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止声浪,来泡茶(程然)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081

止声浪,来泡茶

程然
 
在朋友的茶社,看见他们的会员围拢在一处,泡茶的人在沉默泡,喝茶的人在沉默喝。那种气氛,令常人不适。虽能入乡随俗,但说实话,我也不适。

出得门来,一个朋友说,其实也很对,茶那么好,那么金贵,聚众来喝,若说三道四,喧哗闲聊,辜负茶味。这些爱茶的人能够都低下眉目,统一心神喝茶,是对泡茶人的尊重,也是对茶的尊重。

转念间,我也随顺了这样的沉默。

也许沉默着的众人,心神未见得就统一。但沉默,总是于那行动的奉献的劳碌着的人,一个最好的回报。做不到爱语,起码做到不鸡蛋里挑骨头,也是涵养了宽容和口德。

沉默,亦是最好的养心方法,它令我们脱口而出的快感受到压抑,却给予我们反刍和回笼的机会,让我们睁大眼睛,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再看,再思索,再认识。

而喝茶的人们,如果习惯了急于表达,不如做个换位思考,不要袖手旁观了,你去泡一壶完美的无差池的茶来,看看你能不能平心静气于声浪的巅峰?

 

那句老话说得好:一个人干,十个人看,一百个人当裁判。老话尖锐,对任性指点江山的声浪,是一盆兜头凉水。老话也中肯,照见我们的轻薄唇舌。

说话总是容易的,而做一点微小的、力所能及的事,却非常难。

看《德兰修女传》一书时,德兰修女曾有两句话给我同样的启发。第一句,是德兰修女受邀去做救助穷人的演讲,她走到门口时,发现门外有一个讨饭的穷人奄奄一息。她停下脚步,找来稀粥,给这个人喂饭。她告诉陪同来的人说,我不去做那个演讲了,眼下正有一个需要我服务的穷人,我没有时间。第二句,有人指责德兰修女所做的一切都是杯水车薪,说造成贫穷的原因如果不根除,那么她的努力都是徒劳。修女回答这些人说,我等不及社会完善了,我现在只能做——救正在起的火,而非讨论火灾的原因。那些事情让社会学家去干吧!

德兰修女总是在行动,她很少把时间浪费在做选择题上。她把人道放在第一位,然后以此为基准,立即去做,雷厉风行。

她的行动力,让人看到就是这样一杯水,比千万口唾沫,对于那熊熊燃烧、毕剥作响的火势来说,更有价值。
在《佛说箭喻经》里,也有这样一段经文:

犹若有人身中毒箭,彼亲属慈愍之,欲令安隐,欲饶益之,求索除毒箭师。于是彼人作是念:我不除箭,要知彼人姓是字是像是;若长若短若中;若黑若白;若刹利姓;若婆罗门姓;若居士姓;若工师姓?若东方南方西方北方谁以箭中我?我不除毒箭,要当知彼弓,为是萨罗木;为是多罗木;为是翅罗鸯掘梨木?我不除毒箭,要当知彼筋,若牛筋;若羊筋;若牦牛筋,而用缠彼弓?我不除毒箭,要知彼弓弝为白骨耶;为黑漆耶;为赤漆耶?我不除毒箭,我要当知彼弓弦,为牛筋羊筋牦牛筋耶?我不除毒箭,要当知彼箭,为是舍罗木;为是竹耶;为是罗蛾梨木耶?我不除毒箭,要当知彼箭筋,为是牛筋羊筋牦牛筋耶,而用缠箭耶?我不除毒箭,要当知彼毛羽,为是孔雀耶;为是鸧鹤耶;为是鹫耶,取彼翅用作羽?我不除毒箭,要当知彼铁,为是婆蹉耶;为是婆罗耶;为是那罗耶;为是伽罗鞞耶?我不除毒箭,要当知彼铁师,姓是字是像是;若长若短若中;若黑若白;若在东方若南方若西方若北方?彼人亦不能知。

