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法舫法师行传
 
{返回 法舫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31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法舫法师行传

法师讳法舫,河北井陉农家子,生于清光绪三十年(公元一九0四年) 。幼以避旱灾至北京,就学于法源寺义学。感佛门慈济恩,遂于民国十年,依南岳是岸长老出家焉。翌年,佛学院初创于武昌。师闻风向往,乃结伴南参,亲炙于太虚大师者二年。转入北京藏文学院,且随留藏学法团西行。中止康定,欲求藏密;然以违缘,遄返武昌。自修于武院又数年。其学日进,善唯识、俱舍,为众所重。

十九年秋,师任教于北平柏林教理院,兼世界佛学苑设备处书记。讲《阿毘达磨俱舍论》,学誉斐然矣!九一八变起,虚大师召之返武院,任世界佛学苑图书馆主任(世苑图书馆,即改组武院而成)。于苑中编《海潮音》,从事于革新佛教之宣导;亦时出其研究之绪余。其后凡三编《潮音》,断绩竟五年之久。虚大师曾设预科、研究部于苑中,师居中主持之。且时过汉口佛教正信会,随机利导焉。武院为虚大师僧教育中心,《潮音》则其广长舌。五、六年间,始终以师主其事,实山门之中坚,抗战军兴,应学友法尊约,入川,主持汉藏教理院教务。二、三年间,殊着劳绩。

虚大师国际访问归来,商得教育部同意资遣师赴锡兰,宏传大乘。经缅甸,适应战时需要,留年余。三十二年二月,始西出印度;后时往来于印度之国际大学,锡兰之智严学院,师本其毗昙之旧学,进求锡兰之初传。因地随宜,小行大隐,每随顺于分别说者。西安筹设巴利三藏院,中锡互换留学僧,胥师由以导成之。三十六年春,虚大师示寂。师念武院旧业,巴院新猷,惧摄持无人,乃经马来亚、香港而回国。所至辄观方设化,备受四众推重。翌夏,由厦抵。首礼虚大师舍利于奉化雪宝寺,因被举为寺主。嗣回武院,重开讲席。三十八年春,于长沙开般若法会;受湖南首刹大沩山住持。虽国事日非,无可建树,然亦见诸方器待之深矣!自夏徂冬,卓锡香港。凡五启讲席,法化称盛。且刊行所译《阿毗达磨摄义论》。旋应锡兰大学聘,重游锡兰,主讲中国佛学;且二年矣。暇则游化马来亚、暹罗;于《太虚大师全书》之印行,所助尤力。初闻师血压过高;以师壮健,咸不以为虑。不图竟于十月三日,以脑溢血,俄尔示寂。生年仅四十八耳(以西法计为四十六岁)!

嗟呼!法师善英、日、巴利语,精研法相,兼涉世学,其法门之杰哉!比年游化东南亚,道誉日隆。方期迻译南传,复兴中土,继虚大师之志行而光大之!宁知众生福薄,象王既去而象子随行者耶?宏愿未酬,识者同悲。谨为略述遗行,以志永念。 


{返回 法舫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原序
下一篇:南传大藏经之总目录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下篇 第四章 了境能变识(知识论)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下篇 第三章 唯识大意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下篇 第八章 实证的唯识论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原序
 佛教对人生的看法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上篇 第二章 从现代思潮看唯识学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法舫法师行传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下篇 第七章 理性的唯识论
 阿赖耶缘起与如来藏缘起之研究
 南传大藏经之总目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修行资粮篇[栏目:教规礼仪]
 现存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栏目:方广锠教授]
 连结之3:组织生死之关键在「连结」的好坏[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普贤行愿品释 第一课[栏目:普贤行愿品释·索达吉堪布]
 密宗灌顶论(陈健民)[栏目: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第九十集[栏目: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讲记·净空法师]
 如何学修佛法 第一课[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致净慧法师函[栏目:明真法师]
 玄奘对因明学的发展[栏目:韩廷杰教授]
 唯说念佛 正讲 第十条「诸佛护念」之文[栏目:净宗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