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何谓「空」?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83

何谓「空」?

梁乃崇教授

佛性的性质是什么?就是《心经》里面所提到的:「是诸法空相(应该是「是诸法空性」,不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它没有生起来,也没有灭掉;既不骯脏,也不清净;不会增加,也不会灭少,这就是佛性。如果对以上描述「佛性」的这些词语不太能把握,那么你可以从「空」的性质去揣摹「佛性」。

什么是「空」?比如说这个房间是空的,我们不会去买一间实心的房子,「空」就是这间房子的特质,因为房子如果不空,是没有用的;也没有人要买一个实心的杯子,因为空心的杯子才有用,这些都是对「空」的初步解释。

佛经里面释迦牟尼佛经常用「虚空」来比喻「空性」;我们注意看一看,这个「虚空」是不是空得很大?因为它空得够大,所以整个宇宙都可以放在这个虚空里面,整个日月星辰全都容纳在里头,也可以说空得愈彻底,就容纳得愈多。我们的心灵也是一样,如果很空,就可以吸收很多不同的意见和知识;如果是实心的,不空的,那么新的意见和学问就装不进来了。

我们就是要从这个心灵里面的空性下手,假使你体会到了空性,就等于忆持了佛性,因为佛性是空的。

这里我们特别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一般人把「脑子空空」当作傻瓜,这是错误的解释;因为心空了才能够像虚空那样,把所有的智慧和意见都容纳进来。再以「空心的杯子」来说,这个「空」是存在的,而一般人常把「空」讲成是根本不存在,这是错误的,杯子中间是空心的,这个空心是存在的,但是它的性质就是「空」。

所以我们是有「佛性」的,这也就是脱离对「相」的执着,而朝性质上去揣摹。想要体会佛性,就要从这些事情和感觉入手,这是要自己体会的,因为不管我怎么讲,或是释迦牟尼佛在佛经里面怎么讲,这些都是比喻,一定要你自己有所体会,才能真正地把握。

大家都很熟悉六祖坛经里的故事,神秀说的偈子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六祖看他不行,所以就托人写了一个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所表达的就是这个「空」。

资料整理-忆玫、满妹


{返回 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我」在哪里?
下一篇:验心
 检验修行的指标
 本觉之5:「自性」通「法性」与「法性」通「自性」
 意调伏,如说行-从四相的feeling到「四相学」
 防火重于救火
 享受修行之2:如何享受修行
 feeling之1:feeling与修行
 无为发愿
 生活修行之3:下功夫解贪欲
 交易原理之1:认识间接贡献
 佛学与科学的异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七知善法[栏目:修持]
 难得糊涂,吃亏是福,古人诚不我欺[栏目:活在当下·静心修行]
 八、俗讲[栏目:中国佛教仪轨制度]
 The Baby Quail[栏目:Jataka Tales of the Buddha]
 出家,是一种布施[栏目:超然法师]
 自序[栏目:明日的佛教]
 寂止的修法和重要性[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想变成天鹅的鹅[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庄严自己[栏目: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做火施的时候,点燃的食子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栏目:火施·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