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部95经 郑计经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794
汉译经文中部95经/郑计经(婆罗门品[10])(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与大比丘僧团一起在憍萨罗国进行游行,抵达名叫殴玻沙达的憍萨罗婆罗门村落,在那里,世尊就住在殴玻沙达北边,殴玻沙达的天神林,沙罗树林中。
  当时,郑计婆罗门住在殴玻沙达,[该地]人口增盛繁荣,有草、薪木与水,有谷物,适合国王使用,是憍萨罗国波斯匿王施与他的、王室礼物的、净施的[地方]。
  殴玻沙达的婆罗门屋主们听闻:
  「先生!释迦人之子、从释迦族出家的沙门乔达摩,与大比丘僧团一起在憍萨罗国进行游行,抵达名叫殴玻沙达的憍萨罗婆罗门村落,住在殴玻沙达北边,殴玻沙达的天神林沙罗树林中,又,那位乔达摩尊师有这样的好名声被传播着:『像这样,那世尊是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被调伏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他以证智自作证后,为这天、魔、梵的世界;沙门、婆罗门的世代;诸天、人宣说,他教导开头是善、中间是善、终结是善;意义正确、辞句正确的法,他说明唯独圆满、遍清净的梵行,见到像那样的阿罗汉,那就好了!」
  那时,殴玻沙达的婆罗门屋主们从殴玻沙达出来后,一群追随一群,面朝北走,往天神林的沙罗树林。
  当时,郑计婆罗门进入高楼的上层午睡。郑计婆罗门看见殴玻沙达的婆罗门屋主们从殴玻沙达出来后,一群追随一群,面朝北走,往天神林的沙罗树林。看见后,召唤守护员:
  「守护员先生!为何殴玻沙达的婆罗门屋主们从殴玻沙达出来后,一群追随一群,面朝北走,往天神林的沙罗树林呢?」
  「郑计先生!有位释迦人之子、从释迦族出家的沙门乔达摩,与大比丘僧团一起在憍萨罗国进行游行,抵达名叫殴玻沙达的憍萨罗婆罗门村落,住在殴玻沙达北边,殴玻沙达的天神林,沙罗树林中,又,那位乔达摩尊师有这样的好名声被传播着:『像这样,那世尊是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被调伏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他们为了见那位乔达摩尊师而前往。」
  「那样的话,守护员先生!去见殴玻沙达的婆罗门屋主们,抵达后,请你对殴玻沙达的婆罗门屋主们这么说:『先生!郑计婆罗门这么说:「尊师们!请等一下,郑计婆罗门也将为了见沙门乔达摩而前往。」』」
  「是的,先生!」那位守护员回答郑计婆罗门后,去见殴玻沙达的婆罗门屋主们。抵达后,对殴玻沙达的婆罗门屋主们这么说:
  「先生!郑计婆罗门这么说:『尊师们!请等一下,郑计婆罗门也将为了见沙门乔达摩而前往。』」
  当时,五百位各国的婆罗门以某些必须作的事住在殴玻沙达,那些婆罗门听闻:「郑计婆罗门将为了见沙门乔达摩而前往。」那时,那些婆罗门去见郑计婆罗门。抵达后,对郑计婆罗门这么说:「是真的吗?郑计尊师将为了见沙门乔达摩而前往?」
  「是的,先生们!我将为了见沙门乔达摩而前往。」
  「郑计尊师!不要为了见沙门乔达摩而前往,郑计尊师不值得为了见沙门乔达摩而前往,而是沙门乔达摩值得为了见郑计尊师而前来。
  郑计尊师从母亲与父亲两方都是好的出身,直到祖父七代血统清净,血统论是没混乱的、无可责难的,凡郑计尊师从母亲与父亲两方都是好的出身,直到祖父七代血统清净,血统论是没混乱的、无可责难的者,以这个理由,郑计尊师不值得为了见沙门乔达摩而前往,而是沙门乔达摩值得为了见郑计尊师而前来。
