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一行禅师茶话(白志强、马明博)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44

一行禅师茶话

(1995年5月21日讲于柏林禅寺藏经楼)

白志强、马明博
 
我们已经有了足够的茶,所以不必再倒茶了,请大家都坐下来。

我16岁出家,至今已53岁。听说此地有13岁出家的,我想将来你们的成就要比我大得多。我在越南时教导过的几代僧人,现在大多已经成了大和尚。

在法国梅村,大约有50多位僧众和50多位在家人。梅村分为二区,下区为大茅棚,女众居住。上区与之相距三公里,为男众居众。虽然相距很远,但是可以经常聚到一起听师父开示。

在法国梅村,结夏安居时会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约600-1000人一起修行,男女僧众以禅修的方式照顾自己的身心。冬天用三个月时间来研究佛经、修行。

在梅村也种了很多柏树,最最老的是13年前种的,比起这里的古柏来说年轻得像个孩子,我一看到这些年轻的柏树就会想到正在成长的年轻的僧众。他们长得很好,让我感到清新愉快。

二年前,有一位17岁的英国女孩到梅村进行了二个月的禅修。离开时,她依依不舍地到我那儿道别。她说她回到英国后会很想念梅村的僧人和柏树的。她的忧伤被我发现,于是我问她:“在英国有没有柏树?”

这是个非常聪明的女孩,当我正视她时,她微笑着说:“在英国我至少可以找到一株柏树。”

“如果英国有柏树,那么你为什么要忧伤呢?”我继续问她。

“噢,我会尽力而为。”

集体修行时,很容易观照到生活的美,柏树的美,周围事物的美,这是共修的益处,当我们的念头一直在过去或者未来时,就没有机会观照当下的美妙,也不可能好好地观照自己。

佛法修行的要点是:时时保持正念。正念,是要我们时时刻刻、分分秒秒都要知道当下有什么,发生什么,那么我们就会在当下欣赏到月圆、蓝天、柏树的美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流失在妄念中,会为未来忧虑,被贪、嗔、痴迷惑,认识不到当下的美妙。试着想一下,如果有三十个人观赏美丽的落日,究竟会有多少人能真正欣赏到这其中的美妙呢?

如果你只是站在那儿,让念头流失在忧郁、嗔恨中,就不能欣赏到日落之美。要享受美妙的日落,必须切断念头的过去与未来,让念头融入当下。

有一天,佛陀在他的弟子面前手拈一朵花,他的弟子非常想知道佛陀的本意,他们的念头就流失到想当中去了,却无法体会佛陀的本意。但是有一个人,他当时没有拼命去想,因此他明白了佛陀手中的一朵花的深意--他就是大迦叶尊者。因此当有人手里拿一样东西让你看时,表明他想让你看。如果你能够不让念头流失在过去未来中,那么你就会欣赏到他要你看的东西;否则,你就不会欣赏到任何的美妙。正念,就是打掉妄念,让心在当下。佛说:“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生命就在呼吸之间。”

以正念来修行即以正念来体会生活的当下,将正念融入生活。曾有一个小沙弥不想以正念来观照事物和自己,而他却想真理是什么,开悟是什么。他不想去观照自己及周围的事物。当他饮茶时,他不去想他正在饮茶,而是想其它的东西或者事物。当他看到月圆时,也不去深入体会,不去观想,因为在他的脑海中充满妄念。所以他和同修一起修行时,他没有办法以正念修行。小沙弥经过柏树却不去深入体会,因而他无法欣赏到柏树的美。他想开悟,但他的方式是经由思考、概念、语言、文字这些名相来琢磨的,所以他根本没有方法去接触事物的本来面目。

小沙弥陷入了涅槃、佛性、轮回等要领的寻求中,思维这些问题。要了解佛是什么,真理是什么,就不要去执著于概念、思维、观念。因为真正的涅槃、开悟的本质,不是以观念思维所能得到的。很多学佛法的人喜欢观念、概念这些名相,而不喜欢亲身去体验,去修证,因而无法真正深入观照自身及事物的本相。

真正的本相是美好的黄昏、落日,共修的朋友,美妙的柏树。真理即佛陀手中的那朵花,那就是所告诉弟子的全部真意。当老师让我们看庭前柏树时,是叫我们返照自心观照当下的心态,而不是缠缚于概念和名相。

