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二十讲: 三心章,深心四(就人立信1)
 
{返回 纯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39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二十讲: 三心章,深心四(就人立信1)

讲解:纯祥法师

净土三部经全部以信心为核心,真实的信心就是深信之心,但是有隐显的差别,《无量寿经》最直接,《观经》和《阿弥陀经》是间接的。“二种深信”的信心是其他两经的归宿,《阿弥陀经》的深信是“十方恒沙诸佛证劝,一切凡夫,决定得生。”三部经全部归于佛,因为三部经能说的人是释迦牟尼佛,要信经上所说就要相信说话的人,就是“就人立信”。所以“一心唯信佛语,不顾身命,决定依行。佛遣舍者即舍,佛遣行者即行,佛遣去处即去;是名随顺佛教、随顺佛意、随顺佛愿,是名真佛弟子。”

我们跟佛结缘是通过佛经,佛经也就是佛的语言,佛语就是佛教,通过佛教去领会佛意,佛的真意再集中就是佛愿,就是佛语→佛教→佛意→佛愿的次第关系,要通过这样的过程落在佛愿上,逐渐深入。跟人的交往也是,通过说话了解他的心意,日久就知道他的愿望,所谓日久见人心,愿望就是核心,就像树的主干。信心是“深信彼佛四十八愿”,念佛最后要念到佛的愿望上来,三部经也是都归到佛愿上,佛愿就是佛心的主干,你最后随顺到佛愿,就是真正的佛弟子了。

又一切行者,但能依此《经》深信行者,必不误众生也。何以故?佛满足大悲人故,实语故;

善导大师考虑到我们信心难以建立,听佛的话、随顺佛的愿望会不会把我给坑了?我们会有这样的怀疑,所以接下来讲,“一切行者”就是我们每个人,要依净土三部经所讲,“深信”的人,绝对不会误导你,绝对不会!为什么不会坑你、害你?因为佛的大悲已经满足了,这是最主要的理由。大悲满足的作用是落实在我们身上的,因为我们需要大悲、需要拔出烦恼痛苦、需要出六道轮回、需要成佛。要落实就要有充足的力量,如果没有力量,就像我们虽然对子女也是很爱护和慈悲的,但是力量很差、智慧不足、还有自私,这就意味着承担不了拔除他痛苦的责任。这是拿我们与佛相比较,“佛是满足大悲”是我们念佛学经的原因,信心归宿就在释迦牟尼佛这个人。佛的性质就是有满足了的大悲心,除了佛以下的,全部都不行,因为他们没有满足大悲心,这是我们皈依佛的原因。这是很容易理解、也是很现实的,佛在愿行上满足了大悲心、还是说实语的,这样才可以依靠佛的悲愿力,可以从他讲的话上面产生信心。

除了佛以还,智行未满,在其学地,由有正习二障未除,果愿未圆,此等凡圣,纵使测量诸佛教义,未能决了;

除了佛以外的,智慧、行持都没有圆满。跟佛相比,菩萨、高僧也不行,还有烦恼障和所知障两种障碍没有彻底清除,没有满足大悲心就意味着没有圆满,还有这二个障碍,所以多厉害的人、多高级的菩萨都不能跟佛比。因为佛已经灭度了,引导我们的善知识很多都是凡人和圣人,就是高僧、大德、菩萨们,但是善导大师说,他们“纵使去测量诸佛的教义”都不能够决定,局限就在这里。因为他们还在“学地”,他们还是学生,愿望还没有圆满、智慧还不足。这样去解释佛经、测量传达诸佛的教意,都不能够决了。

虽有平章,要须请佛证为定也。

如果像天平一样的去衡量教义的轻重,最后决定也要请佛来证明。凡圣如果要测量佛经,用量东西做比方,他测量是八两,是不是八两?要请佛证明是不是,不能由他说了算。所以,佛经上佛的教义哪个圆满、哪个不圆满;哪个往生报土、哪个往生化土,菩萨不是真正知道。那么在做出一些判断的时候就不能够自作主张,最后要请佛证为定。善导大师就是这样做的,他给《观无量寿经》作解释时就发愿,请诸佛作证。这不是小事情,是“了生死”成佛道的大事,要拿命往上压的,压错了就彻底完蛋,就要非常慎重。