  郑计尊师是富有者、大富者、大财富者,……(中略)。
  郑计尊师是是读诵者、持咒者、三吠陀的语汇、仪轨、音韵论、语源论、古传说为第五的通晓者;是圣句的通晓者、懂文法者、在世间论与大丈夫相上的无欠缺者,……(中略)。
  郑计尊师是英俊的、好看的、端正的、具备最美的容色,有梵天的容色、梵天的威严、无下劣空间可见,……(中略)。
  郑计尊师是持戒者、戒增长者、具备戒增长,……(中略)。
  郑计尊师是善言语者、善做言说事者、具备优雅言语者、道理清晰玲珑的教授者,……(中略)。
  郑计尊师是许多老师与老师的老师,教导三百位学生婆罗门咒语,……(中略)。
  郑计尊师是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的恭敬、尊重、尊敬、礼拜、崇拜者,……(中略)。
  郑计尊师是玻科勒沙低婆罗门的恭敬、尊重、尊敬、礼拜、崇拜者,……(中略)。
  郑计尊师住在殴玻沙达,[该地]人口增盛繁荣,有草、薪木与水,有谷物,适合国王使用,是憍萨罗国波斯匿王施与他的、王室礼物的、净施的[地方],凡郑计尊师住在殴玻沙达,[该地]人口增盛繁荣,有草、薪木与水,有谷物,适合国王使用,是憍萨罗国波斯匿王施与他的、王室礼物的、净施的[地方]者,以这个理由,郑计尊师不值得为了见沙门乔达摩而前往,而是沙门乔达摩值得为了见郑计尊师而前来。」
  当这么说时,郑计婆罗门对那些婆罗门这么说:
  「那样的话,先生们!请你们也听我的:我们正值得为了见沙门乔达摩而前往,而非沙门乔达摩值得为了见我们而前来。先生们!沙门乔达摩确实从母亲与父亲两方都是好的出身,直到祖父七代血统清净,血统论是没混乱的、无可责难的,凡沙门乔达摩确实从母亲与父亲两方都是好的出身,直到祖父七代血统清净,血统论是没混乱的、无可责难的者,以这个理由,那位乔达摩尊师不值得为了见我们而前来,然而,我们正值得为了见沙门乔达摩而前往。
  先生们!沙门乔达摩确实放弃在地窖与楼上很多金条与金币后出家,……(中略)。
  先生们!沙门乔达摩确实是年轻的,黑发的青年,具备青春的幸福,在人生之初期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中略)。
  先生们!沙门乔达摩确实在父母不欲、泪满面、哭泣着时,剃除发须、裹上袈裟衣后,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中略)。
  先生们!沙门乔达摩确实是英俊的、好看的、端正的、具备最美的容色,有梵天的容色、梵天的威严、无下劣空间可见,……(中略)。
  先生们!沙门乔达摩确实是持戒者、圣戒者、善戒者、具备善戒,……(中略)。
  先生们!沙门乔达摩确实是善言语者、善做言说事者、具备优雅言语者、道理清晰玲珑的教授者,……(中略)。
  先生们!沙门乔达摩确实是许多老师与老师的老师,……(中略)。
  先生们!沙门乔达摩确实是灭尽欲贪者、离浮躁浅薄者,……(中略)。
  先生们!沙门乔达摩确实是业论者、[有]作业论者、对无恶婆罗门人们的尊敬者,……(中略)。
  先生们!沙门乔达摩确实是高贵族姓、纯剎帝利族姓出家者,……(中略)。
  先生们!沙门乔达摩确实是富有、大富、大财富族姓出家者,……(中略)。
  先生们!沙门乔达摩确实是越过国家、越过地方而来[的问题]之被询问者,……(中略)。
  先生们!沙门乔达摩确实是被好几千天神生类归依者,……(中略)。
  先生们!沙门乔达摩确实有这样的好名声被传播着:『像这样,那世尊是阿罗汉、遍正觉者、明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知者、被调伏人的无上调御者、人天之师、佛陀、世尊。』……(中略)。
