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茗山法师开示录(节选)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39

茗山法师开示录(节选)

1、 爱国爱教,正信正行。

2、 登无量寿,度有缘人。

3、 退让身安乐,无私心自宽。

4、 万法皆如幻,一心念佛陀。

5、 念佛须出口入耳,重在摄心。

6、 名利淡如水,德才重似山。

7、 圣贤蕴於心地,生死挂在眉梢。

8、 无人无我观自在,救苦救难大悲心。

9、 礼佛持名修净土,寻声救苦度群迷。

10、 当学柔和忍辱法,常存喜舍慈悲心。

11、 看破事事皆如梦,随缘处处好安身。

12、 积德以慈悲为本,修身以戒律为先。

13、 茹素持斋少疾病,放生戒杀可延年。

14、 寿比南山缘积德,福如东海靠行慈。

15、 天下并无困难事,息心一事最为艰。

16、 吾人若欲心休息,一句弥陀念不闲。

17、 道在人宏,境由心转;谨言愍事,勤学慎行。

18、 修行就是多明理,明因果,念佛,参禅,息灭贪嗔痴。

19、 爱国守法,爱教持戒,尊师重道,勤学苦修。

20、 勤求忏悔,勤修三学,勤断习气,勤念弥陀。

21、 了真空,不为色声香味触法所转动;

常念佛,当摄眼耳鼻舌身意下功夫。

22、 一旦无常到,方知幻化身。劝君多念佛,念念息贪嗔。

23、 六根都摄念弥陀,念念相续无间断。

不待临终求往生,现前已把凡胎换。

24、 说道不难行道难,须经苦辣与辛酸。

寻常见色闻声处,顺逆境中多磨炼。

25、 一句弥陀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心中,

千魔万扰还坚定,任尔东南西北风。

26、 阿弥陀佛誓宏深,无量慈悲喜舍心。

接引众生离苦海,同登彼岸免沉沦。

27、 夜静无声息,黎明好念佛。床头结跏坐,心里见天日。

28、 恒顺众生者,菩萨当恒顺众生善愿,决定不恒顺众生恶法。劝化众生改恶向善,这才是真正恒顺众生。

29、 要了生死,应记住“生死夜,南柯梦,抓念头,出离道”之偈;又当知正念提起提起再提起,妄念放下放下再放下的启示。

30、 “妄心歇处,即是菩提”说得容易行时难!如何觉妄、息妄?要提高作意觉照!要有信心、决心和恒心,下苦功夫坚持不懈,努力精进!

31、 我们学佛人,要学菩萨慈悲行、忍辱行,更应以理智控制感情,不宜感情用事。

32、 学修即是知行。我赞同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即以解起行,以行证解,解行并进,行解相应。

33、 我们佛教徒如不修戒定慧,就得不到解脱;得不到解脱的人,总得不到自由;要得到真正的自由,必须解脱。

34、 今后当继续断恶修善,灭贪息嗔,持戒习定,看经念佛,少诤不辩,慈悲忍辱,一切听因缘安排,一切为弘法利生。

35、 念佛人要准备三资粮:①信要深(深信不疑),②愿要切(恳切至诚),③行要坚(无有间断,坚持到底)。

36、 净念,即无憎无爱,无常无我,无自无他,无生无灭……之心。以此心念佛,念念相续,自然妄想逐渐消除,道业也自然逐渐成熟!故此,念佛即是对治妄想的最好方法。

37、 盖信愿行,非分三,无先后。若无愿行,不名真信;若无信行,不名真愿;若无信愿,不名真行。信愿行三,念念圆具,念念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若无深信切原,纵然念至铜墙铁壁,亦不得往生。

38、 净土法门贵在由信发愿,由愿导行。如闻者无信愿行,闻而不信,不名闻慧;念不经心,不名思慧;持而不坚,不名修慧。如闻而生起信愿行,则闻思修三慧具足矣。

39、 念佛法门,如汤泼雪,如光照暗,如清珠投入浊水。如此简单直捷圆顿法门,勿视为难而生畏,勿视为易而不勤,勿视为浅而轻忽,勿视为深而弗敢承任。盖弥陀圣号不可思议,能持心性亦不可思议。一声响应一声佛,生生相应声声佛,念至无量无边,心佛一如,光寿无量,则现境即是净土,自性即是弥陀。

40、 佛法讲无我,讲自他不二。若不念他佛,则我见未忘;偏重自佛,反成我见我慢。净土法门,贵在即事即理,了他即自,不可以凡情测度佛智。

41、 加深信心,切实发愿,一心念佛;并学佛陀愿行,创造人间净土,东方极乐!

