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在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第二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祝词
 
{返回 真禅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89
  在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第二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祝词
  回忆三年前,我曾蒙各位法师居士的垂念,参加了第一届开学典礼。今天,中国佛学院灵岩山分院举行第二届开学典礼,使我有幸再次参加你们的盛典。看到佛种不断,後继有人,使我无比喜悦。
  我们佛教事业,近几年来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全国各地,都在修庙造像,金陵刻经处,印行了大量的佛经,我们上海佛协,也印行了十几万册佛经和几十万张佛像,流通全国。除了北京中国佛学院以外,南京、福建,四川各地都在创办或筹建佛学院或僧伽培训班,这是可喜的现像,佛教徒总是希望佛教兴旺,但要求佛教兴旺,首先要建立住持三宝,除了造像印经以外,就是培养僧才了。只有有了大量的、有高尚道德品质、有渊博的佛学知识,而又为广大教徒所尊敬的爱国爱教的青年僧人,佛教事业才能健康      贵院在培养僧才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上海佛协也将筹办上海佛学院,但我们还没有经验,不知道应当怎样才能办好佛学院,你们是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向你们取经,向你们学习。
  关於青年学僧应当学些什么?依我看法,我们既是佛学院,自然应当以佛学为重点。但也要传授一些文化知识。如何学习佛学?我认为,不应把学习佛学理解为仅仅熟悉一些佛教的名词术语。名词术语是要学的,但仅仅停留在名词术语上就远远不够了,学习佛学,是要懂得佛教的精义。如果只知道学习名词术语,而把精义忘了,这叫做“买椟还珠”,同时,只在语言文学上懂得佛法精义也是不够的,还要依教修行,只有懂得佛法精义,又能依教修行,才能得到佛法宝益。有些人虽然会写文章,会发表演说,讲起来台贤性相无所不通,但却不依敦修行,这样终究不能得到佛法实益。
  一般人讲佛法,往往认为佛法是厌世的、消极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佛法可以说,既厌世又入世,既消极又积极。在对待名利声色五欲之娱,佛法是厌世的,消极的。所谓“厌”,就是讨厌这些东西,不要这些东西,对这些东西不爱好、不追求,对待这些东西,采取消极态度。佛经中教诫比丘要“少欲知足”,“远离愤闹”,“独处闲层”,“寂静无为”等等,就是这个意思。在对国家,人民这些问题上,佛法是入世的、积极的。这就是要做有益於国家和人民的事情。经中佛陀教诫菩萨,要“发菩提心”,要“普度众生”,“同登彼岸”,要“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等等,都是这个意思。当前,我国的四化建设就是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象这类事,我们佛教徒就要积极地参加。
  六祖大师有四句偈:“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求鬼角。”这是说,佛法就在於世间法中,不是离了世间法,另外有佛法。佛法虽然就在於世间法中,但要在世间法中觉悟。如果在世间法中不觉悟,那就仍然是世间法而不是佛法。什么叫“觉悟”,对於世间的名利声色等,  一切一班,不爱好、不追求,不被这种东西所迷惑,这就是“觉悟”。什么叫“不离世间”?就是对於有益於国家和人民的事情,尽力去做。只有这样,才是一位真正爱国爱敦的佛教徒。今天,就是需要这样的佛教徒。
  最後,祝各位法师、居士、四大轻安、六时吉祥!
  各位同学精神愉快,学业胜进!
  一九八四年

{返回 真禅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怎样行菩萨道——讲於上海佛教居士林
下一篇:在欢迎鉴真和尚像回国展出协议团宴会上的祝词
 地藏菩萨圣诞法会开示
 谈谈禅宗——讲於上海佛教居士林
 念佛不忘救国 救国不忘念佛——纪念弘一大师诞辰一百一十周年
 华严宗简论 第二章 华严宗的传承 第一节 一祖杜顺
 答胡培炯问禅
 寄怀香港觉光法师
 华严宗简论 第四章 华严宗的思想体系 第四节 六相
 华严宗简论 第三章 华严宗的判教 第一节 三时
 让友谊的种子开花结果——在欢迎日本法隆寺 现代遣随使 访问团宴会上的讲..
 佛法与人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阿含经卷第三(六七)[栏目:杂阿含经]
 6.西藏后弘期佛教[栏目:法尊法师佛学论文集]
 二〇〇八年打戒七感受(释永弘 比丘尼)[栏目:大悲寺妙祥僧团·心得体会]
 Noticing Space[栏目:Ajahn Sumedho]
 观修的时候如何面对昏沉的状态?[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禅七讲话 乙篇乙亥新正禅七讲话 第六日 自悟自证[栏目:日慧法师]
 圣赞智泉法师法语精选之一[栏目:智泉法师]
 1733 华严经探玄记卷 16-20[栏目:05 华严经探玄记及其它]
 西藏前弘期佛教[栏目:历史源流]
 18.铃声比丘[栏目:海涛法师说故事]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