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信仰与理智
 
{返回 月悟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76

信仰与理智
释月悟

  一般宗教重信不重解,导致热情有余,理智不足;而一般对佛法颇有研究的知识分子,理解力虽强,但缺乏信仰,没有热情。佛教是至高无上的,表现在信与智的统一。为此我深信不疑,毅然舍亲割爱出家,终生无悔。
  各佛学院的办学方针没错,或“以学为主,学修并重”,或“学修一体化,学院丛林化”。但是,就佛教的学与修、信与智,如何落实而不偏,仍无现成的模式供各佛学院具体操作。我实地考察了国内十余所各级佛学院,先后任教五处;就管理办法,大抵照搬中国佛学院八十年代制定的一套。社会改革开放廿余年,教内办学还是沿用老一套,难免与时有违。对此,我呼吁僧伽教育决策人大胆革新,不计个人毁誉得失,为培养与时俱进的合格僧才,闯出一条办学新路来。
  中国佛教的僧人,果真丧失自信力吗?言必称日本佛教,动辄以学术论成果。须知,全世界三亿佛教徒,中国汉地便有一亿之众:佛教的根,在中国,不在日本。佛教发展到现在,越来越世俗化了,都积极地向日本学习;佛教世俗化的标志,就是佛教的学术化。好象佛学院办学,学僧毕业不写论文,这个佛学院就不正规。不但要交论文,还要搞世俗的一套,字数也得强调,预科的毕业论文不得少于五千字,本科的毕业论文不得少于一万字,研究的毕业论文不得少于三万字……须知,世间作家写文章也要讲“灵感”,更何况无上佛教,如果没有一点学修体会,而去强制学僧限期作论文,学僧只能东拼西凑去应付,以致胡乱考证、 胡乱发挥!
  如果引导学僧一味倾向佛教学术,一味考证佛教文献,并作为佛学院的成果,那么培养出的学生,说不定只有两条路可走,或作终身只会考证的文字师,或干脆还俗去做学者。日本佛教过于注重学术,结果没有真正的出家人。笔者曾经亲近当代天台宗大德慧岳老法师,当年跟他一起留学日本的共有三十五人,学成之后,没还俗的包括他在内,只有三人。
  不过,我并非一味排斥学术。只是, 学佛人必须拿信仰心去搞学术,因为搞学术而深入佛教文献,在有信仰的情况下变得更理智,反过来更坚定对三宝的仰信。我所担忧的是,信心不坚,缺乏信仰,而倾心学术,则适得其反,会淡化本已不坚的信仰,动摇学佛的信念,或终身在文字里面打转,丝毫尝不到体证佛法的法味,实在可怜!佛教讲信、解、行、证,解是建立在信仰三宝基础上的解,搞佛教学术的人,没有信仰, 可能也会讲佛法,但这不是信解的解,而是无信的解,与信解佛法, 了生脱死毫不相干。
  在教内,另有一种不良的倾向,就是不少的佛教道场, 强调修行,排斥办学, 结果引导大众只修不学, 错认为学教是增长知见。须知,学教是信解佛法;对佛法没有闻思基础, 不明白,不理解, 怎么能生信心?所以,中国佛教的僧人应当振作起来,积极引导大众听闻佛法,仰信三宝而不盲从;否则,很容易因狂热而缺乏理智,导致如*轮功横行的时候,其歪理邪说,也能引诱这些似是而非的佛教徒,陷入魔网。佛在法华会上开示无上妙法,当时五千众退席;佛欣慰地说, 现在会众“贞实”,没有枝叶。发人深省!


{返回 月悟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受戒后破戒罪过大,不敢受戒,怎么办?
下一篇:打比方
 止、观二法,包含了所有的修法
 出家人一心行道,不愁衣食
 出家人为何姓释
 阿弥陀佛与《妙法莲华经》
 《始终心要》解读
 关于因缘
 禅定与禅
 有漏正见与无漏正见
 佛教反对偶像崇拜,为何又说塑造、礼敬佛像功德甚大?
 信仰与理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且开示答疑[栏目: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
 若是要求自己每天念诵佛经,是不是执著呢?[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小黄[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衮却格西示寂实录[栏目:衮却格西]
 生活与生命[栏目:郑振煌居士]
 家庭沟通 - 太太为什么不再是「知己」?[栏目:方外看红尘]
 略论慧能禅学三无观念实质[栏目:胡晓光教授]
 禅修入门(法用法师)[栏目:禅定]
 《入行论讲记》第三册 第四品 不放逸 第四十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如何依止善知识》讲记(二)[栏目:传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