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我怎样做一名寒山书院学僧(妙航)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47

我怎样做一名寒山书院学僧

妙航

  时光匆匆流逝,转眼间难忘的2008年已随风而去,我们已经翻开了2009的新篇章。来到寒山书院修学己一学期了,对于“如何做一名寒山书院的学僧”这一问题在我刚来此学习时就略已简单地用心回答了。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在我心里已经对这个问题又有了重新规划。

  (一)定位自己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上的种种复杂因素无时不在影响我们这代青少年的身心。我们平日的时间在究竟用宋做什么?经过调查,有百分之三十的在校学生在上网游戏,百分之二十的中老年人在打牌赌博,乃至还不止这个数据。多么可怕啊!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我们中国人很少有信仰,没有办法给自己好好定位。

  而现在,我们出家人是多么幸运,因为我们有了信仰。而我们更要好好给自己定位,想想我们当初为何出家。我还深深记得《栖霞寺》这部电影,栖霞寺当家寂然法师的一句话还深深记在我的心里,

  “寂然我等皈依了佛门,就要诚心释教,不可再生欲念”,是的,身为佛子的我们都有同一个目的:了生脱死,断除烦恼。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坚定自己的信念,依照佛的遗教行事,持戒谨严,要时时刻刻谨记自己是一名出家僧人,是佛法僧三宝中的僧宝,我们的行为和形象时时刻刻都映现在世人的眼里。太虚大师曾说过“既为佛子,当行佛事”,因此我们要好好认清自己,定位自己,不要给我们伟大的佛陀抹黑,真正做到人天师表。

  (二)学修并重

  身为出家人道心是有了,但光有道心有什么用,我们还要注重学习和修行,简而为之就是要学修并进。

  在世人眼中我们出家人的学问很了不起。古人云:出家乃大丈夫之所为,非王侯将相之所能及。但现在看看社会上有些小和尚的知识真的少得可怜,就更别谈修行了。因此我们要学习佛法知识,其更重要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不通内学(佛法三学),荒废闻思,于己或盲修瞎练,或落于暗证起增上慢:于人开口漏逗,不涉典章。时间一长,信心疲劳,道心难保。世法不通,尽管对于自己修习暂无大妨害,但却不能随机施化为人。由此可知学修的重要性。我们要用佛法来充实自己,再与世法融会贯通。让众人真正佩服我们,相信我们,皈依我们。

  (三)弘法利生

  我们伟大的佛陀创立我教的目的就是引导芸芸众生离苦得乐,了生脱死,而且佛法都是源于世间的,所以我们要服务于世间,这就是弘法利生。

  身为佛弟子的我们就要担当起如来家业,令未信者信,令信者增长,使佛法传遍整个世界,而不是简简单单地追求所谓的“佛教学术”或“佛教文化”,只为自己求安乐,求解脱,这就违背了僧人的本怀,背离了佛陀化度众生的悲心。我们要将自己所学的,所理解的去引导众生,因为芸芸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只是被无明执着障蔽了心性。而我们就是要将那些被障蔽的心性重新挖掘出来,远离贪瞠痴慢疑等恶见,勤修戒定慧三学,真正了生脱死,到达极乐的彼岸。

  前面的道路依然坎坷,依然困难重重,但我坚信在寒山书院的两年学习生涯中,只要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定位好自己,把握好当下,努力学好佛教知识和世间知识,注重学修一体化,用所学的服务社会,服务众生,再难的槛我们也能过得去。加油吧!我愿和我的同参道友们一起努力,做一名成功的寒山书院第四届学僧,做一名有作为的佛门僧人。

摘自《寒山寺》佛教双月刊


{返回 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珍惜生活(恒顺)
下一篇:包容是一轮明月(姚展雄)
 铁眼募钱(慈明)
 印光大师朝五台(昌莲)
 法的语言(阿姜·查)
 低调做人(慎独)
 学佛点滴(思铭)
 佛教的人类起源观(覃江)
 “和合”从寒山、拾得祖师说起(阿莲)
 几种不孝之民习气(心顺)
 茶与禅(仁贤)
 漫谈中国佛教初传时的佛事活动(道元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菩萨的生死能有自己决定吗?[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菩提心为道的法教[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相应18经 恶比丘尼经[栏目:相应部 19.勒叉那相应]
 03-043慈悲的力量[栏目: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
 尊者 Revered Master[栏目:旅途脚印 Footprints on the Journey]
 活性与佛性(陈国镇)[栏目:佛教与科学]
 维摩诘所说经要解 方便品第二[栏目:慧律法师]
 圆满次第[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佛教的主观与客观 第三篇 转识成智─成佛必备的智慧[栏目:佛教的主观与客观]
 三、若水[栏目:包容的智慧]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