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金山规约序》解
 
{返回 真禅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510

  《金山规约序》解
  “格外钳锤,临机应用。”钳是打铁时用来夹持铁块的钳子。锤是打铁用的锤子。“格外钳锤”,不是一般的打铁。这是以打铁来比喻禅宗锻链学人。“临机应用”,是说禅宗锻炼学人采用的方法是灵活的,不是呆板的。这是说,按照禅宗作风,不须要僵化的规约。开头之行文,是说按照禅宗作风,  一法不立,本来用不着规约,下文再转到不可没有规约,先纵後夺。
  “本分草料,直截提持”。草料,如牧牛人须向牛群提供车料,以喻禅宗丛林,也要向学人提供学习资料。但这种资料,不是语言文字,规章制度,不从“心外觅法”,本来具有,故称“本分草料。”提持是提供和依持。直截是直截了当。这是说,按照禅门宗旨,用不着心外取法,拖泥带水,搞这些规约。
  “展啐啄之机”。啐啄音翠竹。饮酒入口名啐,用嘴取食名啄。一饮一食之间,也要开展机锋。
  “用杀活之剑”。禅宗有杀人刀、活人剑。一棒一喝,能断人烦恼,活人性命,名杀活剑。
  “拈起时,七纵八横,天迥地转”。拈起话头时,没有一定的规矩格式,能使学人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
  “放下时,不留朕迹,海晏河清”。朕,极微小的先兆。晏,平静。万缘放下之时,既无先兆,也无痕迹,纤尘不立,天下太平,什么也没有。
  “说甚麽禅堂日行,讲甚麽新规旧例”。这两句总结上文,根据禅门宗旨,用不着规约。
  “若也未然”。转入下文。上面说不须要规约,转入下文,是说还是要规约。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诲,教诲。规,圆规;矩,方尺。有本领的工匠教徒弟时,  一定要用圆规和方尺。没有这些,圆的就不成其为圆,方的就不成其为方。徒弟就学不会。这是比喻学佛法也要有规矩。
  “自我佛处世,深达物情,调御众生”。深达,是深深地通达。物情是众生的心理。调如调象,御如驭马。我佛教诲众生,也如调象驭马一样。
  “宏范三界,轨持万化”。宏是扩大。范是榜样。三界是欲、色、无色界。佛的出世,扩大了三界众生的见识,成为他们的榜样。轨是遵行之意。持是依持之义。万是众多,化是化育,众多化育,就是众生。佛的出世,规定了三界众生应当遵行的道路,为一切众生之所依持。
  “制种种之法式,为万世之典型”。是说佛制订了各种规章制度,如戒律僧制。典型是样板。这些戒律僧制,是後世的样板。自“大匠诲人”至此一段,是说规约决不可少。
  “迨马祖创丛林,百丈建清规”。马祖道一禅师创立禅宗道塲,名为丛林。马祖以前,中国只有依仗戒律建立的寺院,称为律寺·马祖为了适应禅门家风,另创禅宗丛林。百丈怀海禅师,继马祖之後,制订了丛林清规,  一千几百年来,  一直沿用。
  “不局大小乘,不离大小乘”。丛林清规,既不一定局限於大乘教义,也不一定局限於小乘教义,但也不背离於大小乘教义。
  “博约折中,以制其宜”。博是多,约是少。百丈清规,既不太多而成为烦琐,也不太少而过於简单,烦简得中,惟求适  宜。
  “翊赞毗尼,纪纲法席”。翊赞是帮助。毗尼是戒律。纪纲是治理。法席是法门的职位。百丈清规起着帮助戒律和治理各项职务的作用。
  “兰若肃清,龙象蹴踏”。兰若,寺庙。肃清,整齐清净。龙象,有道的僧人。蹴踏,踩踏,此处应作践履讲。有了清规,寺庙就整齐而清净。有道的僧人,都遵循这种清规。
  “传流後世,禅宗相承”。自马祖百丈之後,禅宗丛林都继承着这种优良传统。
  “以随地随时之制度,合为法为人之宗旨”。这种清规,也不是死板的,它可以随地点时间的不同而予以修改。总的目的,是为法为人而已。为法是传持如来正法,为人是令人减恶生善。
  “遵结解制之旧章,制十二月之规约”。遵是遵循。结如结夏。解如解夏。制,是制度。佛教戒律,每年四月十五日结夏,七月十五日解夏。旧章,旧的规章制度。制是制订。遵循佛戒,制订新规。  一年十二个月内都有规定。自“马祖创丛林”至此,是讲丛林清规的由来,并肯定了清规的价值。
  “虽世殊事异,张弛不一”。殊是不同。上弓弦为张,卸弦为弛。引伸以设置为张,取消舄弛。马祖百丈以来,由於时代不同,情况变化,清规中各项细则,有的新设,有的取消。
  “文质损益之间,不能不变通以适宜”。《论语》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损是减少,益是增加。古代的政治文化,因时代不同,有时尚文,有时尚质,有的要增加,有的要减少,这些都不能不变通以求其合宜。丛林清规,历代相沿,也有变通损益。
  “而宏纲巨目,未有不取法於清规者”。上文说,历代弹门规约,比之马祖百丈初创立时有所变通损益,但它的大纲总目,都还是取法於原始的清规。以上先讲禅门下须要规矩,然後又说不可没有规矩,再讲丛林清规的由来,及历代惮门变通损益之意,以下方才正说到《金山规约》。
  “金山大彻堂,由圆悟勤禅师振兴以来,提倡宗风,不落筌蹄”。宗风,宗门的风格。筌捕鱼之具。蹄捕兔之具。《庄子》得鱼忘答,得兔忘蹄。学佛则应得意忘言。按照禅宗风格,但求得佛法宗旨,不落於文字语言。这是说金山丛林的振兴。
  “垂鈎四海,只钓狞龙”。狞,凶恶状,引伸为不平凡。狞龙以喻不乎凡的人物。祖师创立门庭,传佛心印,须觅上根利智之人,才能传法。犹如垂钓於四海,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龙。
  “仰仗先觉,留此模范,以为入道阶渐”。仰仗,上面依靠。先觉,过去觉悟的人,指马祖百丈等。模范,榜样,规则。入道,入於佛法。阶渐,阶级渐次。如人登山,要涉历阶级,惭次上升,入佛法也要有阶渐·清规就是入佛的阶渐。
  “後学初机,细心参阅”。後之学者,初入佛门的人,应仔细研究学习。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规约不是死板的,玄妙不测之谓神。存是存在。规约可以灵活地运用,这要看运用的人了。“其人存,则其政举”。有了人,规约就能执行得好。自“金山大彻堂”至此,讲穴金山规约锣制订的由来,诫後人遵循规约行事。
  “若夫竿木随身,逢塲作戏”。竿是竹竿。木是木棍。这是作戏的人所用的工具。塲是作戏的塲子。禅宗逢缘说法,开悟众生,也象作戏的人一样,随时随处可以作,原不一定要规约。
  “因时设施,通权达变”。设施,设置。权是权巧,巧妙地运用。变是变通。因时间的不同,可以变通。
  “规矩是呆,法则是活”。规矩是死的,法则是活的,可以变通。
  “大用现前,不存规则”。若是见道的人,广大妙用现前之时,  一切施为都是自心功德,就不须要什么规则。
  “有条攀条,无条攀例”。如果不能这样,还须遵照规约办事。条文上有的就攀援条文,条文上没有的,就攀援过去的例子。自「竿木随身」至此,是教後人如何运用这部规约。
  “浮玉云水”。金山又称浮玉山。云水,僧人行踪如行云流水。称云水者,作者谦怀,不用真名。
  一九八三年六月