42、 有人问我:眼昏腰痛,何必如此辛苦替人写字?我说:一者报恩,二者还债,三者结缘,四者利人,五者交友,六者恒顺令他人欢喜,何乐不为?

43、 佛教说无常、苦、空、无我,表面上看,似乎是消极厌世,但实际意义是通过它破除人们的迷惑、执著、自私、贪恋等五欲六尘的烦恼,而逐步修行,趋向真常、安乐、解脱、清净的精神妙境。

44、 求福求慧之路。福从三方面求:①福田方面,布施,修庙,塑像,印经,护法,供佛及僧;②敬田方面,恭敬、供养父母师长及诸长辈,孝顺无违,承事侍奉,依教奉行;③悲田方面,对贫穷、残废、老病、灾难等苦难者,当随时随地、随力随能布施帮助,应其所需,济其所及,救人苦难。慧亦从三方面求:①闻所成慧,看经听法,广学多闻;②思所成慧,如理思维,彻底领悟内涵正法;③修所成慧,修断烦恼,转识成智。

45、 我对佛法的思想认识:(一)在佛学理论上:①一切唯心论;②善恶因果论;③缘起性空论。(二)在修持方法上:①持戒;②念佛;③慈悲;④修一切善法。

46、 学佛法,我有五点体会:①书写是经,要把经论中精要的词句摘录下来;②受持读诵,要把佛学基础经文、论颂读诵背熟,并每日持念;③解说其义,要把重要的课程听后重温,解深解透,弄清弄通;④如法修行,要把所理解的佛教义理运用于思想、言语、行动中;⑤时正忆念,要把一句阿弥陀佛等圣号念念不舍于行住坐卧一切时处。

47、 菩萨外观众生苦难音声,名观世音;内观自性清净永在,名观自在;因此了知五蕴皆空。“五蕴”既是人的组成元素(色),也是法的代表名相(受想行识),菩萨入甚深般若,到究竟圆满时,证悟到五蕴不仅融通,而且一切皆是缘起性空,人也空,法也空,这句话是《心经》的总纲。

48、 放下万缘,多念阿弥陀佛,心灵清净,健康长寿,命终往生极乐。

49、 菩萨所有善根,是从六根接触万事万物一切境界时,皆向正法上会,向道上会得来的。如见色知空,闻声念无常,嗅香知持戒,尝味想禅悦,触境如梦幻等等。总之,菩萨身心清净,触境生智。我们接触六尘,当善于用心理会。

50、 用功的方便,要觉照自心,如贪心重,以不净观对治色贪,以布施对治财贪;如嗔心重,修慈悲忍辱观、惭愧观;如痴心重,修因缘观;如散乱心重,修数息观;如业障重,勤修忏悔,多念佛拜佛;如昏沉重,修择法、精进、喜;如掉举重,修安、定、舍,总以念佛为首要总纲。

51、 念佛为因,成佛是果。至于心与性,有联系亦有区别:有联系者,性由心造,心由性生;有区别者,性是心体,心是性用。谈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就善为理解;净土是境,境由心现,心能转境,故曰唯心净土。弥陀是佛,因念佛方引生自心佛性;弥陀即无量光、无量寿,自性光、寿亦无量,故曰自性弥陀。并非只有心内净土,没有西方净土;只有自性弥陀,没有西方弥陀。亦非只有西方净土,无所谓唯心净土;只有西方弥陀,没有自性弥陀。执心执境,皆是偏见、错会;执内执外,亦复如是。要知心境一如,内外不二,是为正理。既不可无知,更不可狂妄。

52、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解脱,是为愿利有情同成佛道,但最简便的方法是念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心念是因,自性是果。因果皆不离此心。希望大家用心念佛!

