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学问是彼之感我,得到人心
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弘一法师
这是一个很久远的故事,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有一位雕刻师傅很是有名。
雕刻师傅在雕刻上的技巧不错,一传十,十传百,附近就有许多人来找他雕刻物件。某日,一座村庄的寺庙也听闻了他的名声,派僧人来邀请他为寺庙雕刻一尊“菩萨像”。
雕刻师傅不是很想去,因为要从这里到达那座村庄,途中得越过山头与森林,而这座山上传说有鬼:曾经有些想翻山过去的人,如果一旦在夜晚还没有出山,就会遇见一个极为恐怖的女鬼,从而丢了性命。因此,雕刻师傅的亲人朋友都劝阻他不要去,认为这件事实在危险。若真要去,也不要在夜晚启程,而要等到隔天天亮时再出发为好。
但是,雕刻师傅是个老实人,他唯恐自己太晚动身会耽误了行程,误了和僧人约定的时间,想了想还是感谢了大家的好意,决定立刻就启程去翻山。
他走了一会儿天就黑透了,看到了头顶的月亮、星星,夜月十分幽暗。不久,赶路的雕刻师傅突然看到前面有一个陌生女子坐在路边,神态十分可怜,她的草鞋破了,面容还有些疲倦,看起来相当狼狈。雕刻师傅心地善良,就停下来问这位女子道:“姑娘,你怎么会一个人在这里?需不需要帮忙呢?”
女子告诉他:“老人家,我要翻过这座山头去看我病重的母亲,可是我走不动了。”
雕刻师傅觉得她可怜,便好心背她一程。
银白的月光下,师傅背着女子走了许久,累得汗流浃背,不得不停下来休息。
这时女子问师傅道:“老人家,你难道不怕我就是那传说中的女鬼吗?你为什么不自己赶快往前走,却还要背着我上路?”
“对,我是要赶路!”雕刻师傅回答说:“但是要是我真的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若是你碰到了危险怎么是好?我背着你一起虽然是有些累,但总算你我有个照应,有危险还可以互相帮忙哪!”
休息了一会儿,雕刻师傅发现身旁有块大木头,材料不错,便一时心动,用随身携带的雕刻工具,照着这女子的容貌,快速地雕刻起来。
女子觉得奇怪,就问他:“师傅你在刻什么呢?”
雕刻师傅兴致勃勃地回答说:“哦,我在雕刻菩萨像,因为觉得你的容貌温柔慈祥,和菩萨有几分相像,所以准备就依照你的容貌来雕刻这尊菩萨好了!”
安静坐着的女子一听到此话,突然感动得泪如雨下,因为她就是那个被人们认为恐怖的杀人女鬼。在数年之前,她一个人带着女儿要翻越山头,却不幸地遇上强盗,因为没有人帮忙,她根本无力抵抗,不仅被这些强盗奸污了,她的女儿也被杀死。悲痛欲绝的女子便纵身跳下了山崖,成为世上一抹可怜的厉鬼,一直在夜间埋伏在这里,要夺取过路人性命,如此才能消减她心中的怨恨。
满心仇恨的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位雕刻师傅竟说她的容貌慈祥得像菩萨,一时间百感交集,受到点化,突然化做一道光芒就此消失了。
雕刻师傅在第二天顺利到达了寺庙,大家都惊讶于他还活着。并且从那天后,再也没有人在晚上翻山时遇见传说中的索命女鬼了。
在这个世界上,众生本性良善,没有人会希望被人怨恨、谋害,自己内心的罪恶往往是因为曾经遭受过罪恶的待遇所造成的。世上也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被众人接纳,有时只要一点点的良善之心,我们就可以拯救一个灵魂。
故事里的女鬼对世界充满了无比的仇恨,但她也在心底希望被别人容纳,被别人帮助,更何况是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呢?
当我们遭遇劫难和阻碍,如果没有别人的帮助,我们大概也会像这位女子一样对世界充满了绝望,只留下无尽的仇恨。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为何不能像这位雕刻师傅一般,拿出友善的心去诚心接纳别人?
诚然,这种接纳并不容易,我们需要克服自身的恐惧和怀疑,以平常心去对待陌生人。因而这种接纳也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考验,不能仅是口头上的接纳,而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愿意帮助他人。
弘一法师便是这方面的榜样,他在出家前后也一直如此要求自己,主张在人的一生中,大家应该尽量多地去帮助他人,这样我们能够在别人的感激中体现自我,这是无上荣光的事情。
当我们帮助他人时,他们心有所感,会对我们投以感激的目光,自然就会感受到“中怀倾倒,浸入肝脾”的心得。这是因为别人能从我们的身上看到良善,发现天理,获得关爱,他们心中也就充满了感激与仁爱。当被帮助的人感谢我们时,他们感受到了快乐,我们感受到了荣光,这何尝不是我们与他们共同的功德。
帮助他人是一件自然的事,不需要刻意为之,只要你心中存有良善助人之心,有时候无形之中就会对他人布施。对于他人而言,这样没有功利的帮助更加令人受益。
世间的许多人一辈子辛辛苦苦求名求利,不过是为了过上好日子,更希望好日子过得比别人长久一些。但这些追求,始终比不上顺应天意帮扶他人更加长久。用这样的方法得到人心,你自己的修行也就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因为你从救济他人的行为中得到了更多领悟,心灵也更加充沛而丰富。
人心不是巧取豪夺来的,世人总能分辨这一点。
帮助他人不是为了回报,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心更舒畅。
不是所有人都忘恩负义的,这世上大多数人还是本性善良,只要我们内心善良,看待他人也就多了一分宽容。
小事上的帮助也是可以感动人心的,“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只要多做自然就多领悟。
旁人怎么做暂且抛开不管,你要不要救济世人是你自己的事,但不要为了名誉而行使救济。
人心最柔软也最为坚硬,要得到人心,首先要做的是克己而非责备他人。
人生在世时日无多,多做一份救济是多求一份心安,是积累自己的福缘和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