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三九卷
净空法师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五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86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四三九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菩萨问明品」第九,一道甚深,贤首菩萨偈颂第七首看起:
 
  【随众生心乐。及以业果力。如是见差别。此佛威神故。】
 
  昨天我们讲了前面两首,「展转释疑」,第五首解答,「若皆圆满,何以不见」。这是说明众生因为有障碍,总而言之,不外乎烦恼障、所知障。这两大类的障碍,障碍了我们的自性,所以诸佛剎土、佛身、众会我们都见不到。实实在在的,真的就在现前,这个隔不是佛那边有障碍,是我们自己有障碍。第二首就是第六,答复说「若皆不见」,为什么知道它有?这里面讲有人见到,不是没有,确实有人见到,什么人见到?心清净,愿具足,这种人就能见到。这里头最重要的,第一个条件是清净心,所以我们学佛千万不能够疏忽,修什么?谁能够答得上来?其实修什么,佛菩萨慈悲到极处,你一入佛门就传授给你,知道吗?这一入佛门先受三皈依。三皈依就是把修行的纲领传给你。
 
  「皈依佛」,佛是觉的意思,自性觉,觉而不迷,学什么?学觉。六道众生迷惑颠倒,不觉!我们学什么?学觉,这是第一种。第二种学正知正见,「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正而不邪。我们一般凡夫,念是邪念,思是邪思,想是邪想,所以言语造作没有一样不邪。佛菩萨教导我们正而不邪,思想正,见解正,言行正,就修这个。第三类的是修清净心,这就是我们这个经上所讲的,叫「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这是僧。重要的是自己修,不要管别人。所以三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宝,不是外头。佛法叫内学,如果在外面,那就变成外道,内外是这么分法。完全从自性里面学习,这就是内学。所以这是自性三皈,三自皈,把佛法修学的纲领告诉你。
 
  这个纲领在中国十个宗派,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总不离开这个原则,离开三皈就不叫佛法。至于你用什么方法修,那是你个人的事情,八万四千法门随你挑,每个法门都是修觉正净,所以说是法门不二,法门平等,殊途同归。虽然讲觉正净讲了三条,实际上是一而三、三而一。觉悟哪有不正知正见?哪有不清净的道理?心地清净的人,哪有不觉?哪有不正?所以是佛慈悲,这三个门,无论从哪个门进去全都得到,圆圆满满。好象一间房子三个门一样,你从外面进来,那是你可以选择哪一个门进来,进到里面完全一样,一而三,三而一。
 
  在中国十个宗,诸位就晓得十个宗派,禅宗、性宗走的是觉门,觉而不迷。走觉门的人跟我们不一样,用佛法的术语来说「善根深厚」,用世间法来讲,他特别聪明。像学校里头教学生,那个班是天才班,不是普通班,从觉门进去,佛法讲的根利。如果没有这样利的根性,像我们这样是中等根性的人,这个觉门决定行不通。我在初学佛的时候,很喜欢看禅宗的典籍跟语录,非常有味道。方东美先生警告我,这个门不是你走的,他说这个门一步登天,登上去,当然很好,成就了;登不上去掉下来就粉身碎骨,没命了。所以你没有这个本事,你不能学这个法门。
 
  他介绍我的从正门进,他说正门中下根性的人都有分,正门就是教下,像读书按部就班,由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慢慢往上提升。他跟我讲,这像爬楼梯一样,爬楼梯有依靠,登上一级,确实就上升一级;像高楼,我上一层楼,真的就得到这个利益,不是一步登天。这虽然是慢,比起觉门要慢,可是非常稳当,步步高升,他教我学这个法门。在教下,华严宗、法华宗、三论宗、法相宗,这天台、戒律都是属于教下。老师介绍我法相唯识,他老人家介绍我这个。这个门路典籍很多,也就像上学一样,课程很多,要很长的时间,但是很稳当。实在说中下根性的人学东西太多了,学不了,课程太多,压力太大。所以,自古以来相宗的大德寿命都不长,可能是与学课程多都有关系。
 
  第三个门就是修清净心,净宗(净土宗)、密宗。密宗也是修清净心,但是密比净土宗难,难在什么地方?净土宗的净,这个心地清净是远离染污,这样得清净比较容易;密宗的净是没有分别,真的是在五欲红尘里面得清净心,高!他那个成就比我们净土高很多。但是怎么样?那也只有两条路,他要不能登天,他就堕地狱,没有中间路子好走。教我的老师,头一个出家的老师,章嘉大师,他是密宗的大德。我跟他三年,他没有教我学密,没有传密法给我,什么原因?条件不够。所以我对于密的常识很丰富,我知道得很多。
 
