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论讲记 卷四 观四谛品 第二十四
 
{返回 中论讲记·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86
观四谛品第二十四 
 
 
 
 
「若一切皆空  无生亦无灭
 
如是则无有  四圣谛之法
 
以无四谛故  见苦与断集
 
证灭及修道  如是事皆无
 
以是事无故  则无四道果
 
无有四果故  得向者亦无
 
若无八贤圣  则无有僧宝
 
以无四谛故  亦无有法宝
 
以无法僧宝  亦无有佛宝
 
如是说空者  是则破三宝」
  
 
 
 
 
大家看︿观四谛品﹀第二十四。四谛是苦集灭道,说起来,四谛是声闻乘法。其实佛法不出四谛,略说为四谛,广说为十二因缘,再广说就是六度。
 
佛说实相法,声闻乘人听了是四谛。佛说实相法,缘觉乘人听了是十二因缘。佛说实相法,菩萨听了是六度。
 
外人就说了,众生有颠倒,以无常为常,以无我为我,以苦为乐,以不净为净,所以佛说四谛法破他这个颠倒。这是外人说,龙树菩萨你说一切法空无生无灭,不对。所以他申述理由就说了:「若一切皆空,无生亦无灭,如是则无有,四圣谛之法。」四圣谛,苦集是世间因果,造作集则生苦,生灭法。苦由集生,修道才证灭,灭由道生。苦由集生,叫生死,生死为苦嘛!灭称之为涅槃,由道而生。这明明说不空啊!四谛里边有生有灭,所以龙树菩萨你说,一切法空无生也无灭,不对。要是那么说就没有四圣谛了。
 
「以无四谛故,见苦与断集,证灭及修道,如是事皆无。」要是一切法空,无生无灭,知苦、断集、修道、证灭,皆没有。要是有知苦、断集、修道、证灭,就不空。
 
「以四事无故」,这个「以」当因为讲,因为四谛没有的缘故。「则无四道果」,四道果是声闻乘的果。
 
「无有四果故,得向者亦无。」假使没有初、二、三、四果,得和向就没有了。四果里有得、有向。得是果位;向是向于果位,也叫四行。初果向得初果,二果向得二果,三果向得三果,四果向得四果。向是修行阶段。这个修行阶段和得的果位,都从苦集灭道来,声闻乘法。所谓声是佛说法的音声,闻是弟子听佛说法。既然有声闻乘,就知道法不空,四谛法都是生灭法。所以说:「以是事无故,则无四道果。无有四果故,得向者亦无。」
 
「若无八贤圣,则无有僧宝。以无四谛故,亦无有法宝。」八圣贤是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这八种人称为贤圣。出家人称为贤圣僧。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四果向,称为贤;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称为圣。还有一个说法:小乘有三贤,五停心观、总别相念,称为三贤;证初果位、二果位、三果位、四果位,称为四圣。大乘人讲三贤十圣:住位菩萨、行位菩萨、向位菩萨,称为三贤;初地到十地,称为十圣。
 
我们看这个文就知道,说这个话的人是声闻乘。他说:「若无八贤圣,则无有僧宝,以无四谛故,亦无有法宝。」苦集灭道是法宝。「以无法僧宝,亦无有佛宝。如是说空者,是则破三宝。」这是外人说的。说龙树菩萨啊!你说一切法空,破三宝,佛法僧三宝皆破。
 
这我们知道,外人不会实相法。
 
实相无相,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空啊!实相无不相,就是生灭。生灭无性就是实相无相,实相随缘就现生灭。性空宗由这儿出。实相无相,所以他说性空;实相无不相,现生灭,所以他说相假。
 
讲到这里,我们加深大家的认识。你有本领提出来,有那一法不是性空相假?山是因缘生,花草树木沙石的因缘生,因缘生无自性,无自性是性空。因缘所现的相,相假。地球,是山河大地的因缘生,因缘生无自性,性空。山河大地因缘所现的相,相假。天体,星球的因缘成功的,因缘生,因缘生无自性,性空。星球所现的相,相假。再往小的地方讲,原子是电子因缘生,无自性,性空。电子因缘所现的相,相假。
 
你,是因缘生,细胞的因缘生,没有自性,性空。细胞所现的相,相假。你想一想,还有那一法不是因缘生?
 
我曾遇到一个人,他说:「本体最小了,不是因缘生。」大家想一想,本体虽然是最小,它有上下东西南北四维十方分,如果没有上下东西南北四维,没有这个东西。假使有这个东西,不管它小到什么程度,一定有十方。既然有十方,就是十方的因缘生,无自性,性空。十方所现的相,相假。
 
大家有没有人不同意啊?没问题,我们再进一步。
 
既然法是因缘生的,因缘生就是相假,因缘生无自性就性空。那么说起来,相假就是性空,性空是因为它是因缘生。如果不是因缘生,那个性空是断灭。既然性空就是因缘生,那就告诉我们,性空就是相假。性空是无,相假是有。这么说起来,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有谁不同意啊?这是真理嘛!你如果不相信,你就不信真理。如此说法,没有一点含混之处,所以是究竟说。佛说法,究竟说,所以是如语者、实语者、不异语者、不诳语者。
 
这是我们把外人说的这段话讲过以后,先点破,给大家一个真正的认识。下面再看他最后一偈。
 
外人的意思,根据他所说的理由说,你说空:
 
「空法坏因果  亦坏于罪福
 
亦复悉毁坏  一切世俗法」
 
「空法坏因果,亦坏于罪福。」空,无因无果了,因果皆空了,所以坏了因果。罪福是讲报。造恶,报有罪;行善,得福报。罪报、福报不空啊!要是空的话,没有罪福报了。「亦复悉毁坏,一切世俗法。」世间一切法,不外乎因果法,你说法空,坏了一切世俗法。
 