我们现在就遇到很多问题,现在信息很发达,佛经可以读到很多,解释佛经的善知识也很多,都有各自的“平章”,有的说四两、有的说六两、有的说八两,这搞糊涂了,到底几两?所以你就不能够止在善知识这里,最后要请佛来证诚,怎么请佛?就要依佛经。如果看不懂佛经,净土教法然上人就引导我们专依善导大师,因为善导大师在解释《观无量寿经》时说,我解释这部《观无量寿经》的发心就是楷定古今,一字一句都不能增减,跟佛经一样,就是跟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本人亲说一样。所以我们学净土教,念“南无阿弥陀佛”就依善导大师的解释。

若称佛意,即印可言:“如是!如是!”若不可佛意者,即言:“汝等所说,是义不如是!”

善导大师说的“如是”的意思,就是与佛说的相应,如果善知识所讲的,你要依佛经对照,跟佛经有距离就是不如是。不过学佛法有一个难处,就是自己好难衡量,因为自身没有智慧,读佛经也很难读得懂,所以基本依止善知识,那么善知识所说的到底随不随佛意,你也搞不清楚,这就有点撞运的感觉。如果遇到的善知识正好跟你的缘分比较好,你跟佛的缘分成熟了,可能佛意就圆满一点;不然的话,可能不知道偏到哪里去了。善导大师说的依止归宿是“就人立信”,这个“人”就是释迦牟尼佛。其他的人、善知识都不行,如果称量佛意的善知识解释佛经时不可佛意,那么“汝等所说,是义不如是!”

不印者即同无记、无利、无益之语。佛印可者,即随顺佛之正教。

这是很重要的地方,也是非常容易掉到坑里的地方。我们比较注重人情,很多时候对法师、对善知识产生了信心,信心里面很多是带有感情的,就不是那么铁面无私。有时觉得善知识说的跟佛有点距离,也不去计较,像一家人,论情不论理,为了维护善知识的面子、地位不好意思说,善知识跟佛说的不是一回事,也就浑伦伦的过去了,这种事情太多了。居家过日子也是这样,你其他的方面可以这样,但佛法不得了,因为本钱下得太大了。如果不是为“了生死”,像做生意一样,那也就另当别论。但要“了生死”就不能这样,就是要来点无情的了,所以就面临着一个选择,要么听佛的、要么听善知识的;要么随顺佛语、要么随顺你的感情。

我遇到一些人就是非常尊重他的老师、善知识,他不理会佛经,说老师就是这样说的,我就这样信,那就没什么说的了,人的感情发作起来就像发了洪水,什么都冲趴下了,这就是害自己。这是皈依佛必须要过的一关,不过这一关好难过,真正过了就很容易相信佛的话了。“就人立信”就是指向佛,在所有的人里面只选择佛做皈依,不是任何其他的人,一旦维护了别人,违背的就是佛。所以要问一问自己,在你的心中,佛是不是第一善知识呢?恐怕很多人不是的,这个真不容易。佛是第一善知识,因为是满足大悲的人、实语的人,任何人跟佛是不能比的。你一旦这样,就没什么客气,遇上什么样的人,你都是佛的弟子。

