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要想成佛先学做人
 
{返回 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449

  要想成佛先学做人

  ——大四班:心禅

  佛教常说:“众生是正在迷的佛,佛是已觉悟的众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佛不是救世主,也不是神仙,而是实实在在的人。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降伏自己无始以来的无明业习,这样才能一步步地向佛靠近。这就是说:“要想成佛,先学做人”。怎样才能把人做好呢?那就是必须遵循做人的准则,即“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过去一切佛教化众生所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修行的纲领,成佛的基础。

  佛教对善恶的标准要求很高,利人才是善,利己就是恶,损人利己更是大恶。从因果上来看,损人绝对不会利己,而只会得到恶报,自私绝对不会自利。自私是从小我出发,加强了我执,出不了六道轮回;自私是贪嗔痴的根源,会使人堕入三恶道。所以,自私和利己都是恶,利人才是善,这也符合因果规律。自、他是一不是二,利人是种善因,自然会得善果,这是贯通三世的因果定律所决定的。是善是恶,关键就在于你如何发心,如果一个人能够损己利人,这就更不容易了。损己,从现在来看就好像是“吃亏了”,但从长远来看,你的行为收到别人的尊敬,并且你这种行为会感化别人,你自己虽然并不求福报,但却自然会得到更大的福报。因此说行善就是利人,利人实际上就是利己。佛教的观点是自他不二,只有做到了利他才等于是利益了自己,反之如果只想到利己,实际上利不了自己。只有正真做到“自利利他”,才是大乘佛教的根本精神所在。

  我们虽然都在学佛,却还不是经常会做出一些损人的事情。比如不能宽容待人,并随意诽谤别人。让别人受冤枉,你自己却得不到任何好处,因为害人终究在害自己。假如有一天事情被揭露,真相大白,别人就不会再相信你所说的,你也失去了大家对你的信任。出于你的嫉妒心、报复心、嗔恨心种下了堕恶道的因,不仅现在犯了诽谤罪,而且将来肯定要受到口恶业得恶报。更有甚者损人来利己,比如把别人财产侵占了,别人受到了损失,自己似乎是得到了利益,但你的恶名一旦流传出去,必定会受到外界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未来还肯定会受到贫穷困苦的恶报。纵然你今生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但绝对逃脱不了因果。

  佛教关于善恶果报的道理,就是在指导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待人接物,是很受用的。我们学佛也必须按照这个原则来行持,在此基础上修行才会相应。如果天天在念佛,却没有按佛的教导去做人,这是绝对错误的。因此,我们首先就一定要做到“诸恶莫作”,从基本的三皈依、五戒、十善做起,进而修学菩萨种种学处,广行四摄六度,这样才能构造清静和谐的“人间净土”,即所谓“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也!


{返回 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给世尊的一封信
下一篇:回归自然,观照本性
 少欲知足 自在安乐
 种下菩提种
 凡事皆有度,三思而后行
 一只小马蜂
 有些人 有些事
 认识苦受
 学到用时方恨少
 参访龙泉寺小感
 恭敬僧宝的意义
 空灵祭:缅怀妙境长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直解 12[栏目:余金成居士]
 阿含字典(4)[栏目:庄春江居士]
 怎样见师过不退心——读《广论》“依止善知识章”有感(释续道)[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
 四念处禅观(五)[栏目:性广法师]
 法句经要义 第十五品 乐品 波斯匿王节制饮食 四种最上[栏目:法句经要义]
 家中供佛还供着保家仙,保家仙是佛门的护法吗?如果不供如何处理?[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通达方便[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阳光心态与幸福人生[栏目:贤崇·贤宗法师]
 第八讲 看破红尘应见性[栏目:法宝论·明贤法师]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守端禅师公案一则解[栏目:黄夏年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