因果,实在说起来,性空。因为因果是对待而立,全因成全果,全果都从因来,不可能有的因成果,有的因不成果,那它不叫因了。也不可能有的果从因来,有的果不从因来,那它不叫果啊!所以因果对待的。我们就知道了,全因是全果,那就没有因,因空。全果是全因,那就没有果,果空。你要是说有呢,没有因可以成果,果不从因来,那不构成因果啊!所以因空、果空,性空,因果所现的相,相假。
 
罪福报也是一样,罪报从行恶来,所以罪报空;福报从行善来,所以福报也空。如果不空,怎么办呢?要是不空的话,罪报实有,你不行恶也有罪,行恶也有罪,不合道理。福报实有的话,你行善得福报,不行善也得福报,不合道理。行恶才有罪报,罪报空;行善才有福报,福报空││性空。所现的罪报、福报,因缘所现的假相。一切世间法都是一样。
 
所以,外人说空法坏因果,不空才坏因果呢!「亦坏于罪福」,不空才坏罪福报呢!要是不空的话,你杀人判死刑,不杀人也判死刑,没有这个道理嘛!一切世间法,世俗法都是一样。大家会通这个道理了吧?
 
譬如说你本空,父母生了才有你,你不空的话,父母不生你也有你,没这个道理啊!你现男相女相,假相!不相信,想一想,父母生了才有你,可是父亲、母亲没出生以前,你在那里?那时候假使有你的话,不必等到父母生你,已经有你了嘛!现在的你相是假的啊!众生造罪恶,就是以假为真,更在假相上造很多罪业,所以佛说可怜愍众生嘛!
 
所现的假相叫世俗谛,是因果法。譬如你行善才投生为人身,造恶,下地狱了,投生畜生了。所以你现的人相是假相,智慧者知道是假相,称为差别智;智慧者知道一切法性空,叫根本智、无分别智。差别法叫智,无差别法叫慧,如此知者叫智慧。慧者无分别,称为实智;智者分别一切法,叫权智。这个法分析起来,就有很多了。
 
好,我们今天讲到此地。下次再讲龙树菩萨破他。
 
这就是佛法。权智、实智,怎么说呢?实智无分别,是佛法身;权智有分别,是佛报化二身。一切法从这儿出,这个法叫实相法。实相无相是佛法身,实相无不相是佛报化二身。
 
现在下课!
 
大家看《中论》,︿观四谛品﹀。
 
「汝今实不能  知空空因缘
 
及知于空义  是故自生恼」
 
「汝今实不能,知空空因缘。」「知空空因缘」是说二谛。空,第一个空是真谛,空因缘是俗谛。我们一般的观念,空因缘都说因缘空。空不是定空,空是因缘空。因缘空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有,空无自性就是有。性空宗的根本理论,第一个空是性空,第二个空因缘。空因缘无自性,就是假有。你把这个文和后面连起来看,就明白了。你如果单取那一句「空空因缘」,你就糊涂了。
 
「及知于空义」,空义就是双说二谛。空是因缘空,因缘空就没有自性;有是因缘有,因缘有就没有自性,无自性故说空。大乘里头,无自性就是空义,换句话说,也就是无我义。「是故自生恼」,因为你不知道二谛,就不知道空义;不知道空义,所以自生恼。
 
往下看就明白了:
 
「诸佛依二谛  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谛  二第一义谛
 
若人不能知  分别于二谛
 
则于深佛法  不知真实义」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现在说出来了,就指明了空空因缘是二谛。换句话说,也就是三论宗所说的,性空相假。我们时常说性空相假,那是二谛,性空是第一义谛,相假是世俗谛。诸佛依据二谛,第一义谛、世俗谛为众生说法。
 
「一以世俗谛」,世俗谛就是空因缘;「二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就是性空。大家脑筋转过来了没有?不要迷于它的文下,要会通它的谛理,它的实义。他说诸佛给众生说法,都是依于二谛。第一先依于世俗谛,依于世俗谛才能入第一义谛。这就是上面说的「汝今实不能,知空空因缘」。你如今实在不能知道二谛法,所以自生恼。
 
佛在大乘里头是以实相说法,你看经就知道了。世俗谛,实相无不相;第一义谛,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佛就说这个法是因缘起,叫缘起法;实相无相是第一义谛,就是缘起法无自性。
 
「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假使人不能分别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就不知道佛法说什么了。佛在经上说,有时候说有,有时说空,你搞不清二谛就糊涂了。说有,他是依世俗谛;说空,他依第一义谛。有时候说生死,有的时候说涅槃。生死,世俗谛;涅槃,第一义谛。世俗谛就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就是世俗谛。世俗谛无性就是第一义,第一义随缘就是世俗谛。
 
所以佛说生死即涅槃。生死即涅槃是没有生死,涅槃即生死是没有涅槃啊!生死即涅槃,所以佛说也生死也涅槃,常六道常法身嘛!生死即涅槃,生死既然是涅槃了,就没有生死了;涅槃即生死,涅槃是生死,就没有涅槃了。所以他说一切法非生死非涅槃。你如果不知道二谛就糊涂了。
 
所以「若人不能知,分别于二谛,则于深佛法,不知真实义」。
 
这两偈根据上面那一句话说出来的,「知空空因缘」,根据它引申涵义发挥出来的。
 
大家谁有问题?所以大家看经论不要依文解义。深入义理,你才搞清它的来龙去脉。他这有连贯性,先说,外人你不知空空因缘,根据这句话,发挥出下面两偈。
 
根据下面这两偈,再出来下面的一偈:
 