若佛所有言说即是正教、正义、正行、正解、正业、正智。若多若少,众不问菩萨人天等不定其是非也。若佛所说即是了教,菩萨等说尽名不了教也。应知。

这样你就进入到佛所有言说的正确的教法里,其他的就不见得是“正教、正义”,“教”就是语言的载体、“义”就是法的实质义,都是从佛的语言上说的,这就是佛真正的金口宣说、决定说。其他人说的话,没办法跟佛抵抗,不能听别人的论是论非,菩萨和人天都不能够说东说西的“定其是非”,这主要对菩萨来说。我们比较难取舍的就是,在某些时候菩萨是帮佛的,但可能也妨碍了你跟佛的亲近,他不是故意做假,这个假比较接近真,菩萨跟佛很相似,但他不是佛,所以凡事都是有利、有弊。菩萨已经有很好的智慧、很好的慈悲、有发愿,很接近佛,值得赞叹。但是要看跟谁比?如果跟我们比就称扬、赞叹厉害!但要跟佛放在一起,他就是假货。这时就需要我们选择一个,到底是听菩萨的还是听佛的?就是要听佛的!念佛法门的障碍反而是很多菩萨,这就是善导大师解释这本经的原因。很多菩萨的解说与佛经不相应,且是蛮厉害的高僧大德,这是客观现实。因为虽然是菩萨,他还在学地、智行未满,他也不是有意要害别人,但他测量佛的教义测得不太准、解释得不正确。所以善导大师就一刀切下来“就人立信”,你就信佛说的,任何人说的都要以佛的为标准。最后还嘱咐一句“应知”,应该知道是这样的。

很多人学习佛法,佛到底怎么说的根本不知道,只知道听某个法师怎么讲、某个善知识怎么讲,以为这就是佛意了,这是很多人都犯的毛病。善知识这么讲,但这后面还要有一个,就是佛经上也是这么讲的,就可以依照。所以亲鸾上人讲:我老师法然上人这样跟我讲的→善导大师是这样说的→释迦牟尼佛这样讲的→法藏菩萨的誓愿就是这样说的。只要后面的不倒,前面的才立得住,后面的倒掉了,有你的老师没有佛,佛经一拿过来没有这样讲,你的老师就不是真正圆满的,可能你自己感觉还挺不错。

因为很多的教法不是根本上的错误,菩萨不圆满不是根本上教你恶法,比如像念佛,平生业成可以往生到报土,不用很辛苦,佛愿就是已经完全做好了、满足了的。到菩萨那里,觉得我这么辛苦做了这么多,都不怎么行,他测量佛的教义,在信心上有些是信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佛的功德还没有知道、信心也不到达,传达时就会把佛的威神功德给打了折扣,这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在学习时,认识这一点特别重要,当然在很多环节上障碍难以清除,好多人就是听一个老师讲经,佛经自己也读不懂,佛意也就不懂,觉得老师讲的怎么听怎么的如理,别的老师怎么讲也不知道,自己离善知识很远,信心就更差了,很多人就落入到方便的信心、方便的教化、方便的行持之中去了。《无量寿经》里说,诸小行菩萨往生的很多、往生真实报土的人很少,就是指向完全以佛为归,叫“就人立信”。

信心有能信和所信两种落处,就是信佛这个人、信佛的心意。至少最表层要信佛语,只有通过信佛语才能进入到佛教、佛意、佛愿里,如果佛语都不信,那后面都没有了。佛怎么说的都不知道,他的心意你上哪去依据呢?所以我们对净土三部经核心的佛语多少要知道一点,《无量寿经》的本愿文、成就文、付嘱文,这些重要的经文我们不断的重复,你一部经不能记住,但是一些重要的经文要知道并能够信受,哪怕能够依止这几句佛语,就不会错了,“就人立信”主要指向佛语,这个指导非常的重要。

与佛语相对的就是其他人的话,我们的耳朵根子都很软,喜欢听好听的,别人说几句好话,你听得顺耳、有道理,就懵了。你觉得有道理,未必。有些人听经,觉得挺明白,其实你哪里是明白?我们常说的经文,好难懂的,因为佛意不是那么好懂。难处就在你觉得很容易、明白,实际上是没有明白,明白就好了。很多人听经,哎呀,这个法师讲得好明白,我听了觉得很有道理,那是你自己认为的道理,当然你多少也要听懂一点,要完全听不懂,也没办法,所以相对于双方都是困难的。由于好多障碍的缘故,我们有感情、喜欢自以为是,诸多方面都导致在学佛法的过程中,随便就落在你的业障里面去了,而且你都不知道,还觉得在进步、听明白了。如果完全听不懂,你还多少知道没听懂、没有什么触动、好烦恼,那还没有掉进坑里;如果觉得我很进步了、听懂了,但实际上没听懂,还以为听懂了,那更坏了。

