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未曾有因缘经》(二)
间时:2011年05月14日
地点:台北科技大学
主讲:智崇上师
纪录:张春美、周雅容
整理:周雅容、梁玉明
今天接着再讲《佛说未曾有因缘经》。
上次讲到阿逸多王,因为接受了安陀罗王的礼物,一百个美女、很多珠宝,就拨了一百万的兵将给安陀罗国王。安陀罗国王得了一百多万的兵将,加上自己的一百万兵将,就把摩罗婆国灭了。阿逸多王开始享乐、不理朝政,国家就慢慢衰败、灭亡,他也死了。好,我们今天就从这里开始。
阿逸多王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啊?他在人间死了,就掉到地狱,受尽痛苦。可是因为他之前学得很好,也修得很好,虽然一时中了计,收了人家的礼物,开始败坏。可是他掉到地狱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情;也清楚自己为什么会生在地狱。这个就是识知宿命,他知道是怎么回事。
能够识知宿命是一种智慧,于是他把修行的功夫又拿出来,好好的忏悔,改恶向善。他很快的就在地狱里面死了,投生在饿鬼道。生到饿鬼道的时候,他还是识知宿命,晓得自己这回为什么会落到这种状况,所以他继续的忏悔改恶向善,在饿鬼道也很快就死了。死了之后就投生在畜生道,得到野干这个身体。
野干是什么样子的畜生呢?有一点像狼,像狐狸这样的动物,也像非洲有一种叫做鬃狗的动物,我们在网路上可以查到它的图像。它专门吃腐烂的肉,那些狮子、老虎吃剩下的腐肉。但是它在出生的时候,还是一样有智慧;过去在阿逸多那一生的时候,修行的功夫还在。所以还是一样改过向善,然后行十善,修十善法,也教其他的众生修十善法。这个就是释迦牟尼佛在说祂自己的故事。
故事里,这个野干正好碰到狮子要追杀它。当时它会害怕,就逃命;一不小心就掉到山里面的一个井里去了。在井里面它是准备等死的,它知道在畜生道死了以后,它可以生天的。它知道会这样子,所以它是很高兴的在等死。可是这个帝释,就是玉皇大帝,把衣服放下来,把它救起来了,所以它就死不成了。所谓死不成,意思是生天生不成。它本来要准备生天的,结果生天生不成,那就只好再继续承受野干这个身的苦啦。
这个也就是为什么它说,给它甘露食是有功的。让它有机会向这些天人说法也是有功的。反而救它的命并没有功,因为它本来可以生天的,被你一救以后生不了天了,怎么算有功呢?它这么一说以后,天帝不太相信。所以就问它:「如果你说你是好人,求死是快乐的,坏人求死是痛苦的。好吧,就算你这么说好了,如果你真的是求死的,你希望死;那我衣服放下来,你不要拉着衣服爬上来就好了。事实上你还是拉着衣服爬上来,所以你还是不想死啊!你说你想死是骗人的。」
这个野干,还真的有智慧。它说:「我今天之所以会拉着你放下的衣服当绳子爬上来,不是因为贪生怕死,而是因为有三件大事因缘的关系。第一个因缘是,你把衣服放下来,天帝你有意要救我。如果你要救我,我不理会你,不要这么被拉上来,这样子违背了你的善意。如果我不让你的善意得到满足的话,我有罪。是为了满你的愿,我才愿意被拉上来。如果我不满你的愿的话,以后我自己的愿也都不会圆满,以后也会遭殃、会痛苦的。那是为了满你的愿,不是因为我贪生怕死。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我看天帝,还有一起来的八万天人,都想要听法;我不拉着衣服上来,就不能讲法给你们听。不能讲法给你们听,那我就是吝啬,对于说法是吝啬的。你们想要听,不讲给你们听,不教你们,那是吝法。吝法的罪也很大,以后就得不到好报,下一生生出来的时候,不是聋子、就是哑巴、瞎子。就算不是这样,生在一个好地方,也会变成一个顽冥不化的人,学什么都学不好。所以这个不行,我不可以吝法。
不但不可以吝法,吝财也不行的。譬如说,你现在很有福气、很有钱,看到穷人需要布施一点的时候,你舍不得,不肯布施。光这样子的吝财,也会堕入饿鬼道,以后吃不到东西,受尽穷困、饥渴之苦。所以我不能吝财,更不能吝法,都不可以的。这是第二个原因,我要拉着你的衣服上来。
第三,为什么会拉着你的衣服上来呢?因为可以跟天人传法,教这些天人,这样子是法施。法施功德无量,这么功德无量的事情,不做怎么可以呢?当然要做。是因为这三个原因,才拉着你的衣服上来的,不是因为贪生怕死。」这么一讲,天帝也无话可说,就接受了。因为听到法施的功德无量,所以天帝就问:「教化功德,其福云何?唯愿说之。」希望它讲一讲法施的功德是什么?
