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四生六道皆是我们过去父母(净心法师)
 
{返回 其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28

四生六道皆是我们过去父母

净心法师

孝顺自己的母亲、尊重别人的母亲我们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但也要尊重别人的父母,关于这点,用佛教的道理来说,其理论更加充足,那就是亲缘观的不同。

亲缘观是指对父母与我们之间的关系的看法,父母与我们的关系,佛教的看法与一般世俗看法、儒教看法不一样。因为,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所以孔子之道完全是人间道,因为孔子也只是世间人,他所说的只是眼前见到的,眼前未见到的,他没说。眼前所见到的要做好,完全在这一世,也是因为这样的观念,所以在儒教的观念中,只知道今世有父母,只能报答今生父母的恩。而佛教便不是这样了,佛教所说的是:“四生六道皆是我过去的父母。”所以应该要修行来度化众生,以报答无始劫来四生六道中一切父母恩。

为什么说:“四生六道皆是我们过去父母呢?”用佛教眼光看来,众生从无始劫、无量劫以来,即在受生死,而且亦不知到底我们已历经多少生死轮回 ?经典里形容 :“从无量劫以来,生离死别所流的泪水比四大海水还多。”四大海水何其多?但我们从无始劫以来,为了与父母眷属等分开所流的泪水比这还多。可见我们生生世世有生生世世的父母,我们的父母非常、非常多,我们现在的父母仅是今生的父母,但前生还有前生的父母,前生再前生,再前生……皆有父母,以此道理来推论,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这些六道中的众生,皆是我们过去的父母。所以经典说:“一切男子皆我父,一切女子皆我母。”世间所有男性皆是我们的父亲,所有女性皆是我们的母亲,但是这些父亲母亲皆非今生的,而是前生的。说来这只是个理论,但有个故事可说出来与大家做参考。

在《劝发菩提心文》中有两句话:“鞭驴出血、焉知乃母之痛。”这个故事是说鞭打驴子出血,那里知道自己母亲的疼痛呢?这是什么意思呢?是说:

过去有个以驴子帮人载运东西以赚钱谋生的人,其妻想积点私房钱,便去偷先生的钱,谁知死后却投胎转世在自己家当驴子。那时,她先生年事已高,便由儿子继承驴子货运事业,所以当她所投胎的这只驴子长大后,便由儿子使用来载运货物。每当驴子走不动时,儿子很自然的就鞭打它,有时更打得驴子皮绽血流。但这一切儿子全然不知。

就在一天晚上,母亲托梦给他,告诉他说:“儿子啊!儿子,求你别在打我了,你可知你鞭打的驴子是谁?正是你母亲。为什么我来你家呢?”于是母亲便将原委说给儿子听。

这是在《劝发菩提心文》中所写的“鞭驴出血,焉知乃母之痛。”这段因缘。

由此可知,确确实实世间众生受生死轮回,而且互相为人父母?这一切我们都不晓得,因此,我们必须当做世间每一个人皆是我们的父母。既然世间每一个人皆是我们的父母,所以我们孝顺眼前自己的父母,当然也要尊重别人的母亲。不过,这尊重别人的母亲,用佛教的道理说来这别人的母亲并非是别人的母亲,用六道轮回的道理说来别人的母亲就是自己的母亲。

一般社会上的说法是,我们孝顺自己的父母,也要尊重别人的父母,我们要孝顺自己的母亲,为什么不去尊重别人的母亲呢?这只是从“将心比心”的观点劝我们要去尊重别人的母亲。不过,用佛教的道理说来,就不是这个意思了,用佛教六道轮回的观点说,一切男子皆吾父,一切女子皆吾母。此种观念,外表看来只是个理论,但这理论我们若能应用于日常生活中,那么这个世间,这个社会那来是非?绝对没有是非。因为你将每个人当成父母般来敬重他,那会产生什么是非?

若我们能体会这道理并实际去做,这娑婆世界将会是人间净土。


{返回 其它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人生无常 ——苏轼《焰口召请文》赏评(远尘法师)
下一篇:我们该怎么办?(慈容法师)
 感悟风花雪月(素全法师)
 试述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
 略述僧肇的佛学思想(仁慈)
 人生的四种思维(净因法师)
 去除心中的那根刺(通德法师)
 转识成智,一切从心开始(素闻法师)
 落实信仰,将生命圆满于当下(如性法师)
 九华山晓悟老法师开示录
 佛教的生命力——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视角看佛教(贤清法师)
 皈依的现代诠释(法忍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九十二、何为寂而常照,照而常寂?[栏目:基础佛学常识100问]
 心灵锁钥 第一章:心灵与世界的缩写本(一)心灵与世界的缩写本[栏目:冯学成居士]
 Sit like a big bell.Walk like a light breeze.[栏目:The Chan Hand book]
 涅槃的意义[栏目:坦尼沙罗法师]
 永远做极乐人[栏目:仁焕法师]
 弘一(1880~1942)[栏目:汉传佛教人物]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四章 惭愧心[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一(八八七)[栏目:杂阿含经]
 新唯识论语体文本再略评[栏目:太虚法师]
 正分17 不舍愿菩提心(6)[栏目:佛子行三十七颂·菩提行法摄要集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