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海云禅师与临济寺(许惠利)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98

海云禅师与临济寺

许惠利
 
海云禅师是金元之际北方佛教的临济宗师,他一生的活动对元代临济宗乃至整个元代佛教的发展,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海云是山西岚谷宁远人,俗姓宋,法名印简,海云是其号,生于金泰和二年(1202)。他的事迹,无念常《佛祖历代通载》、程矩夫《雪楼集》、《大蒙古燕京大庆寿寺西堂海云禅师碑》(以下简称《海云禅师碑》)记载甚祥。

海云禅师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起蒙学佛

从七岁到十五岁,是海云禅师启蒙学佛时期。《海云禅师碑》记云:“自七岁入学,授《孝经》,至首章遽问其师曰:‘开者何宗,明者何义?’父母闻而异之,恐儒学非所以为宜,乃携见传戒颜公,祝其发,明年礼中观沼公为师,乃训今名,受以净戒,使修童子行……。”不言而喻,海云幼年虽然聪慧,但由学儒到学佛的环境转变是由其父母决定的。令人惊奇的是,海云一入佛门便如鱼得水,八、九岁年龄即脱颖而出,不同凡响:“一日被中观五条衣升座,演其前后所说法语以示诸同列。见者叱之。师即曰:‘不记佛言,三世诸佛所说之法,吾今四十九年不加一字;顾我终不出自胸臆,妄有指陈’。中观闻之,喜曰:‘此儿将来释门之龙象也!’遂令入室。一日扶中观行次,举以法灯云‘看他家事忙,且道承谁力,汝作么生会?’师即将中观手掣之。中观乃曰:‘此野孤精!’……”(《海云禅师碑》,以下引文未注明者均据此碑)。

金崇庆元年(1212),师十一岁,受金卫绍王恩赐纳具足戒。随中观寓于岚州广惠寺,已能升座演法。贞佑三年(1215),被金宣宗赐以通玄广惠大师之号。

第二、依附蒙古

金贞佑五年(1217)蒙古太师国王木华黎攻陷宁远,海云与中观被执。成吉思汗得知,遣使于太师国王曰:“卿言老长老、小长老,是告天下之人,可好存济,无令欺辱,与免差役。令达刺罕国王奉诏,乃(原碑字残)居兴安之香泉寺。署中观为慈云正觉大禅师,中观不受;以师(海云)为寂照英悟大师,其所须之物,官为之给。由是,天下皆以师为小长老称之。”为什么蒙古的封号,中观不受,海云却接受了呢?有一段缘由,当宁远未陷时,“中观虑其城陷不免,乃谓师曰:‘吾今老矣,死亦为宜,汝方妙龄,求生路可也’。师闻是言,即泣而言曰:‘因果无差,死生有命,今在艰危之际,岂忍弃师而独求生乎!脱或不死,若遇识者,问吾师安在,其将何辞以对!况衲子家风,又何有生死之可惑而乱于心乎!”中观闻之,喜其志在于孝,乃复谓曰:‘汝心既定计,汝缘当在北方,吾亦将得与汝顺乎天道而俱北矣’。”可见,海云依附蒙古是有心理准备的。

第三、画火开悟

成吉思汗十六年(1221),海云侍中观示寂后,“乃来燕过于松辅,夜宿岩下,因画火大悟。即自扪其面曰:‘噫!今日方知眉横鼻直’!始信天下老宿不诳语。尔后至景州谒本无玄禅师,问:‘师从何来?’答曰:‘云牧幽谷’。曰:‘何处去?’曰:‘月照长空。’玄首肯之……。”旋经洵州,或问师曰:“上人不居山林,反入城市何也?”答曰:“河里无鱼市中取”。复至燕京庆寿寺,住持中和“相与问答,深有所契,遂留之以为记室。寻以向上犍槌差别机智种种勘验,师淘汰日久,大机圆应,大用齐彰,透尽临济正宗,绰尔心空”。“中和乃曰:‘汝今已到大安乐之地,好善护持’,遂以衣颂付之。”

至此,海云已得临济真髓,心开意解,得大自在。

第四、云游传法

成吉思汗十七年(1222)以后,海云云游四方,传法授戒,如闲云野鹤,踪迹不定。“历燕之庆寿、竹林,易之兴国,兴安之永庆,昌平之开元,真定之临济,云中之龙宫、华严诸大刹。而主永庆者二,庆寿者三。放浪辽海上,手刺血和金泥书大乘三聚戒本,十有六部,布之天下。……凡主大会七度,弟子千余,名王才侯受戒律者百数,士民奔走依向者以千万计。皇太后尤深敬礼,累号燕赵国大禅师、佑圣安国大禅师、光天镇国大士。”(《雪楼集》)蒙古统治者对他表示了很高的敬重。窝阔台汗三年,太宗闻师之名,特遣使赐以“称心自在行”。贵由汗二年(1247),定宗“颁诏,命师统僧,赐白金万两”(《佛祖历代通载》),此为蒙元帝国命僧官主持全国佛教事务之始。辛亥年(1251),“蒙哥皇帝即位,颁降诏恩,显遇优渥,命师复领天下僧众……给以银章。”是年四月,忽必烈大王取师之自号,改燕京普济禅院为“海云禅寺”。

