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请问净土五经及净土法门大意?
 
{返回 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04

请问净土五经及净土法门大意?
 
  印光法师答: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若论大机所见,肇始实在华严。以善财遍参知识,末后于普贤座下,蒙其威神加被,所证者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普贤乃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而为华严一经归宗结顶之法。然则华严明一生成佛之法,而归宗于求生净土。是知净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无上大法也。此殆大机所见,二乘尚不见闻,况具缚凡夫乎。迨至方等会上,特为专说净土三经,俾一切若凡若圣,同事修持,以期现生出此五浊,登彼九莲也。佛在摩竭提国,灵鹫山中,说阿弥陀佛,最初因地,弃国出家,发四十八愿。又复久经长劫,依愿修行。迨至福慧圆满,得成佛道。所感之世界庄严,妙莫能名。十方诸佛咸赞叹。十方菩萨,与回小向大之二乘,具足惑业之凡夫,咸得往生,等蒙摄受。是为无量寿经。于摩竭提国王宫中,说净业三福,十六妙观。俾一切众生,悉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众生烦恼业海,从心想生之义,便已彰明校著。果能深明此义,谁肯枉受轮回。末明九品生因,以期各修上品。是为观无量寿佛经。在舍卫国,给孤园中,说净土依正妙果令生信,劝诸闻者,应求往生以发愿,复令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信、愿、行、三,为净土法门之纲宗。具此三法,或毕生执持,已得一心。或临终方闻,止称十念。均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是为阿弥陀经。此三,乃专谈净土之经。而阿弥陀经,摄机尤普。以故禅、教、律、各宗,咸皆奉为日课焉。诸大乘经,带说净土者,多难胜数。而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众生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故将此章,列于三经之后,而以普贤行愿品殿之,以成净土法门之一大缘起。令诸阅者,知此一法,大畅佛怀,校彼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者,其难易奚啻天渊悬殊。以故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也,金陵净土四经板,已经模糊。修净业者,苦无最清爽之读本。因为铸板,以势至念佛圆通章,附于三经之后,称为净土五经。若论法门缘起,宜以无量寿经为首。今为便于读诵,故以阿弥陀经为首。阅者谅之。(文钞续编卷下净土五经重刊序(民国二十二年))
 
  无量寿、观经、弥陀,虽文相不同,而义意则互融耳。佛为九法界众生说,吾人何可不自量,而专主于最胜者观乎。丈六八尺,佛已为我辈说过矣。下品将堕地狱之前,大开持名之法,是观经仍以持名为最要之行。无量寿,详说佛誓,及与净相,是为依小本修者之要诀。由有此二经,则知小本之文,但撮要耳。是知虽依小本,不得以二本作不关紧要而忽之。至于修时,果真至诚,于一瞻一礼一称名,皆可消无量罪,增无量福,非一定须作么修方可耳。(文钞续编卷下复济善大师书)


{返回 印光法师·问答汇编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认清净土法门宗旨?
下一篇:净土法门有什么特点?
 《金刚经》的纲要是什么?
 念佛不发愿往生西方,可以吗?
 “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如何理解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
 为什么要发大菩提心?
 净土法门是谁建立的?
 超凡入圣了生脱死有秘诀吗?
 提倡男女平等,就是抬高女人的人格吗?
 所谓专一念佛需要摒弃一切吗?
 西方极乐世界也会乐极生悲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6经 迦么大经[栏目:相应部 2.天子相应]
 须以慧眼慎甄别 勿堕邪思涉污行--持松法师对学密者的忠告[栏目:持松法师]
 学习宗风(六)[栏目:慧净法师]
 佛陀舍利在中国[栏目:真禅法师]
 性格特质与暂时的情绪状态[栏目: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吃饭就是修行(圆智)[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家庭教育之四[栏目:仁焕法师]
 寂静之道 第二部 修行纲要 闻思修[栏目:寂静之道·希阿荣博堪布]
 借助大小乘的区别来观察自己的发心[栏目:达真堪布]
 超晔上师:学法次第[栏目:唐密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