53、 克制我执,自利利他乃至亏己利人,学佛的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学菩萨的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断恶修善,同成觉道。

54、 善业恶业皆由心生,又由过去积累的善恶习性引起,必须长期止恶行善,养成善性,才能产生善心善行,造福善业,感得福善的正报和依报。

55、 以佛法救人救世,就要净化人心,净化社会。欲达此目的必须息三毒、守五戒、行六度。这首先要从佛教徒本身做起,而后才能感化全社会人士都这样做。果能如此,那就世界太平了。

56、 学佛道路很复杂,各有各的看法、说法和修法。究竟那条路正确并捷速到家呢?我想:①持戒;②念佛;③精进。

57、 佛示涅槃,约有二意:一者佛怜弟子常见佛故,心怀骄恣,懈怠放逸,当入涅槃;二者佛示弟子,生必有死,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58、 普贤十大行愿导归极乐。十大行愿即是万行,即是一切善行。修一切善行,与专修念佛一行,本质上并无差别。如此体会,闭关念佛和弘法利生思想矛盾一解而脱。

59、 念佛时能见到妄念,正是进步。无始以来,直至今生,所接触的人事和六尘,不可能不反应到心里,如流水一样随它流去。只要多念佛,少起贪嗔痴等烦恼就好。

60、 佛教徒应注意:①要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不要违反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②进行正当的宗教活动,不搞封建迷信活动(如求签占卦、看相、算命、香灰治病等神鬼异说);③爱国爱教,遵纪守法,正信正行,积德行善,教育信徒,管好寺庙。

61、 信仰、发愿、修行为学佛三资粮:①正当信仰,是信佛的思想觉悟至高无上,信法的缘起性空,唯识所现;信僧能引导帮助我们信解行证。②学的宗旨是“四弘誓愿”:愿度众生,愿断烦恼,愿学佛法,愿成佛道。③依法修行的方法很多,有一乘、三乘、五乘,有各宗各派的修持法,最普遍、最简易、最方便的,是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听各人自选自修,贵在精进勿放逸。

62、 学佛道路很复杂,各有各的看法、说法和修法。究竟那条路正确并捷速到家呢?我想:①持戒;②念佛;③精进。

63、 信仰、发愿、修行为学佛三资粮:①正当信仰,是信佛的思想觉悟至高无上,信法的缘起性空,唯识所现;信僧能引导帮助我们信解行证。②学的宗旨是“四弘誓愿”:愿度众生,愿断烦恼,愿学佛法,愿成佛道。③依法修行的方法很多,有一乘、三乘、五乘,有各宗各派的修持法,最普遍、最简易、最方便的,是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听各人自选自修,贵在精进勿放逸。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请到佛法乐园里来(茗山)
下一篇:《纪念茗山法师丛书》序
 把杯子倒空(李小飞)
 漫漫人生路——说钱财(君冈)
 因果故事两则(静心)
 移民的终极目标
 佛法修学当量力而行(蒋鑫)
 古树,千年平安(唐燕生)
 弘扬佛法是僧人永恒的使命(静波)
 资粮俱足 修行上路(顿翰)
 佛教与生态(魏德东)
 剔除心中的杂草(心律)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供养心[栏目:和自己竞赛·迷悟之间]
 禅宗的“不立文字”与“不离文字”(远尘)[栏目:禅宗文集]
 奢摩他的修习(性空法师〕[栏目:禅定]
 念佛感应录[栏目:念佛感应]
 四届:开营式上的讲话(学诚法师)[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自觉手册 6-9 附录四[栏目:佛法与内观系列]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十二)毗卢七法[栏目:圣者言教]
 佛教与哲学(子韬)[栏目:佛教与哲学]
 中国佛学 一、佛教创立(四)经典的结集与部派佛教讨论的问题[栏目:中国佛学]
 观音耳根法门与运心念佛[栏目:杨云唐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