「若不依俗谛  不得第一义
 
不得第一义  则不得涅槃」
 
为什么不根据世俗谛不得第一义呢?谁知道?大家要清楚,佛为了要说实相法,所以他说缘起法。佛说什么法?实在说实相法,那是第一义。教你进入第一义,才说缘起。古德这么分别说:儒家宗五常,宗于五常,仁、义、礼、智、信,儒家所宗;道家宗自然;佛家宗缘起。实在说,缘起法如敲门砖啊!为使你进入实相法,所以说缘起法。
 
怎么说缘起法如敲门砖啊?它是假说。缘起法就是相假嘛!你如果根据世俗谛,知道一切相假,相假无自性,就入第一义了;入第一义,就可得涅槃。所以他说:「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第一义是什么呢?涅槃是什么呢?大家搞清,涅槃无生无灭。我们看一看,入第一义谛是不是得涅槃?第一义空,空则无生无灭,得涅槃。第一义无我,无我,谁生谁灭?所以得涅槃。第一义不可得,不可得那有生灭?所以得涅槃。第一义无相,无相那有生灭?所以得涅槃。第一义无为,无为那有生灭?所以得涅槃。
 
要入第一义,要依于世俗谛,世俗谛无性就是第一义嘛!得其无性,就得涅槃了,很明显。无性不生不灭,大家脑筋要活开,无性就是无所有,无所有不生不灭。无性就不可得,不可得不生不灭。无性则清净,清净则不生不灭。无性横遍竖穷,横遍竖穷不生不灭。
 
你们发现我说的话有两边:无性是空边,横遍竖穷是有边。无性叫竖说,竖说叫三世平等,三世平等不生不灭,涅槃。横遍竖穷叫横说,横说叫横遍十方,横遍十方不生不灭,是涅槃。
 
所以说,入二谛以后,这个道理,你横说横对,竖说竖对。不入这个道理,横说横错,竖说竖错。
 
以上讲的,有问题没有?我们继续看。
 
「不能正观空  钝根则自害
 
如不善咒术  不善捉毒蛇」
 
「不能正观空,钝根则自害。」这半偈是法说。「如不善咒术,不善捉毒蛇。」这是譬喻说。什么是正观空?正观空就是知空空因缘。所以龙树菩萨作《中论》,思惟很细腻,都有系统下来的。你如果逐句去求,零零碎碎就求不到了。正观空,就是知道二谛,根据经文就知道空空因缘。知二谛,叫正观空。二谛从那儿出呢?一实相,知道实相就知道二谛。实相是佛所说,所以知道实相,就知道佛法。正观空就知二谛,知道实相,知道空,因缘空。钝根人不知道,不知道实相法,所以「自害」,自害就是自己错误。自己错误,好比你迷失方向走不到家,那自己害自己,害在一个「迷」字上。
 
「如不善咒术,不善捉毒蛇。」我们这里没有,据说印度有这些。我曾经看见过蛇在笼子里头,他吹一个口哨,蛇就上来了,左摆右摆,他不吹了蛇就下去了,可能就是这类的东西。你不会咒术,不能捉蛇,叫蛇咬着了。
 
「世尊知是法  甚深微妙相
 
非钝根所及  是故不欲说」
 
「甚深微妙相」是实相。实相现一切法相,可是都是无相,因为它所现的法相是假相,因缘所生,没有自性,所以都是无相。根据这个道理,佛才说一切法无非实相。什么是一切法呢?般若经佛说过,一切法唯是假名相,就是说一切法仅仅是假名相。
 
不相信,我们看一看。桌子是一切法吧!桌子,假名相。桌子是木头板、铁腿构成的,离开木头板、铁腿,那有桌子?假名相。如果桌子实在有,有自性,没有木板,没有铁腿,应该还有桌子啊!你,是假名相,因为你是细胞构成的,你有自性的话,没有细胞还有你,那何处是你?现在你说,你和桌子不同,那分别假名相嘛!
 
根据这个道理,大家想一想,那一法不是假名相?你想出来你告诉我。为什么假名相?缘起法。没有一法不是缘起,所以是假名相。知道它是假名相,就知道它空;知道它是假名相,就知道它无所有;知道它是假名相,就知道无自性;知道它假名相,就知道它无我。所以佛说一切法无我。
 
如果有人如是知,叫得第一义。得第一义,则得涅槃。涅槃不是得到了才是涅槃,它根本涅槃。一切法根本无所有,一切法根本不可得,一切法根本空,一切法根本无我。
 
所以有人说,我得涅槃,那叫妄见。佛在经上说,叫增上慢人。
 
这是甚深微妙相,这个相是相即无相,无相而相,所以说甚深。这个法不是钝根人所能办到的,所以佛不想说。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再抢着讲一偈:
 
「汝谓我着空  而为我生过
 
汝今所说过  于空则无有」
 
「汝谓我着空,而为我生过。」说我有过错。「汝今所说过」,你所说的过错啊!「于空则无有」,于空怎么无有过呢?一切法空,空怎么有过?一切法无所有,无所有怎么有过?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得怎么有过?一切法无我,无我怎么有过?所以他说「于空则无有」。
 
我们今天讲到这里!
 