  先生们!沙门乔达摩确实具备三十二大丈夫相,……(中略)。
  先生们!沙门乔达摩确实是欢迎你来、和善亲切、喜悦、不皱眉头、口齿清晰、先说话的说话者,……(中略)。
  先生们!沙门乔达摩确实是被摩揭陀国斯尼耶频毗娑罗王与其儿子、妻子生类归依者,……(中略)。
  先生们!沙门乔达摩确实是被憍萨罗国波斯匿王与其儿子、妻子生类归依者,……(中略)。
  先生们!沙门乔达摩确实是被玻科勒沙低婆罗门与其儿子、妻子生类归依者,……(中略)。
  先生们!沙门乔达摩确实已到达殴玻沙达,住在殴玻沙达北边,殴玻沙达的天神林沙罗树林中,又,先生们!凡任何沙门或婆罗门来到我们的村落土地者,他们是我们的客人,客人应该被恭敬、应该被尊重、应该被尊敬、应该被礼拜[、应该被崇拜],凡沙门乔达摩确实已到达殴玻沙达,住在殴玻沙达的北边殴玻沙达的天神林,沙罗树林中者,沙门乔达摩是我们的客人,客人应该被恭敬、应该被尊重、应该被尊敬、应该被礼拜[、应该被崇拜],以这个理由,那位乔达摩尊师不值得为了见我们而前来,然而,我们正值得为了见沙门乔达摩而前往。先生们!我对那位沙门乔达摩的称赞只学得那么一些,但那位沙门乔达摩非只有这样的称赞,因为,那位沙门乔达摩有无量的称赞。
  由于具备这每一支,那位乔达摩尊师不值得为了见我们而前来,然而,我们正值得为了见沙门乔达摩而前往。」
  「那样的话,先生!我们全部为了见那位沙门乔达摩而前往。」
  那时,郑计婆罗门与大婆罗门群众一起去见世尊。抵达后,与世尊互相欢迎。欢迎与寒暄后,在一旁坐下。
  当时,世尊与一位位年长婆罗门互相欢迎与寒暄后,坐下。
  当时,名叫葛玻低葛的学生婆罗门,年轻、剃光头、十六岁,是三吠陀的语汇、仪轨、音韵论、语源论、古传说为第五的通晓者;是圣句的通晓者、懂文法者、在世间论与大人相上的无欠缺者,坐在那群群众中。当一位位年长婆罗门与世尊谈话时,他常常打断谈论。那时,世尊斥责葛玻低葛学生婆罗门:
  「当一位位年长婆罗门谈话时,尊者婆罗堕若不要打断谈论,请尊者婆罗堕若等待谈论完全结束。」
  当这么说时,郑计婆罗门对世尊这么说:
  「乔达摩尊师不要斥责葛玻低葛学生婆罗门,葛玻低葛学生婆罗门是善男子,葛玻低葛学生婆罗门是多闻者,葛玻低葛学生婆罗门是贤智者,葛玻低葛学生婆罗门是善做言说事者,葛玻低葛学生婆罗门能与乔达摩尊师一起在言词上对论。」
  那时,世尊这么想:
  「确实将有葛玻低葛学生婆罗门关于三明经典的谈论,因为婆罗门们如此地尊敬他。」
  那时,葛玻低葛学生婆罗门这么想:
  「当沙门乔达摩捕捉到我的眼睛时,那时,我将问沙门乔达摩问题。」
  那时,世尊以心思量葛玻低葛学生婆罗门心中的深思后,朝葛玻低葛学生婆罗门以眼捕捉。
  那时,葛玻低葛学生婆罗门这么想:
  「沙门乔达摩注意我了,让我问沙门乔达摩问题。」
  那时,葛玻低葛学生婆罗门对世尊这么说:
  「乔达摩先生!这里,婆罗门的往昔圣句以如此这般相传与在经藏中,在这里,婆罗门们一向地来到结论:『这才正确,其它都错。』这里,乔达摩尊师怎么说?」
  「但,婆罗堕若!婆罗门们中,有任何一位婆罗门这么说:『我知道此,我看见此:这才正确,其它都错。』吗?」
  「不,乔达摩先生!」
  「又,婆罗堕若!婆罗门们中,有任何一位老师、一位老师的老师,直到第七代的老师这么说:『我知道此,我看见此:这才正确,其它都错。』吗?」
  「不,乔达摩先生!」
  「又,婆罗堕若!婆罗门们中,那些从前的婆罗门仙人们:圣典创造者、圣典转起者,他们往昔唱诵、教说、合集的圣句,仍被今天的婆罗门们传唱、跟随着说、随说所说的、复诵令诵的者,即:阿桃葛、袜码葛、袜码跌挖、威沙咪跌、亚玛得其、安其勒色、婆罗堕若、袜谢德、迦叶、玻古,他们这么说:『我们知道此,我们看见此:这才正确,其它都错。』吗?」
