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往生净土以信愿为本
 
{返回 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88

往生净土以信愿为本

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及,五逆十恶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增广文钞卷一书一〈复周智茂居士书〉)
唯净土一法,专仗佛力,以故不论断证,唯恃信愿。信愿若具,虽罪大恶极,将堕阿鼻地狱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径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唯此一法,最为周挚[1]。(增广文钞卷三序〈净土释疑序〉)
然念佛一法,注重在信、愿、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发愿,纵得一心,也未必得住生。果具真信、切愿,虽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往生。外行人,多多以求悟,求得种种境界,而不以决定求生为事,即所谓舍本逐末也。何以故。以悟到极处,若未断尽烦惑,仍然是六道轮回中人。倘得往生,比悟到极处,而未断尽烦惑者,其高下有若天渊悬殊。(文钞续编卷上〈复习怀辛居士书〉)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文钞续编卷上〈复朱德大居士书〉)
又念佛一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是人天福报。以与佛不相应故。固当注重于信愿求生西方也。(文钞续编卷上〈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
须知往生净土,全仗信、愿。有信愿,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乱,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乱及得念佛三昧为志事,不复以信愿、净念为事(都摄六根而念为净念。念佛时,常听自己念佛音声,即是都摄六根之下手处。切须注意)。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实益,由不注重信愿,不能与佛感应道交,仍在此五浊[2]恶世中,做苦众生耳。(文钞续编卷上〈复郁智朗居士书〉)
念佛一法重在佛慈加被,虽属具足惑业之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带业往生。余一切法,则决无此义。(文钞三编卷三〈复温光熹居士书六〉)
信愿门中尤宜致力,庶可决定深得念佛之实益。若效他宗,专以功夫为事,弃信愿而不讲,则便成仗自力之法门,其失大矣。(文钞三编卷四〈复李觐丹居士书六〉)


[1]  周挚(zhōu zhì),至为真诚;至为笃厚。
[2] 五浊,娑婆世界有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之五浊。

{返回 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信愿行三法的关系
下一篇:净土法门统摄一切禅教律
 劝医生发菩提心为人治病
 为何念佛之时反觉妄想多
 尊敬佛经善书
 往生助念利益甚大
 往生净土以信愿为本
 为何念佛人也有惨死
 专修和圆修
 佛说净土法门之原因
 在家人的念佛功课
 永明大师禅净四料简的含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二章 功成弗居[栏目:法界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三十五 (1)[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开示(四)[栏目:传喜法师]
 噶玛天津仁波切法语(2006年4月~2012年4月)[栏目:佛教手机短信]
 释尊因地为雪山大士舍全身求半偈因缘——佛经故事新译[栏目:传印法师]
 珍贵的二资粮心要[栏目:噶玛天津仁波切]
 一七五 日轮供养本生谭[栏目:第二篇]
 前行讲记 第二百三十二讲 祈祷-前行备忘录-发心-方法-四无量心-正行-舍心2[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59 不变应万变[栏目:没时间老]
 每次为恶 前程转暗[栏目:邪淫恶报感应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