当你能够深入观察那朵花,能够以正念在当下欣赏黄昏,落日、柏树,就可以体验到涅槃、佛性、开悟,便能体会到万物的实相。如果远离实相,即使你每天经过柏树两千次,也不会开悟。要想深入观照柏树是存在那里的,必须要斩断杂念、妄想、执著,返回真正的境界。

正念就在你那儿,那么你当下在哪里,当下究竟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什么是当下?如此观察你才会真正见到柏树。当你深入观照柏树时,你会见到落日吗?会见到阳光吗?柏树没有阳光便不能生长;你见到柏树时,会看见云彩吗?云彩不是柏树,但云是雨之源,没有雨,则柏树何以生存;通过柏树,你会看见大地吗?没有大地亦无柏树。你看到的柏树,已包含了宇宙的万法。当你的正念、定力足够时,你深入见到的柏树,以致全宇宙的妙有都呈现于此。你观照到柏树时,就会了解到佛、佛性、涅槃,但柏树不会垄断涅槃、佛性。同时在花朵、落日、朋友中,你也会体会到这些。在我们修行的道场,与一般人的生活一样,有扫地、吃饭种种事情,不同处是以正念来做。吃饭时以正念来吃、来体验,如同体验柏树子一样。饮茶、扫地、煮饭时,都应深入观照去做。要体会涅槃、佛性,并不是非要到禅堂才能体会,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体会。

六祖慧能大师没有花费很多的时间住在禅堂打坐、念经,他以在厨房舂米、担水、扫地来修行。如果问他有没有见到庭前的柏树,他会告诉你:我怎么能避免不去见它呢?因为六祖慧能正念纯湛,已超越各种观念、名相,所以他怎么会见不到柏树呢?不只是当时赵州禅师的很多弟子没法见到真正的柏树,后来的学人也局限于名相,无法见到柏树的本质。如果你能够深入体验这句话,就不必到庭前去看,不必来这里听开示,也不必到处参学,因为处处都有佛法。庭前的柏树依然茂盛葱郁,我们是否真正体验到柏树的本相呢?

在赵州禅师那个时代,有一个出家人听到这则公案,长途跋涉来请教赵州。很不幸,当他到达这里时,赵州禅师已圆寂。他很伤心,但既然已经来了,就请教一下赵州禅师的大弟子吧!

于是他向寺院的方丈请教这则公案。可方丈告诉他:“我的师父没有说过这句话!”

为什么方丈这样说呢?

由于柏树子的公案广为流传,很多人脑子里在拼命地想知道到底“庭前柏树子”是什么含义。方丈为了让众生不受这公案的束缚,摆脱名相,所以说了这句话,使众生从沉陷的名相中走出来,斩断念头,让柏树的本意、事物的本相显现出来。这样做即让众生不住于一切名相,去妄显真,相近于临济禅师说“逢佛杀佛、逢祖杀祖。”

要体味涅槃、佛性、开悟,只需要一株柏树而不是整座森林,如果你无法认识一株柏树的名相,那整个森林岂不更让你迷惑吗?

思维无助于接触事物的本来面目,必须深入观照才行。明天早饭后,我们一起经行,来体验禅、佛性,开悟和柏树子的本质。

晚安! 
 
禅刊 1995年度第四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道上资粮(释宏梵)
下一篇:清净解脱之道(张福顺)
 何谓无诤三昧
 虔施多福(守成)
 你从哪里来(星云法师)
 宽恕别人 升华自我(慧律)
 念珠长短的意义
 读佛经的时候不解其意怎么办?
 念佛的微妙的道理
 深信因果,心定得福(袁树森)
 自利与利他的关系(印光法师)
 悲欣交集见观经——弘一大师命终绝笔新解(明诚居士)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中国佛教史概说 第十六章 明代的佛教 第九节 各宗互融[栏目:中国佛教史概说]
 尘世之中起正觉[栏目:达真堪布]
 佛陀的“应该”[栏目:坦尼沙罗法师]
 中部135经 业分别小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032 高王观音经注释(清,悟静)[栏目:02 疏论]
 呼吸念佛的好处[栏目:仁清法师]
 培福消业好修行[栏目:传喜法师]
 不要做修行的演员[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离别,是为了更好的重逢[栏目:延参法师文集]
 韦应物~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栏目:禅诗三百首]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