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华雨集第四册 八、苦痛与知识
 
{返回 印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00

八、苦痛与知识
──二十八年在汉院佛学座谈会──

  厌苦求乐,是生物的特征,是文明进展的动力。人类不断地发出解除苦痛的要求,就不断推动知识的前进。不过,世间的现象太矛盾了,推进知识来解除痛苦,结果因知识的发达而加深了苦痛。拿战事来说:半开化的时代,不过是,「血流漂杵」,「灭此朝食」。现在的战事,却走上了全体性的战争,动员一切的人力物力,用之于苦痛的战争。知识愈发达,苦痛愈增加,文明的世界与苦痛的人间携手合作。

  有人主张发展知识,组织群众来解除苦痛。物质的苦痛,或许获得部分的解除,内心的隐痛,试问如何解放!有人走上了极端,主张绝圣弃智。不但违反了现实,即使做到块然无知的状态,也不过麻醉自己的心灵,好让他忍受苦痛的袭 [P268] 击。

  佛教的见解:苦痛的根源在无知(无明),在对宇宙人生缺少根本的认识,在不理解相依共存的缘起法则而固执个体独立的存在。虽然世间的知识,也有部分类似的思想,但既不懂得彻底的无性(没有真实不变的自体),自然在缘起变化的背后,潜藏着自我的活动。在个体独立的倒见控制之下,产生了仇恨敌对的思想,利用一切的知识文化,成为制造苦痛的工具。知识的发达,苦痛的增加,形成了正比例。

  佛法的特色,从悟解缘起无性(人我、法我)下手。获得体悟真理的知识,就是般若。假如通达缘起,就知道假我以一切的存在为根据,就能解除因自我妄执而生起不必要的苦痛,实现苦乐不入于胸次的自在。同时,在真空智的领导下,发动一切的知识和文化,促成慈悲共利大乐的实现。

  佛是一切智者!也就是常乐的具体表现者!(灵芳‧演培记) [P269]


{返回 印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华雨集第四册 九、道在平常日用中
下一篇:华雨集第四册 七、谈法相
 印度之佛教 第十八章 印度佛教之回顾
 华雨集第四册 三 中国佛教琐谈 一三 横出三界
 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 第六章 比丘尼‧附随‧毗尼..
 华雨集第四册 三 中国佛教琐谈 九 供僧
 佛在人间 四、人性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 自序 目次
 印度佛教思想史 第八章 如来藏与「真常唯心论」
 华雨集第五册 一九、『守培全集』序
 学佛三要
 如来藏之研究 第六章 如来藏学之主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你说咱们学佛人走了佛道,还有必要在家供仙位吗?[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求人不如求己 1994.12.1~1994.12.15[栏目:星云日记]
 憨山老人梦游集第16-20卷[栏目:憨山大师]
 准备你自己的供养[栏目:普贤上师巴珠仁波切的故事]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四篇 广大圆满 第四章 大乘天鸣天竺国[栏目:莲花生大士全传]
 安忍波罗蜜[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格萨尔王传 第18回 生祸端黑姜抢盐海用计谋辛巴建奇功[栏目:格萨尔王]
 包装[栏目: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浅说金刚般若法门[栏目:觉明法师]
 盛噶仁波切心得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栏目:盛噶仁波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