  密在佛法里面,就像学校里面它是研究所,还在大学之上。你说一个普通人去念研究所、念博士班,能行吗?不行。所以密一定要有显教的基础,像藏传的密教,他要先学显教十年,十年显教,最后还要参加考试,考试及格有个学位,西藏叫格西,拿到这个学位之后才可以学密,这很有道理。在我们大乘教里面,像《华严经》里面,那什么样的地位学密?严格的说,密是七地以上,你就晓得它真的是研究所。十地,从初地到六地,这大学;七地、八地、九地、十地,研究所,这是到这个地方才能够学,真正是密宗的根机。
 
  所以任何一个人学佛,那都是学到菩萨的地位,到七地以上一定学密,显密圆融,事事无碍,你才能证得究竟圆满。那种清净心在十法界里面,一丝毫不染着,不是不接触十法界,接触,接触而不染污,真不染污。我们净土宗是远离,不敢接触,所以这样得清净心。我们这个清净心跟密宗清净心是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们对于密教非常尊重,非常尊敬,真的,我们是不如它。至于他是真的学还是假的学,那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要记住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为什么?各人因果各人负责,各人境界各人知道,我怎么会晓得?
 
  又何况在这个修行行列当中,所谓是龙蛇混杂,有真修行人,有假修行人。假修行人里面,还有佛菩萨故意装这个样子的,那我们怎么会认识?我们就不认识。佛菩萨为什么要装假修行人?教我们不要起分别心,用意在这里。为什么?那些不持戒的、破戒的,那你一看就瞧不起。这里头有佛菩萨混在里头装的那个样子,装疯卖傻,那我们就是真的龙蛇分不清,那怎么办?统统恭敬,你就没有过失了。这个用意很深,教我们修礼敬诸佛。所以善人要恭敬他,恶人也要恭敬他。他到底是真的恶,还是装成假的恶,我们不能辨别,恭敬就好,反正恭敬是正确的。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从佛性上来讲,一切众生平等,没有差别。又何况佛给我们说得很好,「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我要是得罪一个破戒的人,他将来是未来佛。从未来佛、从佛性,这就值得我们恭敬;他现前的行为,我们不要去管他。
 
  他穿的这个出家人的衣服,有这出家人的形相,对我们修行人来讲就有很大的功德。什么大功德?提醒我们,我们见到出家人,出家人是僧宝,我们皈依僧,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我修,不是要他修。他那个形相常常提醒我,没有这个形相,我们常常把它忘掉。所以看到佛像就想到觉而不迷,看到经书就要想到正而不邪,看到出家人就想到净而不染,这个住持三宝无量功德。没有住持三宝,你天天学,天天学天天忘掉。
 
  所以学佛的人,无论在家为什么要供养三宝?你要供个佛像,你有经书,供菩萨、罗汉像,菩萨、罗汉都是僧宝,就是用这个时时刻刻提醒你,它不是迷信。如果有个人天天跟你说,来嘀咕你,你嫌他烦,你会讨厌他。你看这种塑造的、彩画的像是高度的艺术品,用它来时时刻刻提醒你,这是在教学方面真正做到了善巧方便。这是现在人所讲的教学的艺术,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要好好的利用它,念念能够与觉正净相应。
 
  觉正净三个我们顾不了,我们在三个里面选一个,我到最后选的是净,为什么不选正?正太多了,我们的时间、精力、智慧都没有办法负担,所以我们选的是净宗。净宗经论最少,你们看看,只有五经一论,而且这五经分量都不大,五经里面最长的《无量寿经》,这诸位常常读诵的。最短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最短,二百四十四个字,比《般若心经》还少,《般若心经》是二百六十个字。《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它是完整的,所以《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我们净宗的心经。五经一论有能力,全部学很好;没有能力,学个二、三部也行;再没有能力,一部就可以。有很多很多人在历史上,一生当中就学一部。绝大多数的人是选《佛说阿弥陀经》,一生就受持这部经,他心定的,心清净。还有一生只受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得清净心,他心无杂念,念头一起就是阿弥陀佛,这才叫做与十八愿相应。
 
  日本有本愿念佛,它那个本愿念佛现在也变质了,这个变质原因是什么?没有去深入教理。要晓得弥陀四十八愿跟《华严经》上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完全相应。四十八愿每一愿都要具足其余四十七愿,少一愿,这一愿不圆满,这个我们不能不懂。十八愿是十念必生,这一愿里面一定包含其他四十七愿;如果其他四十七愿都不要了,只要这一句,不能往生。为什么?你去看《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往生最重要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只有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功德只有一半,去不了,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在四十八愿里面,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十八愿那就是一向专念,十念必生。所以你要是不懂教理,你就很容易产生误会,产生误会,这个责任要自己负。佛经里头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你自己错会了意思,这不能怪佛,这不能怪经典,你自己错会意思,那你自己要负责任。祖师们又告诉我们,《华严》跟净宗是通的,给我们讲《华严》就是大本的《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难怪莲池大师,这是我们净土宗第八代的祖师,很了不起的人,净宗在明朝末年很衰微,他老人家把净宗兴旺起来。注《阿弥陀经疏钞》,疏跟钞都是他做的,《疏钞》里面所讲全是《华严》,就是说用《华严》的教义来注解《阿弥陀经》。所以一开端我们看玄义,十门开启,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疏钞》的架势。有疏、有钞,那分量很大。这个《疏钞》,如果我们要是讲一遍,每天讲四个小时,足足要讲一年,一部《阿弥陀经》,不可以小看它。在中国这两千年来,依这部经、依这句佛号成就的人太多太多!这些人都往生,他修净。所以一个得到,三个都得到,这是不能不知道。
 
