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课 努力朝向最适合自己的路去发展,但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缘具足
 
{返回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50

第2课

  努力朝向最适合自己的路去发展,

  但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缘具足

  无论任何人听说圣严法师“只”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拜佛,就能顿悟人生的道理,选择以毕生弘扬佛法为己任,可能会感到既羡慕、又不可思议。其实,很多因缘际会看似发生在一念之间、成就在一瞬之间,但却是酝酿多时的结果。

  我很喜欢的南美作家保罗‧柯尔贺,在四十岁那年完成他的寓言著作《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时,记者问他:“这本书花了多久时间写成?”他回答:“真正的写作时间是十一天,不过我是花了四十年又十一天完成的。”

  可见,某一段时间的努力,固然很重要,但是,在此之前的酝酿,也有很深的影响力。梦想,像一颗种子,总是要先播种到土里,过些时日才会冒出新芽,静止不动的期间,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却是造就这些成绩不可或缺的要素。

  在圣严法师入寺之前,早已经和佛法有些因缘。最早的启蒙,应该要从妈妈对他说故事开始。妈妈喜欢讲述民间神话故事,让他从小就对神祇耳濡目染,相信慈悲的力量。

  当时家庭经济上比较穷苦,而且常闹水灾,生活更加艰难。加上他身体不好,不适合跟着爸爸、哥哥拿锄头、铲子去做纯粹需要付出劳力的工作,妈妈常常鼓励说:“你是个读书的料!”却担心没有能力栽培这个孩子。所以,当戴姓邻居躲雨路过他家,随口提及狼山佛寺想找个小和尚时,他就选择出家了。

  自我的形成,除了本身天赋的特质(就是所谓的“善根”)之外,“环境”和“父母”的影响力,最为关键。富裕的家世背景,虽然可以提供较多的资源去教养孩子;但是困苦的家庭环境,更有助于心志的锻炼。其中,父母的导引,是孩子在既定环境中决定“向左走”或“向右走”的主要指标。尤其,是身教方面的陶冶,影响更为巨大。圣严法师的父母,敬天爱人,让他从小就知道要替别人想、要对自己负责,除了给他适度的爱与关怀之外,为了成就孩子的未来,也舍得放下亲情,让他出家,让独特的“自我”在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条件因缘具足之下,顺其自然地发展,终于让他活出与众不同的人生。

  禅门祖师说:“掬水月在手,落花香满衣。”意思是说,用手捧起清澈的水,用心观照便能看见天上的明月,无常的花朵飘落之后,留下满身花香。把这句应用在自我的探索,也很有意思。手上捧起的清水,虽然只是浩瀚自我的一小部分,但认真观想,就能看到人生的意境。所有的经历,都会像落花变成过去,付出过的努力,或许未必留下痕迹,但若是为了帮助别人成就美好的事,所有的付出就如同花香那般,清新了四周的空气。不要担心今天付出的心血,是否对自我有何意义,只要是认为正确的事,认真去做就对了,贯彻下去,总有美梦成真的一天。就算这辈子无法达成,愿望仍会继续下去。


{返回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3课 从探索兴趣开始发展自我,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下一篇: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课 成长,是往内在去探索自己,而不是向外去需索感官的满足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8课 志向愈大,挫折和诱惑就相对地变小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一、认识自我 前言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1课 要尽力和自己建立最亲密的关系,有自信就不会..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4课 真正的慈悲,是不分对象、没有条件的..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5课 大鸭、小鸭,各有各的发展,经过努力与磨练,小..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3课 从探索兴趣开始发展自我,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自序——活在当下,清醒而自在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0课 爱不一定要有相对的回馈;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2课 学会慈悲,松开心中的防线,拆除心中的城墙,..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自序——祝福,永不止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试述七处徵心及其实践意义(持念)[栏目:其它法师]
 非去来今[栏目:圣严说禅]
 安心净土(一)[栏目:正净法师]
 无愧平生[栏目:纪文达公笔记摘要·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九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茶与禅(仁贤)[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3课 从探索兴趣开始发展自我,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向[栏目: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杂阿含经卷第九(二四九)[栏目:杂阿含经]
 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九]
 禅坐中感到体内的能量似乎一直在增加...晃动后全身舒畅,为什么?如何避免?[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