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经文相应部22相应88经/阿说示经(蕴相应/蕴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栗鼠饲养处的竹林中。
当时,生病、痛苦、重病的尊者阿说示住在迦叶园。
那时,尊者阿说示召唤看护们:
「来!学友!你们去见世尊。抵达后,请你们以我的名义以头礼拜世尊的足:『大德!阿说示比丘生病、痛苦、重病,他以头礼拜世尊的足。』请你们这么说:『大德!请世尊出自怜愍,去见阿说示比丘,那就好了!』」
「是的。」那些比丘回答尊者阿说示后,就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那些比丘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阿说示比丘生病、……(中略)大德!请世尊出自怜愍,去见阿说示比丘,那就好了!」
世尊以沈默同意了。
那时,世尊在傍晚时,从静坐禅修中起来,去见尊者阿说示。
尊者阿说示看见世尊远远地走来。看见后,在卧床上移动。
那时,世尊对尊者阿说示这么说:
「够了,阿说示!你不要在卧床上移动,有这些设置好的座位,我将坐在那里。」
世尊在设置好的座位坐下。
坐好后,世尊对尊者阿说示这么说:
「阿说示!你是否能忍受?是否能维持?……(中略)其减退而没增加被了知?」
「大德!我不能忍受,不能维持,……(中略)其增加而没减退被了知。」
「阿说示!你是否没有任何后悔?没有任何悔憾?」
「大德!我确实有不少的后悔,不少的悔憾。」
「那样的话,阿说示!你是否在戒上不责备自己?」
「大德!我在戒上不责备自己。」
「阿说示!如果你确实在戒上不责备自己,你又为何后悔与悔憾呢?」
「大德!先前,当我在生病时,我住于使身行变得宁静,[而现在]我得不到那个定。大德!由于得不到那个定,我心里这么想:『我不要退失!』」
「阿说示!凡那些以定为核心、以定为沙门位者,不得那个定,他们这么想:『我们不要退失!』
阿说示!你怎么想:色是常的,或是无常的呢?」
「无常的,大德!」……(中略)
「识……(中略)因此,在这里,……(中略)当这么看时,……(中略)他了知:『……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了。』
如果他感受乐受,他了知:『它是无常的。』他了知:『它是不被固执的。』他了知:『它是不被欢喜的。』
如果他感受苦受,他了知:『它是无常的。』他了知:『它是不被固执的。』他了知:『它是不被欢喜的。』
如果他感受不苦不乐受,他了知:『它是无常的。』……(中略)他了知:『它是不被欢喜的。』
如果他感受乐受,他已离系地感受它;如果他感受苦受,他已离系地感受它;如果他感受不苦不乐受,他已离系地感受它。
当他感受身体终了的感受时,他了知:『我感受身体终了的感受。』当他感受生命终了的感受时,他了知:『我感受生命终了的感受。』他了知:『以身体的崩解,随后生命耗尽,就在这里,一切被感受的、不被欢喜的都将成为清凉。』
阿说示!犹如缘于油,与缘于灯芯,油灯才能燃烧,从其油与灯芯的耗尽,没了食物,就会熄灭。
同样地,阿说示!当比丘感受身体终了的感受时,他了知:『我感受身体终了的感受。』当他感受生命终了的感受时,他了知:『我感受生命终了的感受。』他了知:『以身体的崩解,随后生命耗尽,就在这里,一切被感受的、不被欢喜的都将成为清凉。』」
「问讯,接着……」(abhivādetv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对……表示敬意;行属臣的礼仪」(pay homage to)。按:「问讯」(abhivādeti),另译为「敬礼;礼拜」。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得身息乐(SA.1024)」,南传作「住于使身行变得宁静」(passambhetvā passambhetvā kāyasaṅkhāre viharām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保持使身体的形成(身行)宁静」(kept on tranquillizing the bodily formations),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身行」(kāyasaṅkhāre)是指「入出息念」。
「三昧平等(SA.1024)」,南传作「以定为沙门位」(samādhisāmaññ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视集中贯注与禁欲主义同一」(identify concentration with ascetic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