大家看《中论》。
 
「以有空义故  一切法得成
 
若无空义者  一切则不成」
 
从此以后,龙树菩萨要显正义,所以这个文很深,大家要深入思惟。
 
一切法是由空才成就的,没有空,一切法不成。所以一切法是世俗谛,空是第一义谛。我们知道他是从二谛讲起,因为上面他说过了嘛!「佛以二谛说法」。
 
这还是二谛。一切法是世俗谛,空是第一义谛。要讲起来,世俗谛是依第一义谛成就,第一义谛是以世俗谛成就。因为空,缘起性空,因为缘起的原因才性空,那就是说,缘起成就性空。真谛成就俗谛,俗谛成就真谛。世俗谛是有,第一义谛是空。
 
这里面道理很深。第一义谛成就世俗谛,那就是空成有,空成有的时候,有夺空;世俗谛缘起无性成就空,那就是有成空,有成空,就是空夺有。这里面有互夺互成的意思。互成就是互入,互夺就是互摄。
 
大家不要打妄想,要不然保定你听不清。空成有的时候,虽有而常空;有成空的时候,虽空而常有。有夺空的时候,有显而空隐;空夺有的时候,空显而有隐。
 
大家慢慢记下来,回去好好地思惟!这个都是中道。有无互显是俗谛中道,有无互夺是真谛中道。有成空,那个空仅仅是个假名;空成有,那个有仅仅是个假名。这就是后文所说「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了。所以这个文义很深,大家好好思惟!当时不知道,你回去慢慢善思惟。
 
我们不讲太多了,讲太多了大家愈听愈糊涂。
 
「以有空义故」,空义是什么?空义是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不空就是有,所以他就是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这就是空义。以有第一义,世俗谛才成就,「一切法得成」。
 
「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如果你执着定有,那是遍计执,不是依他起。我们刚才说过,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有而非有,非有而有││那是依他起。依他起才显出空义来。要是不空,法有自性,那一切不成功了。
 
以下各偈按照这个路线开展的。一开始龙树菩萨先破邪,后来才显正。
 
我恐怕大家当时听不清,你笔记记下来,记得确实,回去善思惟。因为现在的众生,不是顿根,都是渐渐地学的。你要明白这个道理,先信,信才能解,信解以后才能行,行才能证。这个法,顿根人才能直下承当,我们差不多都是思惟来的。
 
现在看下面一偈:
 
「汝今自有过  而以回向我
 
如人乘马者  自忘于所乘」
 
这是说过错在你那一边,空边没有,第一义没有,你回向我,好比人骑马一样,忘了他所骑的东西了。这一偈是譬喻。现在不骑马,坐车也是一样,你坐车坐在上面,忘记在马路上跑了,坐在车子里头,总感觉不动,就是「自忘于所乘」了。
 
下面一偈:
 
「若汝见诸法  决定有性者
 
即为见诸法  无因亦无缘」
 
如果你见到诸法,定有自性,那就坏了世俗谛了。因缘法是世俗谛,坏了世俗谛,坏有为法。坏了有为法,坏苦集灭道,坏十二因缘,坏六度万行。可是外人不知道,自己不感觉,他认为自己很对。大家想一想,坏了因缘法,坏有为法;坏了有为法,坏戒定慧,戒定慧都是有为法。戒定慧不自己成功,是由无为法成的,所以经上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一切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差不多是世俗谛,禅宗固然是直入第一义谛,可是他也要参啊!还是世俗谛。世俗谛成就第一义谛,第一义谛成就世俗谛。
 
大家如果了解这个意思,你就知道他还是讲上文「知空空因缘」,还是那一句话。
 
「即为破因果  作作者作法
 
亦复坏一切  万物之生灭」
 
「即为破因果」,坏了因缘法,破因果。因果,世俗谛。「作作者作法」,也坏了作作者作法,第一个作是作业,第二个是作者,第三个是作法。
 
「亦复坏一切,万物之生灭。」万物生灭是什么法,谁知道?世俗谛。生灭是有为法,经上不是说过吗?有为法有三相,生住灭,简单说就是生灭。原因,就因为它坏了因缘,坏了因缘就坏了空义,不过外人不知道。
 
所以看到后文我们才知道,外人钻死牛角尖,后来他讲得也很微细,可是是错误的。
 
下面再看:
 
「众因缘生法  我说即是无
 
亦为是假名  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  不从因缘生
 
是故一切法  无不是空者」
 
「众因缘生法」,说出来了!「众因缘生法」是世俗谛,「我说即是无」是第一义谛。无就是空啊!无具体说是无自性。
 
「亦为是假名」。有夺无的时候,无全是有,不过那个有是假名;无夺有的时候,有全是无,那个无也是假名。互成也是一样,有成无的时候,那个无是假名;无成有的时候,那个有也是假名,所以它说「亦为是假名」。
 
天台宗判它为别教。「众因缘生法」,世俗谛,是在藏教;「我说即是无」,是通教;「亦为是假名」,是别教;「亦是中道义」,是圆教。
 
有夺无,这个时候无隐了,有显了。无夺有,有隐了,无显了。它是一个道理。要是互夺就是真谛中道,有无双显就是俗谛中道。真谛中道的时候,非有非无;俗谛中道的时候,而有而无。所以他说,亦是中道义。
 
「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没有法不从因缘生的。因为前文讲过了,法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那就是说是因缘生,一切法都是因缘生。因缘生无自性,无自性叫性空。既然都从因缘生了,「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都是空的。
 
你们笔记要记好。我保证,你不记笔记,我说而无说,你听而无听。
 
「若一切不空  则无有生灭
 
如是则无有  四圣谛之法」
 
这是《心经》说的,无苦集灭道。正因为无苦集灭道,才是苦集灭道。因为外人先批评龙树菩萨,你说一切空,那一切空就没有四谛法了。这是龙树菩萨反破他。
 
以下龙树菩萨说出理由来了:
 
