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安居讲法第二十四讲
2005年 智海法师
{返回 智海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67


    上一讲讲到由于愚痴不知道无常,所以当生死无常到来的时候,有的是父哭子,有的是子哭父。乃至兄弟夫妇更相哭泣,不知道生死无常的道理。兄弟之间也有这种情形,夫妇之间或夫哭妇,或妇哭夫,种种的情形。由于不知道无常,在人与人之间的情爱放不下,所引起的一种过患。

   如此之人。曚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痴惑于爱欲。不达于道德。迷没于瞋怒。贪狼于财色。坐之不得道。当更恶趣苦。生死无穷已。哀哉甚可伤。这一段说我们由于愚痴的缘故造恶受苦,以及我们造恶受苦的情形。

    如此之人。这在给我们说明由于愚痴夫妇,父子相互贪恋,把时间耽误了。由于愚痴的缘故来造恶来受苦,在生死当中,这种恩爱不把这一关过了,往往把心沉溺于我们现在在世间上的情欲恩爱上。现有的很多年轻人学佛,很想出家, 心里有出家的念头,但是放不下。第一是父母亲放不下;第二是夫妻恩爱放不下;第三是子女放不下;第四是世间的五欲享受放不下,出不了家啊!父母放不下,结婚了你想跑出去出家,心里非常可怜对方。其实世间上谁都能离开谁,所以生死只是早晚的事情。由于世间的父子、夫妇、儿女之间的关系,修行的时间非常少,要跳出这几关还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刚出家就只有父母,父母都是千阻拦万阻拦,他们心里很想不通,我们养儿防老,你走了我靠谁。我就给他们讲道理,我在家里给父母添加的烦恼还更多,由于不懂事,经常还跟父母闹别扭。你真正能帮父母什么呢?你还是帮不了。父母亲生病了,你在床前能代替他吗?你在他跟前他就会好一点吗?好不了多少。这一点他们想通了。可他们又想,世间上人看你出家了,他们认为丢人,世间上的人会怎么说你呢?我说随便他们怎么说,你不出家他们照样说。生活在世间你叫人家不说怎么能办得到呢,我们生活要看自己心安理得,理得就心安。有很多人听到这句话说,师父是不是出家了,我们家庭就不要了?要看你出家成熟没有,情爱关要过了,下面要看你自己了。像上面这种愚痴的人,贪爱放不下的,情爱放不下的这些人,会怎么样?

    曚冥抵突。这种愚痴的人,有眼睛但是是肉眼,没有慧眼,见不了佛法的道理。不知道善恶因果,所以在人与人之间就只能起冲突毛病斗争,那叫抵触。只是自私自利,在人与人之间你自私我自私就要打架。由于有眼不能见,暗昧无知,对于佛经对于佛法不能相信。信心就是一种善根,而今天我们信心没有,没有信心的善根,对于佛经,自己从来不看,对于佛法,自己从来不听。一说到佛法的时候就认为是迷信,落后的东西,你问他什么叫佛法他不知道,你不知道怎么知道是迷信呢?世间上教育就这么说的“佛教迷信,道教迷信,宗教都是鸦片。”这些人根本不理解。所以不信经法,心无远虑。我们的心只是看见眼前的一些利益,不能够看到将来。我们现在大多数的国民看到的是什么?有没有官当,有没有钱挣,有没有好处,有没有好吃的,有没有花前月下的快乐。只是追求目前的快乐,没有一种高的立足点,眼光看得不长远,对于未来的没有很好的规划,也不知道未来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所以大多数是过一天算一天,没有明天。在今天也是,心无远虑,不知道有后事这种事情。说到后事的时候,普遍的老百姓都说下一辈子的事情太遥远。究竟有没有我们还不知道呢。信都不相信,你叫他为下一辈子做打算他有没有?没有。只顾目前的享乐,所以无所不用其及,心无远虑。人人都想顺从自己的意愿来求现在的快乐,这是第一种。由于愚痴的缘故,不信经法的缘故,用凡夫的意识,大快自己的心肠,与智慧相违背。没有法律的保障的自由是非常危险的,你可以杀我我也可以杀你。你说这种自由有保障吗?所以要知道一种整体的意识,要站在整体的角度,不能只发展个人和自己,那样就没有一种规律节制,就麻烦了。所以现在寺庙里每个居士不注意寺庙里的规矩,寺庙里就会乱。所以这是第一种意思。希望能知道我们自己的自私自利心,不信经法,所带来的造恶。

