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的真谛
梁乃崇教授
常听人说「活在当下」,多数人把「当下」解读作「现在」、「目前」、「眼前」;但我觉得它真正的意思不是这样,应该是当局者、当事者,而不是旁观者的意思。
我们太多人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和立场来想事情、做事情!譬如说我们在讲本来面目时,那个本来面目就好像是被你拿来讲的一个东西,可是本来面目怎么可以被你拿来讲?本来面目就是讲者自己,它是能讲,它是一个当局者、当事者;它不可以被讲,不是旁观者。所以「活在当下」的意思是 : 我是当局者,不是旁观者!但是这个东西就是讲不出来,好难讲出来,它真正要表达的就是:那个能行使主动权的主体,现在要行使主权了!
通常人们都没有行使主权,都把主权放弃了,那他就变成一个旁观者,好像跑到别处看着自己,自己好像是被另外一个人看着。一般我们在叙述事情时,都是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尤其是从事学术工作者,由于学术研究要客观,一客观就变成旁观者,而不是当事者了。当事者想出来的办法都是非常直接,而且简单好用;反之旁观者就像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讲起事情来洋洋洒洒,丰富得不得了,但听众听完以后却不晓得怎么拿来用,因为讲者只是一个旁观者,学问只是拿来讲的,本来就没有要把它拿来用,因此旁观者所能成就的事业是学术,而不是功业。由此可见,角度和立场不一样,结果完全不同;而确定立场是旁观者或是当事者,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这牵涉到立场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反省到「立场」这里,也就是要有能力反省、自我检查到「十二因缘」的「无明」这里。如果想成就事业,把事情做好,你自己必须要变成一个当事者,所有的事情、想法都要以当事者的立场去想、去面对;如果你始终站在一个旁观者的立场,冷眼旁观,是绝对做不好的。
例如下棋,为何「当局者迷」?因为当局者实际在那里做;为什么「旁观者清」?因为旁观者在那里冷眼旁观,并没有做,所以他是轻松的,输赢对他来讲无关痛痒。再如同我们看球赛,看得投入的球迷,已经把他自己变成当事者,好像自己进场去打球了似的,这样子的观众才会有热情;如果只是一个旁观者,输赢没关系,不过看球而已,就不会有热情了。所以,当一个人是旁观者的时候,这个人一定冷冷的;反之,如果是一个当局者,他一定会有热情。
修行也一样,如果你们还是以旁观者的立场来修,是不会产生热情的。有一个很好玩的特征,如果你是一个旁观者,那么修行时便不容易有feeling,而做事情要有feeling也很难,大概只能很理性的冷眼旁观、隔岸观火。要想对事情有feeling,必须是个当事者才行。
要做修行的当事者,不要做修行的旁观者,才会真正的修成。因为修行的旁观者,只是在旁边看而已,是没有办法修成的。我们有很多人,终其一生,只是一个旁观者,从来就没有做过当事者,而且也无法省察到自己只是一个旁观者,这样是没办法悟到本来面目的。
总之,要想体悟能知能觉,修行时一定要做当事者,一定要在当下!(摘整理自2002年12月16日共修)
关键字:活在当下 本来面目 修行 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十二因缘 无明 立场
资料整理-忆玫、满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