「苦不从缘生  云何当有苦
 
无常是苦义  定性无无常」
 
苦集灭道实在是一个「苦」字,围绕着一个苦,应该说是苦谛、苦集谛、苦灭谛、苦灭道谛。没有苦,其余的就不要谈了。假使苦不从缘生,因缘生是世俗谛,你坏了因缘生,坏世俗谛。世俗谛被坏,那有苦?苦是众因缘生法嘛!我打你你才疼,因为我的因缘、打的因缘,你才疼,它如果不是因缘生,没人打你你自己疼,不合道理。
 
「无常是苦义」,无常才是苦。苦有几种?八种,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盛。你想一想,生是不是无常?要是常,它就不生。老是不是无常?病也是无常,死更不用说了。爱别离是无常,怨憎会是无常,求不得是无常,五阴盛是无常。这是从相的方面说。从性的方面说,苦苦、坏苦、行苦,苦苦是无常,坏苦是无常,行苦还是无常。
 
唉!讲到这点,大家念佛,生到西方,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所以无常是苦义。
 
「定性无无常」,如果法有定性,没有无常了。那就坏了苦谛。苦谛被坏,不要问,集灭道都被坏。
 
我们再看最后一偈:
 
「若苦有定性  何故从集生
 
是故无有集  以破空义故」
 
假使苦有定性,它不必从集生了。集生苦,没有集就没有苦。既然集生苦,苦集二谛是无常的,因为无常才有苦。如果苦有定性了,不从集生,那就坏了集谛了。坏了集谛的因缘,就坏缘起法。
 
今天时间到了!下课。
 
大家看《中论》,︿观四谛品﹀。
 
「苦若有定性  则不应有灭
 
汝着定性故  即破于灭谛」
 
这是龙树菩萨破外人。外人是理外凡夫,所以称为外人。外人他先辩驳说,说龙树啊!你说一切法空,空就破四谛。四谛是什么呢?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集灭道。苦不空啊!怎么有苦呢?因为造作集就有苦。那集就不空啊!集是什么呢?集是烦恼和业。就是身口意三业,在意业里头有贪瞋痴,那是烦恼。身业有杀、盗、淫,口业有妄语、恶口、绮语、两舌,这个是造业,这个不空啊!道谛─修道,修道不空啊!因为修道的原因就证灭,证灭不空啊!所以你说一切法空,不对。假使一切法空,就没有因果了。因果不空啊!这是外人说的,这是反驳龙树菩萨。譬如集为因,苦为果,它不空。道为因,灭为果,它不空。我们首先要知道,外人的立论是有,不是空。
 
今天我们就开始讲,龙树菩萨反破他。
 
因为外人执着定性有,所以龙树菩萨就说了:
 
「苦若有定性」,苦假使有定性的话,「则不应有灭」。因为上面一偈他就说,苦若有定性,就不应有集,不必等集生了,你坏了空义就坏了集谛。今天是破他灭谛,他说苦要是有定性,不应灭。灭就是苦不定嘛!要是定性有,永远是苦,怎么会灭呢?所以「汝着定性故,即破于灭谛」。你着定性有,就破了灭谛了。
 
这一偈大家懂不懂?有疑问的没有?这一偈懂了,再看下面的。
 
「苦若有定性  则无有修道
 
若道可修习  即无有定性」
 
「苦若有定性,则无有修道」。没有道谛。「若道可修习,即无有定性。」修道改变了,它没有定性了。要是苦有定性的话,修道也不能改变。这是从他有论,外人执着有,执着有就坏了苦集灭道了。这一偈有问题没有?我们再看下面。
 
「若无有苦谛  及无集灭谛
 
所可灭苦道  竟为何所至」
 
讲起来,苦集灭道重点在苦,应该叫苦谛、苦集谛、苦灭谛、苦灭道谛。什么原因呢?没有苦何必断集?没有集谛。没有苦了,那有灭谛?苦灭了才有灭谛嘛!没有苦谛,没有集谛,没有灭谛,何必修道?所以苦集灭道重点在一个「苦」字上。你说法有决定性,既有决定性,就坏了苦集灭道了。譬如说,怎么有决定性坏了苦集灭道?苦有决定性,不必等集生了,它已经有了嘛!苦有决定性,不必灭,灭不了嘛!苦有决定性,也不能修道,修道是改变它啊!
 
「所可灭苦道,竟为何所至?」我们知道「道」是通达义,从苦通达到苦灭,既然没有苦,没有集,没有灭,那个道怎么能从苦通达到灭呢?「竟为何所至?」到那里去呢?这是龙树菩萨破他。
 
以下他广说,广泛地论说。
 
「若苦定有性  先来所不见
 
于今云何见  其性不异故」
 
你说苦有决定性的话,为什么早不见,非等集才有苦,不集那个苦在那里?它如果有决定性,「先来所不见」,不集没有苦,那现在怎么能见呢?因为它决定性嘛!「其性不异故」,决定了嘛!
 
再看下一偈:
 
「如见苦不然  断集及证灭
 
修道及四果  是亦皆不然」
 
如果苦不可见,没有苦。没有苦,断集及证灭、修道,也不可见,也是空的。那么说起来,苦集灭道皆不然,皆是空的。这一偈是龙树菩萨说理由,因为外人他的理由是,你说一切空,苦空、集空、灭空、道空,没有四谛。龙树菩萨现在破他,那你说有,决定有,决定有以后当然没有苦,决定有以后当然没有集、没有灭、没有道。
 
这个地方一正一反,大家要搞清,你如果搞不清就糊涂了。有没有不清楚的?清楚了,我们看下面的。
 
「是四道果性  先来不可得
 
诸法性若定  今云何可得」
 
这个地方,我们先了解般若说不可得义。苦不可得,不造作集没有苦,所以苦不可得。集也不可得,什么原因呢?有苦才有集嘛!没有苦,集什么?灭也不可得,苦灭叫灭,既然没有苦,怎么会有苦灭呢?道也不可得,没有苦灭,何必修道呢?修道就证灭嘛!这么说起来,没有苦集灭道。
 
四道果是什么?就是苦集灭道四道果,四道果在因上讲是苦集灭道,在果上讲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既然因上没有苦集灭道,果上也没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如果初果决定有了,不必修。二果、三果、四果决定有了,你不修它也有,所以说一切法要是性定的话,今怎么可得?
 