  净土成就了,入的是华严境界,所有一切障碍全没有了,我们用科学家的话说,空间维次全部突破。在我们这个世间还没有成就之前,这种障碍是存在的,这个障碍我们通常称之为业障。哪个人没有业障?业障一定要消。修行,消业障是最快速的。我们修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我们的业障没消?说老实话,你根本就没有修。你有信,甚至于你研究教你有解,你没有行,行是什么?你要把你信的、把你解的落实,你没有落实。你没有落实怎么行?
 
  我们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我们在行门选了五个科目,有一个总纲领,总纲领就是修心、发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有没有这个心?特别是在处事待人接物,我们有没有真诚?我们心有没有清净、有没有平等、有没有正觉、有没有慈悲?这是菩提心,第十九愿发菩提心。我们的行,有心就要有行。行,下面十个字,「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我们有没有做到?这是总纲领二十个字。
 
  行门具体落实在三福,你看我们这个世间人没有一个不求福求慧,三福是福慧具足,我们有没有去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做到了没有?他真干。我们孝顺父母,对师长呢?师长欠缺一点,不孝,为什么?父母希望你尊师重道。父母希望儿女尊师重道,儿女没有做到尊师重道,父母心里难过,这就不孝。父母希望我们做一个有德行的人,那我们今天没有做到,这也是不孝。你细细想一想,这四句哪一句做到了?老师教我们孝养父母,我们对父母不孝,对不起老师。对老师不尊重,对道业疏忽,所以没有做,不是真的在做。真的在做,果报殊胜,果德就非常殊胜。这个果德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你真得到。你每天生活法喜充满,儒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连儒家都有这样的效果。那佛法呢?佛法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这是学佛真正有了利益,你现前得到的好处,得到的利益。我们现在有没有法喜充满?有没有常生欢喜心?没有,天天忧悲苦恼,这是什么?没有真做。
 
  三福第二条「受持三皈」。三皈我们形式受了,真的没做到。我们起心动念有没有跟觉正净相应?我们言语造作有没有跟觉正净相应?没有,那三皈你没做到。十善,不要说别的,五戒全都没有,那后面就不必说了,不是真正在干;真正在干,功德、果报不可思议。世出世间的圣学,圣人的教学着重在实践,不是在言说,言说叫说食数宝,得不到利益。一定要行,一定要证。行,行之中一定要求证,证什么?把你所信的、所解的,在你日常生活当中、工作之中,处事待人接物证明了,这种理论、方式、境界是正确的,是圆满的。所以我们今天在这三个纲目里头,我们取清净,净而不染,念念不能忘我们修清净心。
 
  「诸愿皆具足」,那个愿在底下一品就是的,「净行品」有一百四十愿,一百四十句那是愿也是行。你具足这样的愿行,你真能做到,这是十信位菩萨里头修行的标准,修行的细则。统统能落实,你能够见到佛的剎土,你能够见到佛的报身,你能够见到佛的众会,就是说你跟佛感应道交,别人看不见,你能看得见。为什么?清净心把空间维次突破了。你有愿力,愿见佛剎,佛剎就现前;愿见诸佛,诸佛就现前;愿见十法界,十法界就现前。
 
  这样的修行人在我们中国,当然外国也不例外,代代都有人,人数确实不多。古时候比较多,近代是愈来愈少,可能在我们这一代真的就没有了,这个话不是我说的,黄念祖老居士讲的,这一代人业障太重!业障再重不怕,如果真的有善根,什么叫善根?我们在讲席里头跟诸位也报告过,能信、能解这属于善根。我对于净土法门我能信,净土的经教我懂得,这是善根。什么是福德?我真正能够奉行,真的干!
 
  所以净业三福是我们的指导纲领。怎么落实?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取的标准是《弟子规》,《弟子规》要做到,这两句就落实了,孝亲尊师落实了,你是世间善人。给佛法做基础,那就是修十善业,「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有这个基础再向上提升,《沙弥律仪》,「具足众戒」,然后再学习大乘。大乘净土宗的五经一论,分量不多,保证我们这一生永脱轮回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极乐世界是一生圆满成就,不要做第二生。所以这个法门,从前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当生成就的法门。
 
  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不是人死了,那你要讲死了就错了,没死!我们这个臭皮囊不要了,丢了,人真的走了,一生成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得的是报身,无量寿,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无量寿,各个人都无量寿。而且各个人所得的这个身都跟阿弥陀佛一样。你们看四十八愿,凡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也是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方便说,我们这个世间人很羡慕,实质上?实质上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是三十二。
 
