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罗云尊者修持安般法门(多吉)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62

罗云尊者修持安般法门

多吉
 
在佛经《增壹阿含经》(卷第八·安般品第十七)中详细记载了释迦牟尼佛的独子罗云尊者受学安般法门而获大成就的经过。

当时,佛与众比丘同住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这一天,佛陀与罗云著衣持钵入舍卫城。在途中时,佛陀对罗云说:“你应当观色、受,想、行、识皆是无常。”罗云回答:“是的,我要如此观修无常。”

此刻,罗云转念想到,今天世尊在路上当面殷重教诲,究竟有何原因呢?他反复思维佛陀所说教导,再也无心入城,告别佛陀,马上返回精舍。放下衣钵,来到一棵树下,端正身心,结跏趺坐,一心观修无常……

佛陀从舍卫城回到给孤独园精舍后,漫步经行至罗云面前,对罗云说:“你应当修习安般法门,修行此法,所有愁、忧、烦恼都能除尽;修行不净观,所有贪欲都能消除;修行慈、悲、喜、舍,所有嗔心、害心、嫉妒心、骄慢心都能除灭”。

佛陀作以上教导后即离开罗云,而入静室。

罗云尊者听了佛陀开示,欲修安般法门。立即下座往佛陀静室,顶礼佛陀后,在一边默坐片刻,然后请教佛陀如何修习安般。佛陀对罗云说:“你能来这里问如此重大的修行问题,很好!你要用心听,并好好思量。现在我就对你详细讲解法要。罗云,如修此法者,应当于闲静无人处,正身正意结跏趺坐,心无杂念。意念鼻端,出息长知息长,入息长亦知长;出息短知息短,入息短亦知短;出息冷知息冷,入息冷亦知冷;出息暖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暖;尽观身体入息出息皆悉知之。有时有息知有,有时无息亦知无;如感觉息从心出,知从心出,感觉息从心入,亦知入。能如此修习安般法,则无愁忧、烦恼,获大果报,如饮甘露。”

至此,佛陀已将安般法要尽授于罗云尊者。

罗云尊者得闻如此微妙法门,欢喜庆幸,即从座位上起立向佛陀礼拜,并绕佛三圈后返回安陀园。

罗云尊者在一棵树下结跏趺坐,依佛所传授的方法,一心精修安般法门……不久,在座上生起了殊胜的觉受,身心无比轻安自在,渐证入了初禅。以后继续精进修持,继而入二禅、三禅、四禅……。

至此,罗云尊者三昧心清净无秽,一切烦恼诸心结都化解,身体柔软。得宿命智,知自己如何来,如何去。亦知过去无数劫众生事;得他心智,知一切众生心意;得天眼智,纵观六道各类众生心行。所有欲漏、有漏、无明漏、俱得解脱,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成大阿罗汉。

罗云尊者修行成就后,来到佛陀住所,礼拜感激恩师,并汇报了修行成果。佛陀对众比丘宣告说:“诸阿罗汉均不能与罗云相等同,我声闻弟子中,持禁戒第一者,当推罗云。”

禅刊 1998年度第五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最后的口诀(曹毅)
下一篇:智者大师论成佛与做人(高新民)
 学习地藏菩萨的孝亲精神(演培法师)
 佛法使人心灵纯美(智海)
 佛法只是平常事(夏林凤)
 唐末五代禅门高僧贯休(李豫川)
 可贵的广大心(方淮)
 一张白纸(果净)
 低头便见水中天(一钵云水)
 至心诵经 脱离险境
 何谓真正见解(大悟)
 心理养生四要素(牛松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七 (5)[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为生命竖起奋斗的目标[栏目:读懂人生·禅意智慧]
 四十华严 第四卷 第71讲[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四十华严]
 百喻经 86 父取儿耳珰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愿性之9:祈愿启动菩提心[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六讲 依师之理[栏目:衮却格西]
 如果轮回学说真的成立,为什么人会越来越多?多出来的灵魂是从哪儿来的?[栏目:生西法师问答]
 祖师吉日[栏目:唐密祖师]
 第九选 五蕴断--攀缘四识住[栏目:杂阿含经二十选]
 执著乃漂泊轮回之根本[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