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从容生活(安小悦)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75

从容生活

安小悦

白云禅师与师父杨岐方会禅师对坐。杨岐方会禅师问白云:“听说你从前的师父茶陵和尚开悟时说了一首偈,你还记得吗?”

“记得。”白云答,然后他又恭敬地说:“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杨岐方会禅师听罢,大笑数声,一言不发地走了。

白云怔怔地坐着,不明白师父听了自己的偈为什么大笑。他的心里愁烦极了,整天都在思索着师父的笑,可他又找不出大笑的原因。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苦苦地参了一夜也无法入睡。第二天一早他就去请教师父为什么大笑。

杨岐方会禅师又大笑起来,说:“你还比不上一个小丑呢,小丑不怕人笑,你却怕人笑!”

白云听了,豁然开悟。

这则公案是说参禅寻求自悟的禅师把自己的心思寄托在别人的一言一行,并因此而苦恼,真的还不如小丑能笑骂由人,了脱生死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也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笑谈、一个动作而心生不安,思虑重重,甚至寝食不安。其实这些眼神、笑谈、动作在很多时候是没有意义的,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在乎,所以才会为之心乱。

但是在充满矛盾和苦痛的尘世里,如果我们不能以一颗从容的心去生活,想做到不畏人言不畏人笑,只怕很难。

从容的心其实就是一颗平常心,就是摒弃了内心的非分欲望,本着率真的自然之心生活,只有如此才能活得坦荡,活得洒脱。惠能大师告诫弟子们说:只有抛弃了内外、生死、善恶、是非、祸福、利害、明暗等一切相对,不偏执拘束于任何一端,人才能进入自由自在、无所羁绊的精神境界。

寒山曾有一诗云: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更与何人说。

这首诗旨在说明我们本然的天性就似明月、碧水。禅心告诉我们,人间的一切喜乐我们要看清,生命苦难我们也该承受。禅的伟大也就在这里,它不否认现实的一切,而是开启我们的本质,教导我们认识心的实相;它不教导我们把此物看成是他物,而是教导我们此物即是此物,他物即是他物;它让我们认识自身,擦拭去种种尘埃,寻找清明内心,最后回归自我。

一个人只有认识到宇宙万物,包括生死、善恶、是非、得失等种种相对,它们的本性是齐一无别的,才能够常守清净本心,不被外界的种种欲望所迷乱、困扰,才能超然物外、无所拘缚、独立自主,真正做到“人到无求品自高”。

摘自《曹溪水》,2006年第2期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石头和尚的人生禅(安小悦)
下一篇:佛门的拜佛与敬师(安小悦)
 浅谈顿教之修法(世炫)
 低头是谦逊的品德
 虚心求道(王书瑞)
 为善最乐,从我做起(明勇)
 学佛也需要知识和学问吗(圣严法师)
 僧人与诗(民生)
 感恩
 佛门的拜佛与敬师(安小悦)
 风雪衡山(多吉)
 魏晋玄佛异同略论(陈建华)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昂首与低头[栏目: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出离心与逃避现实[栏目:佛网文摘]
 哪个是我的「自我」2 守护根门:正念与正智[栏目:哪个是我的自我]
 什么是人间佛教?[栏目:洪修平教授]
 大圆满前行 第十章 发殊胜菩提心 第一节 2 舍无量心[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御马三法[栏目:般若]
 施比受更快乐[栏目:慧语禅心]
 优婆夷清-那那容[栏目:坦尼沙罗法师]
 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第七十八天[栏目:入菩萨行论·阿扎仁波切讲记]
 诵准提咒六亲和合[栏目:准提菩萨感应篇·生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