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保持警觉,区别真假明空
 
{返回 雪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72

保持警觉,区别真假明空

人不能改变过去,不能预知未来,就连当下也不在人的控制之内,因为每个当下都在不断成为过去,想留也留不住。所以,对于所有的妄念,你都不要执著它,不要让念头牵着你走。不要因为妄念而快乐或忧愁,也不要因为妄念而贪婪或仇恨。妄念的生灭,就像用手指在水面上作画,手指一离开水面,所画之物就马上消失了,水面也会顷刻恢复平静。

正念中的明和空是不分的,明中有空,空中有明,明也是空,空也是明。喝茶的时候,进入洞察状态,用那“明”去品尝茶味,别的都不要管。当别人发怒的时候,用那份“明”去体会他,觉察他,自己的心也要如如不动。空灵的状态不变,“明”可随缘示相。你就安住在这种无念、明空的本觉中间,让这种定境变得越来越稳固,一直保持真”,任何时候都不要丢失这个真心,在行、住、坐、卧间守住它,但不要把这忆持变成另外一种枷锁。久而久之,你就会训练有素,证得光明,得到究竟解脱。

按照传统的说法,见性后的明空才是真正的智慧。这跟我们单纯的观想或是忆持有着本质的不同。我说过,观想仍是一种作意的东西,但真正的明空是究竟地改变了生命的,而不仅仅是一种觉受或是作意。它是生命中本有的东西,是本有智慧光明的显发。

真正的见性,是理上明白、遇事无碍时生起的一种究竟智慧,有些愚痴者可能会生起一种类似于见性的觉受,但那仍然不是见性。

曾有一位朋友说,我把一种可能简单的东西弄复杂了。但事实不是这样。修行有教和证,那“教”是道理上的明白,那“证”就是事上的明白,遇事无碍。道理上的明白,指的是明白理论与智慧。要是把三藏十二部如海般的智慧仅仅用某种觉受代替,那显然是十分荒唐的。要知道,不只人,任何动物都可能在某个瞬间生起一种觉受,但它们不可能在蒙昧状态下“见性成佛”。没有“教”上的明白,就不可能有“证”上的究竟。

真正的行者,必须既明白教理,又能生起智慧,更能在日常行为中生起妙用。任何拒绝智慧的愚痴者,哪怕他会生起那种类似明空的觉受,离真正的明空仍然很远。

凡夫作意的明空是一种情绪,圣者证到的明空才是真正的智慧。二者差别很大,正如入定的圣者和冬眠的野猪有着本质的不同。这本质的不同,并不是人与兽的区别,而是心灵状态的不同。入定的圣者,智慧没有沉睡,真心可以生起妙用;冬眠的野猪,却处于一种无意识的昏沉状态,啥也不知道。

有人曾经问过我,发呆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想,那个算不算明心?当然不算,那只是一种昏沉。当你的清净真心出现,并且你可以认知、感觉到它的时候,才叫见性。这个“性”是“自性”的意思,是一种超越了分别心的智慧。

分别心是一种妄心,妄心就像平静大海翻起的波浪,而真心,便是那无波无纹的大海。真心与妄心是一体的两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妄念,有的人想多赚点钱,有的人想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不管你有什么妄念,它们都一定会变成你明白、保任真心的障碍,正如乌云密布时,你看不见万里晴空一样。

不过,即使出现杂念也不要紧,念头来的时候你就让它来,只要不跟上它去就行。这就像一片树叶落下、被风吹走的时候,你不要跟着它跑,任它来者自来,去者自去,它终究会腐烂并且成为土地的养分。

《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所谓“不可得”,就是不要执著。人不能改变过去,不能预知未来,就连当下也不在人的控制之内,因为每个当下都在不断成为过去,想留也留不住。所以,对于所有的妄念,你都不要执著它,不要让念头牵着你走。不要因为妄念而快乐或忧愁,也不要因为妄念而贪婪或仇恨。妄念的生灭,就像用手指在水面上作画,手指一离开水面,所画之物就马上消失了,水面也会顷刻恢复平静。同样道理,虽然你仍有杂念,但如果你不执著它,不在乎它,不跟着它走,它自然就会消失。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恒常地进行这种训练,就可能真正地契入明空,证得无分别智、法界体性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这五种智慧。任何时候,你都要提醒自己,保任真心的状态,应做到警觉且放松,要像躺在野外,面朝虚空,身体消失似的放松。

那么什么叫警觉?观察与体会就是警觉。关注自心,且不被外物牵引,这就是观察;让自己的生命也融入这份觉悟之中,不要丢掉它,就像你永远不会忘记呼吸一样,这就是体会。

刚开始的时候,你还没习惯保任真心,也许经常会丢,但不用着急,只要你有了一份警觉,很快就能重新回到那种状态当中。慢慢的,就会永远融入这份觉悟了。这时,你要少说话,一直专注于品味、体会,久而久之,就没有执著了。

吃五十年饭,却没嚼一粒米;写几百万字,却又没动一笔;走了千千万万的路,却没走一步;经历了所有的红尘历练,心灵却仍然处在那种朗然空寂之中,与赤子无异。因为这吃饭、写作、走路、经历,都在空性光明的朗照下,是真心的流露,不会形成执著和牵挂,不能在你的心里留下任何痕迹。

进入空寂、警觉、专注、体会、放松的状态,让自己行、住、坐、卧的一生都融入这种光明,慢慢的你就会开悟,进而解脱,就能够离苦得乐,获得一份绝对的自由。

--选自《让心属于你自己》


{返回 雪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止观双运,才能对治习气
下一篇:一味,不分你我的智慧
 明师:点燃你智慧之火的人
 开悟后,还要在生活中磨炼
 文学的精神
 我们靠什么来防护心灵污染?
 浅谈“根本上师与三昧耶誓约”
 明白人生如梦,善待自己与他人
 雪漠为啥一再强调破执?用心何在?
 发愿: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有感于教派纷争
 顺其自然,等待觉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大学之道[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智人节[栏目: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佛教哲学简论[栏目:徐文明教授]
 修习前行堪为法器[栏目:传喜法师]
 《秘密》与《零极限》[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一[栏目:超然法师]
 禅语精选一百则[栏目:吴言生教授]
 0264 添品妙法莲华经(隋.阇那崛多共笈多译)[栏目:天台宗 - 所依经典]
 禅僧与佛[栏目:心灵对话]
 五僧缘影(达照法师)[栏目:出家因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