则不受分段之身。倘更减微细心行,则朗然大觉,随机现化,名之为佛”。会昌元年(八四一)正月六日寂於兴福院,俨若平日,容貌益悦。遗诫:“令舁尸施鸟兽,焚其骨而散之,勿墓勿塔勿悲慕,以乱禅观。每清明上山,必讲道七日而後去,其余住持仪则,当合律科,违者非吾弟子。”世寿六十二,僧腊三十四。相国裴休为撰碑文,略谓:“师之道也,、以知见为妙门,寂静为正味,慈忍为甲盾,慧断为剑矛。破内魔之高垒,隔外贼之坚阵,镇抚邪雉,解释缧笼。遇穷子则叱而使归其家,见贫女则呵而使照其室。穷子不归,贫女不富,吾师耻之。二乘不兴,四分不振,吾师耻之。忠孝不并化,荷担不胜任,吾师耻之。避名滞相,匿我增慢,我师耻之。故遑遑于济拔,汲汲於开诱,不以一行自高,不以一德自耸”。遗著有:
  《华严经行愿品疏钞》六卷
  《华严经行愿品疏科》一卷
  《注华严法界观门》一卷
  《注华严法界观门科文》一卷
  《原人论》一卷
  《华严心要法门注》一卷
  《圆觉经大疏》十二卷
  《圆觉经大疏释义钞》十三卷
  《圆觉经大疏科》中、下二卷
  《圆觉经略疏》四卷
  《圆觉经略疏科》一卷
  《圆觉经略疏之钞》十二卷
  《圆觉经道场修证仪》十八卷
  《金刚经疏论纂要》二卷
  《盂兰盆经疏》二卷
  《起信论疏》四卷
  《禅源诸诠集都序》四卷
  《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一卷
  宗密的弟子有千余人,著名的有圭峰温、慈恩寺太恭、兴善寺太鍚、万乘寺宗、瑞圣寺觉:化度寺仁珍等。
  宗密在《原人论》里,就全部佛教,由浅入深,分为五种:
  一、人天教:持五戒、十善,修四禅入定,生色界无色界,这都是以苦乐为因而修行的。
  二、小乘教:说明“我”由五蕴和合而成。色心二法从无始来,由因缘力,念念生减,相续无穷。
  三、大乘法相教:说明宇宙一切唯识所变之法相宗。
  四,大乘破相教:乃指说空寂之理的空宗。宗密批评此教,虽破情执,但尚未显示真灵之性。
  五、  一乘显性教:说明一切众生,具有本觉真心,无始以来,常住清净。将此一心,名如来藏,为原人之根源。
  宗密时代,禅家与教家各立门户,互相攻击。他颇为慨叹地说: “吾丁此时,不可以默矣!”於是以如来三种教义,印禅宗三种法门,融瓶盘钗钏为一金,搅酥酪醒醐为一味,力主禅教一致。将教之三教配禅之三宗:(一)、将识破境教(相当于大乘唯识法相宗)配对息妄修心宗(南夫、北秀、保唐、宣什)。(二)密意破相显性教(相当于中观佛教的三论宗)配对泯绝无寄宗(石头、牛头、径山)。(三)、显示真心即性教(相当于如来藏思想的华严宗配对直显心性宗(洪州、荷泽)。宗密认为:代表如来藏佛教的爽圆觉经移与《华严经》,比之唯识、中观,更为殊胜。唯识宗的阿赖耶识,唯是妄识,并非自性清净心。三论宗的空观思想,说明一切皆空,缺少绝对的理性真心。因此如来藏佛教,建立理性真心,特为超胜。荷泽禅,空寂之知,与理性真心之性教顿为一致。
  《原人论》五教说之外,《禅源诸诠集都序》又有三教配三宗说
  (一)人天教—人天因果教
  (二)小乘教—断惑灭苦教      (一)、依性说相教—息妄修心宗
  (三)大乘法相教—将识破境教
  (四)大乘破相教———————(二)、破相显性教—绝无寄宗
  (五)  一乘显性教——————(三)、真心即性教—直显心性宗
  宗密最後的结论说:“三教三宗,是一味法,故须先约三种佛教,证三种禅心。然後禅教双忘,心佛俱寂。俱寂即•念念皆佛,无一念而非佛心;双忘即句句皆禅,无一句而非禅教。”
  华严宗经会昌法难,顿形衰落。入宋以後,长水子璿,晋水源净,以及师会、道亭、道通、明朝之弘璧、永光,清朝之续法诸大师,相继而起,保存余绪。近代有月霞、应慈两位老人专宏华严,使本宗不绝如缕。真禅不敏,忝列应师门下,愿在有生之年,将华严大救,毗卢性海,再现於祖国的神州大地。

{返回 真禅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华严宗简论 第三章 华严宗的判教 第一节 三时
下一篇:华严宗简论 第二章 华严宗的传承 第四节 四祖清凉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曹溪禅之二
 “常随佛学”——在上海佛学院第一届学侩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真禅法师诗集
 中国禅宗与印度佛教
 希迁禅教一致思想在近代的影响
 一九八五年政协赏月会献诗
 华严宗简论 第四章 华严宗的思想体系 第四节 六相
 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
 华严宗简论 第五章 华严宗的观法 第三节 清凉的华严心要观与三圣圆融观..
 华严宗简论 第二章 华严宗的传承 第一节 一祖杜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打开心的门窗[栏目: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忏与谶[栏目:白云禅师]
 论四川至诚学社文件[栏目:太虚法师]
 愿性之6:从无为法看愿力[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禅林开示 第六讲 生活中的禅修[栏目:玛欣德尊者]
 2010年观音法会开示之(六)六度之般若波罗蜜[栏目:达真堪布]
 世人为什么要感受痛苦?[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二七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六集]
 第十三回 无住中生心[栏目:自然的代价]
 无我之流[栏目:清净的法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