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百法明门论的宇宙观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65

百法明门论的宇宙观

太虚

  交芦子曰:百法明门论,天亲大士作也。法者、轨范物解,任持自性;故法与物,异名同义,百法犹云百物耳。列举此百法者,则以统摄群有也。统摄群有之论,天竺之胜论师六句,数论师二十五法,近世英吉利人穆勒约翰之意、神、形、法四句胥是也。然胜论、数论,吾教大、小乘论师破斥殆尽;而穆勒四句,余亦尝论大略,其抉择当否,可概见已。抑穆勒辩家也,其正鹄在尽列可名可言之物耳,逾此则非所思存。今百法明门论则不然,盖详列百法,仅明所由之门耳。门者,由义、通义、入义,今举百法以明能通入之门,而由百法明门所通入者,犹别有宗趣存焉。宗趣维何?约之不出二义;一、断染成善。案:历来释斯论者,均以百法区为五对:一、无为有为,二、假实,三、心色,四、心王心数,五、善心数染心数。第一对综该百法,第二对则遗无为,第三对则更遗假法,第四对则更遗色法,第五对则更遗心王及遍行、别境、不定心数,但十一善心数、二十六染心数而已。所以如是分别者,欲令修佛法者,知改流转为常寂、净烦恼为菩提,唯在成此十一善心数、断此二十六染心数,得其舍凡成圣之枢要也。二、祛执证理。案:中道大乘,一切唯心,今列陈百法,正以明百法皆不离心识耳。心识之宗,曰如来藏。如来藏无执,末那执之、则曰阿赖耶。执阿赖耶见分为自内我,则曰末那。由之而辨其体相、业用、本末、因果,乃有八识心王。与心王定相应者,则有五十一心数。心王、心数、变起见分所了别境,则有十一色法。依心、心所、色、分位差别,则有二十四不相应假法。其无为法则心识之实性也。故五位百法、皆唯有识,一切愚夫执有实体、执有主宰。若了唯识,则知我法皆横计起。但离横计、实无我法,我法执祛,则契证如来藏性矣。然大乘诸论,陈列法相或有增减详略,五位亦别有开合。如大宗地玄文本论则开五位为十种,加色主、非有为非无为、亦有为亦无为、俱俱、俱非五种。言色主者,犹近人所云原质,即四大种──坚、湿、暖、轻;楞严七大、瑜伽十界、皆详言之。

  乃随俗假说,非实物有,故玆不列。言非有为非无为者、即法性真如也。言亦有为亦无为者、即心心所之业用也。言俱俱者、即百法之都称也。言俱非者、遣相归性,百法皆不可思不可说也。义有开合、法无多寡,其宗趣亦莫不一致。举一反三,在学者之善悟耳。至小乘诸部,大都依根本一切有宗建立七十五法。虽法相略减,非大小乘殊别之要义也。其要义在小乘法有而我空,色法、不相应法、无为法皆心外实有;大乘法我双空,决定无心外实法,则大小乘所由判也。然不能思择群有,穷尽无遗,又焉知心外无物,决定唯识乎!此观百法所以尚矣。

  为令学者易明,制一统摄分类表如下:

  ┌心分位
  ┌假┤心所分位
  │ │心心所分位
  │ └心心所色分位
  │       ┌真
  ┌有为┤    ┌性境┤
  │  │ ┌色境┤  └似
  │  │ │  └质影───
  │  │ │     ┌本识
  │  └实┤  ┌心主┤  ┌有覆染净
  │    │  │  └转识┤    ┌任运
  │    │  │  ┌遍行└三性染净┤
  法─┤    └心识┤  │       └计度
  │       │  │别境
  │       │  │  ┌自性
  │       └心伴┤净善┤
  │          │  └世俗
  │          │  ┌根本    ┌行相
  │  ┌似      │染恶┤  ┌无记恶┤别体
  └无为┤ ┌圣解脱  │  └流别┤   ┌行相
  └真┤     └不定   └纯 恶┤
  └法实性            └别体