  所以你要能信,你要真正肯发愿,要真干,真干就是依教奉行。那奉行,我们天天读经念佛,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依什么为标准?有,我们处众,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基本的,家庭。你家庭有父母、有兄弟、有亲戚朋友,家庭就是个小社会,用什么方法来处众?六和敬,共同的戒律,修六和敬。佛跟我们说,四个人以上居住在一起修六和敬,这就叫僧团,这是一个小团体。僧团是什么意思?僧是清净,换句话说,清净的团体。这种清净团体,诸佛赞叹、龙天善神拥护,叫做和合僧团。在三皈依里面讲「皈依僧,众中尊」,众是团体,尊就是最值得人尊敬的团体。
 
  我在早年,那个时候大概四十多岁(四十出头),我在台北讲经。有一位老居士,赵默林老居士,在我们佛教里头也相当有声望,他对我非常好,很关心我。有一天请我吃饭,在台北火车站旁边的功德林请我吃饭。我一去的时候就我们两个人,叫了二、三个菜,他就告诉我,他说:净空法师,你知不知道我今天为什么要请你吃饭?我说:我不知道,没神通。他说:我今天有一桩事情要向你请教。我说不敢当。他学佛比我久,他是在抗战期间皈依印光大师,他跟我们李老师是师兄弟,算是我们长辈。年龄差不多也大我二十多岁,长辈,我们总是以长者看他。
 
  问他什么问题?他说:现在很多学佛的人造阿鼻地狱的罪业。是吗?造什么这么重的罪?阿鼻地狱罪业,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个五逆罪堕阿鼻地狱。我说哪里会有这些事情发生?没听说过。他就跟我讲,破和合僧的人太多,你看很多寺院庵堂都不和,彼此互相毁谤,他说这怎么得了!他说这个我明白了,我说:我们好好吃饭,这事情不要去理它。他眼睛就瞪着看着我,他说为什么?我反问他一句:老居士,你学佛比我久,你的阅历比我深,你在什么地方看到有一个修六和敬的道场?他想了一想之后,笑起来了,没有,现在没有和合僧。一个小庙住两个人都吵架,哪来的和合僧?所以犯罪是有,没有这么重。如果这个道场,四个人以上在里面修行,真的是修六和敬,那你的毁谤那罪也是阿鼻地狱。所以现在没有和合道场,虽然互相毁谤是有罪,没有那么重。我跟他这么一讲,他也很欢喜,也就笑起来了。
 
  这是说明如果有一个地方修六和敬,有六和敬的道场,不得了,不但这个地方有福,这个国家有福,世界有福,为什么?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一个这样道场出现,这个地球上众生都有福报,可是怎么样?就是没有,为什么?私心放不下。人只要有自私自利,只要还有名闻利养、还有贪瞋痴慢、还有是非人我,哪来的和合!你不要看那六条,我们十楼这里有写着,那是茗山老和尚写的,「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做不到。我们希望这个道场能做到,只要这个道场做到,香港这个地区什么灾难都没有。这是得要干的,不是说贴在那里,贴在那地方没用处,真做。别人不做,我做,我不求别人做,「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就正确。真的能有四个以上志同道合真正做的话,无量无边功德,那个功德实在讲诸佛都说之不尽,不是假的。自己一定要修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更圆满的是普贤十愿。
 
  我们的修行科目就这五条,「净业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十大愿王」,很好记。真的往这个目标上干,念念都不舍,这是一个修清净心的人,这是一个修净业的人。三福是总的指导原则,六和敬、三学、六度、十愿是具体的行持。在我们《华严经》里面「梵行品、净行品」,有详细的条目,那当然就更圆满。如果不能这样的落实,我们就在这几条纲领上,就这五条纲领上做,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净土,没有一个不往生。一定要真干,这是讲具足跟诸佛如来相应的条件,你就能见到。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十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着看第七首偈颂:
 
  【随众生心乐。及以业果力。如是见差别。此佛威神故。】
 
  前面我们讲了很多,对于真正想学习的同学,我相信都是有一点利益。学佛最难的是怎样控制自己的习气,有能力控制,这叫做功夫。修行功夫就从这个地方来说的,我确确实实可以控制自己。总的原则,正是《无量寿经》上所说的这三句话,「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怎么落实?《弟子规》跟十善业道落实,初步落实,然后慢慢从这个地方向上提升,这叫真修行。所以头一个真正要做到「不见他人过」,不说别人的过失,不说别人的是非,从这个地方下手。
 
  看到别人有过失,如果别人有善恶,你都不知道,看不出来,那你愚痴;看出来而不说,功夫,这叫修养,这叫德行。看到人家善的地方赞扬,看到人家过失地方,绝口不提,这积德,这叫功德。我们学佛从这里开始下手,这是什么?最常犯的,从最常犯、最容易犯的地方下手。从今之后发愿我要做一个好人,好人隐恶扬善。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知道隐恶扬善,给诸位说,世间许多灾难都化解了。这个道理我们在讲席里头讲得太多了。
 
