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上篇 第一章 今日研究佛学之现状
 
{返回 法舫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34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第一章今日研究佛学之现状

佛学在公元前五百年时产生于印度,到公元前一世纪末①约在秦汉间,才开始陆续传入中国,迄今已有二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期间,时有兴衰。总因中国民族文化的宽厚,能容纳外来文化,所以佛教能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并且在中国文学史上放着灿烂的光明,这种光明一直继续到今天。今讲《唯识三十论》,对唯论以外的各宗,学者亦应知道一个大概的情况。因此先将今日中国的佛教情况略为一说。从研究佛学方面说:要以近四十年来研究情形为基点(寺院僧众制度与生活方式,此处不去叙述)。对于研究教理方面,在各宗派中,可说有些兴盛的气象。这些情形又都是与中国整个社会转变、文化思想,有连带关系的。在清末民初时,民族革命论士,如章太炎;变法运动者,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对于佛教都有深刻的研究和提倡。同时留学日本的学生和亡命在日本的志士们,亦都作佛学之研究,这对于新近中国佛学的发展,不能说不是一个主因。因为当时的社会在变,在革命,佛教界里也含蓄着应变和革命生机。因此,就有了近四十年来佛学新运动②。中国佛学在过去兴盛时期,有十几家宗派的建立,而现在流行的是大乘八宗;但依中国佛教历史研究,不外十宗,这里我要依十宗来说明今日研究佛学的现状:

一、俱舍宗:唐朝以后可以说就没有人研究了。在民国九年、十年间,有一位希声居士,开始研究《阿毗达磨俱舍论光记》,作〈观俱舍论记〉,刊在《海潮音月刊》,此后《海潮音》常载张化声等研究《俱舍论》的文章。民国十一年武昌佛学院的学科中订有俱舍一科,并由史一如教授翻译日人所着之《俱舍论颂释》作为讲义,学者颇感兴趣。后来,继史一如讲《俱舍》的为张化声居士,对研究生,尝提《俱舍》中之要义,作学术讲演。千年绝学,自此走上复兴之路。当时佛学院的学僧,皆喜攻《成唯识论》等科,研究《俱舍》者少。专心治此学者,法舫等二、三人,法舫力攻《光记》,兼读《宝疏》,颇有心得。此时南京内学院校勘《光记》,欧阳渐作叙,大有功于治斯学者。法舫于民国十八年在武昌讲俱舍颂一遍;十九、二十年间在北平世界佛学苑教理院(柏林寺)与女子佛学院讲一遍,且有颂释之编辑,其稿失于抗战;二十七年在重庆汉藏教理院以两年之时间讲《俱舍论》,颇有发挥,编有《俱舍论科判》四卷。此后各地佛学院渐有讲俱舍颂者,并有作论文者,于是研究这一宗的人就渐渐地多起来了。

二、成实宗:民国以来,研究此论的人,可以说没有。惟虚大师曾作〈成实论纲要〉,刊《海潮音》,此外迄今末见有人研读。甚觉可惜!

三、禅宗:此宗在清世末季尚有生气,如镇江金山有大定上座等,扬州高旻寺有月朗等,天童有寄禅八指头陀、净心和尚,天宁之冶开禅师,扬州之文希(西髡)和尚,学行俱深,皆一时禅宗名匠。民国十年前汉阳归源寺有修首座与昌洪和尚,于宗门一事,颇有机悟,为江夏的名德。北伐以来,此宗极衰,寂寂无闻。今日主持南华与云门的虚云禅师,是今日禅宗的硕果仅存,尝闻禅师自修深邃,说者与禅师不培养后学大振宗风为病。此外负禅宗盛名,目为全国模范禅林之高旻寺住持来果上座,自己功夫亦深,但北伐之后,抗战以前,亦忙于募化木石,自无暇于「向上一着」了。由此看来,宗风之衰,大有一蹶不振的趋势。

四、净土宗:净土在现在算是最兴盛的一个宗派了。因为学理简单,修习甚易,故各地佛教徒众,十、九都为修净土的人。民国十年以前,全国专弘此宗者是北京的红螺山。北伐以后,印光法师力弘净土兼重儒礼。民国二十年后,他才有了苏州的灵岩山,这是印光法师所倡导的新的净土道场。印师虽有《文钞》行世,皆劝人做人念佛,重在实行,对于净土之学理发挥,未及明清之高贤③。印师以度人心切,所以一味劝人念佛,不教人学教理,这是很可惜的事!以印师之学德,倘提倡研究净土教学,其助于佛教的发展,当更有宏效。又印师专倡西方净土,太虚大师倡兜率净土与人间净土④,多有发扬。

五、天台宗:在清末民初,颇为兴盛。如宁波观宗讲寺之谛闲法师,提倡最力,并设学社,作育后学。湖南南岳山有默庵法师、空也法师,北平法源寺道阶法师,都是天台法将。今日谛闲门人,则有天台山静权法师与广东显慈、海仁诸师,及上海法藏寺兴慈法师,金山仁山法师,华北侠虚法师等,也都专弘天台教观。武昌佛学院芝峯、谈玄对于天台学说,研究甚深,均有着述行世。

六、贤首宗:民初有月霞法师,在上海曾设华严大学,弘扬贤首教义,其门人一时逼天下。特出者为持松、常惺、慈舟及焦山智光等为研究此宗最有心得之学者,各人并有着述行世。诸人中又以持松、常惺二人,为最有成就。