  「不,乔达摩先生!」
  「婆罗堕若!像这样,没有任何一位婆罗门这么说:『我知道此,我看见此:这才正确,其它都错。』没有任何一位老师、一位老师的老师,直到第七代的老师这么说:『我知道此,我看见此:这才正确,其它都错。』那些从前的婆罗门仙人们:圣典创造者、圣典转起者,他们往昔唱诵、教说、合集的圣句,仍被今天的婆罗门们传唱、跟随着说、随说所说的、复诵令诵的者,即:阿桃葛、袜码葛、袜码跌挖、威沙咪跌、亚玛得其、安其勒色、婆罗堕若、袜谢德、迦叶、玻古,他们也没这么说:『我知道此,我看见此:这才正确,其它都错。』
  婆罗堕若!犹如一队失明者一个抓着一个,最前面的看不见,中间的也看不见、最后面的也看不见。同样的,婆罗堕若!婆罗门们的所说确实变成像一队失明者一样,最前面的看不见,中间的也看不见、最后面的也看不见,婆罗堕若!你怎么想:当存在这样时,婆罗门的信是否变成无根的呢?」
  「乔达摩先生!在这里,婆罗门们不仅以信而尊敬,在这里,婆罗门们也以口传而尊敬。」
  「婆罗堕若!你先走到信,现在说口传。婆罗堕若!有这五法,在当生中有二种果报,哪五个呢?信、[个人的]爱好、口传、理论的深思、沈思后接受之见解,婆罗堕若!这些是当生有二种果报的五法。婆罗堕若!有善信,但那是空的、空虚的、虚妄的;有非善信,但那是真实的、如实的、无例外的,婆罗堕若!有善[个人的]爱好,……(中略)有善口传,……(中略)有善理论的深思,……(中略)有善沈思后接受之见解,但那是空的、空虚的、虚妄的;有非善沈思后接受之见解,但那是真实的、如实的、无例外的,婆罗堕若!以保护真理的智者,想一向地来到结论:『这才正确,其它都错。』在这里是不适当的。」
  「乔达摩先生!但,什么情形是真理的保护?什么情形是真理的不保护?我们问乔达摩尊师真理的保护。」
  「婆罗堕若!如果男子有信,『我的信是这样。』像这样说保护了真理,而这样他就不一向地来到结论:『这才正确,其它都错。』[婆罗堕若!这个情形是真理的保护,这个情形他保护真理,这个情形我们安立真理的保护,而这样那[还]不是真理的觉。]婆罗堕若!如果男子有[个人的]爱好……(中略)婆罗堕若!如果男子有口传……(中略)婆罗堕若!如果男子有理论的深思……(中略)婆罗堕若!如果男子有沈思后接受之见解,『我的沈思后接受之见解是这样。』像这样说保护了真理,而这样他就不一向地来到结论:『这才正确,其它都错。』婆罗堕若!这个情形是真理的保护,这个情形他保护真理,这个情形我们安立真理的保护,而这样那[还]不是真理的觉。」
  「乔达摩先生!这个情形是真理的保护,这个情形他保护真理,这个情形我们看见真理的保护,但,乔达摩先生!什么情形是真理的觉?什么情形他随觉真理?我们问乔达摩尊师真理的觉。」
  「婆罗堕若!这里,比丘依止某村落或城镇而住,屋主或屋主之子来见他后,在三法上:在能贪的法上、在能瞋的法上、在能痴的法上探查他:『这位尊者有像这样能贪的法,心被像这样能贪的法占据,当不知道时,他会说:「我知道。」或当没看见时,他会说:「我看见。」或会劝导其他人因为那样[行动]而会有他们长久的不利与苦吗?』当探查他时,他这么知道:『这位尊者没有像这样能贪的法,心被像这样能贪的法占据,当不知道时,他会说:「我知道。」或当没看见时,他会说:「我看见。」或会劝导其他人因为那样[行动]而会有他们长久的不利与苦。又,像这样,这位尊者的身行仪、语行仪如那无贪欲者,又,凡这位尊者教导的法,那个法是甚深的、难见的、难觉的、寂静的、胜妙的、超越推论的、微妙的、被贤智者所体验的,那个法不被贪欲者善教导。』