  外面的环境,境随心转,我们的心善,样样都善,没有一样不善,真的是「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所以事、人真的没有善恶。善恶是什么?善恶是从自己内心生的烦恼,贪心起来,你就觉得这个很好;瞋恨心起来,那个很可恶。其实外头境界没有善恶,平等境界,所有一切都是自己看错了。自己看错了,自己不承认,谁承认自己有过失?都认为自己很对,这就叫愚痴,这叫迷惑,这叫无明。所以我们不能够不觉悟。那要觉悟,天天要学经教,三天不学经教,自己就把握不住,又会被境界转了,在境界里头会起心动念。
 
  这首偈答前面的疑惑,「若应由物见,何名佛土」。应是应化,佛的应化,物就是指的九法界众生,他们能够见到,那还叫什么佛土?他是凡人,凡人见不到佛土!凡人何以能见得到佛土?答这个问题。我们看看贤首菩萨怎么说法,『随众生心乐』,我们先看经,『及以业果力』。众生心,乐是爱好,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贪瞋痴慢,这众生爱好的。
 
  四摄法里面是佛陀教导我们与一切众生怎样和睦相处,遵守的四个原则:第一个是布施,第二个是爱语,第三个是利行,第四个是同事。同事,现在我不敢讲了,为什么?古时候的人起心动念还有道德的观念,从小受的教育不相同,曾经受过伦理道德的熏陶。虽然有烦恼习气,它那个东西会约束他,这种伦理道德的教学产生了约束的效果,纵然有恶心、恶念还不太离谱,不至于成大恶。现在呢?现在人这伦理道德教育至少疏忽了有七、八十年。中日战争,这遭了大难,把社会打乱,把伦理道德,从前讲的家学、家教打掉了,每个人都天天想着逃难,一家人很难团聚,都分做四方。抗战期间,我一家四个人住四个地方,一年难得有一次聚会。所以这个家教被打散了,这个损失太大太大!无法补偿的。
 
  所以现在人心都是贪瞋痴,那我们要同事,跟贪瞋痴同事,这相当不容易。我们感化他很难,因为他看到都是眼前的利,贪利,见利那就忘义,现在只见利,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道义,争名逐利,这还得了!所以我今天讲到这个同事,我都不讲众生,我讲我们要跟佛同事,要跟菩萨同事;在其他宗教里头,我们要跟神同事、跟圣人同事。这样讲才不至于产生过失,这是善巧方便。跟佛菩萨同事,天天念佛菩萨的经典,佛菩萨怎么想的,佛菩萨怎么看的,佛菩萨怎么说的,佛菩萨怎么做的,我们要学。
 
  我在学佛的那个阶段,二、三十岁,李老师,我跟他老人家十年,常常跟我们讲《梵网》、《璎珞》的四重戒,我们听得耳熟,遍数太多,自自然然就记住了。《梵网经》里面教导我们,「不作国贼,不谤国主」,这两条戒太重要了。我们学佛要学得活泼,不能学死了,学死了你就得不到利益,所谓是「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你才能得受用。贼是什么?贼是伤害,我们居家如果有贼来了,我们的财物就受损失,被他偷走了,他不是抢你,是偷你的,我们就伤害了。佛是举一个例子「不作国贼」,换句话说,决定不能做伤害国家社会利益的事情,这事情不能做。
 
  今天国家社会需要什么?需要安定,需要和睦。我们再把它缩小,我们的团体也需要安定,需要和睦。缩小到最小的家庭,家庭人虽然不多,现在小家庭,夫妻带一、二个小孩,要不要安定?要不要和睦?要。破坏安定、破坏和睦就叫做国贼,这不能做,这是缺德的事情。在佛教团体里面,破坏安定,破坏和睦,叫破和合僧。我前面跟诸位说了,现在这个佛门团体没有和合僧,你不去破坏,他自己破坏,没有和合僧。他自己破坏,自己受果报,我不破坏他。也就是说,我不说是非,不说哪个长、哪个短,不说,我不造这个业。人人都明理,人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人人都不破坏这个事情,和合僧团到处都是。
 
  家和合,团体和合,社会和合,国家和合,世界和睦,你说多重要!所以说破坏和睦这个罪很重,决定不能做。有这种缘分要劝、要化解,你的功德无量。我过去在新加坡,有一个女同修来跟我说,她说她先生不好,她很想离婚,她来跟我讲。我就劝她:人哪有十全十美的,我看你先生不错,你要离婚,你想再找一个像你现在先生这样的人,我看你找不到了。以后就一家和睦。劝解,这是好事,这是功德,成人之美,不能成人之恶。家庭、团体、社会,我们都要常常存这个心,化解。
 
