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部113经 善人经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74
汉译经文中部113经/善人经(逐步品[12])(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我将教导你们善人法与非善人法,你们要听!你们要好好作意!我要说了。」
  「是的,大德!」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什么是非善人法呢?比丘们!这里,非善人是从贵族出家者,他像这样深虑:『我是从贵族出家者,这些其他比丘不是从贵族出家者。』他以那高贵的出身来历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比丘们!这是非善人法。比丘们!但,善人像这样深虑:『不以高贵的出身来历而贪法走到遍尽,或瞋法走到遍尽,或痴法走到遍尽,即使不是从贵族出家者,但,他是法、随法行者,如法而行者,随法而行者,在那里,他应该被尊敬,应该被赞赏。』他只在道迹里做,既不以那高贵的出身来历而称赞自己,也不轻蔑他人,比丘们!这是善人法。
  再者,比丘们!非善人是从大家族出家者,……(中略)是从大富家族出家者,……(中略)是从显赫财富家族出家者,他像这样深虑:『我是从显赫财富家族出家者,这些其他比丘不是从显赫财富家族出家者。』他以那显赫财富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非善人法。比丘们!但,善人像这样深虑:『不以显赫财富而贪法走到遍尽,或瞋法走到遍尽,或痴法走到遍尽,即使不是从显赫财富家族出家者,但,他是法、随法行者,如法而行者,随法而行者,在那里,他应该被尊敬,应该被赞赏。』他只在道迹里做,既不以那显赫财富而称赞自己,也不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善人法。
  再者,比丘们!非善人是有名声的知名者,他像这样深虑:『我是知名的有名声者,这些其他比丘是不知名的无能者。』他以那知名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非善人法。比丘们!但,善人像这样深虑:『不以知名而贪法走到遍尽,或瞋法走到遍尽,或痴法走到遍尽,即使不是知名的有名声者,但,他是法、随法行者,如法而行者,随法而行者,在那里,他应该被尊敬,应该被赞赏。』他只在道迹里做,既不以那知名而称赞自己,也不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善人法。
  再者,比丘们!非善人是衣服、施食、住处、病人的需要物、医药必需品的利得者,他像这样深虑:『我是衣服、施食、住处、病人的需要物、医药必需品的利得者,这些其他比丘不是衣服、施食、住处、病人的需要物、医药必需品的利得者。』他以那利得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非善人法。比丘们!但,善人像这样深虑:『不以利得而贪法走到遍尽,或瞋法走到遍尽,或痴法走到遍尽,即使不是衣服、施食、住处、病人的需要物、医药必需品的利得者,但,他是法、随法行者,如法而行者,随法而行者,在那里,他应该被尊敬,应该被赞赏。』他只在道迹里做,既不以那利得而称赞自己,也不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善人法。
  再者,比丘们!非善人是多闻者,他像这样深虑:『我是多闻者,这些其他比丘不是多闻者。』他以那多闻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非善人法。比丘们!但,善人像这样深虑:『不以多闻而贪法走到遍尽,或瞋法走到遍尽,或痴法走到遍尽,即使不是多闻者,但,他是法、随法行者,如法而行者,随法而行者,在那里,他应该被尊敬,应该被赞赏。』他只在道迹里做,既不以那多闻而称赞自己,也不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善人法。
  再者,比丘们!非善人是持律者,他像这样深虑:『我是持律者,这些其他比丘不是持律者。』他以那持律的状态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非善人法。比丘们!但,善人像这样深虑:『不以持律的状态而贪法走到遍尽,或瞋法走到遍尽,或痴法走到遍尽,即使不是持律者,但,他是法、随法行者,如法而行者,随法而行者,在那里,他应该被尊敬,应该被赞赏。』他只在道迹里做,既不以那持律的状态而称赞自己,也不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善人法。
  再者,比丘们!非善人是说法者,他像这样深虑:『我是说法者,这些其他比丘不是说法者。』他以那说法的状态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非善人法。比丘们!但,善人像这样深虑:『不以说法的状态而贪法走到遍尽,或瞋法走到遍尽,或痴法走到遍尽,即使不是说法者,但,他是法、随法行者,如法而行者,随法而行者,在那里,他应该被尊敬,应该被赞赏。』他只在道迹里做,既不以那说法的状态而称赞自己,也不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善人法。
  再者,比丘们!非善人是住林野者,他像这样深虑:『我是住林野者,这些其他比丘不是住林野者。』他以那住林野的状态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非善人法。比丘们!但,善人像这样深虑:『不以住林野的状态而贪法走到遍尽,或瞋法走到遍尽,或痴法走到遍尽,即使不是住林野者,但,他是法、随法行者,如法而行者,随法而行者,在那里,他应该被尊敬,应该被赞赏。』他只在道迹里做,既不以那住林野的状态而称赞自己,也不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善人法。
