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什么是自他相换?
 
{返回 格西索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99

   问:什么是自他相换?

   答:依靠七只因果的修法就可以生起菩提心,但为了使修法的力量更猛烈,让菩提心更圆满更稳固,应该在此基础上修自他相换,把自己的善乐和其他众生的恶相换 苦相换,这种修法也称为“取舍”,就是把他人之苦取至自身,把自己之乐舍于他人。

   问:听起来太可怕了。为什么把我的乐和众生的苦相交换呢?众生不想要痛苦,我也不想要,为什么要把苦取到自己这里?众生想快乐,我也想快乐,为什么把我的快乐给众生?

   答:从凡夫的角度或者自私的角度讲,你这样想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菩萨应该反过来,因为菩萨的动机完全是利他的。如果要升起菩提心,必需先把自私的动机转变为利他的动机。为什么呢,因为世界上一切痛苦灾难恐惧都来自我执,凡夫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造作种种的罪业来换取微薄的好处,结果无量劫过去了,我们自己的利益并没有成办,反而因为种种恶业而流转恶趣。菩萨与此相反,断除了种种损害众生的恶业,不惜生命去成办利益众生的事业,结果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暂时轮回的人天善果以及究竟解脱的出世间果位。我等本师释迦摩尼佛最初也我们一样在轮回中流转,发起利他之心后才逐渐断尽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自利利他究竟。正如《入行论》中所说:“所有世间乐,悉从利他生,一切世间苦,咸由自利成。何须更繁叙?凡愚求自立牟尼唯利他,且观此二别。”我们应该追随本师的足迹,首先将自立的动机转化为利他的动机,才能逐渐将我执消失,从而灭尽自他一切痛苦。

    升起利他的动机之后,就可以用“取舍”的方式修慈悲心。取的修法和愿众生离苦及苦因的悲心有关系,就是取众生的痛苦融入自己的身上;舍的修法和愿众生具乐及乐因的慈心有关,就是把自己的快乐福报吉祥等等都送给他人。这样说的话,很多人会觉得没法修,本来自己已经有很多痛苦,不必再用别人的痛苦给自己“充电”吧。如果慈悲心比较弱或者我执比较强,就会感觉没法观想,会感觉不舒服。但其实如果对这个修法如理如法地修,正确地观想的话,不但不会增加自己的痛苦,反而会减少自己的痛苦,不但不会减少自己的快乐,反而会增加自己的快乐。

    修的时候要在面前观想三种众生:亲人 敌人其他人。吸气的时候取所有众生的痛苦变成黑光的形象融入自己心上,破坏自己心上的我执,将其彻底击碎冲走。吸气的时候把自己的功德 快乐变成白光的形象都融入众生一点吝啬也没有,顺序是左鼻孔进气,右鼻孔出气,这样左进右出三次,反过来再三次,最后两个鼻孔同时进气出气三次。

    如果观想痛哭进入的时候有点不舒服是好事,说明触动了我执。别人的痛苦进来了,消灭了自己痛苦的因——我执,所以自己的痛苦很容易去除。不会增加自己的痛苦,而是会减少自己的痛苦。自己的快乐给别人了,减少了贪欲,因此自家欢乐的因就增加了。不会减少自己的快乐,而是会增加自己的快乐,我们一开始这样观想的时候,由于力量小,所以对别人没有太大帮助,但也不会伤害别人,而是对自己有好处,慢慢对自己和别人都会有好处,用这样的方法来增加菩提心。

   总之,取的修法不是因为我喜欢痛苦,因此我取别人的痛苦,而是因为我不想痛苦,不喜欢痛苦,所以取别人的痛苦。取的修法实际上是对治自己的嗔恨心,舍的修法是对治自己的贪心,归根到底是对治我执。因为痛苦的来源就是贪嗔痴和我执,所以一定要修贪嗔痴和我执的对治。从世俗谛的角度讲,取得修法和舍的修法都是贪嗔痴的对治,从胜义谛的角度讲,空性是贪嗔痴的对治。菩萨专门修取舍的修法和利他的修法,所以不觉得烦,永远是增加快乐;凡夫跟随贪嗔痴,皈依贪嗔痴,认为没有贪心就没有快乐,没有嗔恨心就没有安全感,没有我执就失败了,所以不愿意做这样的修法。

   取舍的修法最初在阿底峡尊者传到藏地时是秘密的修法,经过仲敦巴、博朵瓦、霞惹瓦三代,到格西切喀瓦时才公开。依靠这个修法能很快生起菩提心,但是如果公开地讲,很多人会有邪见,有智慧的人还是会接受。切喀瓦曾到麻风病人中间去修这个法,结果很多麻风病人都痊愈了,所以这个法也被称为“治麻风病的法门”。


{返回 格西索南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对现实感到苦闷...想解脱...
下一篇:慈悲心——其他宗教也讲慈悲心,和佛教的慈悲心有什么区别?
 远离八大怖畏烦恼
 皈依后怎样得到皈依戒体的护持?
 一个人在一位上师前皈依,又见到了一位上师...可以做很多次这样的皈依?..
 应成八大难处关键:与唯识相关的论辩有三
 当“我执”披上“成佛”的外衣
 格鲁派之皈依境简介
 坏人求佛菩萨,佛菩萨会不会给他们加持?
 修行的意义
 如果有人亡故了...接受超度的修行人的动机不是很好,会不会对亡故的人有..
 对现实感到苦闷...想解脱...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静默无言 处世泰然[栏目:悟妙法师]
 百论释义 破神品第二(3)[栏目:刘常净·三论宗文集]
 何劲松[栏目:当代佛教学者]
 从事教育也是修行 Teaching in the Schools is Also Cultivati..[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证量就是心量[栏目:清净法师·都市茅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