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5课 善用“爱的减法”,让亲密关系更欢喜自在
 
{返回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84

第25课

  善用“爱的减法”; 

  让亲密关系更欢喜自在

  父母对子女的爱,亲密关系永远都存在。但是,生命如四季,有的人会来、有的人会走。我们对自己爱的,都多所不舍,当爱变化了、所爱的人离开了,如何安顿自己的身心?再看看男女之间的情爱,更像花开花落,感情结束时,又该如何自处?

  发现爱从盛开到凋零时,每个人都会有失落感。有时候觉得自己被遗弃,有时候觉得自己很窝囊……这时候,应该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告诉自己说:“故事到这里告一段落,回忆是最美的。”不要一直去想,这个情人有多好,我对他有多好,不要把自己和他连在一起。尽量转移情绪,不论是看书、运动、找朋友聊天都好。

  最基本的、也最重要的是:不要一直去想对方跟我在一起的话,我能够对他多么好,这就是自我中心太强烈了。例如:“如果她跟我结婚,她铁定会过得很幸福啊!”“现在没跟我结婚,他的损失很大啊!”倘若一直替对方觉得可惜,而不是祝福他有更好的结局,想法都太负面了。最好的想法是,这段因缘到此为止,我不要再烦恼了,烦恼也没有用啊。

  我们都以为,爱的付出,就是要给对方很多东西,其实,爱的付出,还有另一种方式,叫做:“爱的减法”,就是想办法减除对方的烦恼、压力、期望、和占有,而不是想给对方这个、那个。现代人常常要得太多、也给得太多,每个人都快要变成感情的暴发户,如果能够换个付出的方式,用“减法”的观念去爱,存在于彼此之间的亲密关系,将会更欢喜自在。

  “爱的减法”不只适用于分手的恋人,也很适合亲子之间,和热恋中的情侣。

  例如:一个被娇生惯养的男孩,不断向父母吵着要买东西,从前他的双亲用“加法”的观念去付出,就会答应买很多东西给他,无意间让他养成“会吵就有糖吃”的坏习惯。如果,父母改用“减法”的观念去付出,就会想办法帮助孩子降低对物质的欲望,转移他对消费的注意力,改为对自己本身的创造力、或关怀别人的能力,就不会继续不断地吵着要买东买西,甚至会因此而转变个性,对自己比较有信心。

  “爱的减法”也适用于分手的恋人。当对方提出分手,即使我还非常爱他,不是要为对方多做一点,而是想办法让对方“牵挂少一点”“烦恼少一点”“力少一点”,就不会纠缠于这段感情,对旧情过于执着了。

  参加禅修期间,圣严法师常告诉前来修行的人:“你来这里,不是我们要给你什么东西,而是希望你要放下很多东西,在这里听到的东西,不要成为你的负担。不要执着;应该放下。若不放下,负担重,会痛苦。”因为一般人来禅修,都希望能够“得法”,回去之后应该要比别人更有智慧。但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观念要调整,禅修几天回去之后,不是得到,而是放下!如果禅修回去跟来时一样,就等于没修。


{返回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6课 真正的“看破”,并非彻底失望;而是体认世事都是虚幻的,不再执着
下一篇: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4课 “放下”心中的包袱;但永远不“放弃”心中的理想和责任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8课 要解决欠缺安全感的问题,不是仰赖更多的亲密..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3课 慈悲,是爱的最高层次,足以跨越人心的藩篱,..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作者简介 摘要 目录 推荐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7课 立定志向之后,就要坚定信念,绝不退转..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自序——净瓶常注甘露水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4课 接受天生的限制,改进自己的缺点,也是一种自信..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2课 利他的练习,可以从无我开始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圣严法师序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自序——活在当下,清醒而自在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5课 大鸭、小鸭,各有各的发展,经过努力与磨练,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南传小部·经集·第五品·彼岸道品[栏目:南传小部·经集]
 2.解救苦难地藏菩萨[栏目:菩萨与罗汉的故事]
 152.数语化凶为吉 Changing misfortune to auspiciousness w..[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净土圣贤的传记(三)[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慈恩 唐三车窥基法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五百罗汉 009、憍梵波提尊者[栏目:五百罗汉]
 常怀感恩,勉励自己[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天狗食月[栏目:鬼道众生的故事-印度篇]
 很多的习气要先放下[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大乘起信论讲记 第二卷[栏目:净界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