    各欲快意。痴惑爱欲。不达于道德,迷没于瞋怒,贪狼于财色,坐之不得道。自己让自己的心被世间上的欲望包了,现前我们没有智慧,原因就在于我们世间上的情欲太重,愚痴太重,所以这一辈子没有这种智慧。好多居士问,怎么样开启智慧?放下这种愚痴和疑惑。对于世间上的情爱欲望我们放不下,智慧我们显现不出来。你的愚痴和怀疑心不掉,你怎么能认识善恶道理呢?所以不达于道德就是由于这些愚痴疑惑情爱欲望。更进一步是常把自己丧失在嗔恨心当中,丢在愤怒心当中。只要没有我执,世间上对你的损伤就小了。现在你以为踩着他了,他有智慧,把自己空掉了,都无实体,就没有嗔恨心了。世间上有我的执着,你踩着他了,他就要发嗔恨心,把自己的道德给埋没了。一念嗔心火,烧尽功德林。我们内心的嗔恨心就像一把火,嗔心一发起来不得了,见什么烧什么,平时再好的朋友,你去劝架,他也不认你了,父母亲去劝他,他也不认,他在气头上没办法。

    把自己自心放于这些嗔恨心之间,来迷失自我,贪婪于财色。一方面是在嗔恨心当中受到伤害了,发怒,发嗔心,烧尽功德林。贪狼于财色。在这种顺境的时,我们的贪心没有厌足的时候,就像饿狼一样,所以那种贪心就像狼一样的残酷。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贪心残酷。当一个男人喜欢一个女人,大家爱上了就要占有对方,从心上要占有,从身上还要占有。热天你看,两夫妇牵着手在路上走,男的看旁边这个女人还漂亮,女人就不干了,不准乱看,他要占有别人心。我们的心在顺缘间长养贪心,在逆缘当中长养嗔心,只有造业。你因为嗔恨心要骂人,要杀人,要惩罚人,嗔恨心能干什么好事呢?不能。伤害自己同时伤害别人,你在贪心当中又能干什么好事呢?由于占有,自私自私贪心发起来。只是对别人的伤害,所以说爱是一种奉献,是一种无我。要能这样亲近关心众生,这种慈悲心就能生化这种爱心。所以出家人不说爱是不是就没有爱呢?出家人的爱是大爱,是清净的爱。一般就不说爱,就只说慈悲。慈能予乐,悲能拨苦。真实关心对方怎么样能离苦得乐,那是一种奉献,不是一种占有。所以要有清净慈悲心,不要有染污的贪爱心。由于愚痴,迷没于瞋怒。贪狼于财色。过患就大了。由于愚痴不懂道理,我们在人世之间只能找冲突矛盾。根本不明了道理,到处去搞斗争,只图自己舒服,不管以后的因果。这是第一种愚痴的过患。第二种是迷惑于自己的情爱与欲望。无知。把自己的心遮住了。第三种过患,由于愚痴来长仰贪心和嗔恨之心,都是烦恼之心。