是故今时仰劝一切有缘往生人等,唯可深信佛语,专注奉行;不可信用菩萨等不相应教,以为疑碍,抱惑自迷,废失往生之大益也。

善导大师“仰劝”,把我们都抬得比较高、劝导你,菩萨的发心跟我们比太不相同,劝有缘往生的人等,“唯可”没有两个,专心凝聚你的所有力量去信受奉行。现在菩萨的不相应教太多了,一旦相信了不相应教,就成了障碍,怀疑佛语、怀疑佛意就迷惑,“抱惑”就是自己心里面有疑惑。有这种情况的就要特别提醒自己,你信心到底在哪里?信的是谁的话?是不是这样说的?……这就太多太多了,这是就外面的因缘、就佛说的话来建立信心。因为信心我们不具备,你要从佛传达过来的信息上面产生,这是第一个层次。

又深心深信者,决定建立自心,顺教修行,永除疑错,不为一切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之所退失倾动也。

如果你的信心没有真正建立,要你建立自心,就面临着太多的考验,会遇到“别解、别行、异学、异见、异执”动摇你。“别”就是分别,本来是这个意思,但一个分成了两个、三个就是“别解”;这样的“行”也是别行,比如在佛的本愿上,没有完全的一以贯之,还是属于净土教,只是解得不对头、行的也差了点。“异学”就不是学净土三部经,要么学密宗的经典、学咒语去了;要么学《金刚经》《法华经》《地藏经》去了。“异”就别异,“别”还是同中有别,同中分别还是有相同的,“异”已经是不一样了,可能就不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本来阿弥陀佛说我发愿就是保证你一定可以往生的,这是正解,如果搞到一定要达到什么样、一定要念到多少声、提了什么要求,这是“别解”,但这还是净土教;“异学”是搞到别的地方,见解自然不一样,《金刚经》《般若经》里依止的就不是佛愿,念佛也不是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这就离远了,离远的不单是佛教,还有很多外道。

你可能遇到很多人,跟你的说法不一样,同样都学《无量寿经》和《观经》,他的解说有可能是别解、别行;学佛法的同样可能是异学、异见。因为所学的不同,见解就不一样,如果没有真正建立金刚不动的深信之心,就被他给动摇、倾动了。别人的话也就像扳你信心,劲一大就把你给扳倒了。女众特别容易犯这个过失,一听了什么,马上就被人家说跑了,心思特别不坚定,很容易听信别人的话,特别是容易被一些表面上比较有力量、有道理的说法说动;当然没有建立真正的信心,男众也一样,这不分男女。只是在世间的体现里,男众显得坚定一点。真正有金刚信心的人,什么人来都不好使。

这里面就有几个层次决定建立自心,很多人就抱住佛说的话,但是不是真正的建立了自心?两个相互关联,但也还有差别,要不然善导大师也不会这么讲。开始的阶段如果自心没有建立,就先抱住“南无阿弥陀佛”这句话、抱住佛的愿力,慢慢佛的话就会跟你的心融在一起,后面有几个层次的信心,你就是“南无阿弥陀佛”金刚不动摇。所以现在净土教好多都劝导专修、专念,就是抱住这句话,别的什么都不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便。开始没有别的依止情况下,就“南无阿弥陀佛”,什么都“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顺教修行。真正建立了信心,你才能够顺教修行、永远的去除怀疑。

问曰:凡夫智浅,惑障处深,若逢解行不同人,多引经论,来相妨难证云:一切罪障凡夫,不得往生者,云何对治彼难,成就信心,决定直进,不生怯退也?

善导大师考虑得非常周到,智慧就像我们的眼光,凡夫的智慧眼光很浅薄、迷惑障碍很大很深。因为你是念佛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佛说你一定往生。如果别人引经据典的来告诉你:你有罪,你这个罪障凡夫,就凭你还能往生?你障碍还没有去除,不得往生!你怎么对付他?这时善导大师就跟你一个战壕的战友了,教你怎么来对付他,你要打仗就要守住阵地,信心阵地稍微动摇一下就退了,就被别人给夺去了,考验分成好几波来。

答曰:若有人多引经论证云不生者,行者即报云:仁者虽将经论来证道不生,如我意者决定不受汝破。何以故?然我亦不是不信彼诸经论,尽皆仰信;然佛说彼经时,处别、时别、对机别、利益别。

