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依止善识而修行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59
依止善识而修行          海涛  辑
 
1.佛陀一再提到修行上善知识的重要,这是为了使我们能和有正念、内心平静的人学习。
2.当我们的烦恼非常深重时,以致于让我们不知如何是好,在这种困顿的情势下,你可以阅讀佛书,这会让你转变心念,转向有益身心的念头。
 
3.如果不能阅讀佛书,或者你不想阅讀佛书,那么去与一位有正念、内心非常平静的人交谈。让善知识来影响你,这样会让你更有正念、内心更平静,这是非常重要的。
 
4.试着保持正念,你的正念会使你去做正确的事情。
 
5.古德云:「所谓佛法难闻者,拜着未闻正法凡俗之师;所求者,心外之佛;所闻着,世间之法。罔闻如来正知正见,不入见佛、闻法之境界,谓之佛法难闻,而明师尤为难遇。」
 
6.修学佛法,择师实为最难之事,邪师则随处触目,而明师则万中无一。因此修行者应以建立择师之正知正见,慎择上师传承为第一要务。
 
7.选择明师要知师心之出发点,是否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之大善知识,能转*轮者,谓之明师。
 
8.真正成就者,绝不会哗众取宠,以神通异术来吸引徒众,而是全凭正法正念来引导信众老实修行的。
 
9.若要选择一心依止的根本上师,必须观察上师的言行与德量是否符合金刚上师的条件?莲花生大士云:「弟子不观师功德,轻言依止者,如服毒药。」行者应审慎观察师之德行。
 
10.善知识之德行应如《庄严经论》所云:「知识须具戒、定、慧、德胜、精进、教富饶、通达真实、善说法、悲悯为体、断疲厌。」观察具足以上十德之善知识而依止也。
 
11.若师长未具全德,至少应具利他悲心且坚固出离心者,称上师或阿阇黎,若具全德且已明心见性者称金刚上师或称金刚阿阇黎。

{返回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10年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法的修学
下一篇:五正念训练
 忍辱之道
 三昧耶戒真言利益
 如何实践六波罗蜜
 为众生祈祷
 佛为菩萨说三学修法
 消业障 增福慧十加行障
 《菩萨善戒经》法语辑要
 真正的快乐
 正知与正念
 认识集体医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陀的教育 六 如何放下万缘专心念佛[栏目:金明法师]
 寂静之道 第二部 修行纲要 积资净障[栏目:寂静之道·希阿荣博堪布]
 第一 六处篇 六处相应(1)[栏目:六处篇]
 末学想皈依上师您或皈依喇嘛仁波切,但是目前不可能去大陆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栏目:阿松仁波切·利乐问答]
 平时通过网络听闻佛法,但还是在“听时似悟,遇事则迷”的状态里轮转,如何才能把佛法落实在生活上?[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十地经论卷第八[栏目:天亲菩萨]
 相应10经 金刚经[栏目:相应部 5.比丘尼相应]
 运动的好处[栏目:是肉七分毒]
 过午不食——利于修行之饮食方便[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九 (5)[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