    由于前面这三种原因。因为愚痴只能搞斗争 ,搞不和协。由于愚痴长养自己的嗔恨心,所以说我们今天修行根本不能得道,得不到修行的善法。我们得不到这种佛法,得不到修行的利益,在现实的世间上我们就要受苦了。修行就是离苦得乐,安祥,我们修行得了这种利益,痛苦不能解脱,还因为这些嗔恨心长起来了,烦恼心长养起来了,将来还要更加去遭受苦难,所以还要再来受罪。我们今天听闻佛法我们还希望自己遭受轮回的苦吗?不希望了。不要再受恶趣之苦,由于愚痴没人给他讲说,无明,所以他将来还要受恶趣苦,将来还有更厉害的苦在等着他,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轮回无穷,没有停止的时间。我们这一辈子已经受够了,你不要说世间其他有什么痛苦,我们在世间经历的痛苦太少,但足可以让我们惊心动魄。世间上人比我们受苦的还多,世间上人人的苦如果加在我一个人身上你能受得下来吗?我们自己稍微受一点苦都不得了了。现在是受苦了罪,不受苦很难消业。你睡觉出汗,功德法没增长,你上殿出汗功德法增长了。所以要能分析这种道理,在生死无穷的三界里,我们不知道还要受多少苦难。现在生死无穷的痛苦我们能接受下来吗?很艰难。释迦牟尼佛替我们伤感,你们不知道痛苦伤感吗?不知道出离吗?当更恶趣苦。生死无穷已。哀哉甚可伤。所以释迦佛在看到众生受苦来伤叹,叫我们要发厌离心,出离心。把世间上的无明,愚痴,贪心嗔恨心都要放下,要学习这些。这是第二段。

    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心意痛著,迭相顾恋,穷日卒岁,无有解已。教语道德,心不开明。思想恩好,不离情欲。昏蒙闇塞,愚惑所覆。不能深思熟计,心自端正,专精行道,决断世事。便旋至竟,年寿终尽,不能得道,无可奈何。这一段给我们说由于愚痴爱欲所以自己贪恋。没有时间去听经闻法,在情欲牵扯中你障碍我,我障碍你。自己不能下决心,等你在世间的情欲牵扯中过了五六十岁,一瞬间我们的人寿也就尽了,一转眼间人生就老了,年寿终尽,年寿已高,寿命快要没有了,道业还没修成,无可奈何,你有什么办法呢?因为我们在生的时候不知道把这些爱欲放下,小的时候我们迷恋父母,我们稍大一点迷恋于朋友之间,把时间荒费了。再大一点要成家立业,一结婚你要照顾我,我要照顾你,还生个小孩,又为下一代忙,下一代长大了,又为下一代的下一代想。

    恩爱思慕。忧念结缚。心意痛著。迭相顾恋。穷日卒岁。无有解已。教语道德。心不开明。由于愚痴,亲戚之间你回忆我,我回忆你。到这个时间有的是一家人,父子之间,父亲过世了,儿子在痛苦之中,随时随地想父亲在世的时候又怎么样。今天父亲走了,我就一个人,人际关系人家都不认了。兄弟夫妇之间也是这样,一个在生,一个在死,人一死之后还能管吗?想起生前的种种好处,面对现在人过境迁,更加哀伤,想一回哭一回,在生时候的恩爱到现在生离死别,成为相互间的思念爱慕,怎么样怎么痛苦。想起在生时候的恩爱,心里一想起来,自己又会高兴一点点,人在哪里呢?一想起来自己心里面忧心,念念之间忧虑,心里就有心结了。你不开心,心里有情结,就像一根绳子一样捆绑起来,常不知道从忧虑心里解脱出来,心里很快就有病了,内心里面的这种执着痛苦越想越伤感。过了一天又一天,过了一年又一年,哪里有一个解脱的时候呢?所以别人给他教育,你今天是善恶因果报应,他却说你现在夫妻是在一起,我的爱人却去了,他听不进去啊。有人劝他,他听不进,心窍不开,没有智慧,不能明白这样的道理。这是由于我们在世间上这种父子、兄弟、夫妇没有把这种精力投注在平常的思议当中,不能修善,心里面念之载之,沉沦于虚妄的分别当中。心里越想越乱,白天这样想,晚上也梦见,每晚上我都梦见他好像在生一样。思想所形成的情人,各种各样的情欲,以致在睡梦之中都能梦到对方,常常是在半睡似醒的过程当中过了一年又一年。

