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澄观(738~839)
 
{返回 汉传佛教人物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74

Chengguan

澄观(738~839)

唐代僧人。华严宗四祖。俗姓夏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1风从宝林寺霈禅师出家。至德二载(757)从妙善寺常照受具足戒。乾元中,依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栖霞寺醴律师学相部律,复回本州依开元寺昙一习南山律,又往金陵依玄壁法师传关河“三论”。大历中复于瓦宫寺习《大般涅槃经》及《大乘起信论》。又就淮南法藏法师学新罗元晓的《大乘起信论疏》。后到钱塘(今浙江杭州)天竺寺依华严学者法铣法师温习华严大经。大历七年(772)往剡溪,从成都慧量法师复习“三论”。大历十年往苏州从荆溪大师的慧忠禅师、径山道钦禅师以及荷泽神会门下的洛阳无名禅师,咨愉南宗禅法。复谒慧云禅师,了解北宗玄理。因此,他在佛学方面,律通南山、相部,禅通南北二宗,教则“三论”、法华、维摩、起信、涅槃,无不通晓在外学方面则经、传子、史、小学、苍雅、天竺悉昙、诸部异执、四围、五明、秘咒仪轨,一皆博综。大历十一年人朝五台、峨眉诸山后,居五台大华严寺,专行方等忏法。时寺主贤林请讲华严在经,并演诸论。他认为华严旧疏文繁义约,不便初学,遂发愿撰华严新疏。历时4年,撰成《大方广佛华严经疏》20卷。以后又为弟子僧睿等作《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后世把疏、钞合刻称《华严经疏钞》)。贞元十二年(796)奉诏入京,协助罽宾三藏般若翻译鸟荼国王所进华严后分。贞元十四年,译成《大方广佛华严经》40卷,世称《四十华严》。旋奉诏于终南山草堂寺作疏解释,撰成《贞元新译华严经疏》10卷。德宗生日,召入内殿讲经,赐号清凉国师。历顺宗、宪宗、穆宗、敬宗诸朝,备受尊敬。

澄观的思想及其在佛学方面的贡献首先是祖述师说,中兴华严。他继承法藏的五教判释与十玄缘起说,并加以发挥。于是华严一宗,得以复盛。其次汲取天台一念三千的性具说,以发展华严性起的教义。认为性起不但有净,而且也有染。他早年广泛参学,因此禅宗、天台、起信的思想,对他的影响甚大。他以南禅荷泽一系所主张的灵知之心,来解释起信的本觉思想,并将法藏五教判释中之顿教,看作是禅宗的思想,使华严思想与禅宗融通。他的思想,经其弟子宗密进一步弘扬,对中唐以后的中国佛教思想,影响极为深远。

相传所著疏记有400余卷,除上述各书外,尚有《大华严经略策》、《入法界品十八问答》、《三圣圆融观门》、《华严法界玄镜》、《华严经纲要》、《新译华严经七处九会颂释章》、《华严心要》、《华严玄谈》等。著名弟子有宗密、僧睿、宝印、寂光等。(田光烈)


{返回 汉传佛教人物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乘和尚(约8世纪)
下一篇:韩清净(1884~1949)
 菩提流支(Bodhiruci 约5~6世纪间)
 欧阳竟无(1871~1943)
 慧远(334~416)
 智顗(538~597)
 赞宁(919~1001)
 义净(635~713)
 朱士行
 神会(686~760)
 玄奘(约600~664)
 祩宏(1535~1615)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玄奘精神与人间佛教(惟贤法师)[栏目:玄奘研究]
 踢倒净瓶[栏目:公案100]
 谈发菩提心[栏目:卡塔仁波切]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4课 “放下”心中的包袱;但永远不“放弃”心中的理想和责任[栏目: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菩提根本、福德[栏目:成观法师]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六三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敏公上师简介[栏目:格鲁派大德传记]
 径中径又径征义译注[栏目:净土宗文集]
 佛带众生业 弟子心惭愧[栏目:传喜法师]
 圣境难测—道宣律师[栏目:文殊菩萨·感应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