这个地方,我们需要依理推寻,龙树菩萨讲的什么?讲到空,不可得在佛法上叫第一义谛,有苦集灭道,有初二三四果,那叫世俗谛。这个都是不决定的。因为第一义谛空,才能容纳世俗谛有。
 
讲到这里,我们先分别分别二谛。有个原则,凡是很多条件构成的,都是空的。你想一想,家庭是父母、妻子、儿女构成的,很多条件构成的,家庭空。假使它不空,没有父母、妻子、儿女,你拿家庭来给我看!公司是空的,很多职员构成的,假使它不空,没有职员还有公司。国家是空的,是土地、人民、主权构成旳,如果它不空,没有土地、人民、主权还有国家,拿国家给我看!你们不想一想,谁叫国家?有人说政府叫国家,那不对。县政府是国家?省政府是国家?没有,抽象的。一切法,你想一想,都是这样。那个空我们称为第一义谛,很多条件现的相称为世俗谛。譬如说,你是空的,你是很多细胞构成的,要是你不空,没有那些细胞还有你。所以实在说,你的本身是什么?第一义谛、世俗谛。
 
佛以第一义谛说没有苦集灭道,譬如《心经》所说。佛以世俗谛说苦集灭道。不可偏执。偏于没有,不对;偏于有,也不对。这个地方外人就偏于有了。这个法是什么原因呢?有就是空,空就是有。所以他说:「是四道果性,先来不可得。」第一义谛嘛!诸法要有定性的话,「今云何可得?」这是责备外人执着有所得。
 
「若无有四果  则无得向者
 
以无八圣故  则无有僧宝」
 
「若无有四果,则无得向者。」初二三四果有八种人,初果有初果向、初果,二果有二果向、二果,三果有三果向、三果,四果有四果向、四果。初二三四果叫得,得到结果了。那个「向」是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四果向。这八种人叫贤圣僧。我们是凡夫僧,粥饭僧─吃饭的。八贤圣叫贤圣僧,大乘是菩萨僧。譬如「大乘常住三宝」,佛是佛宝,般若是法宝,菩萨是僧宝。假使没有四果,就没有四得、四向。因为没有八种贤圣的缘故,则无有僧。所以你说决定有,决定有─破僧。
 
「无四圣谛故  亦无有法宝
 
无法宝僧宝  云何有佛宝」
 
在小乘,苦集灭道四圣谛是法宝;大乘法宝是般若。「无法宝僧宝」,你执着决定有,既然没有法宝没有僧宝,「云何有佛宝?」没有法宝、僧宝,没有佛宝。什么原因呢?佛以法为师,没有法怎么有佛?佛是僧成的,没有僧怎么有佛?所以没有法宝、僧宝,那怎么会有佛宝呢?
 
外人就说了,有无上菩提,得无上菩提叫成佛。他执着定有。龙树菩萨就回答说:
 
「汝说则不因  菩提而有佛
 
亦复不因佛  而有于菩提」
 
你说法有决定性了。如果佛有决定性了,不必证菩提叫成佛,它决定有了嘛!菩提要是有决定性,不必等佛说嘛!这是对待空。证菩提才有佛,不证菩提没有佛,佛空。对待才有,假有。能弘扬菩提才称为佛,菩提是佛弘扬的,菩提空─第一义谛。所以经上说,了达于空义,是名为菩提。
 
下面一偈大家要分清,是外人说的理由。他先说有佛有菩提,佛不空,菩提不空。龙树菩萨以第一义谛破他。
 
下面外人说:「你说空,佛性不空。」这点我们注意到了,外人探讨也很微细。假使没有佛性,他说:
 
「虽复勤精进  修行菩提道
 
若先非佛性  不应得成佛」
 
没有佛性怎么能成佛?好比说矿石里没有金子,你怎么能炼出金子来?这个地方就微细了。他错在什么地方?执着世俗谛。修证菩提成佛─世俗谛,非第一义谛。他这一执着,就成为遍计执了。
 
不错,矿里没有金子,炼不出金子来,那随缘成的金子。矿石里不但随缘成金,随缘成铜,随缘成铁,随缘成锡,随缘成煤,随缘成一切法,所以是世俗谛。既然一切法随缘所成,没有自己的性质─第一义谛。他不知道第一义谛。所以我们说,男女结婚生小孩子,非第一义谛,是世俗谛。
 
这要搞清!外人错就错在这个地方。第一义谛随缘假有,假有无自性。凡随缘假有的一切法,有个特性:很多条件构成。你时常运用思惟就知道了。
 
佛性是什么呢?佛性以无性为性,在众生称为佛性,在一切法称为法性。经上说过,佛性以无性为性,法性以无性为性,那个无性就是第一义谛。无性能随缘,随缘成一切法,就是世俗谛。
 
今天时间到了!大家有问题的没有?最后一偈要特别小心,这是讲前面龙树菩萨说的,佛以二谛演说法,一以世俗谛,二以第一义谛。如果执着世俗谛,不入第一义,叫遍计执,唯识宗说遍计执着一切法。如果从世俗谛入第一义谛,叫见性!
 