要成就信心是需要经过考验的,要不然就是假的,经过了考验就过关了。“若有人多引经论证云不生者”人家说你不能够往生,你接招直接就是硬对硬:你说不能往生,我就说肯定往生!直接相对,先顶住!在临到考验的时候,很多人一下子就退了,那不行!先顶住了,理由往后面再找。为什么“不受汝破”?人家武器先进,也是引经据典的来说法,并不是自己乱说,这个经论也是佛说的。这下子坏了,你说相信佛说的话,别人也是用佛语,用你的矛攻你的盾,这怎么办?这一下好像佛跟佛打起来了,你总不能说我信这个、不信那个,那到底信不信佛呢?你首先要说:你说的经论我也都仰信。

好多人在这个地方犯毛病,攻击别人都不是佛教,不能这样破,明明都是佛经,怎么说那不是佛教?那不能行的,顶是顶住了,问题是毛病也暴露出来了。既然是有根据的佛说的话,怎么能说那不是佛教,打法就不太先进。我们说我也相信这是佛经,但是佛说《金刚经》《法华经》《地藏经》的时候,不是跟《观经》或《无量寿经》一个时候说的、也不是在一个地方说的、也不是对着同样的人说的,所以利益也不一样,有好多的不同,虽然同是佛说的话,但是还有这些区别的,实际情况就是这样的。

又说彼经时,即非说《观经》、《弥陀经》等时。然佛说教备机,时亦不同,彼即通说人天菩萨之解行,今说《观经》定散二善,唯为韦提及佛灭后五浊五苦等一切凡夫,证言得生。

佛说这些经的时候就不是说《观经》和《弥陀经》的时候,时不同当然就不一样。佛讲说的那些五戒十善、六度万行是人天菩萨的解和行,你不要用那个经来量这个经,这是时候不一样、方法不同的药方,不能拿那个药来顶这个药,因为不是一个时候说的,对着的人也不一样。《观经》定散二善就是为了现在的一切凡夫念“南无阿弥陀佛”,念佛就证明我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说到最后还是把那些经给否了。我们现在信的是净土的经典,佛说净土经典时就不是说那些经的时候,那些经我虽然也信,但时候不同,其实对于我来说也就是没用,我现在就信佛说的这一段,所以佛的话也要选择,叫选择本愿。

对人也是这样子,如果要找一个人说话的毛病,就太多了,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不同的人说,还能找不出毛病来?世间本身就是矛盾的,早上和晚上就是两回事,两回事就有矛盾和对立。我们做的很多事情,昨天这样想,今天就这样讲了,同一个人也不一样的。

南无阿弥陀佛!

录音:白莲花整理:随顺如意审核:纯祥法师


{返回 纯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九讲:三心章,深心三(信心文化)
下一篇:《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二十一讲:三心章,深心五(就人立信2)
 “二河白道喻”第二讲
 《阿弥陀经》讲记七:如何获得信心
 四十八愿 第二讲:信佛就是信本愿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三讲:三心章,至诚心一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七讲:三心章,至诚心五和深心一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二十二讲 三心章,深心五(就人立信3)
 四十八愿 第五讲:前十六愿拔苦与乐
 四十八愿 第十三讲:念佛人应以真佛弟子为“镜”
 十八愿(念佛往生愿)因愿文五
 四十八愿 第十七讲:任凭他力救度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陀与科学家(葛引卡)[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第81-100卷)[栏目:五百大阿罗汉]
 保志 (奇行世难知)[栏目:高僧大德的故事]
 力戒邪淫 关爱生命(丁福保)[栏目:戒邪淫文集]
 废止死刑[栏目:叮咛·圣严法师谈天下事]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四、广破外执[栏目:韩镜清教授]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三)~F 927经为释氏摩诃男向佛陀请教的相关问题(信、戒、闻、施、证)[栏目:界定法师]
 盛噶仁波切心得 佛法如海[栏目:盛噶仁波切]
 皈依后,你找到归宿了吗[栏目:济群法师]
 何谓大恩根本上师?[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