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观心
 
{返回 桑杰年巴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77
如何观心
 
对初学者作心的教导时,念头生起时,首先要教他研究观察“那念头是怎么产生的?”例如心中剎那观想金刚座时,要审察“是金刚座从那边来到了这里?还是自己的心去了那里?”这当中就说到有个所观想之境。
 
就初学者而言,还没有学到这之后的口诀,也就是渐次地观察:首先,“当念头显现时,看着念头的本质。”然后,看“念头去向何处?”但没有谈到接下来“念头是否自然消失?”除了说到“念头一显现,看着念头的本质。”之外,还没有谈到观察“在那之后,念头消散”。
 
而当熟稔大手印口诀时,自然地,显现不会扰害安住,安住也不会扰害显现。证悟“转变、化现、分别三者,住、动、觉三者,全部都是大手印的同一体性”时,念头显现和体认二者便会同时生起。念头开始显现,如果受持实相坚固之地的话,念头显现和念头解脱会同时,就是所谓“显解同时”(显现和解脱同时)。这点非常重要,和大圆满所说相似。以此而说“无修”。
 
因此无论任何好坏的念头显现,不要对念头做好坏的分别想。从念头显现起认识念头,了达念头本身,念头的累积与消散是无意义,没有真实本质的。念头没有最初由何而生起的根源,没有现在住于何处的住处,也没有最后灭于何处的灭处,像这样审察生住去三者时,找不到这念头。如是找不到时自己就能够掌握这念头、摄回这念头,能自主的慑伏了念头。
 
然后到了某一时刻,瑜伽行者无论有多少妄念显现,这些念头也会如显现次第般而解脱,那就称为“显解同时”。当达到“显解同时”的时候,无论瑜伽行者有多少纷乱的念头,都会成为那样多的法性助伴,所谓“法性的缤纷”就是如此。
 
未达到这样的体认时,无论多么多的念头显现,都会变成希惧、忧虑与执着,而成为“障碍的神变”。变成“障碍的神变”时,对瑜伽行者就会成为修道上的中断障碍。先前已有的些许觉受会丧失,也会障碍未来好的觉受或证悟的生起。因此,想要责备念头的过失时,必须了解念头是法性的激励,或者念头是法性的力量,念头是法性的化现。有多少对法性的体认,就有多少的了知念头是法性的化现,所以说“念头是成就”。
 
对“念头的意义是法身”具切信,以及确信法性是最重要的根源,因此念头就转变为成就,成了瑜伽行者的助伴,念头成了瑜伽行者法性的缤纷。
 
——摘录自尊贵的桑杰年巴仁波切的第一本中文著作《恒河大手印》

{返回 桑杰年巴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无常与慈悲
下一篇:《一知全解》灌顶开示8——我们的心一直以来都是完全真实,纯净透明的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2——什么是灌顶?为了了悟心的本性而接受灌顶..
 《给现代人的建议》系列开示3——问答集
 《四无量心》简要开示
 《给现代人的建议》系列开示2——修持的方法三:正见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5——成熟心识,转化将自然发生
 《给现代人的建议》系列开示2——修持的方法二:菩提心
 《恒河大手印》之开篇教授
 “世俗谛上师”与“胜义谛上师”的关系
 关于灌顶,上师崇拜与供养
 《给现代人的建议》系列开示2——修持的方法一:出离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永明延寿对“真唯识量”的分析(徐东来)[栏目:唯识法相·参考资料]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七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三集]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栏目:自立法师]
 浴佛功德经 The Sutra On The Merit Of Bathing The Buddha..[栏目:英文佛典]
 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理净)[栏目:三论宗简介]
 杂宝藏经白话 贫女以两钱布施即获报缘第六十三[栏目:杂宝藏经白话]
 左绕佛塔会怎么样?[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2-2《五力》[栏目: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
 《金刚经》系列开示 11[栏目:常福法师]
 三昧光[栏目:传喜法师·微教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