野干就说,教化的重要性,就是要告诉人家,死后有生;死了以后,还会在另外一个地方生出来的。不是在这里死了,以后再也不生了,什么都结束了。这个很重要啊,如果说死了就是一了百了,什么都没有了,那现在做什么坏事,也没什么关系了。我现在做坏事,当然就是要得到一些好处;现在就只有这一生,结束了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可捞就赶快捞一点吧,做坏事也不在乎,反正也不会有什么以后要受报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告诉他,真实的状况不是这样子,死了以后,有下一生的。这样子的话,大家就会为了下一生,而不会肆无忌惮、乱搞一通了。所以第一个就是要让人知道死后有生。
然后再告诉他,教化的另一个重点就是,你做好事就有好报,下一生就有好报。如果做坏事,下一生就有恶报。如果你好好修道的话,就会成道。这四个重点,就是我们要教化,要说的事情。如果你是做好事的,你是修道的,那么你就会得到好报。怎么样子的好报?你就生天。因为你是修道的人,生了天,以后也就在天上教人家怎么修行。因为你有智慧,如果在天上教,就是天师。
再来呢,你也有可能下一生就做金轮王。金轮王就相当于统治四天王天的王,就是我们一般讲的统治四天下;当然也是修十善来教化天下。也有可能下一生就做人王,就是我们地球上的国王、总统之流。因为你能识知宿命,你也会用十善法来教导、治理国家,你有懂得因缘的智慧,这样事情就会做好。
不过当你做到高位,做到人王、金轮王、天师,这也很危险。为什么呢?这个时候你受五欲的乐,得到很尊崇的富贵;这种地位就很危险,会有很多魔难来考验你,就会让你倒楣的。你稍为一糊涂,就做了坏事;做了坏事就会受恶报,掉下去受苦。不过因为你有在修,就算你掉下去了、受了恶报,可是你有智慧,识知宿命,所以还可以让自己改过向善,忏悔业障,然后又会爬上来。
如果能够有智慧,智慧能够增长,又修菩萨行,能修到无生忍;这样的话,就是所谓菩萨教化的功效、修行的功效,这也就是法施的功效,法施的好处。你修法、得了功德,如果你把那个法施出去,别人受你的法教;虽然对当世这一生,也不见得有什么立刻的好处,但是在下一生的好处就会比较多。下一生就算堕落了,因为你有智慧,你就有机会再升上来。如果你没有修这些法,没有这样修行,你就没有智慧,你掉下去,就爬不出来了,所以这个法施的功德很大。
天帝听了以后很高兴,原来财施和法施,有这么大的不同。财施,就好像点一个小灯,可以把一个房间照亮。法施就好像是大太阳,把天下都照亮了,黑暗都消除了。原来有这么大的差别。所以天帝就称赞野干:「你,这个野干和尚,」他称它和尚。「你呢,就好像太阳一样,你的智慧光明一照下来,我们这些天人都见到光明,天下都亮起来,把众生的黑暗都扫除了。」
这个时候,天帝和八万天人,把衣服整理好了以后跪下来,合掌,要请它教他们十善法。「这样可以饶益我们这些天人,也可以增长你野干和尚的功德。」野干就答应了。「好,正是时候,那么现在我就教你。」它就告诉天帝,「你要受这个十善法的戒,那么你先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忏悔业障。你要会忏悔自己的业障,要净身口意。」怎么忏悔身口意的业障呢?
第一个身业,就是杀、盗、淫这三件事,要把它清除掉。为什么讲身业呢?身业指的就是,用你的身体去执行的那些业。你的身体没有做这样子的事,那就没有这个身业。口业有四个,就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妄语是谎话,两舌是挑拨离间的话,恶口就是凶狠的话,绮语就是胡说八道的八卦。口业就是指你的嘴巴说的,这四种,你只要说了,就是有口业。这四个口业也要把它清除掉。
什么是意业?我们一般都讲贪、瞋、痴,这里稍微不同,不是贪瞋痴,而是嫉妒、瞋恚、憍慢这三个,憍慢就是傲慢。后面还加上一个邪见,
邪见指的就是不正确的心态,对于自己的嫉妒、瞋恚、憍慢,总认为是自己有理,是别人的不对。所以邪见指的就是嫉妒、瞋恚、憍慢这三个。