  再者,比丘们!非善人是穿粪扫衣者,他像这样深虑:『我是穿粪扫衣者,这些其他比丘不是穿粪扫衣者。』他以那穿粪扫衣的状态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非善人法。比丘们!但,善人像这样深虑:『不以穿粪扫衣的状态而贪法走到遍尽,或瞋法走到遍尽,或痴法走到遍尽,即使不是穿粪扫衣者,但,他是法、随法行者,如法而行者,随法而行者,在那里,他应该被尊敬,应该被赞赏。』他只在道迹里做,既不以那穿粪扫衣的状态而称赞自己,也不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善人法。
  再者,比丘们!非善人是食施食者,他像这样深虑:『我是食施食者,这些其他比丘不是食施食者。』他以那食施食的状态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非善人法。比丘们!但,善人像这样深虑:『不以食施食的状态而贪法走到遍尽,或瞋法走到遍尽,或痴法走到遍尽,即使不是食施食者,但,他是法、随法行者,如法而行者,随法而行者,在那里,他应该被尊敬,应该被赞赏。』他只在道迹里做,既不以那食施食的状态而称赞自己,也不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善人法。
  再者,比丘们!非善人是住树下者,他像这样深虑:『我是住树下者,这些其他比丘不是住树下者。』他以那住树下的状态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非善人法。比丘们!但,善人像这样深虑:『不以住树下的状态而贪法走到遍尽,或瞋法走到遍尽,或痴法走到遍尽,即使不是住树下者,但,他是法、随法行者,如法而行者,随法而行者,在那里,他应该被尊敬,应该被赞赏。』他只在道迹里做,既不以那住树下的状态而称赞自己,也不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善人法。
  再者,比丘们!非善人是住冢间者,……(中略)是住露地者,……(中略)是常坐不卧者,……(中略)是随处住者,……(中略)是一座食者,他像这样深虑:『我是一座食者,这些其他比丘不是一座食者。』他以那一座食的状态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非善人法。比丘们!但,善人像这样深虑:『不以一座食的状态而贪法走到遍尽,或瞋法走到遍尽,或痴法走到遍尽,即使不是一座食者,但,他是法、随法行者,如法而行者,随法而行者,在那里,他应该被尊敬,应该被赞赏。』他只在道迹里做,既不以那一座食的状态而称赞自己,也不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善人法。
  再者,比丘们!非善人从离欲、离不善法后,进入后住于有寻、有伺,离而生喜、乐的初禅,他像这样深虑:『我是初禅等至的得利者,这些其他比丘不是初禅等至的得利者。』他以那初禅等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非善人法。比丘们!但,善人像这样深虑:『初禅等至无参与性为世尊所说,因为,不管以任何方式思量,实际上都不是想的那样。』他只在无参与性里做,既不以那初禅等至而称赞自己,也不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善人法。
  再者,比丘们!非善人以寻与伺的平息,自信,一心,进入后住于无寻、无伺,定而生喜、乐的第二禅,……(中略)第三禅……进入后住于不苦不乐,由平静而正念遍净的第四禅,他像这样深虑:『我是第四禅等至的得利者,这些其他比丘不是第四禅等至的得利者。』他以那第四禅等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非善人法。比丘们!但,善人像这样深虑:『第四禅等至无参与性为世尊所说,因为,不管以任何方式思量,实际上都不是想的那样。』他只在无参与性里做,既不以那第四禅等至而称赞自己,也不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善人法。
  再者,比丘们!非善人以一切色想的超越,以有对想的灭没,以不作意种种想[而知]:『虚空是无边的』,进入后住于虚空无边处,他像这样深虑:『我是虚空无边处等至的得利者,这些其他比丘不是虚空无边处等至的得利者。』他以那虚空无边处等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非善人法。比丘们!但,善人像这样深虑:『虚空无边处等至无参与性为世尊所说,因为,不管以任何方式思量,实际上都不是想的那样。』他只在无参与性里做,既不以那虚空无边处等至而称赞自己,也不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善人法。
  再者,比丘们!非善人以一切虚空无边处的超越[而知]:『识是无边的』,进入后住于识无边处,他像这样深虑:『我是识无边处等至的得利者,这些其他比丘不是识无边处等至的得利者。』他以那识无边处等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非善人法。比丘们!但,善人像这样深虑:『识无边处等至无参与性为世尊所说,因为,不管以任何方式思量,实际上都不是想的那样。』他只在无参与性里做,既不以那识无边处等至而称赞自己,也不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善人法。
  再者,比丘们!非善人以一切识无边处的超越[而知]:『什么都没有』,进入后住于无所有处,他像这样深虑:『我是无所有处等至的得利者,这些其他比丘不是无所有处等至的得利者。』他以那无所有处等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非善人法。比丘们!但,善人像这样深虑:『无所有处等至无参与性为世尊所说,因为,不管以任何方式思量,实际上都不是想的那样。』他只在无参与性里做,既不以那无所有处等至而称赞自己,也不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善人法。
