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心灵幽静
作者简介
杰克·康菲尔德(Jack Kornfield,1945—),生长于美国东岸一个科学与知性的家庭。1963年就读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学院,主修亚洲研究,在学期间受陈荣捷博士影响开始学佛。1967年毕业后,前往东南亚修学,在阿姜查主持的巴蓬寺出家,也曾经在马哈希法师和佛使比丘座下学习,并追随过西藏喇嘛、禅师、印度教上师等。1972年回到美国,1976年获得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从1974年起,开始在世界各地教导禅修,是将南传佛教引入西方的重要老师之一,也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内观禅修大师,擅长于将禅修思想与现代心理学结合,并将灵性修行落实于日常生活中。较有影响的著作有《狂喜之后》、《踏上心灵幽径》及《当代南传佛教大师》等。
目录
导 读 心理治疗有如灵性修行的道路
PART ONE 踏上心灵幽径:基本法则
序 曲 灵性修行与心理治疗的结合——我的亲身经历
在本书一开始,我强调的是我个人的旅程,因为我学到的最大课题,就是普遍性必须和个人性结合,才能完满地实现灵性生活。
第1章 我是否好好爱过
我们若不能以最朴实平常的方式感到快乐,不能以心彼此接触,用心碰触自己被赋予的生命,即使是最超绝的状态和最特别的灵性成就,也都微不足道。
第2章 停止战争
当我们步出战场,才能重新观看,就如《道德经》所说:“薮双眼不被渴望遮,就能仔细观看[故常无欲.以观其炒] 。”
第3章 坐定
当我们在禅垫上坐定,我们就成为自己的寺院,创造出慈悲的空间,让所有事物都得以在其中出现,包括悲伤、寂寞、羞愧、欲望、懊悔、挫败与快乐。
第4章 必要的疗愈
在灵性道路上,需要发现内心深处的创伤,才能达到真正的成熟:包括来自过去的悲伤、未实现的渴望、一生累积的哀痛。正如阿姜查所说:“如果没有痛哭过许多次,禅修就还没有真正开始。”
第5章 训练小狗:观呼吸
专注绝不是出于力量或强迫。你只是把小狗再捡起来,重新回到此时此地。
PART TWO 灵性生活的前景与危险
第6章 稻草变黄金
踏上真诚的灵性道路,并不是逃避困难,而是清醒地学习犯错的艺术,引导它们成为心的转化力量。
第7章 为魔鬼命名
懒惰和昏沉是正午之魔,每天午餐后就来报到,当我们驱除其他魔鬼之后,骄傲之魔就会偷偷出现。
第8章 困难的问题与固执的访客
任何身体、心灵和心智的经验,在意识中重复出现时,就是一个信号,表示这个访客要求更深入、更彻底的关注.
第9章 灵性的云霄飞车:拙火与其他副作用
光或异象的炫目效果,狂喜和能量的强烈释放,都是美妙的标志,表示旧有微小生命和身心结构的崩解,但它们不能产生智慧。
第10章 自我的扩展与消融:暗夜与再生
当我们终于能以平等的心和开放的心智看待恐怖与喜悦、生与死、所有事物的得与失时,就会生起最美面和深度的平静。
第11章 寻找佛陀:一盏照亮自己的灯
面对各种灵性教导与修行,必须保持真正的探索精神。这些教导和修行在我和其他人身上会产生什么影响呢?佛陀的遗言谈到我们必须成为一盏照亮自己的灯。
PART THREE 扩大修行的范围
第12章 灵性生活的周期
如果我们认为修行就应该如何,反而会造成阻碍,使我们无法尊重实际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情况。
第13章 神圣之地,没有疆界
神圣而充满灵性的阶段之后,会出现相反的极端:暴饮暴食、耽溺于性欲等,这是灵性的暴食症。灵性修行不会让脱我们离痛苦和困感,只会让我们了解逃避痛苦无济于事。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我
灵性生活有两个并行的任务:一个是发现无我,另一个是发展健康的自我感。表面上两者互相矛盾,但两者都必须实现,我们才能觉醒。
第15章 慷慨与慈悲
成熟的爱和健康的慈悲并不是依赖的关系,而是相互交融的关系,出于对自己和他人的深度尊重。
第16章 你无法独自完成:寻找老师的带领
老师最伟大、最纯粹的力量就是以自己的自由和喜悦形成的氛围。
第17章 心理治疗与禅修
现代心理治疗最擅长的部分,很像共同禅修的过程,治疗师和案主坐著,一起学习专注于案主无法碰触的自我部分和层面。
第18章 皇帝的新衣:老师的问题
当知愚人、智者,佛性本无差别……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
第19章 业:心是我们的园地
心是我们的园地,每一个行为都有意图,意图有如被播下的种子。虽然是相同的行为,但有不同的目的或意图,就分别成为可怕的行为或慈悲的行为。
第20章 扩大修行的范围:不分彼此的心
假设你把邻里视为修行的寺院,你会怎么对待你的寺院?你在那儿的灵性任务是什么呢?
PART FOUR 灵性的成熟
第21章 灵性的成熟
人在灵性生活中成熟时,就更能与矛盾自在相处,欣赏生活的模糊之处,包括其中的诸多层面和内在冲突,并以宽宏的心面对其中的美丽与丑陋。
第22章 伟大的乐章
灵性生活是革命性的,它让我们踏出个人的自我认同、文化和宗教,更直接地体验生命中伟大的奥秘、伟大的音乐。
第23章 开悟就是与万物亲密
把祝福带给我们接触的所有对象,是多么美妙的生活方式。以心尊重、祝福、欢迎,从来就不是以宏伟、不朽的方式进行,而是在此刻,以最直接、最亲密的方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