  当探查他时,他看见[他]从能贪的法中清净,之后更进一步在能瞋的法上探查他:『这位尊者有像这样能瞋的法,心被像这样能瞋的法占据,当不知道时,他会说:「我知道。」或当没看见时,他会说:「我看见。」或会劝导其他人因为那样[行动]而会有他们长久的不利与苦吗?』当探查他时,他这么知道:『这位尊者没有像这样能瞋的法,心被像这样能瞋的法占据,当不知道时,他会说:「我知道。」或当没看见时,他会说:「我看见。」或会劝导其他人因为那样[行动]而会有他们长久的不利与苦。又,像这样,这位尊者的身行仪、语行仪如那无瞋怒者,又,凡这位尊者教导的法,那个法是甚深的、难见的、难觉的、寂静的、胜妙的、超越推论的、微妙的、被贤智者所体验的,那个法不被瞋怒者善教导。』
  当探查他时,他看见[他]从能瞋的法中清净,之后更进一步在能痴的法上探查他:『这位尊者有像这样能痴的法,心被像这样能痴的法占据,当不知道时,他会说:「我知道。」或当没看见时,他会说:「我看见。」或会劝导其他人因为那样[行动]而会有他们长久的不利与苦吗?』当探查他时,他这么知道:『这位尊者没有像这样能痴的法,心被像这样能痴的法占据,当不知道时,他会说:「我知道。」或当没看见时,他会说:「我看见。」或会劝导其他人因为那样[行动]而会有他们长久的不利与苦。又,像这样,这位尊者的身行仪、语行仪如那无痴者,又,凡这位尊者教导的法,那个法是甚深的、难见的、难觉的、寂静的、胜妙的、超越推论的、微妙的、被贤智者所体验的,那个法不被愚痴者善教导。』
  当探查他时,他看见[他]从能痴的法中清净,那时,他使对他的信确立,当信已生起时,他往见;当往见时,他尊敬;当尊敬时,他倾耳;当倾耳时,他听闻法;听闻法后,他忆持,当忆持法时,他观察道理;当观察道理时,他沉思地接受法;当沉思地接受法时,欲被生起;当欲已生起时,他有能力;有能力后,他衡量;衡量后,他努力;当有自我努力时,以身作证最高真理,以慧通达后看见它。
  婆罗堕若!这个情形是真理的觉,这个情形他随觉真理,这个情形我们安立真理的觉,而这样那[还]不是真理的到达。」
  「乔达摩先生!这个情形是真理的觉,这个情形他随觉真理,这个情形我们看见真理的觉,但,乔达摩先生!什么情形是真理的到达?什么情形他到达真理?我们问乔达摩尊师真理的到达。」
  「婆罗堕若!那些法的习行、修习、多作有真理的到达,婆罗堕若!这个情形是真理的到达,这个情形他到达真理,这个情形我们安立真理的到达。」
  「乔达摩先生!这个情形是真理的到达,这个情形他到达真理,这个情形我们看见真理的到达,但,乔达摩先生!哪个法对真理的到达多助益?我们问乔达摩尊师对真理的到达多助益的法。」
  「婆罗堕若!勤奋对真理的到达多助益,如果不勤奋,则不会到达真理,因为他勤奋,因此他到达真理,因此勤奋对真理的到达多助益。」
  「但,乔达摩先生!哪个法对勤奋多助益?我们问乔达摩尊师对勤奋多助益的法。」
  「婆罗堕若!衡量对勤奋多助益,如果不衡量,则不会勤奋,因为他衡量,因此他勤奋,因此衡量对勤奋多助益。」
  「但,乔达摩先生!哪个法对衡量多助益?我们问乔达摩尊师对衡量多助益的法。」
  「婆罗堕若!能力对衡量多助益,如果没有能力,则不会衡量,因为他有能力,因此他衡量,因此能力对衡量多助益。」
  「但,乔达摩先生!哪个法对能力多助益?我们问乔达摩尊师对能力多助益的法。」
  「婆罗堕若!欲对能力多助益,如果欲不被生起,则不会有能力,因为欲被生起,因此他有能力,因此欲对能力多助益。」
  「但,乔达摩先生!哪个法对欲多助益?我们问乔达摩尊师对欲多助益的法。」
  「婆罗堕若!法的沉思接受对欲多助益,如果不沉思地接受法,则欲不被生起,因为沉思地接受法,因此欲被生起,因此法的沉思接受对欲多助益。」
  「但,乔达摩先生!哪个法对法的沉思接受多助益?我们问乔达摩尊师对法的沉思接受多助益的法。」
  「婆罗堕若!道理的观察对法的沉思接受多助益,如果不观察道理,则不沉思地接受法,因为他观察道理,因此他沉思地接受法,因此道理的观对法的沉思接受多助益。」