  再者,比丘们!非善人以一切无所有处的超越,进入后住于非想非非想处,他像这样深虑:『我是非想非非想处等至的得利者,这些其他比丘不是非想非非想处等至的得利者。』他以那非想非非想处等至而称赞自己,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非善人法。比丘们!但,善人像这样深虑:『非想非非想处等至无参与性为世尊所说,因为,不管以任何方式思量,实际上都不是想的那样。』他只在无参与性里做,既不以那非想非非想处等至而称赞自己,也不轻蔑他人,比丘们!这也是善人法。
  再者,比丘们!善人以一切非想非非想处的超越,进入后住于想受灭,以慧见后,[他的]诸烦恼被灭尽,比丘们!这位比丘无论什么都不思量,无论在何处都不思量,不以任何方式思量。」
  这就是世尊所说,那些悦意的比丘欢喜世尊所说。
  善人经第三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行法如法(MA.85)」,南传作「如法而行者」(sāmīcippaṭipann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进入适当的方式」(entered upon the proper way)或「行适当路」(practising the proper way, SN.40.10)。
  「无量种(MA.85)」,南传作「无参与性」(atammayat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非-视为同一;非-密切联系」(Non-identification),并解说,此之直译为「不由那个组成」,注释书将之解说为「无渴爱」,但经文下一句「无慢」(the absence of conceit)也许是其含意。按:北传经文下一句「若有计者是谓爱也」,与注释书的解说相合。
  「若有计者是谓爱也(MA.85)」,南传作「因为,不管以任何方式思量,实际上都不是想的那样」(Yena yena hi maññanti tato taṃ hoti aññathāti,直译为「因为,据彼、据彼思量,从那里,彼是相异地」),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因为,他们不管以任何方式想象,事实都是其他的而不是那个」(for in whatever way they conceive, the fact is ever other than that),并解说,注释书没解说此句,但自说经的注释书(Udāna commentary, to Ud 3:10)解说为凡夫都认为任一五蕴为我或我所,但所认为的事原来与其所被描述的不同,不是「我」或「我所」。
  「豪贵、……四无色在后」为经文内容的「摄颂」。「摄颂」,参看《中阿含1经》「附注」。
  「他只在道迹里做」(So paṭipadaṃyeva antaraṃ karitv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将道的实行放在第一」(putting the practice of the way first)。
  「以一座食的状态」(ekāsanikattena,另译为「一天只吃一次的状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因为他的作为一位一餐期的食者」(because of his being a one-session eater)。
  「他只在无参与性里做」(So atammayataññeva antaraṃ karitv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将非-密切联系放在第一」(putting non-identification first)。
  「无论什么都不思量」(na kiñci maññat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不想象什么」(does not conceive anything),并解说,在巴利语经典中的意思是「(从自己主观想象而)曲解真实的想」(distortional thinking),依据论师的意见,这种想由「渴爱(taṇhā)、慢(māna)、见(diṭṭhi)」三种杂染所支配(MN.1, note 6)。按:「思量」(maññati),另译为「想;认为;考虑;思考;思惟」,《杂阿含226经》译为「计」。

{返回 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部114经 应该实行与不应该实行经
下一篇:中部112经 六纯净经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四三○)
 那先比丘经 3 象王转生人道
 阿毗达摩·清净道论 15.说处界品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七四四)
 杂阿含经卷第六
 龙树辩证法底基本特征(虞愚)
 因明量标准与墨家类标准的比较研究(解庆艳)
 《杂阿含经选集》讲记 第44集
 因明立式的二轮推论法──佛教逻辑于现代辩经上的应用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四八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前行讲记 第五十四讲 普贤上师言教-五他圆满后二-地震[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禅观入门 九、禅的诗偈与要诀 行人二十种病气[栏目:宋智明居士]
 上与君王同坐,下与乞丐同行[栏目:包容的智慧]
 下座期间如何修持皈依[栏目:达真堪布]
 论声明与修行的关系--佛教音乐之道[栏目:佛教与音乐]
 弟子会知道某人有业障...虽然我并不怕,请问师父该如何做才好?[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坐船过海之喻:全是佛力[栏目:净宗譬喻·净宗法师开示集]
 人生的阶梯[栏目:人生的阶梯·星云大师]
 《入行论讲记》第六册 第七品 精进 第一百零四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救世救心八大人觉经·第八觉知[栏目:证严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