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用佛教智慧经营人生(龚西娅)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66

用佛教智慧经营人生

龚西娅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与之不相匹配的幸福指数却在下降。人们富裕了,有名有利了,但却焦虑了。心灵的环保以及思维模式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弄清的一个重大问题,它是人们经营人生、经营事业的根本。

佛祖说:“一根蜡烛可以点燃1000根蜡烛,而它自己的生命却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幸福是不会因为分享而被减弱的。”物质上的东西是有限的(是外来的),所以会带来纷争的可能性,而幸福是无限的,它是内在的,所以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是不会有任何纷争的。所以幸福是至高财富,是所有目标中的目标。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那什么是幸福呢?对幸福的理解不同人有不同的解读。它是一种情绪?是没有痛苦?是好运气?是满足?是物质享受?这些字眼都不能完整地说明对幸福的理解。不能成为衡量幸福的标准,更不能成为幸福的支柱。没有人总处于完美的生活状态,幸福是一个长期的追求。

所谓制约因素在佛教名相中就是“烦恼”。即贪、瞋、痴“三毒”。圣严法师智慧语: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所以,要获得可持续的快乐———充实而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去追求快乐和意义两种价值。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说明了人的最高需要是精神,当人们的生活、安全、自我实现达到时,那么生命的意义最终应是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我以为幸福应该是当下快乐+未来预期(可持续性)。意义是生命的根本,也是我们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那如何得到幸福?根本是我们的心。佛经上说:“一念迷,则是众生;一念觉,则是佛。”所以佛法是以“心”为中心而展开的一系列分析。意义就是价值,人生价值的根源即在人的心。佛教是觉醒的路,它是一种方法,是一种通过精神劳动而达到解放的手段。这条路的目的就是“完善”,最终的认识、觉醒,即“佛陀的境界”。

佛教的空性智慧,万物的潜能能带给人内心的德行与外在的成功。用佛教智慧经营人生、经营事业,以此创造有意义的人生,而乐在其中就能使我们的身心和谐与快乐。如果我们人类能有更多、更好的人类存在者,我们就可以改造外部世界,应对所发生的一切,世界的和谐、和平、美好将成为现实。

(作者系北京首创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粉碎旧知识直入当下是般若(一行禅师)
下一篇:禅茶何来一味(素全法师)
 修行法要(虚云)
 破除名闻利养(普庵禅师)
 种因得果
 文殊菩萨十大愿是我们的榜样(林克智)
 追思庐山慧远大师(常耘)
 烦恼分分破 真如分分现(惟觉)
 人生像什么(慧净法师)
 佛教是宗教吗(那烂陀长老)
 想当法师先念佛(妙莲法师)
 中国文化方法论(杨振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四讲:觉知与觉醒[栏目:黄国达居士]
 净宗入门 (净空法师)[栏目:基础佛理]
 了凡四训电视弘法讲记 (第十四卷)[栏目:净空法师]
 略谈专修与杂修(龚觉人)[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亲爱的,你是谁?[栏目:太阳我的心]
 如何才能开智慧?[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伤天害理,削去官禄[栏目:心念与命运·第3册]
 《觉悟之路》第二十章 业的运作[栏目:那烂陀长老]
 佛教与轮回[栏目:慧律法师]
 《入中论》第七次课程 第十三讲之:到底“无”什么“生”?[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