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老师角色,做父母的,你是哪一种?
孙:您说现在的早教有生涯规划的影子,但不可否认,现在成为知名艺术家的人,父母早先的安排或者心血还是起了相当作用的。我们不能说郎朗的成功,没有父亲的安排在里面;傅聪的成功,背后没有傅雷。从杲种意义上说,不是做父母的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吗?
林:那其实也不叫决定。就像老师教学生,老师当然可以对学生有期许,提供他条件,以先进启后学,这都是人情之常。我反对的是:家长把孩子当成自己希望的一种投射或替代,甚至为了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或外在的虚荣让孩子沦为工具。台湾这两三年,因经济压力,父母带孩子一起自杀的例子频传。父母如此做,理由是不想让孩子留在世上受苦。这在佛法看来真是不可思议。孩子跟你是互为因缘的两个主体,你怎么有权利决定他的一辈子。大陆现在处于转型期,孩子都是一个,个个看来都像上帝,但也最容易成为家长内在期望的投射。以前一家有几个孩子,目标还可以分摊,现在则是万千愿望集一身。
孙:许多动人的电影中,父母含辛茹苦,为孩子的未来铺路,不知怎的,看了仍很动人。巴西电影节时,我看到了一部电影叫《记得童年那首歌》,父幸是大字不识的农民,却逼着孩子学音乐。但一部电影看下来,大家还是认为父亲很伟大。
林:困苦的环境,生命首先面对的是生存问题。这时候为了孩子生存求得一个更好的可能而努力,甚至决定,其积极面就大于副作用。毕竟在这里环境很单一,愿望很朴素,出困的方法也不多,你让孩子选择,他也只能在现况与读书识字、力争上游中选其一。但现在我们谈论的对象是多数城市人,温饱等基本生存问题已解决,对孩子的期许、塑造大都是髙阶的欲望,无明就多一些。这就是为什么我两个孩子都没有学音乐的原因,他们很自然地选择了他们的路,虽然他们看过很多表演,但我不觉得他们应该受父亲很大的影响。
孙:虽然他们看起来没有受到您影响,但实际上还是会耳濡目染。所以家长无论怎样说,都是孩子成长中第一位老师,最亲近的老师。许多家长急着让孩子拼硬件,自己却不读书不上进,好多东西满拧。
林:我以前讲过好老师有四种,其实做家长的,也要知道自己是哪一种,这一种角色局限在哪里,才能和自己孩子真正沟通。
孙:哪四种老师?
林:第一种是热忱的老师,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这种老师精神令人敬佩,坏处是热忱过度,好为人师,就容易以盲导盲。第二种是魅力的老师,他的人格、语言、行为都有特殊的吸引力,所以他剃光头,学生也跟着剃光头,他穿木屐,学生跟着也穿木屐。这一类型的老师不是所有学生喜欢,有些学生很排斥他,有些则特别被他吸引。好处是教学效果非常快,因为全体摹仿嘛,坏处是学生视野行为就如此定型了,容易封闭,看不到别的东西。禅讲“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子师,方堪传授”,最可以用来讲这种老师的局限。第三种我称之为有实力的老师。这种老师学力艰深,但不见得会表达,不见得有热情,甚至不见得有人格魅力。好处是你跟他学到的东西是扎实的,但学生要有眼光才看得出来。
孙:这点我后来才明白。以前上大学,最初喜欢的都是会表达的老师,也就是现在那种能上百家讲坛的老师,后来发现,这种老师也就听个热闹。我有一位写小说的朋友,他曾认真地说,影响他的老师讲课嘴笨笨的,但肚里有东西,就告诉他美学该读哪本书,就让他受用了一辈子。
林:我读大学时,有位老师叫陈奇禄,台湾知名的人类学家,素描非常好,功底可以媲美照相机。早年台湾五六十年代一穷二白时,他做台湾原住民研究,对其中一个族群叫排湾族的做了很深调査,写成书也拍了照片,不过那时排版技术不高,照片印到书上不那么立体清晰,因此他就干脆自己来画,画出来的堪比照片。但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却感叹地说了一句话:我不能成为画家,因为我不能画得不像。这句话很好,是有功力的人讲的话,我后来就常引用。
孙:有功力的学生才能找到这种有功力的老师,是有难度的鉴别。那第四种老师呢?
林:我称之为明白的老师。这种人阅历丰富、心胸宽广,只告诉学生你怎么做会有怎样的效果。他给学生建议、咨询与帮助,却不会为学生做决定。
孙:好像每一种都有自己局限。
林:对,即使看起来副作用最少的最后一种老师,也有局限。我自认就是最后一种,但许多学生和我就不相契,他们性格比较犹疑不决,找你就是请你拿主意,可我很少帮学生决定什么。将老师的角色放到家长身上,多少有些适用。什么是对孩子最好,副作用最小,更接近每个生命的缘起,我们不可能各种老师角色都兼备,但却得从明白的老师这点观照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