  「不谤国主」,这个国主是什么?是一个团体里头的领导人,家庭里的家长,家长是一家的核心。你要是毁谤,毁谤什么?让他这一家人对他丧失信心,他家就不和。团体,团体里面主持的领导人,你要去毁谤他,他底下的这些员工、下属对他没有信心,团体破坏了。造这种罪业的人罪重不重?你自己想想就知道。现在真正懂得,就是说好话的人,成全人的人,不多;有意无意说是非,破坏的人,到处都看到、都听到,这社会乱。社会混乱有它的因素,我们在旁边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各个阶层、各个团体领导人,有影响的人不可以毁谤。他纵然有过失,过失在世间法里头,有法律制裁他;在佛法里面讲他有因果,各有各的因果,我们不可以去毁谤。
 
  如果你劝导他,行。劝导他的原则,两个人面对面可以劝导,不能有第三者再听到。为什么?人有面子,这是你真正爱护他,真正劝导他,不可以在他背后说他的过失,那你造罪业。你当面批评他、劝导他改进,这是恩惠,这是对他的爱护。劝导只有能两次,不可以三次。这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的,一次劝导不改,找适当的时间再劝一次,再不改,千万不要再劝导,算了,为什么?三次以后,恐怕结成冤仇,那就不好了,各人因果各人负责。老人经验丰富,他教我们那是正确的。《梵网》上这两条戒不能不落实。
 
  《璎珞戒经》里面也有两条,「不漏国税」,这条很不容易,很多经商的同修们也很坦白的告诉我:法师,我们不漏税就赚不到钱!一定要偷税、想办法逃税才能赚到钱。这是真的吗?不是,因果律上讲不通。这就是什么?读经太少,读经不透彻。真正明白了,实实在在讲,如果能把《了凡四训》念上几百遍,他就明白了。你命里头有财,丢都丢不掉;命里头没有财,求也求不来,所谓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那为什么要做犯法的事情?我完全照着我营业事实纳税,你看你赚不赚钱?你命里有钱的时候还是赚,决定赚。又何况纳税是人民的义务,在佛法讲,纳税也是布施,也是供养,供养社会,供养国家。「上报四重恩」,我们不漏国税就是报恩,逃税、漏税,那不是报恩,那错了。
 
  下面一条是「不犯国制」,国家的法律决定不能够犯。今天我来的时候,有个同修告诉我,他到国内,从深圳那里过海关,海关检查他的行李,他带的有几本佛书被没收了。来问我。既然国家不准带,你就不要带,一定要遵守国法,这就对了。犯法的事情决定不可以做。基本的戒律你都不能遵守,你不是佛弟子;虽然是好事,好事被破坏也要遵守,那是国家的法令。
 
  真正学佛想成就的,一句阿弥陀佛就能成就。这个例子很多,最著名的谛闲法师那个锅漏匠的徒弟,没有念过书,什么也不会,人很老实,这是谛闲老和尚小时候的玩伴。长大找到他了,一定要跟他出家,老和尚被他折磨也没办法,就跟他谈条件说:我有一个条件,你要能答应,我可以给你剃度,你不答应,那就算了。他说什么条件?那你得听我的话。他说:这个没有问题,我既然认你做师父,你说什么我都听。老和尚说好,给他剃了,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说:你一天到晚就念这一句,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再念。他真听话。
 
  老和尚给他找了一个小庙,没人住的,因为他不能够跟大众住,跟大众住早晚课都不会,人家不能包容他。找一个破庙让他一个人住,附近有几位居士照顾他生活。他一天到晚就念这一句,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三年,你看人家站着往生,预知时至,没有生病。谛老给他办后事,对他非常赞叹,他说:今天多少名山宝剎的方丈住持,弘宗研教的大善知识比不上你!真正信心坚固,听话,一句阿弥陀佛就好,不要带着经书,不准带就不带,统统都可以不要,一句佛号在心上。这个他拿不掉的,他不能把你没收去的,你就能成功,你就能成无上道。所以要守法,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不要着重这些形式,要注重实质。
 
  所以今天「众生心乐」,以佛门弟子,这是善根深厚,这个好,一句佛号念到底。「业果力」,他就能见佛,必定感应道交。我们在学佛过程当中,感应的事情很多,很多同修跟我说,我自己也有不思议的感应。李老师教我,给我四个字「至诚感通」;章嘉大师给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一生得受用;方老师把佛教介绍给我,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都证实了,把它证明了,确确实实离苦得乐。我在没有学佛,那个算命算我这一生的命苦!非常贫贱,要苦一辈子。我这是把苦离开真正得乐,这是学了佛,这是方东美先生指导的。所以至诚就感通,感是感应,通是没有障碍。
 