昏暗无日,专门想睡,梦里有滋味啊。惛曚闭塞愚惑所覆。所以说昏,自己心里愚昧无知,由于世间上的情爱欲望,不明白道理。由于这些人已经死掉了,自己还在虚妄分别之中。由于愚痴无明所覆盖的缘故,始终生活在过去,没有绝断心。他整天就是坐在那里发呆,这个儿子一看,非常担心。整个人就麻木了没有生命了,不能够非常深入地思维,不能计较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不能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不能做到专精行道,决断世事。有女干部专门去组织卖淫嫖娼,你说这些干部他能办好事吗?不能。又有报道现在十四岁的女娃娃带两个男同学回家,被奶奶批评,这娃娃把奶奶掐死了,未成年人犯罪。这个奶奶从小把你带大,你这么做恐惧不恐惧?她说我不恐惧,你后悔吗?儿女早恋,父母怎么劝都不行。这些事情他心里只想到他的好。哪里想到他的不好呢?在恋爱当中的人非常盲目,在情欲当中的非常盲目。一旦为情欲,整天就想着两个怎么样在一起。他哪里有精力来行善积德,他不干恶事就是好的了。没有决断心的想不通,因为他的心时时刻刻在他的爱欲过程中,他能决断这些事实吗?能判断他这一生能做什么吗?没有办法。现在有一个报道,一个老汉他五十多岁了,他想变成女人,世间上就是这些笑话。你不知不觉一天就这样过了,一年两年就过了。所以便旋至竟。年寿终尽。不能得道。无可奈何。由于这种愚痴我们自己不修善法到最后不能得道,所以愚痴造恶没有修行。

    总猥愦扰。皆贪爱欲。惑道者众。悟之者寡。世间匆匆。无可聊赖。尊卑上下。贫富贵贱。勤苦匆务。各怀杀毒。恶气窈冥。为妄兴事。违逆天地。不从人心。自然非恶。先随与之。恣听所为。待其罪极。其寿未尽。便顿夺之。下入恶道。累世怼苦。展转其中。数千亿劫。无有出期。痛不可言。甚可哀愍。前面因为贪嗔痴种种的无明烦恼,能引起一种什么样的后果呢?第四段给我们表明这种结果。

    第一是由愚痴而起的贪心。由贪心而追求事实。总猥愦扰。皆贪爱欲。由于世间上的贪爱之欲非常多,非常杂。占据了我们内心。由于我们内心有这些非常杂而多的烦恼,我们自己的素质就不高,内心非常肮脏下流。由于这些内心的欲望来干扰我们,所以我们起心动念所想的都是那些非常有漏的事情,追求男欢女爱。惑道者众,悟之者少。世间匆匆,无可聊赖。尊卑上下,贫富贵贱,勤苦匆务,各怀杀毒。对于这种佛法有多少人能知道呢?都是迷惑,这些人不知道和尚整天在干啥,你拿光碟给他看,唉呀你们和尚还讲得很好,还是精神文明,他听了他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呢?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对于道非常迷惑,对于佛教非常迷惑,他哪里知道你佛教在干啥呢。只知道烧香拜佛,不知道你们是修行。要净化自己内心,起心动念间要改正自己错误的发心。对于这种道理迷惑得非常多,能开悟的事情有多少呢?能知道佛教所为的人有多少呢?并不多啊。所以惑道者众,悟之者少。对于修道的人也是这样,怎么修道,迷惑还是多。怎么修行还是不知道,开悟的人非常少。原因是什么?我们表面上虽然已经出家了,但我们内心还是在贪欲当中,所以没有真正亲近过大善知识。