  ┌有情
  ┌无根┤
  ┌一合┤  └无情
  ┌自然┤  └有根
  │  └杂聚      ┌作具
  ┌聚集┤  ┌人群   ┌间接┤
  │  └人伪┤  ┌资生┤  └产业
  ┌觉境┤  ┌比量└人业┤  └直接
  ┌似带┤  └相续┤     └观玩
  │  └梦境   └非量
  ┌带质┤  ┌非量
  │  └真带┤
  ──质影┤     └比量
  │  ┌有质
  └独影┤  ┌假想色
  │  │病见色
  └无质┤极略色
  │极迥色
  │   ┌拟人
  └妄执色┤拟体
  └拟器

  此表所类别者,以法为干,首区为有为、无为。无为区真似二支。似无为者,即论中虚空、不动灭、想受灭三全分,及非择灭、缘阙不生一分。以真无为为干,又分二支:一、圣解脱。谓三乘果人所证无余涅槃,即论中择灭无为也;二、法实性。即论中真如无为及非择灭本性清净之一分也。然无为法唯一真如,云何有六?盖随有为所显、假说差别,犹以破人法二执、说人法二空,依三性说三真如,依十地说十种真如耳。

  次依有为区假实二支:实者实物,一一皆实有种相体用。假有三种,曰聚集假,相续假,分位假。此二十四种不相应行,乃分位假,以即是心、心所、色实法上之分位差别故。然是依他所起,非遍计所执。盖心、心所、色上本具之分位差别,与心、心所、色实法同一仗因托缘生起,非若独影无质之境可由遍计妄执而有也。穆勒之相似不相似、并存不并存二法,摄论之世识、数识等十一识,康德之十二原型观念,虽或尽理或不尽理,胥此分位假法也。此假区四;一、心分位,即命根是,以唯依异熟识种连持功能假立故。二、心所分位,即异生性是,以唯依烦恼所知二障染种假立故。三、心、心所分位,即无想定、灭尽定、无想报是,以此三位皆依心、心所二法断灭假立故。四、心、心所、色分位,即余十九种不相应行是。以得、流转、势速等,心法、心所法、色法皆有,即依此三法假立故。但色法不能独有,必由心、心所变起,故一切唯识。

  次依有为实物,区心识色境二支。心识又区为二:一、心主,二、心伴。心主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等八识。又区为二:一、本识,即阿赖耶识。二、转识,谓前七识,依本识转变而起。又区为二:一、有覆染净,即末那识。二、三性染净。又区为二:一、计度,即第六意识;二、任运,即眼、耳等前五识。次及心伴。心伴者,为心伴侣、定相应心,不能自在,必依心起也。大区为五:一、遍行有五,二、别境有五,三、净善有十一,四、染恶有二十六,五、不定有四,悉如论中自分。而净善又二:一、自性,即善心所中信等前八也。二、世俗,即行舍、不放逸、不害也。染恶亦二:一、根本,即根本烦恼也。二、流别,乃根本之差别分位、等起流类也。又区为二。一、纯恶有二:曰、别体,谓别有自体者,即无惭、无愧是。曰、行相,谓但是根本之差别行相,即忿、恨、恼、覆、害、嫉、悭是。以此九族、定不与善心所共起,故曰纯恶。二、无记恶亦有二:曰、别体,即不信、掉举、懈怠、惛沉、散乱是。曰、行相,即谄、诳、憍、放逸、失念、不正知是。以此十一族、亦通无记,可与善心所并作不悖,故曰无记、恶,谓其无记与恶之二性也。