  「但,乔达摩先生!哪个法对道理的观察多助益?我们问乔达摩尊师对道理的观察多助益的法。」
  「婆罗堕若!法的忆持对道理的观察多助益,如果不忆持法,则不观察道理,因为他忆持法,因此他观察道理,因此法的忆持对道理的观察多助益。」
  「但,乔达摩先生!哪个法对法的忆持多助益?我们问乔达摩尊师对法的忆持多助益的法。」
  「婆罗堕若!法的听闻对法的忆持多助益,如果不听闻法,则不忆持法,因为他听闻法,因此他忆持法,因此法的听闻对法的忆持多助益。」
  「但,乔达摩先生!哪个法对法的听闻多助益?我们问乔达摩尊师对法的听闻多助益的法。」
  「婆罗堕若!倾听对法的听闻多助益,如果不倾耳,则不听闻法,因为他倾耳,因此他听闻法,因此倾听对法的听闻多助益。」
  「但,乔达摩先生!哪个法对倾听多助益?我们问乔达摩尊师对倾听多助益的法。」
  「婆罗堕若!尊敬对倾听多助益,如果不尊敬,则不倾耳,因为他尊敬,因此他倾耳,因此尊敬对倾听多助益。」
  「但,乔达摩先生!哪个法对尊敬多助益?我们问乔达摩尊师对尊敬多助益的法。」
  「婆罗堕若!往见对尊敬多助益,如果不往见,则不尊敬,因为他往见,因此他尊敬,因此往见对尊敬多助益。」
  「但,乔达摩先生!哪个法对往见多助益?我们问乔达摩尊师对往见多助益的法。」
  「婆罗堕若!信对往见多助益,如果信不被生起,则不往见,因为信被生起,因此他往见,因此信对往见多助益。」
  「我们问乔达摩尊师真理的保护,乔达摩尊师回答真理的保护,而我们喜欢且接受它,而且我们因此而满意;我们问乔达摩尊师真理的觉,乔达摩尊师回答真理的觉,而我们喜欢且接受它,而且我们因此而满意;我们问乔达摩尊师真理的到达,乔达摩尊师回答真理的到达,而我们喜欢且接受它,而且我们因此而满意;我们问乔达摩尊师真理的到达多助益的法,乔达摩尊师回答真理的到达多助益的法,而我们喜欢且接受它,而且我们因此而满意;凡我们问乔达摩尊师的,乔达摩尊师回答它,而我们喜欢且接受它,而且我们因此而满意,乔达摩先生!之前我们这么理解:『谁是卑贱、黑色、梵天脚子孙的秃头假沙门们?谁是法的了知者?』乔达摩尊师确实使我对沙门生起沙门的爱、沙门的净信、沙门的尊重。
  「太伟大了,乔达摩先生!……(中略)请乔达摩尊师记得我为优婆塞,从今天起终生归依。」
   郑计经第五终了。
「僧团」(saṅgha, saṃgha),另译为「僧伽;和合众」,或简略为「僧,众」。「弟子僧团」(sāvakasaṅgha),另译为「声闻僧伽」。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信、乐、闻、念、见善观(MA.19)」,南传作「信、[个人的]爱好、口传、理论的深思、沈思后接受之见解」(Saddhā, ruci, anussavo, ākāraparivitakko, diṭṭhinijjhānakkhan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信,赞成,古口传的传统,理论思考,和深思接受的见解」(faith, approval, oral tradition, reasoned cogitation, and reflective acceptance of a view),或「信,个人的偏爱,古口传的传统,理论深思,和沈思后接受之见解」(faith, personal preference, oral tradition, reasoned reflection, the acceptance of a view after pondering it, SN.35.153)。按:「见善观」,《杂阿含313经》译作「见审谛忍」。