这十种恶要把它戒掉,「禁身口意十业,不犯众恶」。这十个恶你要禁止掉,不能再犯。你能够禁止不犯了,就叫十善;做的话就是十恶。这也满简单的,只要不作恶就十善了,如果你做了这十种恶事的话,那就是造了十恶;你一心的、诚心的把这十恶去除了,就是身口意净。把身口意干净了,这样就是十善,这十善也满容易做的,只要不做十恶就十善了。
天帝就再问:「十恶、十善的果报是什么?能得到什么好处?」野干就告诉他:「我曾经听佛说,十善的果报就可以让你上生到六欲天,做了天人,有七宝宫殿,有五欲自然,百味饮食,寿命无量。父母妻子,六亲眷属,端政净洁,欢喜快乐。所以人如果做了十善的话,就会生天,在六欲天里面,得到这么多好处,天人的福报都有了。你如果在天人的时候,继续持十善,天上的福尽了要死掉时,在天上死,还会在天上出生。你继续持十善的话就会这样,生生世世都在天上生、天上死,一直在天上;而且下一生的福报,比上一生的还要更好。」
这个跟世人的十善稍微不同。世人,指的就是人世间的人,修善很困难。他的困难在「心道三戒,难可护持。」指的就是意业,嫉妒、瞋恚、憍慢这三个,很难守。记得我过去也讲过,我觉得身业好守,口业也好守;可是意业守不住啊!它自己就要生出来,要想啊;只要这么一想,就犯戒、就造业了,管不住啊!你看这个经里面,跟我所讲的英雄所见略同。真的,我就觉得这个很难;果然,这里也讲,这个是很难的。
不过经文里面说「心道三戒,难可护持。」那个三戒到底是指什么?其实很简单的,不是讲「不瞋戒」吗,就是戒瞋恚;你要做到不瞋,就是不生气嘛,一个让你生气的事情来的时候,你的瞋心就冒出来了,根本管都管不住的,所以戒也戒不了。你要它不生是很难的,我们人世间的人,真的就是很难。怎么办呢?说有方便法,先来练习修持心。心里面一直要自己保持是好心的、慈爱心的,这么做久了以后就可以不瞋了。他也没有办法直接说:「我就是要不瞋。」没有办法立刻做到不瞋,就让你先做到慈心,养成习惯之后,渐渐的才让这个瞋心不起。
可是我们人世间的人,想要行慈心也很困难,行一下就忘掉了,做一做就没了,一下就飘走,就不见了。他形容那个不见的状况,就好像拿刀来砍水,你砍下去把水剖开,它马上又合起来了。只有在砍的那一瞬间,好像有砍开来,但是刀子一划过去,那个水又合起来了。我们要行慈,你看是这么困难的。所以要守不瞋戒啊,很难。
嫉妒这个戒也是一样,遇到状况出现的时候,它就会发作。看到别人有好的地方,那个嫉妒心就会发作。看到人家有福气,就发作了;他怎么可以有福气?看到人家长得漂亮,心里也发作了,为什么她长得漂亮,我不漂亮?就是看不得别人好啦!一看到别人好,那个嫉妒心就要发作,你要不起嫉妒心,很难。嫉妒各种人家的好,人家如果很健康、不生病,你也会嫉妒。看到人家聪明,你也会嫉妒。反正人家所有好的,你都会嫉妒,嫉妒心就是这么自然的跑出来了。要不嫉妒很难。
憍慢的心也是一样,遇到状况的时候,它就会发作。什么时候这个憍慢的心会发作呢?看到人家不好,肢体残缺不全、或者穷困、或者丑陋、或者又聋又哑有智障,憍慢的心就出来了,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所以要不憍慢,也很难,它要发作的时候就发作了。我们世间的人,要持住这个心戒,要不让它发作,难呀!虽然我们有的时候强制自己不发作,可是只能一时;稍微不强制一下,稍微放松一下,它就发作了,它自动发作的。所以世人修十善的果报,就不会像天人那样,效果那么好;天人修十善的果报,比人世间的人好多了。
天帝听了以后就觉得,这些世人的毛病,我们天人也有啊,也不见得没有,那个心道三戒也是一样,很难。嫉妒、瞋恚、憍慢还是一样,没有停过啊。我们怎么福报就比世间的人要好呢?这个野干就说:「人世间的人,他的福报少,烦恼多,就是苦多乐少。而天人是苦少乐多的,所以彼此福报是不一样的。」天帝又说:「我们这些天人啊,享乐享多了,心都很粗的,好像猿猴一样。要持这个十戒,也不是能够一直都保持着。常常也是,这个时候持持、那个时候又忘掉了。跟世人的问题一样,虽然比较好一些,但还是有同样的问题。如果我们中间忘失了,犯了戒、做了坏事了,怎么办?有没有办法补救?」