大家有问题可以问,没有问题我们下课。
 
今天讲的,唯有最后两偈最重要,一马虎就错掉了。
 
「若诸法不空  无作罪福者
 
不空何所作  以其性定故」
 
大家看《中论》,︿观四谛品﹀。
 
「若诸法不空,无作罪福者。」如果诸法不空,就没有作罪福者了。这半偈先说主旨,主旨就是说如果诸法不空,就没有作罪福者了。
 
下面讲理由,「不空何所作?」不空怎么能作呢?什么原因呢?「以其性定故」。法如果不空,就有定性。若有定性的话,就没有作罪福者了。因为诸法空,以因缘才能作罪,以因缘才能作福。
 
下面这偈接着上面那偈来的。
 
「汝于罪福中  不生果报者
 
是则离罪福  而有诸果报」
 
你执着诸法不空,就是定性有了,如果果报定性有的话,不由罪福而生。所以你那个思想,在罪福的因里边而不生果报,如果罪福不生果报,果报可以独立。如果果报独立的话,那就离罪福而有果报。
 
这两偈你不要迷于它的文字,彻底把它搞清楚。大家懂不懂?
 
第二偈的意思就是,你说诸法不空,那果报定性有。如果果报定性有,不由罪福而生,不由罪福而生,那离开罪福有果报,果报就成了无因之果了。有没有不懂的?
 
下面那一偈:
 
「若谓从罪福  而生果报者
 
果从罪福生  云何言不空」
 
这反复论证。如果罪福定性有,不从罪福生。如果你说果报从罪福生,那么没有罪就没有苦报,苦报空。没有福,没有乐报,乐报空。所以果从罪福生,怎么能说不空呢?
 
大家进入情况了没有?你如果不找出它文字的理路来,不知道他讲什么。你理路找对的话,迎刃而解。以上讲,他有个原则,都是罪福定性有,你仔细看就知道了。他已经讲过了,果报不从罪福生,不对;果报从罪福生,也不对。从罪福生,就空了。什么原因呢?果报是因缘有,不是定性有。因缘有,无自性,无自性就空。空是因缘空,不是定性空。因缘空,无自性,无自性就是有。
 
这还是性空宗根据他原则说的,性空就是妙有,妙有就是性空。他的立论基础,性空正从因缘有而立,如果不从因缘有而立性空,那是断灭。因缘有,从性空而立,不从性空而立的话,那是定性有。
 
他讲这么多,还是一个原则,就是般若说的,色即空,空即色。他的原因是因缘成一切法,所以他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就是空,亦为是假名,亦名中道义。
 
再看下面一偈:
 
「汝破一切法  诸因缘空义
 
则破于世俗  诸余所有法」
 
你执定性有,就破一切法因缘有的空义了。一切法无非因缘生,没有不是因缘生的。既然是因缘生的,就没有自性,所以说一切法都是因缘生,我们定知一切法都是空。我们还知道,一切法因缘生,说空说有,都是假名。假名这个法,大家想一想,一切法都是假名。既然知道一切法都是假名,一切法都是中道。在小乘宗里有一部叫异说部,他就说一切法都是假名,所以这一部近乎大乘始教。「因缘所生法」,俗谛;「我说就是空」,真谛。俗谛不住,真谛不住,叫中道。中道也不住。所以说,我们应该无所住而生其心。
 
有人不知道,他说一切法无所住,你怎么住着了?他糊涂了,他不知道他自己住着了。他住了那个无所住,还是住。告诉你一切法无所住嘛!仔细讲起来,一切法无所住,是讲一切法空。一切法空,就是讲一切法因缘有。如果破了因缘空,那世俗谛一切法皆被破,其它的法也被破。
 
大家看《中论》,不要管那个偈颂,要抓住纲领。你每一句每一句地解,解不通的。所谓纲举目张,好象网一样,提出纲,百目俱张。
 
以上讲的,有问题没有?
 
「若破于空义  即应无所作
 
无作而有作  不作名作者」
 
破了空义,是说破了因缘空义。「即应无所作」,我看看大家的理解力怎么样?什么叫无所作?谁知道?他的意思,所作是法,就是果报。所作对能作,能作为人,就是原因。法不过因缘生,所以称为空义,可是你如果破了因缘空义的话,就没有所作了。没有所作的法,没有能作的我人,人法都归断灭。法空,是因缘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人空,是因缘空,空而不空,不空而空。这才会入中道。不空就是有,虽然是有,是因缘有。因缘有,有而非有,非有而有。虽讲人法,没有人法。所以佛说法四十九年,没说一字。可是不空就是空,所以空而不空,不空而空。佛虽然没说一字,可是说法四十九年。这是纲要啊!你把它提起来,网就都提起来了。所以他说:「若破于空义,即应无所作。」
 
「无作而有作,不作名作者。」谁知道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简单说,没有作业而有作者,因为上面讲的无所作嘛!所作就是法,就是作业。「即应无所作」,所以「无作而有作」,这个无作是讲没有作业,没有作业而有作者。
 
下面讲「不作名作者」,不作是没有作业,没有作业就叫作者,不对!很明显的。
 
我再重复一遍。「无作而有作」,没有作业而有作者,这不可能的。作者是以作业而立,有作业才有作者嘛!作业是对作者而立,有作者才有作业。
 
这偈讲两个意思,一个性空,一个假有。作者对作业而立,没有作业就没有作者,作者空。作业对作者而立,没有作者就没有作业,作业空。这个空是因缘空,因缘空就是妙有,就是因缘有。
 