  清凉大师这个注解里面讲,「佛威神故,则知生佛共成」。这共成是什么?是讲这个世界。世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怎么成就的?佛常常讲「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三种因成就的。第一个是心,心现,唯心所现;佛跟生都是属于唯识所变。佛的威神变的是净土,众生的业力变的是秽土。佛为什么在十法界里面变净土?佛有愿要度众生。所以不论是在哪一道、不论是在哪一土,决定是三合一,一而三,三而一。谁知道?彻悟的人知道。你看宗门的大德大彻大悟的时候,老师常常问,考验考验他,你真的会么?随拈一物,回答给老师,老师点点头给他作印证。哪里是法身?没有一物不是法身,这前面讲得很详细,「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把金比作法身,把器比作众生的报身、佛的应化身,是一不是二。所以众生是心乐,业果故,这见不到,这是『见差别』。
 
  这底下讲,「则知生佛共成」,刚才说的是一而三,三而一,心佛众生共成。「既揽同成异,亦称体成益」,怎么不能利益众生?所以「法法平等,无有高下」,这《般若经》上讲的一点都不错。你要是用清净心,你就见到;你心不清净,你就见不到。所以见的差异是在众生,不在佛,也不在心。下面清凉大师还有注解,解释这个注子,叫钞。《钞》里头说「既揽同成异等者」,他这下面注解就是注这一句。注解末后这两句,「既是如来将其同因以取异果」。这是讲现相,确确实实是如来,如来的果德,如来的报土,就是大乘教里常讲的实报庄严土,在哪里?就在此地。凡夫见不到,为什么见不到?空间维次不相同,这个不太好懂。
 
  我们用电视画面来做比喻,你看现在电视,电视台播出来的频道总有十几个,甚至于几十个,在外国有一百多个频道,所有这些频道都在一个萤光幕上。这个萤光幕能现,这就好比是我们的法性、自性,心性能现。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频道?频道就是唯识所变。我们现在按钮,按哪一个频道,这个频道立刻出现,另外频道不见,隐没了,这就好比是揽同成异。众生跟佛共同的力量,发生了这种现象。迷的人他只看在一个画面,他不知道还有第二个画面。聪明人知道这个电视里头有很多画面,我想看哪个画面,按哪个频道,画面就换过来了。所以懂得这个道理,会按的人他就能看到许多画面,不懂的人始终就看一个画面。不懂的人,凡夫;懂得的人,可能也是凡夫,他是修行人,心地清净,诸愿具足,他什么都能调,就好象这个比喻一样。
 
  如来是「同因,以取异果」。取异果前面跟诸位说过,是因地上所发的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佛与大菩萨,这大菩萨我们都是讲的法身菩萨。法身菩萨,什么等级就有这种能力示现?破一品无明就有这个能力了。这个能力就是我们《华严经》上讲的「事事无碍」。诸位要晓得,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是理事无碍,事事还是有障碍,他还不行。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有没有离开十法界?没离开。十法界能离得开吗?离不开,为什么?它跟一真法界是一体,你怎么离开?就像我们电视萤幕一样,它同一个萤幕,同一个萤光幕,你怎么能离开?离不开的。明白的人知道,这一个萤光幕里头有许许多多频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都能看到。迷惑的人不知道事实真相,认为只有这一个画面,诸天在哪里?阿罗汉在哪里?佛菩萨在哪里?疑惑,他见不到!原因,心不清净。
 
  我们再举个例子,有一个同学告诉我,他有个小孩还不到两岁,会说话,很灵巧。清明带他去上坟,祖父母过世了去上坟,带的一些供菜,在那边烧一点纸钱。这小孩就告诉他的父母,他看到有人在那里吃饭,穿的什么衣服。他说我就吓呆了。他所讲的就是他的祖父,他也没有见过面,不认识,他说的那个样子,小孩童心没有染污,他看得见。所以祭祀要真诚,祭神如神在,那个神就是祖先。这就是说小孩清净心还没有被污染,有一些频道对他没有障碍,他能看得到,他能看到鬼神。如果你要是细心去观察婴儿,几个月大的婴儿,他睡在摇篮里面,睡着了,你看他表情,一会儿在笑,一会儿又感到很恐怖,脸上很忧虑,你看他表情的变化,好象他在作梦,实际上,他许许多多的境界他看到了。梦中的境界跟我们醒过来的境界是不同维次空间,细心从这个地方去观察、去体会,你能够了解事实状况,你才晓得宇宙是多么的复杂。不管复杂到什么程度,总不出心现识变,你看看佛的话四个字把真相全部给你托出来。
 
  佛的教导,给诸位说,一丝毫保留都没有,你能够体会多少,那是你自己的功夫。功夫就是清净心的程度,真诚心的程度,慈悲心的程度,不一样!在我们一个人,个人修养就有差别,我们如果很用功、很如法,境界年年往上提升,那怎么会一样!对于整个宇宙,对于十法界依正庄严,你的看法、你的体会随着你境界不一样,不同;对于个人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这个境界也不相同。愈学愈像佛,愈学愈像菩萨,愈学愈像,这就是功夫得力,这就叫进步,佛法里头叫精进。如其不然,年年还是一样的,甚至于一年比一年糊涂,这错了,这是什么?这是功夫不得力。
 
