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禅七讲话 乙篇乙亥新正禅七讲话 第五日 德山的悟缘
 
{返回 日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185

第五日德山的悟缘

鼎州德山宣鉴禅师,简州人,俗姓周,二十岁出家,同年受具足戒,精通律藏,贯通大乘诸经旨趣,常讲《金刚般若经》,时跟同学说:“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惟我知焉。”

后来,听说南方禅席很盛,师气不平,因说:“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捣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遂担《青龙疏钞》出蜀,至澧阳路上,见一婆子卖饼,遂息肩,买饼点心。

婆子指着师的担子说:“这个是什么文字?”

师答:“《青龙疏钞》。”

婆子问:“讲何经?”

师答:“《金刚经》。”

婆子说:“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处去。”婆子接着说:“《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那个心?”

师无语,遂往龙潭。到龙潭直至法堂上说:“很久高往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

龙潭崇信禅师亲自出来招呼他说:“你亲到龙潭吗?”

师无语,遂住了下来。

他为什么就这样留了下来呢?只因龙潭这句问话使他落入两难的过失:第一、若答“是”,则过成人我见;第二、若答“不是”,则与前说“及乎到来”成自语相违。所以,才落得个无词以对。同时,他也识得龙潭是位高人,因留下来依止为师。

有一个晚上,他随侍龙潭在丈室中,到深夜,龙潭对他说:“更深了,何不下去?”

师问安后退出,随即返回说:“外面黑。”

龙潭点燃纸烛给他,他正将伸手去接,龙潭又把它吹灭了。师于此大悟,便礼拜。

龙潭问:“你见个什么?”

师答:“从今以后,不再疑天下老和尚的舌头了。”

次日,龙潭升座告大众说:“大众当中有个汉子,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

却后某日,师把他过去自许为精心杰作的《青龙疏钞》堆在法堂上,举火炬说:“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遂焚之。

旋即礼辞龙潭〔1〕。

于此,且试推论德山当时在龙潭提携下悟境。这可分两方面平说:

第一、即龙潭告众时据说“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的话而论。所谓“一棒打不回头”,乃暗示德山已经迈进决定不退转的地位了。不退转是什么境地?即龙潭所谓的“孤峰顶”。孤峰顶也说为第一峰头,是禅宗用来喻第一义义的常语。《大智度论·释转不退轮品》说〔2〕:

若菩萨入菩萨位转声闻、辟支佛心,直入菩萨位,是名转。不转者,入阿鞞跋致(地),第一义诸法一相中,所谓无相。(若地相),尚无一乘定相,何况三乘?(如是,)则无所转。无所转,故名阿鞞跋致。

这段论义,正好是龙潭所说的脚注,不必多所讨论了。

第二、回头看看德山答龙潭“从今以后不再疑天下老和尚的舌头”的语义。此中“不疑”,既有深信之义,也有不为所惑之义。前之不疑,可从《金刚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之教得解。后之不疑,可从《在智度论·释阿鞞跋致品》找到解释,谓任天下老和尚说是说非,“菩萨闻是不鞞不疑,随无生无灭无起无作法,行于六波罗蜜相中,自知,不随于他语,当知是真阿鞞跋致……自现前知诸法实相故”〔3〕。如是,这二义仍归一义鞞住第一义诸法实相面不动。

由此,可以肯定,德山遥大悟,是悟入无生法忍得菩萨第八不动地。又,得此忍者,亦名阿鞞跋致。

现在,让我们再回过头来谈谈德山的开悟因缘。

德山于方丈室出而复返时说“外面黑”,龙潭点烛给他,当然是用明破暗,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算是德山开悟的时节因缘;但关键性的因缘在于龙潭把点燃了的纸烛吹灭,直接了当的把他带入暗破明亦不立,离明暗两边的第一义中道中。这也说明德山到龙潭后的这段日子里,已然被陶铸成了得无生法忍光明〔4〕的远行地菩萨了。由于对此光明有所爱着,未能突破,今经龙潭这一提携,顿时灭此着心,入无分别如如智这所入处,离一切心意识分别想,无所取着,犹如虚空,入一切法如虚窍生,成就无生法忍,证入八不动地〔5〕。

此后,德山说法,一如——或者是遵照——龙潭所说,始终是随顺“孤峰顶”这一层面,极显他的独特风格。今略述几则他的法语〔6〕,以飨诸君。

若也于己无事,则勿妄求,妄求而得,亦非得也。汝但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则虚而灵,空而妙。若毛端许言之本末者,皆为自欺。何故?毫厘系念,三涂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圣凡名号尽是虚声,殊相劣形皆为幻色,汝欲求之,得无累乎?及其厌之,又成大患,终而无益……