野干就说,它听它的师父说:「如果人行十善,但是不小心,有的时候又犯了戒,也就是做了十恶当中的一两个恶;做了,怎么办呢?那么就要找一个贤明福德的人,把自己所犯的错,向他坦白,表示忏悔。」这个状况有一点像天主教,大家有时候看电影会看到,常常有很多人到天主堂跟神父告解,好像就是这样子的事情。不过电影里,每次演那个告解都是开玩笑的,好像神父就正好是一个坏人,告解以后,知道他犯的错就去整他;电影里面,常常演负面的。这里应该是正面的,就是你向那个贤明福德的人,将你所犯的错事,向他坦白,请求原谅;自己忏悔,重新再受这十善戒。这样就算把这个戒恢复了,就没有犯戒了。
这样做为什么会有用呢?后面它就举例了。其实善就好像稻的苗,恶就好像杂草。我们还是常常要去把杂草拔除掉,你去告解、忏悔,就等于是把杂草拔掉,这样稻苗就会长得更好。讲到这里我就想起,对于这个问题,意业的这三个戒很难守,那么我的方法就是:如果你心里面起了这三个意业,譬如说有嫉妒、有瞋恚、有憍慢,这个心一起,你就对于使你起心的那个对象,那个人或者那个事,就在心里面很诚心的跟他说:「对不起,请原谅」。
我发现,至少我自己觉得很有效。大家如果还记得的话,不妨试试看。如果你发现我讲的这个方式没有效,你就讲十遍;如果十遍还没有效,你就再用今天经里面讲的那个方法,也是可行的。你去找一个贤德的人,向他告解、向他忏悔。然后就说,我以后不犯了。我的方法不需要找人,不需要找一个贤明福德的人,就自己心里这样说,我就觉得有效了。如果说这样还没有效,也许真的要找一个人,向他坦白、忏悔,这样子比较更有力量一点。
天帝本来忧虑他还是会犯戒,他们要怎么样子补救;这个时候,补救的办法也告诉他了,所以他们就不再忧虑了。但是他们又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想到:「我们虽然犯了戒也可以补救,那么我们就生生世世一直在天上。但是在天上还是要死,死而再生、再死还是要生,所以还是有生死的问题。在生死的过程当中,还是有风险,一生一死的时候,他化自在天天王会来整我们。」
这是为什么?他们生生世世都这么有福气,福气愈来愈大,生死对他们好像也没有什么关系了,那时候他化自在天天王就会嫉妒;这一嫉妒,就会来整他们。在生死交接的时候被整的话,就会糊涂了,这一糊涂的时候,就会做坏事;一做坏事就糟了,就要受恶报。所以还是有生死的风险,生死的不安全、不确定性在那里。所以他就问:「唉,这样还会有生死呀,还是有无常啊,那个他化自在天王,看我们这样子的修福,心怀嫉妒,就常常来作弄,留难我们呀!我们一被弄的话,就忘失了善道,就会造下恶业的因缘,就会受苦报。要怎么样让我们可以不死,或者是没有生死的这种风险,不会被这些魔王扰乱?」
这是进一步了,野干就回答,它曾经听它的老师说,只要发菩提心,修菩萨道,魔王波旬也不能来损害你们。为什么呢?因为发了菩提心、修了菩萨道就有智慧,有智慧心就不乱,没有迷惑,就不会受到他的伤害。有了智慧以后,我们就识知宿命,所以就不会造恶了。心一直是清净的,就得了无生忍,得了无生忍的话,就远离生死。
天帝听了,哇,那怎么修菩萨道啊?他就想修了。所以修菩萨道,就是比十善法还要更进阶的一个法。野干就回答他说:「我听老师讲,求佛道者,从原而起。你要修佛法修行的话,就要从原始点开始。要从你的最原始点开始。」这句话满深的。我把它化成另外的话来说,我们人的原始点在哪里啊?用禅宗的话,就是本来面目。用我常讲的话,就是你那个不可被知的能知。那就是原始点,所有一切的原始点。
所以一定要找到那个原始点,从原始点开始。如果用我们圆觉宗修行的话来说,就是先入解脱门,解脱门就是你的原始点。所以你要先回到解脱门,从解脱门再开始,这个就是「从原而起」。你一定要从原始点开始,经文里面说得满多的,我就照这个经文来念一下。
「先当广学诸法因缘,」从了解因缘开始。「解因缘故」因为你了解因缘了,信心就坚固,「信根力故」信心坚固了,就能起精进;能精进了,就不起一切恶业因缘。「纯善之心,无放逸故,智慧成就。智慧力故,总摄三十七品助菩提道。」后面的这一段,比我刚才跟大家提的,又浅一些。我刚才跟大家提的那些,是一针到底,一句话就讲到源头了。它这里不是,这边怎么讲?你要学这些因缘,因为信心坚固,就精进,精进了就纯善,纯善了就有智慧等等。那个只是告诉你,你怎么悟本来面目;怎么去做,然后你可以悟本来面目。
