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修行要有细腻的Fu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42

修行要有细腻的Fu

梁乃崇教授

时下出现许多新世代的流行语,或是时尚的名词,像是「夯」、「太超过」、「宅」等等,「Fu」也是其中之一。

其实,我们老早就在讲「Fu」了。「Fu」就是「feel」,也就是feeling。我一直在强调大家要有feeling,现在看到feeling能成为时下的流行语,觉得也很好;不过,大家对feeling不能只是嘴上讲讲,要有源自内心的深刻体会才行。

一般人所说的「Fu」,多指对有相的声光形色的感觉,那是在第六识的层次,因为跟声光影像结合在一起就会有形相产生,这是最外层表相上的感觉。再来,不管是外六尘或内六尘的法尘,虽然比较无形无相,它可以是一个抽象的原则,或是某一金科玉律,那是没有形相的,你也找不到形相,但这也是feeling,也可以被feeling到。再深入一点,很多feeling是抽象无形的,最抽象的第七识的feeling,就是时间,你觉得有时间,时间是可以被你觉知的,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抽象的feeling,但那还是被你知道的,一样是属于被知的feeling──这样的feeling,就愈来愈靠近本明了;但它还不是本明,因为它还是被知的。

我们学佛时,都希望能证入本明,但若用粗糙又猛的顿法,就会突然间顿进去,到了本明,他可能在十二因缘的「触受」,甚至在「取有」层次就顿入了本明。虽然他可以一下子跃过十二因缘的许多环节,但这样顿入本明,是很粗糙的,对十二因缘的细节部份,就无法有清楚的了解。

所以,我们如果要进入本明,而且要对每一个环节部份都很细腻的又清楚的了解,就需要从feeling下手。当你从feeling下手,你就会很细腻的了解整个过程。当然有些feeling是很粗的,例如像看见光等等,但我们早就认为那只是感觉到视觉的影相,而不是feeling。当我们在讲feeling时,都已经进入比较抽象的部份,也就是进入末那识、阿赖耶识的层次,也就是进入识心无明的环节了。我们要讲的feeling,就是在讲这种环节的feeling。在这种环结里面,这些feeling都非常的细腻,也非常的抽象。

这种东西,我们有没有呢?有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十二因缘的每个环节每个人都有,而且时时刻刻都在用。

我之所以要提出feeling,就是要让大家有feeling,而且不能只做很粗糙的修行,还要做细的。细的部份要怎么入手去做呢?就是要从feeling入手。但强调多了,有些人又会误解,以为feeling就是本明、就是本来面目,要知道,feeling只是一个工具,一个过程,并不是本明、本来面目,它只是比较靠近而已。这个地方大家要非常小心谨慎。(本文摘选自19990119共修)(忆玫、满妹整理)

关键字:流行语 名词 Fufeeling 第六识 表相 外六尘 内六尘 法尘 第七识 时间 被知 本明 十二因缘 触受 取有 末那识 阿赖耶识 识心 无明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脱离被知的心,反闻闻自性
下一篇:大世界与小世界
 生死大事之2:从「能知与被知」看生死
 掌握「主动权」,「皈真」不迷航
 建立企业成菩萨净土
 一个人的修行,就是一个世界在修行
 眼见真的为实吗?
 运用SOP让修行快又有效(中)
 抚慰南亚特辑之2:921大地震带来的省思
 愿性之17:实践自己发的愿
 努力下功夫,「返闻闻自性」
 整理feeling让心清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一二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玄高从学佛陀跋陀罗的一桩公案(徐文明)[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栏目:禅宗话头名言解读]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十一课[栏目:中观庄严论解说]
 悟者:笑看幻戏的局外人[栏目:雪漠]
 放过自己[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一零四、果宏自序[栏目:现代因果实录]
 随处都是大道场[栏目:海涛法师·菩提心语]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九七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集]
 要了解心的作用,必须看清楚心的背景[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