譬如作者对作业而立,作者空。作业不是有吗?可是作业是因缘有,有作者才有作业。那换句话说,又有作者了。这个有是假有,因缘有。你想通了,性空就是假有,假有就是性空。我们说缘起就是无性,无性就是缘起。缘起叫世俗谛,性空叫第一义谛。无性不动,缘起横遍十方。无性就是缘起,不动道场横遍十方。缘起就是无性,横遍十方不动道场。无性就是缘起,没有文字相说了四十九年;缘起就是无性,虽说四十九年,没说一字。
 
所以你们在外面说法,要知道,有人说空,你说不错!空是因缘空,因缘空就是无自性,空无自性就是有。有人说有,你也说不错,有是因缘有,因缘有无自性,无自性就是空。不住边,不住两边,也不住中,那才是中道义。所以经上说,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一心,一心不碍十方,十方不碍一心,就是不乱。
 
你们大家,把你的智慧门打开,障智慧门的是我见。第七识障智慧门,我见、我爱、我痴、我慢。
 
我们再看下面:
 
「若有决定性  世间种种相
 
则不生不灭  常住而不坏」
 
如果法有定性的话,决定了。决定性它不变,既然不变,就不生不灭。可是世间种种法相都是生灭无常,没有一法不是生灭的。这时你要悟到,法相是生灭的,法性是不动的。你如果从生灭的法相,悟到不生不灭的法性,称为见性。见性就了生死,因为他了生死,所以说见性成佛。如果你执着法都有决定性,世间一切法相就变成不生不灭了,那偏于常边,所以「常住而不坏」,这是常边。你要会到,你如果执着一切法空,是偏于那一边?偏于断边。离边不住中,是中道义。
 
「若无有空者  未得不应得
 
亦无断烦恼  亦无苦尽事」
 
如果说一切法不空,坏一切法,坏一切法相。「未得不应得」,是说苦集灭道四果。如果初果有定性,没得初果的了,初果定性嘛!你本来初果嘛!二果有定性,不从初果来;三果有定性,不从二果来;四果有定性,不从三果来。所以《金刚经》讲,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不也世尊。空,空才有所得嘛!斯陀洹能作是念,我得斯陀洹果不?不也世尊。乃至阿罗汉,皆没有得法,它不是定性。得是因缘得,因缘得就是无得;无得是因缘无得,因缘无得就是得。这叫妙法,佛法就妙在这个地方。
 
「亦无断烦恼」,断烦恼是断集,知苦断集嘛!它定性了,集定性就不可断。「亦无苦尽事」,苦要是定性,也不可断,断苦证灭嘛!所以要是没有空义的话,就没有苦集灭道了。没有苦集灭道,就没有一切世间法了。
 
我们把下面这一偈结束。
 
「是故经中说  若见因缘法
 
则为能见佛  见苦集灭道」
 
佛在经上说,见因缘法。因缘法是什么呢?空是因缘空,有是因缘有,这个样就能见佛了。空是因缘空,不归断灭;有是因缘有,不归定性。不生不灭就是佛。
 
「见苦集灭道」,详细会要会到,苦是因缘苦,因缘苦就是空;空是因缘空,因缘空就是苦。集是因缘集,因缘集就空;空是因缘空,因缘空就是集。灭是因缘灭,因缘灭就空;空是因缘空,因缘空就是灭。道是因缘道,因缘道就是空;空是因缘空,因缘空就是道。你反复论证,就了解它了。所以知道因缘法,就见佛见法了。见佛见法才称为僧。
 
什么是僧?《成实论》讲过,何谓僧?僧是四行四得。四行,行须陀洹、行斯陀洹、行阿那含、行阿罗汉,四得就是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具戒定慧一切功德为僧。所以你们出家众应该检讨,那个样才叫僧。
 
我们今天讲到这里!
 
〈问:刚才师父说,果报从罪福生,不对。为什么不对?请师父再解释一遍。〉
 
果报从因缘生,因缘生无自性,因缘生无自性就不生。果报空,是因缘空,因缘空无自性,无自性就是因缘生。你不要偏边了,不是讲过了,离边不住中,你怎么还住边呢?
 
还有问题没有?你们记住,出去说法记住,一偏于有所住,叫人抓住小辫子,问得没话讲。你不偏,离边不住中,他怎么问你怎么答,总是圆融的。
 
好!现在下课了。
 

{返回 中论讲记·智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论讲记 卷四 观涅槃品 第二十五
下一篇:中论讲记 卷四 观颠倒品 第二十三
 中论讲记 卷二 观行品 第十三
 中论讲记 卷三 观法品 第十八
 中论讲记 卷一 观因缘品 第一
 中论讲记 卷三 观成坏品 第二十一
 中论讲记 卷三 观有无品 第十五
 中论讲记 卷二 观本际品 第十一
 中论讲记 卷四 观涅槃品 第二十五
 中论讲记 卷二 观燃可燃品 第十
 中论讲记 卷二 观行品 第十三
 中论讲记 卷一 观五阴品 第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因明正理门论》讲记之九[栏目:刚晓法师]
 漫说《中阿含》(卷五十二)~B 二、优婆离经(197)[栏目:界定法师]
 禅修手册 九住心[栏目:禅修手册]
 致巨赞法师函[栏目:明真法师]
 佛经是一半骗一半劝...您是否赞同?[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有关梵本《入论》的几个问题――兼评《藏要》本《入论》校注[栏目:韩廷杰教授]
 蕅益大师净土选集—传记[栏目:蕅益大师]
 密浆供佛得度[栏目:心灵小品·禅语故事]
 禅之意境—中道理性[栏目:找回内心的平静]
 任何事情都不要做绝了[栏目:净慧禅语]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