我们不必这么麻烦,我们就说,那个原点是什么?那个原点就是你的本来面目。你能够悟了本来面目,那个时候才开始起修。但是很多人误以为,到了本来面目就结束了,以为是修行的结束,已经修完了;不对,不是这样子,那是才开始而已。我们还是回到经文。
天帝就问,三十七品这个太深了,不是我们这些粗心的人、刚开始学的人能够懂的,有什么方便的善法,可以入这个菩萨道呢?野干就说,有,它听它的老师说过,要修菩萨道,可以有方便法,来调伏诸根的。什么方便法呢?就是六波罗蜜和四无量心。这个就是可以修菩萨道的方便法。
这个时候天帝又再问了,六波罗蜜是什么东西啊?野干就告诉他,六波罗蜜第一个是布施。布施是第一波罗蜜。它可以破什么呢?悭吝的贪心。把这个贪心破除掉。第二个守善,不行恶就为善。有一说是守戒,意思相通,就是不做恶了,就是守善波罗蜜。第一个是布施波罗蜜,第二个守善波罗蜜,第三个是堪忍波罗蜜。我们也叫做忍辱波罗蜜。我觉得堪忍比较好一点,比较容易让人懂一点。意思是遭逢不如意的恶事,心能堪忍,不怀报复心。被人家欺侮了,心里面不起报复心,能够忍住,当然就是不生气,忍住那个瞋心,那就是堪忍波罗蜜。
第四是精进修行波罗蜜,就是精进波罗蜜。第五收摄其心,不邪念故,第五其实就是禅定波罗蜜。这里讲的更实际一点,讲禅定好像是一个专有的术语,这里不是用这个专有的术语。收摄其心的意思是:你的心是收拢的。所谓收拢,就是你的心是愈来愈简单,愈来愈纯化,就是收摄。也可以说是归纳的,也可以说是归元的,这就是收摄。那么邪念是什么呢?是发散的,那个心啊,愈来愈复杂,愈来愈复杂。那个心念是发散出去的,就是邪念。我们用另外一个说法:一个是向外驰求的,这是坏的,是邪念;一个是摄心内证的,就收摄了,就这两个方向。
六者修习智慧,照除烦恼无明暗。这第六,用我们的专有术语,就是般若智,就是智慧,智慧波罗蜜。这边的智慧,这部经特别强调,就是懂因缘,识知宿命,就是般若智。就是这六个波罗蜜。
所以六波罗蜜,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就是所谓的六波罗蜜;加上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就是它说的十波罗蜜。四无量心,加上六波罗蜜,就是十波罗蜜。修这个十波罗蜜,就就算修菩萨行了,就可以避免生死的风险。因为你修这个就可以修到无生忍,这样子就远离了生死的风险。
天帝又再问,那什么是慈?你见到有痛苦的人,就起那个慈心,作为救护,皆令得所。慈是什么呢?看见人家有困难、有需要,你去满足他的需要。有这样子的心,就是慈。那悲是什么?悲一样也是看到别人有困难、有痛苦,你心里面起的心是,帮他把困难、痛苦消除,这就是悲。慈是看到人家有困难,有某种需要,你去满足他的需要,这是属于慈。悲稍不同的是,面对这种状况,去帮人家把痛苦排除,那就是悲。
喜是看见人家有好,我就高兴;看见人家好,我就跟着好,跟着高兴。喜真正的意思,就是随喜。前面讲到嫉妒,嫉妒是看见人家好,我心里就起嫉妒;这里不是,看到人家好,我就跟着人家一起好,很替人家高兴,不是嫉妒心,是起喜心,替他高兴。看见人家好,就替他高兴,也随顺着去做同样的、高兴的事情。这个就叫做随喜。所以这个喜,就是随喜。
舍是看见人家有痛苦,我们就布施给他,协助他;做这样事情的时候,不要他回报。把要人家回报的心全部舍掉,「不望现报、不望生报、不望后报」,所有的回报,全部都不要。所以这边的舍,就是把要回报的心舍掉。
这样的慈悲喜舍,还只是慈悲喜舍,还没有到无量。为什么又说它是四无量心,要无量呢?因为做这个事情是对所有一切众生做的,众生是无量的,你对众生行慈,众生那么多,你的慈就必须要是无量的,所以就变成无量心。因为众生无量,慈心无量;众生无量,悲心也无量;众生无量,喜心也无量;众生无量、舍心也无量;所以这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这么来的。
