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僧宝论30、舍身为人的常愍禅师 (第五章 法门龙象 人天师表 之九)
 
{返回 僧宝论·明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50
僧宝论30、舍身为人的常愍禅师 (第五章 法门龙象 人天师表 之九)
 
  汉唐以来,中国有无数高僧,以汉地佛法翻译未全,为了证获圆满的生命光明而重法轻身,舍生忘死地远赴印度,求取正道。
 
  人们耳熟能详的法显法师、玄奘法师等大德是众多西行僧中求法圆满的成功者,他们刻苦钻研,精进修行,从印度带回了各种佛经典籍,为佛教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他们成功的背后,史书也记录了大量求法失败的先驱。
 
  义净法师《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云:
 
  观夫自古神州之地,轻生殉法之宾,显法师则创辟荒途,奘法师乃中开王路。其间或西越紫塞而孤征,或南渡沧溟以单逝。莫不咸思圣迹,罄五体而归礼;俱怀旋踵,报四恩以流望。然而胜途多难,宝处弥长,苗秀盈十而盖多,结实罕一而全少。寔由茫茫象碛,长川吐赫日之光;浩浩鲸波,巨壑起滔天之浪。独步铁门之外,亘万岭而投身;孤漂铜柱之前,跨千江而遣命。或亡餐几日,辍饮数晨,可谓思虑销精神,忧劳排正色。致使去者数盈半百,留者仅有几人。
 
  赴印度求法的僧人,其中不乏高士贤者,有的卒于西行之路,有的因疾而终于他乡,有的于危难之时,为救人性命而舍己生机,感人至深者不胜枚举。
 
  在《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中,便记录了一位常愍禅师在求法途中舍己为人的感人事迹。
 
  常愍禅师是并州(今山西太原一带)人,出家以后精勤不懈,念诵无歇。他常发大誓,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以往生西方净土为己愿,积累广大的福德与净业资粮。
 
  后来,常愍禅师来到洛阳游历参学,专修净土法门。修行中禅师由心至诚而幽感冥兆,于是发愿抄写《般若经》一万卷,期冀远赴天竺,亲礼如来圣迹,以此胜福回向往生净土。禅师向朝廷上书,请求在各地诸州教化民众抄写《般若经》。禅师志愿精诚感动人天,得到皇帝亲诏而来到江南一带,敬写《般若经》,以报天泽。
 
  禅师广泛积累菩提功德,满愿后为了求取更为圆满的佛法,毅然由广东出发,经水路走上了自己的求法征程。他途经诃陵国(今印尼爪哇岛)到达末罗瑜国(今印尼占碑一带),出发前往印度。然而禅师所乘的商船由于载物过重,出发不久遇到海浪,仅仅半天便沉没了!商船即将沉没的时候,商人们争抢着要上可以救生的小船,互相厮打起来。当时的船主信佛,高声对禅师喊道:
 
  “师来上舶!”
 
  常愍禅师却毅然拒绝道:
 
  “可载余人,我不去也!所以然者,若轻生为物,顺菩提心,亡己济人,斯大士行。”
 
  于是合掌向西,开始称念阿弥陀佛。随着法师的念佛声,船身逐渐沉入大海,禅师声尽而终,年仅五十余岁。当时禅师有一位弟子,号啕悲泣,也与禅师一起念佛而殁。
 
  常愍法师在生死抉择之际亡己济人,足见其品格之高洁;于他人慌乱时合掌西方,佛号不断,念念相续,直至舶沉身没,足见其对佛法信愿之坚固。其弟子号啕悲泣,亦念西方,与师俱没,师徒情深,生死相随。
 
  义净法师感叹常愍法师曰:
 
  悼矣伟人,为物流身。
 
  明同水镜,贵等和珍。
 
  涅而不黑,磨而不磷。
 
  投躯慧巘,养智芳津。
 
  在自国而弘自业,适他土而作他因。
 
  觏将沈之险难,决于己而亡亲在物。
 
  常愍子其寡邻。
 
  秽体散鲸波以取灭,净愿诣安养而流神。
 
  道乎不昧,德也宁堙。
 
  布慈光之赫赫,竟尘劫而新新。
 
  目睹无数求法高僧舍身为道之行,义净法师写下了感人的求法诗篇,希望后人以史为鉴,珍视正法,勿忘先贤。诗云:
 
  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
 
  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安知前者难?
 
  路远碧天唯冷结,砂河遮日力疲殚,
 
  后贤如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

{返回 僧宝论·明贤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僧宝论31、矢志不渝的玄奘法师 (第五章 法门龙象 人天师表 之十)
下一篇:僧宝论29、禅净双修的莲池大师 (第五章 法门龙象 人天师表 之八)
 僧宝论18、释迦牟尼佛五百本愿中关于僧宝的悲愿 (第四章 出家功德与在..
 僧宝论45、守培法师《告国人书》 (第七章 禅人眼看世界 之四)..
 僧宝论2、前言
 僧宝论4、僧宝的功德 (第一章 皈依僧宝 之二)
 僧宝论38、《僧宝论》 (第六章 守培法师论僧宝 之一)
 僧宝论56、守培
 僧宝论54、打坐
 僧宝论8、依止师僧的利益 (第二章 如法依止师僧 之一)
 僧宝论7、 皈依僧宝的方法 (第一章 皈依僧宝 之五)
 僧宝论25、当生成就的密勒日巴尊者 (第五章 法门龙象 人天师表 之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当我安住在皈依境的时候对外境还了知吗?如果对外境什么都了知,那是不是我的专注还不够?[栏目:圣道光辉·答疑解惑]
 印度早期宗教源流略讲(于晓非)[栏目:其它]
 试论佛教对诗歌的影响(阿莲)[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有风来访[栏目:超然法师·岁月枯思]
 1958 安乐集(唐 道绰撰)[栏目:净土宗人之著作]
 热盼三堂帮助修行——新疆净土宗佛弟子修行现状调查(李卫疆)[栏目:净土宗文集]
 圣典篇 大吉祥经[栏目: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
 缘起与实相(下)[栏目:吕澄居士]
 头脑不清楚,或临终时人事不省,能往生吗?[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观音耳根法门与运心念佛[栏目:杨云唐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