  功夫为什么不得力?依照佛法的术语来说,第一个善根很薄,没有善根,没有福德。虽然学佛,形式上学佛,实质上,佛法的殊胜功德利益,你完全没有得到。佛法常讲因缘果,自己少善根、少福德,这是因;缘,没有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没有遇到真正修学的道场,缘。因缘都不足,果报还是造业,轮回心造轮回业,你怎么能出离轮回?这是佛法的解释,解释得不错。
 
  因能不能改变?可以改变,缘也能创造,那就是你自己的发心,那个心要转变。这个道理也不难懂,就是大经上佛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它可以转变,只要我们心想转变。此地讲的是「随众生心乐」,你看众生心乐五欲六尘,就是轮回心造轮回业;众生这念头一转过来爱好佛法、爱好亲近圣贤,那就不一样了,他的因缘果报统统都转了。不是不能转,不能转就变成死的,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活活泼泼。所以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你要能转得过来,这个要紧!
 
  《楞严经》上说得好,「若能转物,则同如来」。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如来广义的讲,法身菩萨就是如来。你看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头给我们讲,《金刚经》上讲的「诸佛」,他老人家注解,诸佛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个不同的佛叫诸佛。他那诸佛不是一般讲很多很多三世诸佛,他不是那个说法,他这个说法很清楚。所以我们常常听到宗门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江居士这个注解把见性成佛讲清楚了,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就成佛了,天台大师讲分证即佛。分证佛有四十一个等级,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是四十一位分证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再往上去,那有一尊叫究竟圆满佛,等觉菩萨还是分证佛,没有到圆满都叫分证。分证以下的,那就是十法界的四圣法界,四圣法界叫相似即佛,很像,像佛的样子,不是真佛;得破一品无明,这才是真佛。
 
  这些重要的经教,我们不能不知道。知道之后,你就没有疑惑了,自己晓得应当不断的把自己向上提升。现前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是观行即佛,六即佛里头观行即。相似即我们做不到,我们现在是什么?现在在名字位中,六即佛的名字位,有名无实。观行位,那就是功夫得力了,他不是名字了,他真干。真干怎么?还干得不像。干得像,那就是相似位,还不像。虽不像真干,正在用功,这个位次就是观行位,在我们念佛法门里头叫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观行位。在其他法门里头,这样的功夫出不了三界,不能了生死,还是要继续搞轮回。在这个位次的人多,太多!真正修行,功夫不到家出不了轮回,生生世世都干。
 
  换句话说,我们过去生中,学佛真的是时劫很长!可是每一世遇到佛法修行都停在这个位次上,都是观行即。如果到相似即,那就证阿罗汉果,就出了六道;出不了六道,功夫都在观行即,这很麻烦!观行即好的可以生到色界天、无色界天。可是观行即这样的功夫,如果是修净土的话,那决定往生凡圣同居土。凡圣同居土也超越了十法界,不在六道里头,不在十法界里头。净土的殊胜,十方佛的赞叹,不是赞叹别的,就是赞叹凡圣同居土。西方凡圣同居土实在是不可思议,所以万修万人去,为什么不干?
 
  可是这里头真的要往生,最重要的一个条件,万缘放下,这最重要条件。有一桩事情放不下,就等于有一条绳子拉住你,你就去不了,佛力也没有办法,什么都要放下。我讲的这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统统放下,生凡圣同居土就保证。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念佛没有一个不往生的,善导大师讲「万修万人去」。而且这个功夫得力,就是观行即的这个修行人,这里头也有三辈九品,上三品的可以自在往生,你说多殊胜!
 
  所以锅漏匠那个往生,念佛三年,站着走的,预知时至,他是什么境界?绝对不是一心不乱,决定不是,而是功夫成片里面的上辈,上三品。这我们人人都做得到的,他为什么做得到?他放下了,他对这个世间什么都不想了,脑子里除一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见什么人都阿弥陀佛,你说好话,阿弥陀佛,你骂他话,他阿弥陀佛,就这样能往生,这是我们应该学的。所以佛这个应化,可以叫九法界众生亲自都能看到、都能体验到,这就是佛的威神。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返回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五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四0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三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一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八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二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三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五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一七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六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四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一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四二0卷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禅门开悟诗200首 第三十七章 杨歧三脚驴[栏目:禅门开悟诗200首]
 目前佛教寺院商业化如是说[栏目:理净法师]
 北传阿含经论中的止与观[栏目:林崇安教授]
 Equanimity and Self-composure[栏目:The Buddha, His Life and Teaching]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八五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九集]
 20世纪意大利的佛教[栏目:黄夏年教授]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四篇 感应事迹举例 八、鬼祟不害(免鬼难)[栏目:慈航普渡·宽运法师]
 华严原人论 附录(一)[栏目:华严原人论·白话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