经文在重复一个意思,就是中箭之人已中箭,这个时候去追究箭的材质,射箭的力度,此毒的成因,射箭的仇人,于当下都是无济于事。中了箭,目前唯一能做的,该做的,就是拔箭,上药,养伤。

不在外围费口舌,只于创口下功夫。着急发言的,要看时节,看目今当务之急,其他的深究,请留待秋后。

而那比较评判的习气,张口妄语的习气,在我们喝茶的此时,做人的此时,救急的此时,都被照见,五蕴皆不空,是非仍颠倒。善可以分大小吗?布施可以分多少吗?随喜可以分人我吗?

且止声浪,沉默观心。眼睛长出来,不是只为了看别人,而是为了看内心。秤杆造出来,不仅仅是为了衡量他物,更是为了求得自身平衡。所有强加给别人的是非,只是强加,或造成伤害,或令其更加投机,因为被误会或是被强加,一切都不是自然。

要给良心一个反应的空间,要鼓励所有的人,不要随意地审判。试想,如果审判的起因不公正,而不公正被声浪放大,那么分散精力,误解他人,貌似舆论监督的言行,就是善心被散心利用,泥与沙一起崩塌。妄语是容易的,而实干却何其艰难!冷静一些,审视多于审判,思考多于盲从吧。

再想想那些绵薄的奉献,有谁可以说,他们不是付出了他们的最大值?正在布施的人,都带着最亮的光,不要拿世俗的标准来玷污那满满的一颗心吧。

莫笑精卫填海的微小之力,勿藐愚公移山的笨拙之心,他们都是磨杵的人,他们在做,在衔石流汗,他们成为我们人类的传奇。而笑话的那些人,藐视的那些人,他们发表意见,传播轻慢,他们也曾在历史上活过,但只能归为泡沫。

我们读诵《普贤菩萨行愿品》,看见菩萨的十大愿心。众生界不尽,众生业不尽,众生烦恼不尽,菩萨行愿也将不尽。试想一下,这分界,这业力,这无边的烦恼,在我们身上,可有尽头?而菩萨竟然不舍,就要作为,就要施救!

永不厌弃,常怀宽恕。悲心引领迷途的羔羊,慈念鼓舞实践小善的众生。

我们平日里学佛,不就是要学这些美好的品格?

我们的本分,不是看客,而是实干。来吧,实干,哪怕是微小的善,把小善累积起来,成为善的大事件;把小爱献出来,成为爱的汪洋。

茶汤氤氲,且止声浪。好自善待,锻炼心肠。

对那辛苦有随喜,对那布施有感恩,对那纰漏怀宽忍,对那过错有担待。我们是茶人,便要做得更完美;我们是茶客,便要懂得沉默、鼓励,慎护口业,慎护心门。
 
禅刊 2012年度第三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习惯(晨风)
下一篇:生活禅修习六法(法宏)
 光明与黑暗(释达照)
 无忧便是佛(蒋谱成)
 初探佛说《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因缘(曲槐)
 上岸要钱(摩迦)
 心尖上的腊八粥(刘长虹)
 释来果禅师与高旻寺(邓来送)
 人间净土的展现(释圣严)
 佛教在西北(顾颉刚)
 痛苦不是全部(一行禅师)
 竭诚尽敬 一门深入(大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宝刀利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栏目:禅林衲子心]
 新译佛国记 第四部分 西天竺记游[栏目:新译佛国记]
 大圆满前行 第四章 思维暇满难得 第三节 人身难得的比喻[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检验信心[栏目:阿松·桑昂丹增的故事]
 第三只眼看净土[栏目:菩提法师]
 阳光和绿叶[栏目:太阳我的心]
 “人适天和”—— 佛与心灵的秩序[栏目: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
 精勤修善法[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广化法师超度母亲 亲眼见其升天[栏目:广化法师]
 在忍辱中培养品德(达慧)[栏目:忍辱]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