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三支比量与三段论
 
{返回 刘嘉诚博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97
三支比量与三段论
 
逻辑是一般治学的基本知识,即使是佛学研究也不例外,尤其在佛教论典中,论师们常使用因明论证某一论题,如果能具备逻辑知识,就能运用逻辑观点帮助我们厘清论师的论证理路。本文以论典中常用的三支比量为例,从西方逻辑的三段论加以解析,以扼要说明逻辑在佛学研究中的应用。
 
设某一构作论者立如下比量:
 
〔宗〕 声是无常。
 
〔因〕 所作性故。
 
〔喻〕 譬如瓶等。
 
以上所举三支比量论式,相当于西方逻辑的(定言)三段论;亦即三支比量中的「宗」、「因」、「喻」,相当于三段论中的「结论」、「小前提」、「大前提」。不过相较于三段论,三支比量则是一种倒装的、省略的写法,因此初学者往往无法充分理解其中的论证理路。如果我们试着以三段论改写以上所举三支比量,那么它的论证形式就更为清楚,其三段论如下:
 
〔大前提〕 凡「造作出来的」(中词)是「无常」(大词)。
 
〔小前提〕 「声音」(小词)是「造作出来的」(中词)。
 
〔结论 〕 所以,「声音」(小词)是「无常」(大词)。
 
三段论的一般意义是由两个前提(大、小前提)和一个结论所组成的演绎论证,其中大前提是包含大词的语句,小前提是包含小词的语句,而将小词和大词之间的关系连系起来的,则是透过分别出现于大前提和小前提中的「中词」。在三段论中,中词至少要在某个前提里是周延的(即出现在全称量词之后或出现在否定势词之后),就能起媒介作用,而把小词和大词连系起来,组成结论。在上例中,大前提是「凡造作出来的是无常」,小前提是「声音是造作出来的」,其中中词「造作出来的」在全称命题的大前提里是主词(即出现在全称量词之后)故是周延的,在肯定命题的小前提里是谓词(即出现在肯定势词之后)故是不周延的,由于中词「造作出来的」至少在大前提里是周延的,因此能起媒介作用而把小词「声音」和大词「无常」连系起来,组成「声音是无常」这个结论。
 
相较于上述三段论论式,三支比量可以说是一种倒装的、省略的写法。首先从倒装来看,三段论是经由大、小前提而导出结论,然而三支比量则是先提出结论(宗),再说明支持这个结论的理由―即小前提(因)和大前提(喻),这种逆向的论证方式,对一个初学者而言,比较会有理解上的困难。其次,从省略的写法来看,三段论中的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都由完整的语句―即主词、系词和谓词所构成,可是三支比量除了「宗」这一支是一个包含有主词、系词和谓词的完整语句外,「喻」支通常省略掉相当于大前提的语句(喻体)而仅保留对论证只有助成作用的喻依,而「因」支其实是小前提省略掉主词的省略写法。如在上例中,喻支「譬如瓶等」(喻依)系省略了相当于大前提的「凡所作,皆无常(凡造作出来的是无常)」这一个语句(喻体),而因支「所作性故」其实是小前提「(凡)声音是所作性」(相当于因三相之「遍是宗法性」)省略掉主词「声音」的省略写法。像这样的语句省略,加上前述论证上的倒装,使得初学者往往不容易弄清楚其中的推论理路。因此,如果能熟悉三段论的论证方法,就能帮助初学者藉以解析三支比量,而使某一论题的论理更为清楚。
 
以上系从三段论说明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三支比量。当然逻辑在佛学研究中的应用并不限于此,本文以三段论为例仅指出其中一端,目的不外显示在研读论典乃至从事佛学研究的过程中,逻辑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辅助方法。

{返回 刘嘉诚博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的「众生平等」与基督宗教的「普遍救恩史」
下一篇:折翮叹罗什―缅怀印顺导师
 折翮叹罗什―缅怀印顺导师
 观有情的缘起缘灭
 《洞山录》禅语诠解
 我看印顺导师的学风
 奥坎剃刀与中观双钳
 吉藏《三论玄义》中之破显所具有的融和倾向
 三支比量与三段论
 谈国内佛学教育
 中观学的基本观点
 铜板声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什么是求财的正确方法?怎样求财才能满愿?[栏目:明证法师·开示问答]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四 (5)[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虫洞理论看佛教时空观[栏目:传喜法师]
 与祖师同行 壹 信者皆相应[栏目:与祖师同行·明一法师说公案]
 What Is This Religion?[栏目:Buddhist Article]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广论讲记3)[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欲海回狂集卷一—法戒录(周安士)[栏目: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淫戒是不是也包含三聚净戒?[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靠内心的光明寻找前进的方向[栏目:心生菩提树·佛理小故事]
 迈向佛陀的境界 华严禅前行概论 柒 把牛找回来![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