  附:金山规约序
  格外钳锤,临机应用,本分草料,直截提持,展啐啄之机,用杀活之剑。拈起时,七纵八横,天迥地转;放下时,不留朕迹,海晏河清。说什么,禅堂日行;讲什么,新规旧例。若也未然,大匠诲人,必以规矩。自我佛住世,深达物情,调御众生,宏范三界,轨持万化,制种种之法式,为万世之典型。迨马祖创丛林,百丈建清规,不局大小乘,不离大小乘。博约折中,以制其宜。翊赞昆尼,纪纲法席,兰若肃清,龙象蹴踏,传流後世,禅宗相承,以随时随地之制度,合为法为人之宗旨,遵结解制之旧章,制十二月之规约,维时殊事异,张弛不
  一、文质损益之间,不能不变通以适宜,而宏纲巨目,未有不取法於清规者。
  金山大彻堂由
  圆悟勤禅师振兴以来,提倡宗风,不落筌蹄,而垂鈎四海,只钩狞龙。仰仗先觉,留此模范,以为入道阶渐,後学初机,细心参阅,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若夫竿木随身,逢场作戏,因时设施,通权达变,规矩是呆,法则是活,所谓大用现前,不存规则可也。有条攀条,无条攀例可也。
  浮玉云水


{返回 真禅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百丈禅风千古传——曹溪禅之三
下一篇:“守护国界”——在上海市宗教学会举行抗日战争及反法西斯战争
 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国庆有感
 禅学思想就是人间佛教思想
 玄奘法师传略
 在欢迎鉴真和尚像回国展出协议团宴会上的祝词
 试论水陆法会不可思议功德
 佛国巡礼漫记
 华严宗简论 第五章 华严宗的观法 第三节 清凉的华严心要观与三圣圆融观..
 华严宗简论 第一章 华严经的传译 第一节 六十《华严》
 华严宗简论 第一章 华严经的传译 第五节 《华严经》总纲
 华严宗简论 第二章 华严宗的传承 第二节 二祖智俨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完善护教学,把好进入僧团的关(果觉)[栏目:中国佛教公众形象专题]
 行禅与行脚[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真善美慧的净土文化[栏目:大安法师]
 虹化大成就者阿曲喇嘛持六字真言四亿遍[栏目:观音心咒感应录]
 面对生活中的烦恼矛盾,心情受到干扰时,应该怎么做?[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三个梦[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沙门以何为生?[栏目:永海法师]
 常怀感恩,勉励自己[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