这样的话,十波罗蜜就全有了。这样子的十波罗蜜,就把菩萨道全部含摄了,全部总摄、包含。这个时候,天帝听了野干说十善行法,又听到菩萨行,他所有的疑惑都解了。听了非常的高兴,非常的欢喜。所以他就跟他的八万侍从、八万诸天一起,修敬。一起非常的恭敬,叉手合掌,对野干说:「弟子今日,八万诸天,一心同时,发菩提心,如和上说,菩萨道行,当具奉行。唯愿和上,随喜听许。」
野干就答:「宜知是时,斯则是其本心所望。」野干就说,如你们的愿。诸天就叉手合掌,叉手是什么?叉手就是右拳在左胸一比,合掌、叉手表示一个礼节,西方现在都还保留着;拿帽子在胸前一比,没有帽子就手一比,敬礼的时候就这样表示。叉手合掌之后,他们就开始修了。
但是他们还继续再问,他们想要供养;希望能够设供养。野干就回答说:「唉呀,你们就不要问了。」它说 :「我吃什么你们最好不要问,讲起来太难听了。」可是天帝说:「不管好不好,你就说给我们听嘛!」野干没办法,因为他们想要照它所吃的来供养它。它说,它是吃狮子、老虎的粪便,还有吃那些死人的腐肉;有的时候,饿得不得了的时候也吃泥土。这么一直吃,但是从来没有吃饱过。
这个时候,天帝他们听了就很难过、很悲哀,就对野干说:「唉!照你所说的食物,我们也供养不下去,那就没有办法了。我们要回到天上去了,以后我们怎么来报答师恩呢?」野干就说:「你们就把你们所学到的,到天上以后,再辗转教给别人,这样子就是报恩了。就是报我的恩,也报一切诸佛的恩,也会增长你们的福德。」
诸天就起立,跟野干说:「弟子之徒,今还天宫,未审和上,何时当舍此罪报身得生天堂,共相见也。」野干说,最多七天,它就要把野干的这个身舍掉,就是要死了,「就会生到兜率天去。如果你们也可以、要生天的话,希望你们也能生到兜率天。」为什么呢?兜率天中有很多菩萨,专门教化诸天的佛法就在兜率天。所以天帝就跟它说:「我们会遵守您的教诲,如果我们在忉利天福尽以后,命终了,我们也会想办法生到兜率天去,与师相见。」讲完了,就在野干身上洒上花,然后就离开了。这些天人回去以后,七天,那个野干不离开它的座位,七天就命终,就生到兜率天做天王子。还是一样,识知宿命,以十善教化诸天。
我们再回到波斯匿王这边,这个时候,佛就告诉波斯匿王:「那个野干是谁?就是我,释迦牟尼佛。我当时就是做了野干。当时那个帝释天,就是舍利弗。当时那个阿逸多的老师忧波达,就是弥勒佛。还有八万诸天,跟着玉皇大帝的八万诸天,就是现在娑婆国土,八万菩萨打不退者。」那个时候的八万诸天,就是现在的八万菩萨。
佛又告诉他:「我回忆过去,从初发心,到修菩提行,乃至证到无生法忍。于其中间,」在这个过程当中,与弥勒佛、舍利弗,一直都是很好的修行同伴,都在一起的。不要命的去追求明师,「亲近奉侍,研精学问,成就智慧。智慧力故,于五道中,随所生处,教化成就,无量众生,令得度苦。至今成佛,」直到现在,「我成释迦佛了,皆由般若智慧方便,断除一切结习因缘,成等正觉。」完全是靠这个般若智。就是懂得这些因缘结习的般若智,所以现在才能够再继续,用智慧来教化这娑婆世界的众生修行。
这个时候波斯匿王,还有他一起来听法的眷属,听了以后就心开意解,非常的高兴,起来作礼。他原先坐都坐不下去,根本不想听,想要借机会跑掉,听到现在就高兴了。也不知道疲倦了,他说:「为什么会这样呢?世尊您以前讲四圣谛、十二因缘、出世间法的时候,我们都很笨,听了都不了解,所以身体才会疲倦。现在听您讲这个菩萨法,大家听了,虽然好像还没有全懂,但是心里面很开心,就觉得很满足。那么,希望佛能够教我们,怎么修这个菩萨法?」
佛就问波斯匿王:「这个菩萨法,修身口意三业,这个十善道、十波罗蜜,是总摄了一切的菩萨法、佛法,你们能够修吗?」波斯匿王就说:「唉,正如您说的,这个法实在很难修,尤其这个意根的心道三法,很难修。该怎么修呢?」佛就告诉他:「告诉你们一个修法,因为你们的心很粗的,要好好修很难。你们的烦恼都被风这么一搧,就动来动去,根本忍不住,所以你们也没有办法持久的。想要修这个十善的话,就用三个时间来修。一个是上时。就是一醒来,到早饭中间,这一个时间修一修,这就是上时。中时是什么呢?吃一顿饭的时间。吃饭你最多半个小时嘛,就是半个小时之内的事情,这是中时。那么再一个下时,就是走路散步的时候,那也半小时不到的事情。修十善就是这三个时间修就好了。」