  次依色境,又分为二:一、性境,二、质影。性境者:第八识、第六识,及前五识依第八中色种变起自见分所缘亲相分也;如见黑、白,如触冷、暖,得境自性非共差别,不可言寻,故曰性境。此又分二:一、真性境,即前五识及同时意识未起分别所缘色声等六尘亲得其自相者,兼五、八识所缘及定果色等。二、似性境。若五净色根、无表色等,但从发识防过殊胜功能建立,不能亲得其自相,故曰似性境。案:此论百法,六种无为、是圆成实性,余九十四种、皆依他起性,无遍计所执性。而色境中质影之境、则属于世间世俗法,系属遍计执性;亦是我法等分别执见所安足处,故百法论之所不摄。然世间愚夫,颠倒执著、由来久矣。近今浮辩相尚,恶慧弥深,顺时机故、遣迷情故,强为解说,诚不能已。否则昧者且以为百法论摄法不尽;俾知质影、皆唯识心变起,都无本质,故随世分别、表中以质影独建一干,广摄诸无体假法。

  质影无自体相,但由周遍计度之妄念、执心心所及所缘性境与原型分位等增益而起。此又分二:一、带质,二、独影。带质虽不得色、声等自相,犹挟带色、声等相质而起,譬如触之得坚、因名曰坚,坚之一名虽遍于一切坚物上转,而今名曰坚、实因触得之坚而起。触得之坚即身识所领触尘自相,亲得自相名曰性境;今坚之意言、实挟带身识所领坚触自相而起,非无因凭空而起、故曰带质。特嘉尔所云意境,义颇符顺。此又分二:一、真带质。以心缘心,中间相分从两头生,两头有质。此有比、非二量:云何非量?谓末那缘阿赖耶见分为自内我,及意识缘诸心所法而比度错谬者。云何比量?谓意识缘诸心所法、比度不错谬者。

  二、似带质:以心缘境,中间相分从能缘生,一头有质。此又分二:一、梦境:对觉言梦,觉时梦空,梦时非空同乎觉境,其相广如觉境中辨。二、觉境,指吾人现前之对境也。又分为二:一、相续相:案:凡相有五:一曰自相、性境是也,二曰共相,三曰差别相,四曰因相,五曰果相、带质境是也。而带质境中因相、果相、曰相续相,在心心所所缘性境上依时、数、名、句、文、命根等原型分位而增益起者也。此亦有比非二量:云何比量?如佛说三世染净因果等,又如生者必灭、人皆有死等。云何非量?如达尔文取证地质中僵石、妄计万物进化等。要之、凡因果例合于正理,不畔现量者,皆曰比量。其乖悖现量、不应道理者,皆曰非量。
  二、聚集相。即带质境中之共相、差别相,在心心所所缘性境上依方、数、名、句、文、众同分、命根等原型分位而增益起者也,但指刹那现境。前后三世相续相摄,则非此所摄矣。此又分自然、人伪二种。自然者、犹近人所云自然界之事物也。自然又二:一、杂聚:杂聚者,身非一身,与身俱生,共众多身聚在一处,如曰草丛木林石聚等,凡未经人为设置者皆是也。即小儿初生、虽不自辨为何姓、何族、何国,逮其能自辨时、必为所生之姓、族、国人无疑。夫种族、国、姓、诚由人伪增踊而起,然是前人所为,而彼孩稚兹陊数中,则但是夙业所招无记果,故亦可属之自然杂聚。余动物等、可以类推。然木丛石聚等,一经人类栽砌摄受,则又属于人伪矣。故杂聚通自然、人伪,此所诠者、则自然之杂聚也。二、一合:一合者,色心等多物合成一身者也。积聚曰身,一身犹云一聚耳。此又分二:一、无根:世俗曰五官,圣教曰五根,故无根即世人所云无官品也。根者,增长、滋养、执受、连持之义,凡物无此诸义者、概曰无根。一滴水与一海水无殊也,一微尘与一地球无殊也,一寸石与千仞岗无殊也,一爟火与一日轮无殊也。无官品之别别一体者、及有根无情之枯木等,有根有情之死尸等,皆此所摄。然今所诠者,在自然而合成一聚者。若范金为圜、则曰一圜等,则又人伪所摄矣。二、有根者,又分为二:一、无情族:情者情识,无现行之觉知者则曰无情,草身、树身等植物皆是。二、有情族:有现行之觉知者也,虫身、鱼身、禽身、兽身、人身等动物皆是。自然界物,尽于是矣。

