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往生净土以信愿为本
 
{返回 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36

往生净土以信愿为本

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及,五逆十恶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增广文钞卷一书一〈复周智茂居士书〉)
唯净土一法,专仗佛力,以故不论断证,唯恃信愿。信愿若具,虽罪大恶极,将堕阿鼻地狱之流,尚可以仗十念之力,径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唯此一法,最为周挚[1]。(增广文钞卷三序〈净土释疑序〉)
然念佛一法,注重在信、愿、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发愿,纵得一心,也未必得住生。果具真信、切愿,虽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往生。外行人,多多以求悟,求得种种境界,而不以决定求生为事,即所谓舍本逐末也。何以故。以悟到极处,若未断尽烦惑,仍然是六道轮回中人。倘得往生,比悟到极处,而未断尽烦惑者,其高下有若天渊悬殊。(文钞续编卷上〈复习怀辛居士书〉)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文钞续编卷上〈复朱德大居士书〉)
又念佛一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是人天福报。以与佛不相应故。固当注重于信愿求生西方也。(文钞续编卷上〈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
须知往生净土,全仗信、愿。有信愿,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乱,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乱及得念佛三昧为志事,不复以信愿、净念为事(都摄六根而念为净念。念佛时,常听自己念佛音声,即是都摄六根之下手处。切须注意)。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实益,由不注重信愿,不能与佛感应道交,仍在此五浊[2]恶世中,做苦众生耳。(文钞续编卷上〈复郁智朗居士书〉)
念佛一法重在佛慈加被,虽属具足惑业之凡夫,亦可承佛慈力,带业往生。余一切法,则决无此义。(文钞三编卷三〈复温光熹居士书六〉)
信愿门中尤宜致力,庶可决定深得念佛之实益。若效他宗,专以功夫为事,弃信愿而不讲,则便成仗自力之法门,其失大矣。(文钞三编卷四〈复李觐丹居士书六〉)


[1]  周挚(zhōu zhì),至为真诚;至为笃厚。
[2] 五浊,娑婆世界有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和命浊之五浊。

{返回 普陀遗珍·印光大师开示精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信愿行三法的关系
下一篇:净土法门统摄一切禅教律
 修净土者不可随其余法门知识转
 念佛不宜始终只念四字
 临产恳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必无生产痛苦
 为何念佛人也有惨死
 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
 修观想念佛应注意的事项
 正行和助行
 持名念佛最利末法钝根之士
 念佛人理当素食
 有关放生的开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学校是教育良才的圣地 School Is a Sacred Place for Nurturing ..[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四摄中爱语、利行、同事的体性广说(益西彭措堪布)[栏目:六度万行]
 文殊菩萨圣诞开示(黄念祖)[栏目:文殊菩萨专题文集]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四十五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十二缘起法[栏目:宗萨钦哲仁波切]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八章 民国以来的中国佛教 第四节 中国现代佛教的导师太虚[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二十二憍慢不请法戒[栏目:佛说梵网经·白话文]
 能不能成佛看你有没有菩提心[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中国佛学为什么重顿悟?[栏目:洪修平教授]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九章 正知正见 问答[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