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请师父开示,妄念与观想的差别。
 
{返回 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56

请师父开示,妄念与观想的差别。

明证法师开示:首先说什么是妄念,妄心的起心动念叫妄念。不管我们学佛不学佛,我们现在用的这个心、我们所知道的心都是妄心,因为真心还没有找到,其实真心和妄心是在一起运作的,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呢?我们就会错把妄心当真心,会弄一个大误会,凡是妄心的起心动念都叫妄念。有人说起心动念都是妄念,这怎么修行?妄念里边有正念、有邪念,妄念里边有正念和杂念的区别,我们平常把那些除了你专门修行的念头,好比念佛的念,其他的叫杂念。但是有的时候也会用妄念这个词,而正念呢就好像不被包括在妄念里边,其实正念也是妄念,因为都是妄心的念,所以叫妄念。真心有没有念,真心实际上也有念,但是我们不知道,真心有念,不是平常人可以知道的,证悟以后的人才知道,所以我们能修行、能观想,都是妄心的功能,好比《心经》说的:观自在菩萨。能够观察自在心的这位菩萨,当然这个名字说的还是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在成佛的道路上,她也要观自在,观自在是最重要的修行方法,最起码的修行方法,也就是大乘开悟的方法。怎么观察呢?用妄心观察真心,因为真心是自在的,真心不需要解脱,真心本来就是解脱的,真心不需要成佛,真心也不需要修智慧,因为真心本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要修行的是妄心,要成佛的是妄心,当妄心和真心完全相应的时候就成佛了,所以修行一定是妄心来修,那要不起念怎么修呢?一定会有妄念,修行这个念其实都是妄念,但是我们习惯上说妄念就是杂念,妄念就邪念,是别的不应该有的念头,大家会这么认为。

所以,开始要把这个先辨别清楚,辨别清楚你就不害怕了,就是说我们作观想的时候,用的其实正是妄念,就是用妄念来观察的,只不过妄念里边又分正念、邪念、或者是杂念,这样我们就能够知道,妄念里边修行的念是正念,有正念是应该的,没有问题,五根、五力里边都有,信、进、念、定、慧,五别境心所是欲、胜解、念、定、慧,都有念心所,不可能没有念,没有念怎么修行呢?如果说把自己念头全部熄灭,一念不生,那也不真实,不可能没有念,只不过粗念没有而已,就是说我自己起心动念,自己看不到,找半天一个念头没有,可是我会问你,你找念头的那个是什么,是不是也是念呢?这不就得了吗?你还是有念,怎么会没有念呢?如果失念,就不是正法,失念就没办法修行了,失念是恶法,不是善心所,是烦恼心所,所以我们修行,念念都不可以失去正念。观想呢?是说你用妄念如理如法,按照经典进行正确的观察,好比说: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想无我,这是小乘的四念住。但是四念住,大乘也用,不过就变成大乘的四念住了,还是要观察,并不是不观察。观察的方法太多了,止和观本来就是两大法门,贯穿于修行的始终,没有不贯穿的,任何一个修行的方法落实的时候,都是用止和观的。所谓止,就是止息妄念,也就是我说的,止息邪念和杂念。观呢,进行正念观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如理如法的观察,只有把妄念止息了以后,才能够观察正念。反之,进行正念的观察,用正念观察的方法,就能止息妄念,这二者的关系,止和观,再说得明白一点,就是用观的方法来止息妄念,用观的手段达到止的目的,当烦恼全部止息就解脱了。观行一定贯穿修行的始终,不可能没有观,大乘里边强调止观双运,定慧等持,具体作观的方法,多得无其数,观察十二因缘、观察五蕴、观察十八界、观察六住,全部都叫观。

我们现在先讲非常简单的观,好比说念佛的时候,观你有几个妄念,妄念是什么,你知道了就好,再下去就不管了,妄念起来不管,只是立刻回到念佛的念上,去听佛号就可以了。从这个最简单的地方入手,然后慢慢随着我们讲经的深入,随着大家修行的提高,我就会再讲新的东西,现在一下讲深的东西,大家听不懂,听的人就不来了,现在有的人就要求我讲得浅一点,其实我讲的已经是最浅的了,我认为不能再浅了,我要讲深的,真的是听不懂。原来我在寺院里讲的时候,有很多人他来顺便听一听,因为有的居士跟他们说,法师要讲经,你们一起来听,来听一次就不来了,为什么?他坐在那里跟傻子一样,听不懂,不知道我们在说什么,我又不可能说只为了这两个人,我经常是照顾他们的,尽量往浅说,但他们还是听不懂,因为没有任何佛教的基础,那怎么讲?所以必须连续不断地修学,修学很多年以后,方能跟上我们的进度,还有一个方法就是一直听,只要一直听下去,不懂的慢慢就能听懂,好比说现在我们放到网上,在土豆网上边,我原来讲经的那些内容很多,大概有一千多个讲座内容,内容很多,你不要管听懂、听不懂,你就一直听,听上三个月或者半年以后就听懂了,因为这样熏,大众熏修希更胜,熏得多了就懂了,要熏习成种。

摘自明证法师《如何实修暨佛学问答2》


{返回 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有人批评吃素太执着!?
下一篇:坐禅身体不适能抓能动吗?
 出家人应具备哪些特质?
 如何才能开智慧?
 佛如何看待爱情?
 诵《地藏经》的时机何时较适宜?比如头七或者随时可以诵。
 请问师父家中的佛像要如何摆设才如法?
 弟子对长辈一向尊敬孝顺,但婆媳关系仍处不好?怎么化解?
 请解释“离四句,绝百非。”
 如何实践“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婴灵有多高,他们会长大吗?
 您如何放下一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1867 华严五教止观(隋 杜顺说)[栏目:09 注述讲记]
 《定解宝灯论》讲记(三十五)[栏目:定解宝灯论讲记·达真堪布]
 跟佛求什么?[栏目:温金柯博士]
 香花盘碟[栏目:佛教常用呗器、器物、服装简述]
 放下[栏目:达亮文集]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45讲[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
 唯释迦佛一人为现身成佛[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般舟行法报告汇编辑录之二:善金方寸之地行般舟篇[栏目:般舟行法报告汇编辑录]
 祈请上师传授念诵上师心咒的手印。[栏目:阿宗白洛仁波切·学修释疑]
 172.问曰:烦恼是垢心,善心是净心,垢净不得和合,何以言住我心中能起善业?[栏目:大智度论·四百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