  次释人伪:人伪者,由人之作为积习而起者也。然有情之类,皆有作为积习而起者,如蜂窝、如蚁穴、如蛛网、如鹊巢;今对人类说法、重在人事,故单言人伪耳。此又区二:一、人群:若家属、种族、国民、教徒、军队、政府、士、农、工、商团等,皆随习俗而异,定其伦眷,若震旦有君臣、父子、夫妇、兄弟、师友之五伦者。今此但辨人群之相耳,而群伦中之义务、道德等,则又人业所摄矣。二、人业:凡人群所取受作为之事业,皆属之。此又分资生、观玩二种,资生之业又二:一、直接者,衣被、饮食、床座、宫室等。二、间接者,又分为二:一、作具,农器、工器、军器、舟车、书契、法律、礼制、钱币等。二、产业,领土、田宅、仓廪、菽帛,及主所摄受畜养之臣妾子女牛马禽虫等。而人所造作、人所摄受,非直接间接之资生事物,无关活命因缘者,则皆属之观玩之业。人伪界物,亦尽于是矣。以上皆质影中带质之境也。

  次依独影境又分为二:一、有质独影:非无实质,但界代间隔、不亲得质,不托质起,唯从见生,故曰独影;如佛无漏假智能缘有漏界色等。二、无质独影:绝无本质,但由意识强思计度想像刻画而起,或由病狂迷罔而起。此共分为五:一、假想色:如意识所分别之受所引色、观想色,及散心追忆过去、幻想未来之色境等。二、病见色:若病目者、空中见华起灭,及病狂者无中见有、有中见无等。三、极略色:如近人所云无穷小之莫破质等;此在圣教,本属假想观慧境之一,愚夫缚于原型之七识法见我、执著为实,故别出之。四、极迥色:如愚夫所执著之明暗分齐、宇宙边际等;在圣教亦但是假想观慧境之一,盖依名、句、时、方、数量等原型分位析之极微极远之谓。但是自心之碍相,更无他物。五、妄执色:此妄执色,皆由独头乱识托原型之名、句、文及我法见、随顺邪教邪思计度刻想而成,唯是无法;虽龟毛兔角不得喻也。此又分三:一、拟人者:若震旦所计昊天上帝,欧美、大食所计造物主,天竺所计大自在天等;凡拟同人、畜、言有士夫用而生化万物,为万物本原及主宰者,皆是也。二、拟体者:如震旦所计太极、元气,天竺所计实性、大有,欧美所计原神、原形、原质、原力等;凡执心外实有一物或二物为宇宙真体者,皆是也。三、拟器者:除前二计,余一切等。略出三种,概举妄执。要之,凡不亲现量、不合比量,所计非量境界之无法妄执为实者,皆此妄执色所摄。

  观此统摄分类表及其说明,可知百法论该摄宇宙万有,罄尽无遗矣。持斯论以研核观察乎万物,物将何遁者!

  作者初研究唯识学,文虽大致可观,而名相间有错误之处,未及详审,请阅者指教之!(见海刊一卷五期)


{返回 太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法相唯识学概论
下一篇:阿陀那识论
 为军政当局开示
 中华民国大藏经编纂纲领
 复闽南佛化新青年会
 法华经讲演录 (化城喻品第七)
 告暹罗国民
 别行大般若经第七分第十六分序
 岐山入院法语
 南普陀寺重建大悲殿记
 中锡佛教应有密切的联合
 大雄大力大无畏之佛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只履西归 遇见宋云 As He Returns West Carrying One Shoe, He..[栏目:达摩祖师西来意 The Intention of Coming from the West]
 器论[栏目:达照法师随笔]
 二O一二年二月 观音佛七共修 第一课[栏目:悟演法师]
 华严札记(七)[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什么是道[栏目:修持]
 缅甸青年之佛学方针[栏目:太虚法师]
 修四无量心为什么要以舍无量心为基础?[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16[栏目: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妙境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十九(五二二)[栏目:杂阿含经]
 新理学和禅宗(陈继东)[栏目:禅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