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在调心中寻找中道?
 
{返回 雪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28

在调心中寻找中道?

光明与法性,无忘亦无著。

三身具一心,妙有亦真空。

明白法、报、化三身的真实含义,便会了知它们均由明空所成就。所以说,不认知真心,便无法证得佛的三身。不过,你一旦认知了真心,证悟了空性,心中也就不再执著三身。因为你明白,所有的概念都是人为的造作,不是生命本具的东西,都是因缘聚合的现象,“妙有亦真空”。只要是因缘聚合而产生的现象,便总会因为因缘的离散而改变这种虚幻无常的“有”,它仍然是归于空性的。

法身是无来无去、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它就是真心,是生命本具的智慧本体。它也是法性,是空性,是诸法的真实体性,亦即宇宙间一切现象所具有的真实不变的本性,也叫“真如”,是万法的本质。*ァ洞笾嵌嚷邸贰ⅰ洞笃钒闳艟*》、《成唯识论》等经典认为,虽然世间一切现象都有各自不同的显现,但它们都会随着因缘的转变而不断转化,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它们都是归于空性的。比如,含金的石头看起来仅仅是石头,但经过粉碎淘洗之后,就能从中发现黄金;水与冰看起来不太一样,但是,随着温度的转变,水或许会结成冰,冰或许又会溶为水,水还可能会被蒸发;某位富翁曾经把名利视为人生目标,不惜不择手段地获利,但是他突然破了产,破产之后他才发现,物质换来的所谓快乐、感情与尊重都是如此不堪一击,反而变得淡泊名利。可见,一切显现都会随着因缘的转变而顿失以前之相,任何人和事物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比如,你无法期待某个人能永远保持同一种情绪,某件事能永远定格在某个特定的阶段,也没法要求某个东西永远都停留在某个特定的状态。既然世间一切都无法被永远定格,由内至外均在不断发生改变,也就谈不上什么实实在在的自我属性,所以,我们说“空”才是世间的真相,是诸法的实相,是法性,是真如。《圆觉经》所谓“众生、国土同一法性”,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众生与国土虽有各自不同的显现,但究其根本仍是归于空性、归于法性的,因此同一。*フ嬲*明白了世间所有显现无不归于空性的时候,我们就自然不会因为顺境而得意忘形,也不会因为逆境而辗转反侧,我们会单纯以“经历”来概括人生中的许多境遇,不再因为对每个境遇的喜恶分别而产生贪嗔痴慢妒等烦恼。所以说,我们锻炼心灵,就是要让对空性的认知牢牢地“刻”在心里,而不仅仅是记住这个道理。

怎样才能将它牢牢刻在心里呢?在修炼时,你要坦然明白融入空性,不要丢了那个光明和法性,也不要执著于它。你必须掌握好其中的分寸,就好像调琴弦一样,太紧了弦容易断,太松了又弹不出声,要不紧不松、松紧适度才成。


{返回 雪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真正的快乐秘诀
下一篇:业力:行为的反作用力
 佛教为什么不用武力建立政权?
 大手印文化与宗教的区别
 大手印——绝对真理的胜义观
 雪漠——从《西夏的苍狼》谈香巴噶举的汉地传承
 不读书与心灵死亡
 杂谈大手印见与明空
 真假信仰者的分水岭
 松涛寺与两任主持
 谈谈出世间法意义上的成就
 关于“欢喜奉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释永信方丈谈少林与足球[栏目:永信法师]
 四八八 莲根本生谭[栏目:第十四篇]
 楞伽大意[栏目:太虚法师]
 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释常慧)[栏目:佛教与教育]
 上海佛教居士林的任务[栏目:真禅法师]
 20 但愿自己平等待人,不求他人平等待己[栏目:本性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十三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一集]
 身即是净土[栏目:达真堪布]
 虱子是什么做的[栏目:禅话禅画]
 佛法重在实践[栏目:仁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