七、三论宗:唐宋迄今,几无人研究。民初刘玉子居士作《三论宗略说》,湖南张化声居士倾心斯学,曾在武昌佛学院讲三论,颇多精论。近年印顺法师力治龙树中观之学,作《中观今论》,对于此宗作有价值有系统之研究,且有英俊后学,从他探讨;同时,法算法师译出西藏所传的中观派各书,如《菩提道次第广论》,辨了义不了义,都偏说中观见者。又译月称之《入中论》,并于成都、重庆等地讲之,大有助于斯学之复兴,所以三论宗才有重兴的曙光,和光辉的境界。

八、律宗:有清一代,问津者少,全国僧众,都是茫然授受戒法,徒具形色。民国十年以后,弘一律师与河南净严律师,于律学研究极精,且力行之。弘师未出家前为有名文学家、音乐家及美术戏剧家,故出家后颇能接引一般文人志士之归向佛法。此外尚有慈舟法师,也力倡戒律。可是全国最有名的南京宝华山律寺,每年春秋两季开传大戒,只是念诵科文而已,对律学,无人问津,殊觉可惜了!

九、密宗:唐宋以后,世称绝学,现在则很盛行。民国九年,《海潮音》刊密宗专号。后有大勇、持松、显荫等赴日留学,归国提倡此宗,学者之盛,风靡一时。广东复有曼殊揭谛和王弘愿居士,亦弘传东密,译着颇多,这是东密的复兴。在民国二十年前,可说是风行一时的宗派,民国十四、五年后西藏密宗渐渐东传,大勇、法尊等赴藏学法,法尊译西藏密宗《道次第》等书;又有班禅等各大喇嘛,以政治地位,大力弘扬。所以从藏密盛行之后,东密寂然无闻,这也可以说是西藏喇嘛战胜了日本阁黎。

十、唯识宗:民国以来最初提倡唯识宗的是杨文会(仁山)居士。他是近年复兴中国佛学有力人物。他与日本名学者南条文雄为好友,杨先生受南条的影响很大。唯识宗的唐人注疏多流传于日本,他从日本取回古典,校印流通,功德无量。其后有梅光曦、欧阳竟无、刘珠源、张克诚、韩清净、唐大圆、吕澂、景昌极、王恩洋、邱希运、持松、常惺、会觉、法舫、法尊、芝峯、印顺、默禅、谈玄等,都是精研唯识学的人。这些人中,有的是述古的,有的是考据的,有的是发扬新论的,有的是探究历史的,都各有所长,各有着述行世。在佛学的研究方面,这一宗算是最盛行了。

十一、太虚大师与今日佛学:此外太虚大师是四十年来复兴中国佛教的领袖,他平等提倡八大宗学,对整个佛学有其特见。他不是特别提倡一宗一派的人,对八宗都随缘宏扬,齐为发挥。他对每一宗的学说,都有着述讲说,而他对于整个佛学整理融贯,如三乘共法、五乘共法、大乘不共法之分,印度佛教之三时三系及三宗之融判,都是发前人之所未发的思想,所以没有把他放在某一宗派之下。

总观十宗在今日,禅、律、成实三宗是极衰微,原因是研究的人很少了。俱舍、三论、台、贤四宗是半衰微的,研究台、贤的虽多,但方法是陈旧的。净土、密、唯识三宗,可说是最兴盛的宗派了。

十二、研究的新趋势:这里所谓新趋势者,就是指今日研究藏文、巴利文与英、日文的趋势。藏文佛学之研究先有吕澂、汤住心。民国十三年太虚大师命其弟子大勇,在北京设佛教藏文学校,十四年组赴藏学法团之后,佛学界对西藏文之研究甚有兴趣。十年后法尊、严定、汤住心、吕澂等译藏文经论数十种,汉藏佛学之研究始行沟通。此外墨禅、谈玄、芝峯、吕澂等对日文佛学之研究,芝峯且主持翻译日译之《南传大藏经》 (即日译之巴利文三藏)。梵文、巴利文、英文佛学之研究,有法舫、巴宙(法周)、白慧等。法舫、巴宙且从事巴利文佛学之翻译。从这方面看,中国佛学界之努力,已趋向于世界佛学之研究。

注释:

①见印度or Pagchi(师觉月)的《中印文化二千年》。

②太虚大师这时受新学的影响,倡佛教革命论,主张教理车命、教制革命、教产革命。

③明朝之莲池、蕅益、袁中郎,清之截流、省庵、彭际清。

④参看大师之《慈宗三要叙》,《建设人间净土论》,《佛法之净化主义》等书。


{返回 法舫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上篇 第二章 从现代思潮看唯识学
下一篇: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原序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上篇 第二章 从现代思潮看唯识学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下篇 第六章 阿赖耶识(本体论)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上篇 第三章 从中国佛学史看唯识学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下篇 第七章 理性的唯识论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下篇 第八章 实证的唯识论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原序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法舫法师行传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下篇 第一章 绪论
 佛学:中国文化血液中最哲学的分子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 上篇 第一章 今日研究佛学之现状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恭敬地仰望[栏目:菩提洲·佛子心语]
 相应15经 婆酰雅经[栏目:相应部 47.念住相应]
 离境界 去执着[栏目:如孝法师]
 我的心是怎么起作用的?[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修得一颗安宁稳定清净的心[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净土心要[栏目:慧律法师]
 第四册 群我相处篇~2[栏目:佛光菜根谭]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八四六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九集]
 思惟死亡[栏目:明法尊者]
 捞金币的年轻人[栏目:开悟·证严法师的生活禅心]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