    对于佛法我们还有距离,还有迷惑,没有办法了解,不修行不了解,不亲近善知识,你什么时候能开悟呢?每天吃过饭干什么?找居士说话,喝茶,师父们居士们坐在一起说笑也蛮开心,但是于修道没有助缘了。所以有很多居士进寺庙不是为修行,是为打发光阴,他找师父聊天好玩儿。夫妻间几十年了没有话说了,儿女有代沟,父母说的话和儿女说的不一样了。好多居士都是不是皈依三宝,是皈依一个师父,不是三宝的弟子,他护法就专门护师父的法。佛法僧三宝是一个整体的观点,而他进来之后大多数不去请教佛法,只和师父闲谈。出家人接待这样的人就耽误时间,对你也没有帮助。所以在家人出家人到这种地步是世间上的朋友关系。你陪这样的人说话,你委屈自己啊,耽误自己的时间。所以出家人要觉悟。世间上你看他们忙得过来吗?儿女要上学校,赶快做饭给他吃,要送他上幼儿园。一看时间要诵经了,一来圣水寺之后,看师父的衣服没洗,我给你洗,地没扫我来扫。说几句话十一点就到了,我要回去做饭了,一吃了饭要睡觉了。你整天忙还跑不过来,时间不够用,在世间上是不是这样。在家庭里,儿女要上班。上班说说闲话,上网,单位里几乎没什么事。他说妈妈最忙,早上要烧香念佛,做饭,还要上庙来。匆忙做这些事,不管是尊贵的人,上上下下的人,乃至这些贫穷的人,富贵的人都是这样。每一天都忙得不得了,你说他能干啥呢?都不是忙正事,所以说这是世间上的事情。这给我们说由于追求世间上的贪欲,我们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追求贪欲当中。

    尊卑上下,贫富贵贱,勤苦匆务,各怀杀毒。在那些恶心当中,你不知道有多少。当这种恶心弥漫的时候,为这些虚妄的分别心。整天你走在路上,看到人家白眼珠子看他,他心里就开始虚妄地分别。再见到这个众生的时候他照样不高兴,你拿脸色给我看,我也要拿给你看,都是从自己虚妄分别当中产生的。我们现在所做的事情都是从虚妄分别心当中产生的,一会儿说师父又在批评我。你在世间上同修之间人家在整你没有?没有。由于怀疑把这些没有的事情强加于人。自己在世间上做了多种恶事,由于这些嗔恨心、嫉妒心、怀疑心,自己在人世间没过安心日子。有个故事,说是天上打雷,有个人说世间上没有人打得赢我,天上你还打?他就把很大的铜锤往天上扔,掉下来把自己砸死了。往往跟众生要背道而驰,因为这种嗔恨之心,所以他对众生,你叫我这样,我就不这样。我对你不高兴了,你叫我干什么我不干,就是搞这种斗争。所以由于愚痴而起嗔恨之心。

    自然非恶。先随与之。恣听所为。待其罪极。其寿未尽。便顿夺之。下入恶道。累世怼苦。展转其中。数千亿劫。无有出期。这里就是总结,当有愚痴这三毒都能起来了。自然非恶,先随与之。由于我们习惯于贪心嗔恨心,愚痴心。所以这种恶事情,我们自然就随这些恶法而跑。所以说前面你的心起心动念不好能召感这样的缘份。当你真喜欢辣椒,辣椒就来了,他前面在思想什么,对后面起的心就有成就。要引出你那些不如法的事情,嗔恨心引嗔恨心,种子之间就是这样。人与人之间是这样的,物以类聚,当我们自己内心照样是这样。贪心能引发很多,他自然召感这样的业种。你嗔恨起来就没有边际了,张宪中入四川见树也杀,有了这种欲望了。得到这个女人你又在想另一个女人,一个又一个欲望,自然而然地我们自己的身心世界就随这些恶法事情跑去了。

    我们这个人不能择善而从之,所以我看提问的都在说我们亲近三宝,我们见了大善知识我们就不亲近了,随缘嘛,有精力我就做一点,没有精力就不做,他把自己放在命运当中了。不知道我们起心动念,所有的因果都是从心而起,我们要主动发愿从主观上来努力。要求正法,要非常主动。你学习善法当中,他老是在那里等待,观世音菩萨怎么还不来啊?因缘不来我怎么修行呢?你等不来的。有时候又没有福德,没有修行,要从主观愿望中来求。所以这种道法上的事情,求之于我,求之于道。当你不求的时候,善法欲就没有。包括我们追求善法,亲近善知识,如果你没有主动心,没有善法欲是很难成就的。是攀缘心,但他攀缘善法,佛法。所以当你起心动念的时候一定有所攀缘。我们要主动地把心交给善知识,交给善法,以善缘对治恶缘。就像我们今天念佛一样。你要不念佛听之任之,那肯定都不是什么好的念头。所以不能听之任之,要主动地占据心的道场,用善法来占据心的道场,当我们的心交给了善法,其他恶知识来看这已经有人了,它就走了。如果你没有把自己交给善知识,交给善法,那魔鬼来了就要占着你的心底。