  「善信」(susaddahit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出于信仰而可能完全接受」(may be fully accepted out of faith)。Thanissaro Bhikkhu英译为「坚定地在坚信上坚持」(are firmly held in conviction)。Sister Upalavanna英译为「好信仰」(good faith)。
  「无例外的」(anaññathā,另译为「不异如;不异;真实」),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无错误的」(unmistaken),或「非其它的」(not otherwise, SN.56.20)。
  「男子有信」(Saddhā…purisassa hoti,直译为「有男子的信」),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有信的人」(a person has faith)。
  「真理的觉」(saccānubodh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发觉真理」(discovery of truth)。Thanissaro Bhikkhu英译为「对真理的醒悟」(an awakening to the truth)。
  「欲被生起」(chando jāya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他兴起热情」(zeal springs up in him)。
  「有能力」(ussahati,另译为「能够;适合;敢于」),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用上他的意志」(he applies his will)。
  「梵天脚子孙」(bandhupādāpacc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同族者的脚之子孙」(offspring of the Kinsman's feet),或「上天的脚之子孙」(offspring of Load’s feet, SN.35.132),并解说,同族者指的是梵天,婆罗门认为梵天是他们的始祖,注释书解说,传说婆罗门是从梵天的口生,剎帝利(武士族)是从梵天的胸部生,毗舍(平民族)是从梵天的腹部生,首陀罗(奴隶族)是从梵天的腿生,沙门是从梵天的脚生。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部96经 耶苏葛力经
下一篇:中部94经 苟德木柯经
 瑜伽师地论 本地分 修所成地第十二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九○一)
 中部70经 记大其哩经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八(一○七○)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一(五七三)
 佛说菩萨逝经(白话文参考)
 量理宝藏论 第九品 观现量
 瑜伽师地论 本地分 思所成地第十一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五九四)
 百喻经 95 二鸽喻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看破它,拾起它,放下它[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