波斯匿王想:「这样子修有用吗?这么短的时间,这样子修一修有用吗?」佛就告诉他:「有用,修的时间虽然短,但是有用。」祂就举例,为什么有用。「譬如说,你累积了一百年的稻草、或者是木材,只要点一个小小的火,一下子就把它烧光了。修这个十善,虽然三个时间那么短短的,修一修而已,你累积的业障,恐怕堆积如须弥山这么多;但是没有关系,这个小小的火可以燎原,所有的这些稻草、木材,小小的火一点了以后,一烧就光了。所以你们不用担心,这样子的时间就够了,就可以把你们的业障消掉。消掉了,你们的菩提心就发芽了,以后就会长成佛果。」
波斯匿王听了以后更高兴,就跟世尊说:「弟子今者,大得善利,所以者何,闻世尊说,修十善道,功德因缘,能令众生,成菩提芽,弟子今者,志乐菩提,当勤修行,心不退却。」那么,「佛说是时,随从王者,」所有跟着波斯匿王来的那些人,全部都发心要修菩提道,要修菩萨道,要修十善法。
这一段,如果大家有上过修行班二,修行班三的话,修行班一二三都上过的话,以上所教的法,全部都学过了。这个就是波斯匿王他们学到的,现在再补充一些经文上面没有的因缘给大家。
在前面,有安陀罗国王,还有他那个出主意的臣子,以及被他杀掉的摩罗婆王。我们的经文里面,只说到被安陀罗国王设计陷害的阿逸多王,他死了以后,就掉到地狱,后来又做了野干。从野干又再上生,到后来,原来它是释迦佛。我们就好奇的想要知道,那个安陀罗国王,他死后的下场是什么?他那一生,我们用世间人的角度来看的话,他是意气风发、功成名就的,那应该是得意万分。他想办法从阿逸多王那里得到了一百万兵,加上自己一百万,就把摩罗婆国灭了,把摩罗婆国王斩首。
我们很想要知道,这个安陀罗国王死后会是什么?当然这个故事,释迦佛是在两千多年前,差不多三千年那个时候讲的;祂讲的那个故事,对祂而言已经是无数劫前的事情了。我现在就问,无数劫前的安陀罗国王,以及他的那个出主意的臣子,下场是什么?我现在告诉大家,他们现在还在地狱。我讲的时间是现在,现在还在地狱。安陀罗国王在地狱,他那个出主意的臣子也在地狱,他更惨,他还被很重的手镣脚铐铐住,在地狱还被铐住。
另外那个摩罗婆国王,当时他的下场也是下地狱,但是很快的就从地狱出来,在人道做了王公贵人,做了好几生。之后就生天,生天了以后,现在是佛,在佛世界。当时在那一生来看的话,他是很倒楣的,对不对?被杀头,国家也被灭了,还下了地狱。我们如果来算他们的报酬率的话,那一生看起来,最赚的是安陀罗国王,最亏的是摩罗婆国王,次亏的是阿逸多王。但是如果用比较长的时间,算到现在的话,最亏的是安陀罗国王,和他的臣子,臣子可能更亏;摩罗婆国王和阿逸多王都不错。所以到底要怎么算这个赚赔呢?真实的状况是,要把时间拉得很长来算,算出来才是有智慧的结果嘛。如果只看一生的话,你以为很赚,其实是大亏啊!那么摩罗婆国王为什么会掉到地狱?因为他被人家灭了国、砍了头,所以下地狱吗?不是,是因为他前生做过出家人,但是犯戒;所以他会受这个要下地狱的报。甚至这个被灭国、被杀头,都是跟他做出家人的时候,犯了戒有关系,所以才会受这个报。这个报受完了,他就生上去,现在是佛。
从这个角度来看,好像倒楣的事情并不是坏事,在那一生,看起来是倒楣的事情,反而把债务还清,破产法成立,然后又重新站起来。把债务还完了,又重新再起来了。用当时那一生来看,最赚的就是安陀罗国王了;但是他是最亏的,你用长时间来看,他真是亏得不知道亏到什么程度了。因为无量劫都在地狱,你赚那一生有什么意思?赚一生那么一点点,赔那么多生,你到底赚什么?
你看看我们世间的、现在的人,不是常常做这种事吗?就是为了这一生,然后留下无穷的后患,还以为自己赚了,实际上亏了都不知道。所以,不懂这个事情的话,就是没智慧。你看得懂这样的事情,才叫做有智慧。这个情况也像有些公司,不是只看今年怎么样、怎么样;你用十年来看,他已经破产了。只看一年他是赚的,甚至只看一季,眼光那么短。只要眼光是短的,就是没智慧。有智慧的话一定是时间很长的,这一生不够,要好多生来看,才会有智慧。
【现场问答】
问:有一天走在路上念百字明,念着念着忽然发现周遭的外境消失了,只剩下自己边走边念。请问这是摄心内证吗?这是舍所留能的初步吗?
师:我想这个应该算是入定,就是入定。
问:阿逸多受王位后,修十善法一百年,还受不了色诱而落入地狱。请问要如何修十善法才可免于色诱?