    要知道攀缘也有两种讲法。要攀法缘,攀善知识的缘。如果我们随便他听从这种业力,业怎么显现我就怎么做,自然而然地就在恶法中去做。所以说等其罪极,这种恶法非常猛烈了,其寿未终尽,这个时候就不会正常地死亡。按照你的寿命你还有,但你出天灾人祸把你的生命夺去了,这由于恶法而来的。经常做恶事的人,你不要说老天不惩罚他。有的人放高利贷,到处为非作歹,人家见他就躲他,老天自然公正,他不做恶他还能多活几天。他要做恶人家就拿枪把他打死了,你造恶太多,人家恨你多。人家不自在,人家就想解决你。所以你说这些事情是把性命放在刀上玩儿,所以说其寿未终尽,当这种给你夺去之后,你下一辈子堕落于什么地方?累世受苦,辗转于恶道之中出不来。你看《地藏经》就知道,起心动念无非是恶。你这么勤苦度化众生,地藏菩萨就说这个众生习惯所致,很难能超脱出地狱。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故事当中就曾经多次揭示这样的道理。他看见一群蚂蚁在那里,释迦牟尼佛笑了。他们问佛为什么笑,他说在迦叶佛的时候他们就是蚂蚁,现在还是蚂蚁,很难超脱啊。所以辗转其中,他的时间有多长啊?太长了。释迦牟尼佛痛不可言,我们就是在贪嗔痴慢疑中,释迦牟尼佛哀怜我们这些众生,让我们生起厌离心。总结一句就是贪嗔痴三毒的过患。无量寿经是讲净土法门的,要求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和我们平常讲的菩提心的道理是不是一样?他讲无常,让我们觉悟无常,让你对那些恶事能出离。以自己的出离来帮助众生父母出离是报恩心。要在自己的生死觉悟过程中来,净土中把这些道理讲得没什么区别。如果你无常心,因果心,出离心,报恩心,菩提心不具备,你念佛怎么成就呢?念佛也不离这些基础的修行,知不知道人生是无常的?当你知道人生是无常的,你念佛就很精进。当人有因果心,你就深信不疑。当你有出离心,很快就能趋向于西方极乐世界。当你有出离心,就像上了膛的子弹,有动力。有报恩心的人念佛不仅是为自己,为天下的众生而念佛。由菩提心念佛,念念间来对治自己的烦恼,没有菩提心,你念佛不能落实到对治烦恼上。虽然不断烦恼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对治都不能,你说你念佛能达到功效吗?所以这一辈子在念佛的过程中还在增长贪心,嗔心。所以要发菩提心你念佛才容易,当你念佛不发菩提心念佛就很艰难。所以这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总结上面的贪心嗔恨心愚痴心的过患,下面要劝人修行了。要舍去这种贪心嗔心愚痴心,要求你舍离这些错误。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我今语汝。世间之事。人用是故。坐不得道。当熟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者。勤而行之。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曼佛在世。当勤精进。其有至愿。生安乐国者。可得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傥有疑意。不解经者。可具问佛。当为说之。释迦牟尼佛劝人,世间上的荣华富贵,情爱是不能满足的,没有究竟可言的。我们要珍惜这种机会,皈依三宝,精进修行。今天在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讲这种经法也特别不容易,为难信法门,所以我们要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旦能精进修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就能积累功德,圆满一切殊胜的功德。所以教育我们不得随心所欲,不能对不起自己,不能在人家后面修行,要争取修行在人家前面去。如果你有什么怀疑,对经书有有什么不理解,赶紧问佛。所以说这是第一段,正劝修者。佛告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是未来佛,将来还要度化众生呢。释迦牟尼佛就叫住弥勒菩萨来告诉他。前面是对阿难这些声闻众来讲,要求你出离心,修起来就成就了声闻的果位,你看,针对他的这种根基,释迦牟尼佛是对谁讲经说法都有含义。