诸子!你但莫着声色名言句义,境致机关,道理善恶,凡圣取舍,攀缘染净,明暗,有无诸念;可中与么得,方是个无事人,佛亦不如你,祖亦不如你。

仁者……别无禅道可学,若有学得者,即是二头三首外道见解。亦无神通变现可得。汝道神通是圣,诸天、龙神、五通神仙、外道、修罗亦有神通,应可是佛也。

孤峰独宿,一食卯斋,长坐不卧,六时礼念,疑他生死,老胡有言:“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若言入定凝神静虑得者,尼干子等诸外道师,亦入得八万劫大定,莫是佛否?……

且要仁者辩取好恶,莫着人我,免被诸圣橛、解脱(橛),殊胜名言妙义没溺系缚汝。何以故?一念妄心不尽,即是生死相续。

仁者!时不待人,莫因循过日,时光可惜。

老汉不图你田舍奴荷负,若肯,即信取;若不肯……老汉亦不求你,诸方大有老秃奴,取一方处所,说禅说道,你急去学取抄取,我此间终无一法与你诸人。仁者!问取学取以为知解,老汉不能入拔舌地狱。若有一尘一法示诸人,说言有佛有法的三界可出者,皆是野狐精魅。

诸仁者!欲识得么?只是个虚空,尚无纤尘可得,处处清净,光明洞达,表里莹彻,无事无依,无栖泊处,有什么事?

老汉从生至死,只是个老比丘。虽在三界生而无垢染,欲得出离何处去?设有去处,亦是笼槛,魔得其便。

仁者!莫用身心,无可得。只要一切时中,莫用他声色,应是从前行履处一时放却,顿脱羁锁,永离盖缠,一念不生即前后际断,无思无念,无一法可当情。

仁者!作么生拟下口嘴?你多知解,还曾识渠面孔么?

从德山这几段开示,可以见到他那呵叱知解,直指向上一着的高峻作略;他那只贵眼正,不论行履的用心,尤流露无遗。在他所留下的简短的示众教言中,还有多处是呵佛骂祖之声,初学者,切忌作鹦鹉舌;狮了跳的地方,野干也跳,那是很惨的!

虽然,他是真的呵佛骂祖吗?

不是!绝对不是!他是本着《金刚般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佛者。

他是真的反对知解吗?

也绝对不是!他是呵叱不能因指见月,但从指上觅月的依文解义之辈。《金刚般若》佛告须菩提:“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照此教示,依文解义,说妙谈玄,也是佛所呵的。我想:若对能体会离言正义而又希冀依义修行的凡夫,则必是德山和诸佛之所乐见——而不呵叱的。不然的话,德山对大众的殷重教示和佛出世间转*轮,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各位禅友!我等初业行人,切忌拿禅宗祖师这些法语来弄玄,还是规规矩矩的咬住无字话,让它来荡尽所有的恶知恶觉,等到荡无可荡,连无字话也荡掉时,才是当人的出头处。

注释:

〔1〕德册公案见《指月录》十五卷十二页至十三页。

〔2〕见《大正》二五·五七六上。

〔3〕见前书同册,五七四上。

〔4〕语出《华严经·十地品》七地篇,见《大正》一○·一九七中。

〔5〕语出前书八地篇,见《大正》一○·一九九上。又,七地菩萨有爱着心,见《大智度论》卷五十,《大正》二五·四一八上。

〔6〕出处同一,十六至二十一页。


{返回 日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禅七讲话 乙篇乙亥新正禅七讲话 第六日 自悟自证
下一篇:禅七讲话 乙篇乙亥新正禅七讲话 第四日 贵眼正不贵奇特行履
 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 第一节 释有支还灭
 般若心经略说(一)
 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 第二节 缘起教与四谛教..
 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观察世法谈佛法 第二节 三时教及三藏十二分教..
 禅七讲话 乙篇乙亥新正禅七讲话 第四日 贵眼正不贵奇特行履
 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四章 观察缘起谈生死 第二节 别说作受因果
 般若心经略说(二)
 禅七讲话 自序
 佛法的基本知识 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 第三节 直趣还灭之道——三十七..
 禅七讲话 甲篇禅七·话头禅 第一日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趋于正觉 魔王恐怖[栏目:传喜法师]
 Ummon’S Every Day Is A Good Day[栏目:Shunryu Suzuki]
 宗教学上“神圣”的概念与范畴[栏目:性广法师]
 妙法莲华经 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栏目:白话佛经]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三六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曹洞宗和少林寺[栏目:心律法师]
 乌龟 Turtle[栏目:森林里的一棵树 A Tree in a Forest]
 和谐中的宗教[栏目:洛桑陀美仁波切]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廿五[栏目:本源法师]
 我对安祥禅的体会(斯朋锡)[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