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伦理》——序二
 
{返回 传印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44

圆持法师著:《佛教伦理》——序二

  佛教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始终不可能脱离历史潮流的影响。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佛教应如何建立适应社会前进步伐新发展模式,已成为不可回避和拖延的首要重大历史抉择问题。佛教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它始终循着一条在适应中和平发展的轨迹而演变。过去所形成的适应社会的模式和方法必定要受时代的局限,有相当的部分可以成为佛教适应现在和未来社会的借鉴,但绝不能认为它们是不可改变的成规。如果佛教欲继续作为一个负责的社会成员而存在,就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及时调整好自身的位置,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发挥出对社会特有的价值和作用。

  适应社会,是佛教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其过程往往是历尽艰辛和波折的,尤其是20世纪的中国佛教。自民国开始,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佛教所长期适应的原社会环境基础一去不复返了。因此,教内有识之士,为了谋求佛教适应巨变社会的出路,纷纷竞起探究。其中,太虚大师(1889年-1947年)提出了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人间佛教”构想,太虚大师的学生法尊法师(1902年-1980年),于1938年公开提出“适应今后世界人类需求的佛教”。他的另一学生印顺法师(1906年-2005年)对“人间佛教”思想也作了推动工作。“人间佛教”思想历经近80年的探讨和推进历程,为当今佛教与社会适应奠定了直接的思想基础。正果法师(1913年-1987年,既是法尊法师的弟子,也是太虚大师的学生),他于1987年春第五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上提出:“佛教徒如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中国佛教向何处去?佛协组织该怎么工作?”以上的构想和思索,其实质都是针对佛教如何适应新的社会历史环境的问题而发的。整个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很难真正找到或确立佛教适应新社会的发展模式和方法。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30年间,佛教命运沉浮不定,也不可能解决好适应社会的问题。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进入了长期稳定日趋健康的发展时期,为佛教最终解决适应社会的问题,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圆持法师秉承太虚、法尊、正果三代前辈们的未竟之志,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寻求佛教适应当代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出路。他经过多年时间博览《三藏》和研究世俗诸伦理学说,认识到佛教是道德信仰绝非神学信仰,佛教的主要社会价值在于它的伦理思想。不论从佛教的教义、教理、教规,还是从佛教的一贯历史经验来看,无不以伦理思想为主题和特色,这也正是今后佛教谋发展的最好基础。因此,他自1988年开始,着力全面整理和研究佛教的伦理思想,通过对《三藏》教典中有关思想和资料的挖掘和整理,以原始经典为依据,建立了佛教伦理的缜密体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划时代意义。书中采撷的资料广泛深入、发隐现微,很多是前人所未曾发现和重视的,从而也为今后教内外有志者广泛深入地研究佛教伦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佛教伦理》的整理成功与问世,为“人间佛教”与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找到了最佳出路与契合点;使佛教存在于世所应有的特色职能和价值得以发挥;使百年来佛教界前赴后继孜孜以求的理想得以实现。此外,它还必将成为今后重新认识佛教的重要依据,对佛教在新千年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道德进步,具有巨大贡献。

  传印

  2008年12月16日


{返回 传印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印光法师悟道年时考
下一篇:释尊因地为雪山大士舍全身求半偈因缘——佛经故事新译
 印光法师悟道年时考
 庐山僧团的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念与念佛
 《净土决疑论》讲记 一
 《净土决疑论》讲记 七
 传印长老在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在第十三次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
 讲经说法的十大意义
 共润菩提树 盛开友谊花——在纪念法显西渡斯里兰卡1600周年学术研讨会..
 庐山慧远的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以佛菩萨再来人的身份暴露后马上就走吗?[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禅关策进》录要 六 天目高峯妙禅师示众[栏目:禅门修证指要]
 04-048佛陀的教诲[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4年]
 The Communication Of Bliss[栏目:The Gospel Of Buddha]
 止观禅修·止观禅修之简介[栏目:创古仁波切]
 洛阳龙门石窟与长安佛教的关系(常青)[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珍惜佛缘 恢复三乘[栏目:传喜法师]
 “慈善”二字有何更深层次的理解?[栏目:济群法师问答]
 增支部1集293经[栏目:增支部1集]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五)~L 986经:本经叙述居家人与出家人皆有一事难断难持。[栏目:界定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