特别是海云作为临济宗师,对复兴临济祖庭起了很大作用。

正定临济寺是临济宗祖庭,初创于东魏兴和二年(540)。在城东南二里许,又称临济院。唐大中八年(854),义玄禅师抵达镇州(今正定),继普化禅师住持临济,以三玄(三种原则)、三要(三种要点)、四料简(四种简别)等接引禅众,归者云从,临济寺遂声名大振。唐咸通元年(860),檀越墨君和大尉于城内舍宅为寺,仍以临济为额(即今寺),迎义玄入居。咸通八年(867)义玄示寂,弟子分舍利建二塔,一在大名,一在临济,临济寺香火尚旺,唐以后,临济宗风盛久不衰,而作为祖庭的临济寺,则因战乱频仍日益衰败。窝阔台汗七年(1235)“岁在乙未,镇阳史帅疏请(海云)住持府中之临济禅寺。师重念祖师道场之地,即应命。既至,乃为兴修成壮丽”伽蓝,时人称他为临济中兴名匠。

根据《海云禅师碑》记,海云在临济寺仅住了一年有余,便又被请去住持竹林寺。而就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海云除主持修葺寺院外,还处理了一件关系全国僧侣命运的大事。

海云抵临济寺的第二年,朝廷差忽都护大官人试经选僧道。万松老人叹曰:“自国朝革命以来,沙门久废讲席,看读殊少”,(《佛祖历代通载》)担心僧众难以应试。乃同禅教诸老宿并差官,请海云董其事。“丞相厦里以忽都护大官人之言问之曰:‘今奉(原碑字残下同)旨差官试经,以为识字者可为僧,其不识字者悉令还俗……’。师曰:‘若今了知此事,深佛法,应知世法,即是佛法,道情岂异人情哉。古之人亦有负贩屠钓者立大功名于当世,载在史策,千载而下,凛凛然如有生气。且僧之作用本去尘俗,不尚世学,以悟为期,……建法幢、立宗旨、转大*轮,当世岂宜与僧士同科。国家宜以却邪,从俭养民,兴修万善,敬奉三宝,了知报应,以答上天佑助之恩,永延国祚可也。我等沙门之用舍何足,……丞相以是言白于大官人,大官人从而闻。由是,虽承考试,无复退落。寻有诏肯,悉依圣祖皇帝存济,听僧道如故。’”这是蒙古国首次颁行僧道试经制度,海云此举保护了众多僧人,其影响是深远的。

另据赵孟頫《松雪斋集》载《临经正宗之碑》云:“海云大宗师简公住临济院,世祖在潜邸,数屈至尊,请问道要。”因得高僧住持,临济寺的道誉也随之提高。

蒙哥汗七年(1257),海云“趣画天风海涛飞云之状于(山西大同)华严西壁,诘朝而逝,年五十六。还葬庆寿之西南隅,赐谥佛日圆明大宗师。诸大弟子分舍利葬秦赵者为塔七……。”其中一座,即建在临济寺内。

赵孟頫的《临济正宗之碑》后云:“元贞无年(1295),成宗有诏,迎西云(海云再传弟子)大宗师住大都大庆寿寺。今皇帝钦承祖武,刻玉为印,以赐西云……领临济一宗事。仍诏立碑临济院,命臣孟为文。”其所称“今皇帝”,《畿辅通志》据《雪楼集》载《大庆寿寺藏经碑》考核,为元仁宗。这说明赵孟所书之碑立于元仁宗皇庆(1312-1313)年间,时已进元朝中叶。足见,海云禅师驻锡临寺的时间虽短,然而他却为有元一代临济寺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禅刊 1989年度第三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赵州门风(刘连辰)
下一篇:走进精神公园——访王雷泉副教授(江子)
 何谓禅心(大宽法师)
 富而贪吝饿鬼报
 禅是一枝花——《愿力的奇迹》读后(姚展雄)
 精神的试析(明真)
 福落如果,恩化成粥(杨颖)
 有爱的人生最幸福(常真)
 五台山佛教的传入和发展(朱健全)
 佛像的诞生(丁方)
 现代化的迷失
 教与经商(曹署红)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四重缘起深般若 第四章 如来藏 7 法界赞[栏目:谈锡永居士]
 道宣所揭示的──中国佛教之禅观[栏目:董群教授]
 扫地五德[栏目:修持]
 施设[栏目:水野弘元]
 漫说《杂阿含》(卷三十七)~G 1033经为佛陀于达摩提离长者的病演说四不坏净与六念。[栏目:界定法师]
 Roaring Bulls With No Fight (Chapter 2.)[栏目:Buddhist Tales For Young & Old]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佛剎功德庄严经卷中[栏目:所依经典·显]
 我是一个初学者,怎么思维四个共同外前行?[栏目:圣道光辉·答疑解惑]
 和合僧团 凝聚一心[栏目:圆满人生·佛子心语]
 皮肤好了,脸上皱纹没有了[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