    佛叫弥勒菩萨和诸天人等,释迦牟尼佛说我现在告诉你们,世间之事,贪心爱心,欲望之心,嗔恨之心,为这些事情呢,人就是因为这些不能得到修行。劝化我们要把这样的事情好好地考虑,好好地思维。给你讲了一遍又一遍,要深入内心,要能思维这些道理。要决断要发出离心,要出离一切恶事情,择善而行。那些讲攀缘的,一定要选择善法,精进地修行,你不要在那里等。要从自己发心当中来求这些善法,我们自心就是如意宝。你要求之于内心,没有善念你可以发心啊。所在修行的时候,你们听得最多的就是发心,要主动去追求。所以一个方面要断恶,一个方面勤行善法,这两个方面都要修行起来。你不要仅仅说我这一辈子没做恶事就行了。

    你父母亲生你不痛苦吗?那种非常痛苦,你不报恩就是犯错。佛性在你身上本质具足,你现在不发挥自己的佛性,你对不起佛性就是犯罪,这两个方面都要修行起来。世间上的情爱欲望,还有荣华富贵是保持不了的,当你一口气不来的时候,前面这种爱欲等等一切的事情终有别离的时候,有分散的时候。所以我们现在要看透,要为别离准备好。如果没有准备好就艰难,没有什么快乐可言了。

    禅宗中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师父很喜欢他的一个古董,非常爱护。有一天他要出门了,他就交待这个徒弟,不要把我的花瓶打烂了。结果越小心越要出差错,古董就打烂了。他非常恐惧,他就给师父说我把你的花瓶打烂了。他想师父肯定会生气。没想到师父没有生气,烂就烂了,丢出去吧。师父说再贵的东西终有一天会破坏,出家人心里早就准备好了。假如你夫妻俩非常恩爱,当你准备好了,他离你而去时,你心里很平静,你受得了打击。当你准备好的时候,你就可以应对这些事情。我们现在就要有无常的观念,随时随地要预备好怎么面对无常。禅宗当中就讲,年要过完了,你准备怎么样。我们现在还健康,以后呢?你的智慧要达到那个地步,要随时随地为这些做准备。要知道世间上没有什么快乐可言,要知道我们今天能遇到佛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应当精进地来修行善法。前面是劝我们要生起心,精进修学佛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有至愿。生安乐国者。可得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你要不按佛法所说的去做,你就亏负经戒了,如果你还有不懂的,对经上的道理还有不理解的可向佛问。佛劝化世间上的人。


{返回 智海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安居讲法第二十五讲
下一篇:安居讲法第二十三讲
 学习《十善业道经》之二十四
 安居讲法第一讲
 大乘菩萨戒的精神 讲记 一
 《因果明镜论》讲记 二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11
 学习《十善业道经》之十八
 药师经 讲记 六
 安居讲法第三十三讲
 学习《十善业道经》之二十一
 学习《十善业道经》之十九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梦的古老元素:仁义礼智信[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六[栏目:慧律法师]
 漫漫人生路——说钱财(君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禅宗讲即心即佛与密宗的即身即佛一样吗?[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五、修习真实皈依[栏目:菩提道次第观修集要]
 宁静的森林水池 A Still Forest Pool 第五章 森林里的教导 Lessons in ..[栏目:宁静的森林水池 A Still Forest Pool]
 金山活佛 前言[栏目:金山活佛]
 五戒的持守与违犯 违犯的对治[栏目:法增法师]
 关于用身念佛的开示[栏目:常福法师]
 怎样对抗世俗生活的虚无感?[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