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难言的悟境
 
{返回 雪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61

难言的悟境

在某次跟网友的对话中,有人问及开悟后的觉受,笔者即兴用一首诗描述如下:

风拂心头意,喃然如静泣。

晴阳勿醉眠,告尔妙消息。

大喝一声后,万法顿成空。

空中有妙慧,何必他方寻。

这首诗便写出了很难言说的一种悟境。真正的禅悟,非木非石,而是于净境中充满无穷的活性和灵动。此时,万籁俱寂,烦恼已息,但自性的“晴阳”却没有“醉眠”,仍在源源不断地传递着一种光明。而行者心中,也能感到那自然之风的细腻和温柔,那是充满慈悲和智慧的天籁。那微风,那静泣,那晴阳,那消息,诸种因缘,一时齐备,智慧的光明才会源源不断地流向我们的心中,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清凉——

长日无倦意,黄叶落纷纷。

匆匆红尘里,不见旧时容。

何处栖大事?聊借明空境。

其实知因缘,碧海天地心。

这种状况,你也可以从下面这首诗中领悟:

大泪悲大梦,大笑悯大生。

大我融大你,大默出大声。

明白之后,一切都是慈悲和智慧的显现。弘一法师圆寂时,他写了四个字“悲欣交集”。说他高兴,他又是悲的;说他悲时,他又是高兴的。

还有一种说法:得道之前,如同死了父母,到处寻找;得道之后,也如同死了父母,悲欣交集。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明白之后,你本是宁静而快乐的,但又因众生的烦恼而感到悲悯。一切都源自真正的慈悲。

这时,即使你只是安坐于某个寂静的角落,也会听到四面八方传来隆隆巨响——那是觉悟的声音。当然,这只是一种比喻,真正的觉悟是无声的,却又似发出无量的大声,能惊醒梦中之人。

有时候,沉默是一种境界。韩凤鸣在《解脱论》中说:“在日常生活的某些场合,沉默是一种真正的理解。这种沉默的‘听’不需要文字,以其沉默的‘听懂’而在意义中,他的生活是听懂的和回答中的。沉默作为有意义的行为,同样是一种语言,事物在此时往往表现出更为真切的被领会和被传达,所以在说和听之间,听是更为高贵的存在,或者说,言语这个意义之家来源于沉默,现在又要归于沉默,来到说者想说的亲在之地。”

《指月录》中也说:“聪明伶俐,思量计较,于此个门中,一点也用不着。古德有言,般若如大火聚,近之则燎却面门。拟议寻思,便落意识。故知心意识非独障道,亦使得人七颠八倒,作诸不善。”

--选自《光明大手印:实修顿入》


{返回 雪漠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悟者:笑看幻戏的局外人
下一篇:谈谈心印
 从我的“墨家”经历谈真心的“光”
 全然接受当下的生活
 流转的因缘,是变化的母亲
 每个当下的安住便是离苦得乐
 生命是一根绳子
 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没有问题
 智慧的净光
 如何在行为上用功?
 说说善知识和恶友
 简谈佛教解脱的含义和次第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治罪障的方式[栏目:昂江扎西仁波切]
 觉社意趣之概要[栏目:太虚法师]
 乐观进取[栏目:星云大师·迷悟之间]
 若不施舍,福禄难消[栏目:心念与命运·第4册]
 藏传佛教教育的传统、发展及未来初探(仁青安杰)[栏目: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来自灵岩的法音(印光文钞集文)[栏目:印光法师]
 觉悟人生一场梦[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六]
 当机者说-布施(雪鸿)[栏目:布施]
 四念处 九、修习安那般那念的境界[栏目:四念处]
 佛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地位(果戒)[栏目:其它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