师:这个好问题。阿逸多王不但修一百年的十善法,他前面在跟他老师修学、还没有做国王的时候,他就学会九十六种学问,什么算命、断吉凶、念咒、施法、施药,什么都会。但是人家来陷害他,他就算不出来吉凶,没办法算。这是没办法的。所以也可以知道,现在你学的那些学问,都没办法免掉这个事情。修十善还没有办法免,要怎么样子才可以免呢?要修十波罗蜜,把十波罗蜜修好了可以免。不是修了十波罗蜜就可以免,十波罗蜜要修好了,至少修到无生法忍,证无生法忍,才可免。不然没有办法免。
还有一个办法,是当时不可免,就像阿逸多王学了那么多东西,还是不免要上当;但是他学的东西,对他有没有帮助?有。当他掉到地狱的时候,他所学会的那些东西,对他就有帮助了,那是肯定的。所以还是有帮助,不过还是要去受那个苦。这些受苦对我来讲,我把它解释成出麻疹,这个麻疹还是要出一下,以后就可免了。有的人可能出麻疹也不能免,还会继续出,一出、二出、三出,原因是因为没有学菩萨法。你要这个麻疹出一次就可以了,你还是要修菩萨的十波罗蜜。有这个功夫,那才能够免,上一次当以后就可以出来了。像阿逸多王,上过这个当以后,他就不会再上了。
问:请问师父,我每天出门都会看到一个邻居。有一天她跟我讲,她叫谢秀端,于是我当下就在心里,把她的形象和她的名字连接在一起,于是我便认识了这个女人。请问这是不是识发生的过程?我发现如果这连接名字的动作,是因为心中的时间感才会发生,请问这个时间感是不是行?如果是,那就是行产生了识,对不对?
师:不对,不是这样说的。识和行的关连不是这样子解的。
问:有ABC三个人,A与B是好朋友,B与C是好朋友,A与C是一般朋友。C有一天偶然机会下,发现B有习惯性,在不被A发现的情况下,抢走对A有好感的追求者。A也对对方有好感,但都没多久就分手了,之后又是如此,C与B沟通后,得到的结果是:公平竞争。请问C该如何处置?
(一)告知A,但破坏A与B,B与C之间的关系。
(二)告知A,A相信B,B与C之间关系变差。
(三)用《佛说未曾有因缘经》的故事方式,去启发A思考。
(四)或梁师有更好方法,请梁师开示。
(五) A与B之间有何因缘?
师:哇!这个问题很复杂嘛!我想你讲的事情应该满多的,C既然与B已经沟通了,而且得到了结果,这是经公平竞争的结果嘛。这样的话,C该如何处理?我觉得你的这些方法,只有这个第三,用《佛说未曾有因缘经》的故事去启发A,就启发A而已。至于我有没什么方法?我什么办法都没有。
问:布施钱财时,是否要考虑现实状况?
师:你看看我们的十善法,我们这回讲的六波罗蜜,这个布施波罗蜜是在布施什么?在干什么?为什么菩萨要修这个布施波罗蜜?当然十波罗蜜都要修,我们现在只来探讨布施波罗蜜,为什么要修?
布施波罗蜜是什么呢?就是把你自己的好东西,对你个人而言,那是你的好东西,送给别人。这个是布施。平常我们自己的好东西,当然要把它留下来;我认为是好东西的,不是我的我都要把它拿过来,现在已经是你的东西了,又是你喜欢的好东西,修布施是在干什么?就把这些好东西给别人。这个动作是违反人性的动作。为什么要做一个违反人性的动作?就是为了把我执磨掉。布施,其实就是在把你的我执磨掉。
我要说磨的原因,因为这个实际状况就是在磨掉。这个我执是很厚的、很坚硬的,你没有办法把它一下子就拿掉、打掉,你做不到的。我们怎么磨呢?就是用布施,用每次的布施,就把你那个人性、我执的部分,把它磨一点、磨一点,就这样。磨久了才能够把这个我执磨掉。
我执是什么?就是无明壳。你把它磨掉了,才有办法把这无明壳打出一个洞来。这个洞不是这么打就打得掉的,是在那里磨的,很辛苦的。这么磨磨磨,把它磨掉的。一生不够,要用很多生,很多生持续不断的修这个布施。所以这个布施,根本就是在磨你的我执。把这个我执磨掉了,你就修成了,你就回到原点了,你就回到本明了,那个时候才能起修佛道。
所以布施的钱财,是否要考虑现实,自身的现实状况?你要考虑的话,就是在维护这个我执,要维护它,不要把它伤得太重,就是这个呀。你可以考虑,但是这样子磨,要把它磨掉的时间,就遥遥无期啦,就很长啊!
问:经中许多地方,譬如讲悲的部分,都提起将善业回向众生。但是为什么师父曾经指示我们不要回向呢?
师:因为有别的原因。这部经里面要他们回向,我们为什么不要这么做呢?因为我发现,我们很多人这么做了以后,产生了其他负面的事情,所以不要大家做。一方面,自己的功夫不够,自己也没有多少善业,靠那一点点善业活命都不太够,所以还是暂且不要回向,等本钱够一点的时候再说吧。因为有很多事情出了状况,所以才做这样子的调整的。我们是对我教的方法,是针对我们所遇到的问题而设的。那个经典,那个时候他们是针对他们的状况而设的。
问:如果属下是其他部门的头痛人物,调到本部门,如何与该同事和平共处?
师:喔,就是一个其他部门的头痛人物,调到我这个部门来了,做我的部下。那么这个人,我怎么去跟他同事?这是一个笼统的提问,所以我也只能笼统的回答。那么就好好的跟他和平共处,没办法做什么特别的回答。
我们今天问题就到这里。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