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华严宗简论 第一章 华严经的传译 第一节 六十《华严》
 
{返回 真禅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272
  华严宗简论
  余昔年从华严座主应慈老法师学习华严大教已达十六年之久。为报师恩,使师的教诲发扬於世,现著《华严宗简论》,以飨读者。
  第一章 《华严经》的传译
  华严宗,依《华严经》而立名。华严经是释迦伞尼佛成道第二七日,於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所说的教法。佛减度七百年後,南天竺龙树菩萨,於龙宫中,见此《华严经》有三本。上本有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品。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本有十万偈,四十八品。清凉澄观大师说:“此上中二本,并非世人心力能传。”龙树所读的下本《华严经》翻译到中国有三个本子。  一、东晋佛陀跋陀罗(觉贤)於扬州道场寺,译出六十卷,三十四品,世称六十华严。二、唐武则天时,于阗沙门实叉难陀(学喜)於长安译出八十卷,世称八十华严。为了区别晋译,称六十华严为旧译,八十华严为新译。三,唐玄宗贞元年间,乌茶园王献手书《普贤行愿品》,为玄宗祝寿,玄宗诏罽宾三藏般若法师译出四十卷,世称四十华严。六十与八十两本,只是详略不同,而四十卷本,则是前两经最後一品《入法界品》 。
  第一节  六十《华严》
  东晋时,支法领,笃信大乘,勤习佛法。常叹惜大乘经之缺乏,发大誓愿,赴西取经。当时于阗东南的遮拘迦国,国王信奉大乘佛教,宫中藏有《华严》、《般若》,《方等》等经典,国王亲自管理这些佛经,并以香花供奉,劝说文武大臣礼拜这些经典。又离国都东南二十里处,有一险山,藏有诸大乘经典,国王派重兵守护,不准流传於国外。支法领听到这些消息,就到该国,恳求国王,求传《华严》。国王终於被他的求法精神所感动,允许传出。於是支法领在此得到《华严经》的前分。三万六千偈的梵文,请到中国。
  当时沙门智俨在罽宾延请觉贤大师来华。觉贤是印度迦毗罗卫国人,幼年出家,资性聪明,广学经典,学德超群,律禅兼修。在智俨的恳请下,他悯其精诚,慨然应允。於是裹粮辞师,向东迈进。途中层岩重荫,绵亘千里,昼履巉岩,夜枕冰冻,侧足傍践,援绳挂索,仰接云霄。中途粮尽,乃分粒而食,干辛万苦,笔难尽述。如是者三年,乃度葱岭而至交趾,经海道乃达青州。闻鸠摩罗什在长安,即於弘始十年四月抵•达长安,受到罗什的礼遇。两人共论法义,阐发玄微,各有所启。沙门道才等六百余人,俱禀惮训。
  旨後来觉贤与弟子慧观等四十余入,南诣庐岳,慧远大师久仰风名,欣然接纳。於东晋义熙十四年,由吴郡内史孟颉,右将军楮叔度联名恭请觉贤於扬州道场寺,翻译支法领请来的《华严经》。觉贤义不容辞,因与沙门法业、慧观,慧严等一百多人翻译此经。觉贤亲临译场,指挥执笔,诠定文旨,会通方言,妙得经义。前後花了三年的时间,於元熙二年六月,译出五十卷,然後再校订而成六十卷。这就是现传的六十华严。华严大教,得以流通我国,觉贤之功,不可泯没。觉贤於元嘉六年,以七十一岁而圆寂。
  六十华严译成的翌年,再与梵文本勘校,发现《入法界品》有漏译之处。唐贤首法藏每讲六十华严,叹惜译文前後不连贯,因就教於日照三藏。日照三藏携有华严经第八会经文,相与对勘,补译两处漏译的经文  并由复礼法师执笔,慧智法师译语,乃成六十华严经之完本。

{返回 真禅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华严宗简论 第一章 华严经的传译 第二节 八十《华严》
下一篇:沪港佛教的友谊源远流长
 华严宗简论 第五章 华严宗的观法 第三节 清凉的华严心要观与三圣圆融观..
 在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第二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祝词
 对青年僧人的几点希望——在栖霞山侩伽培训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
 上堂法语
 “美东佛教总会”成立二十周年志喜
 华严宗简论 第三章 华严宗的判教 第三节 十宗
 喜读《圆瑛大师年谱》有感
 真禅法师诗集
 华严宗简论 第二章 华严宗的传承 第五节 五祖宗密
 华严宗简论 第一章 华严经的传译 第四节 《华严经》之别译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菩萨圆满无碍法门[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回不去了[栏目:本性法师·禅思录]
 认同[栏目:管理三部曲·迷悟之间 ]
 清除内心的伤痕[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天台佛学 第五章 天台佛学研究 一、天台宗研究中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栏目:曾其海教授]
 什么叫虔诚心[栏目:达真堪布]
 三○ 耶输陀罗为上首之一万八千比丘尼[栏目:长老尼之譬喻]
 念佛方法[栏目:净土宗文集]
 03-087爱.生活与学习[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佛影铭[栏目:慧远大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